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說起“互聯網金融巨頭” 你的腦袋裡還只有BATJ嗎?

誰是“互聯網金融巨頭”?“愉見財經”去行業裡問這樣一個問題, 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BAT”、或是“BATJ”——百度、阿裡、騰訊、京東。 尤其是“A”和“T”, 的確已經產生了馬太效應, 那是深入我們生活方方面面各種場景裡頭了。

這“四巨頭”的優勢顯而易見:騰訊的社交金融、阿裡的長尾用戶、百度的流量延伸、京東的後來居上。 論牌照, 這四家也算是新金融機構裡頭最有綜合金融能力的了。

這裡我們給您整理了截至2017年末,

他們的牌照資源。 我們挑幾個“大件”跟大家說說。

-BAT都持股了商業銀行, 騰訊和阿裡是兩家民營銀行的主導, 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百度打開了民營資本進入銀行的新路徑, 參股國內首家獨立法人運作模式的直銷銀行百信銀行。

-保險, 我這裡把保險經紀也列進去了, 但如果撇開代理業務的話, 直接的保險牌照, 騰訊和阿裡都有進入。 小名叫“三馬保險”的眾安, 這裡的兩馬都有參股, 另外阿裡還控股了國泰產險。

-再來看協力廠商支付, 那這四家都是大名鼎鼎:財付通、支付寶、百度錢包、京東支付, 都是我們日常用的。

此外, 還有小貸公司, 這四家都參/控股了小貸的;以及個人征信, 雖然還在試點中, 騰訊佈局了騰訊征信,

阿裡佈局了芝麻信用。

好, 老互金巨頭看完了, 但別以為馬太效應之下這梯隊邊界一定是加速固化的。 新金融領域, 反覆運算有時候快得只需要一年半載, 誰一停下奔跑, 後來者就可能居上。

緊緊咬在“四巨頭”身後的, 甚至有人覺得都可以替換下四巨頭之一的, 還有這麼四家:老牌零售業巨頭換新顏的蘇甯、網路安全領域的360、從電子產品走向電商和生態鏈的小米、O2O可圈可點的新美大(也就是大眾點評和美團雙劍合璧的那家)。

我們就給他們起個梯隊名字吧, 叫新金融“四小龍”怎麼樣?

不信來看“四小龍”。 最核心的銀行牌照, 蘇寧、小米、新美大, 也都參股進軍了。 保險領域, 雖然暫時還沒有直接申一張保險牌照的機會, 但保險銷售這事, 放著電商或線上銷售資源, 蘇寧、360、小米也都沒有錯過。 協力廠商支付, 那更不用說, 美團支付、蘇寧支付、小米錢包, 使用的人也都不少。

這“四小龍”裡, 牌照優勢最明顯的, 目前來看是蘇寧。 我們盤點了一下, 截至去年末, 蘇甯已經集齊14塊金融牌照了,

除了上頭張表格裡盤點的, 還有小貸、消費金融、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私募基金、企業征信等領域的牌照。

據悉, 蘇甯做金融, 有三大核心戰略:銀行、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

過去的兩年, 是互聯網巨頭紛紛跑步入局金融的兩年。 無論是出於流量變現的考慮, 還是支撐估值的需求, 金融似乎都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的標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