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啟動 濱州農產品加工業瞄準精深加工製造業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近日, 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將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核心, 推動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從數量規模向品質效益、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低端產品向高端品牌轉變, 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

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能力不斷升級, 主食供應管道拓寬品種增加, 探索全程“不斷鏈”冷鏈物流模式

今後, 我市將大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以加快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產品初加工發展、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準、鼓勵主食加工業發展、加強綜合利用、加快農產品加工上下游產業發展為重點。

具體工作中, 主要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家庭農場示範場為重要載體, 通過樹立典型引領、規範發展、提供社會化服務等, 帶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 通過實施相關項目和推廣適用技術, 推動農產品初加工水準整體提升;支持農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改善糧食、果品、蔬菜、食用菌儲藏、保鮮、烘乾、清選分級、包裝等設施裝備條件, 加快鮮活農產品保鮮物流體系建設, 促進加工減損增效。 扎實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加快新型非熱加工、新型殺菌、高效分離、節能乾燥、清潔生產、無損和線上檢測等技術升級;積極開發營養健康的功能性食品。

同時, 積極拓寬主食供應管道, 加快培育示範企業, 打造標準化程度高、品質過硬、安全性好的主食品牌;鼓勵發展中央廚房型企業, 研製、開發、生產系列化預製菜肴、方便食品、調理食品等主食產品。 選擇一批重點地區、品種和環節, 集中建立副產物收集、運輸和處理管道, 加快綜合利用, 提升增值空間。

農產品加工上下游產業發展方面, 主要加快培育強筋小麥、高油玉米、高油大豆以及適宜加工的林果、蔬菜、畜禽、水產等專用新品種, 從源頭上提升農產品加工的原料品質;探索果蔬、肉類、水產品等從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到最終消費全程“不斷鏈”的冷鏈物流模式;在電商平臺上開設特色農產品專區和網店等,

實現“三品一標”“名特優新”“一村一品”等農產品網上銷售;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 支援農副產品向旅遊商品轉化, 加快鄉村旅遊購物網點建設。

支援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加工流通, 培育壯大一批骨幹企業, 發展新模式新業態, 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集群集聚發展

根據《意見》, 我市將扶持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園區以及休閒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烘儲、直供直銷等加工流通設施;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林權和設施裝備等入股農民合作社和企業, 探索糧食產後統一烘乾、貯藏、加工和銷售的經營方式。

將重點培育壯大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好、與優勢主導產業關係密切的農產品加工骨幹企業, 引導企業向前端延伸帶動農戶建設原料基地, 向後端延伸建設物流行銷和服務網路;支援農產品加工企業與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組建產業聯盟, 促進各類主體融合發展。

《意見》支援創新模式和業態。 將農產品加工業納入“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利用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 培育發展網路化、智慧化、精細化現代加工新模式。 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與休閒、旅遊、文化、教育、科普、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 積極發展電子商務、農商直供、加工體驗、中央廚房、農產品加工特色小鎮、民間作坊等新業態。

為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集群集聚發展, 《意見》提出積極培育以農產品加工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平臺建設, 加快發展農資電商、農產品定制與交易、農村物流、農技服務及農村金融等服務新業態。

更加注重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創新能力, 完善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 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

我市將依託企業建設一批專業化實驗室、研發中心、檢測中心等平臺, 開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食藥同源的加工食品;鼓勵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示範中心, 支援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加工企業。

將按產業鏈條形成一整套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過程農產品生產和品質控制標準體系;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品質控制、等級評定和產品包裝等標準體系建設;鼓勵企業開展品質管制、食品安全控制、追溯等體系認證。

將以“濱州黃河邊、綠色農產品”為主題打造濱州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專注於細分市場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品牌;挖掘宣傳推介一批“老字型大小”品牌。

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500家,85%以上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

到2020年,我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將達到70%,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500家,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3.8:1。

我市農產品加工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和裝備取得較大突破,新技術、新工藝得到廣泛運用,產品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品牌效應更加凸顯,行業整體素質顯著提升;在糧油、果蔬、畜牧、水產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一批全國行業領軍企業,在農業特色產業方面培育一批技術領先企業和高端品牌。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400家,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發展水準和示範引領作用,帶動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的比例達到85%以上,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將以“濱州黃河邊、綠色農產品”為主題打造濱州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專注於細分市場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品牌;挖掘宣傳推介一批“老字型大小”品牌。

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500家,85%以上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

到2020年,我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將達到70%,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500家,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3.8:1。

我市農產品加工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和裝備取得較大突破,新技術、新工藝得到廣泛運用,產品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品牌效應更加凸顯,行業整體素質顯著提升;在糧油、果蔬、畜牧、水產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一批全國行業領軍企業,在農業特色產業方面培育一批技術領先企業和高端品牌。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400家,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發展水準和示範引領作用,帶動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的比例達到85%以上,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