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州市“以貧扶貧”多方共贏

“現在我每天都要去這些貧困戶家裡, 看看他們需要什麼, 幫他們買點東西、打掃衛生、做做飯, 沒事兒的時候就在一起說說話, 相互鼓勁兒。 ”如今, 王永爭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今年46歲的王永爭是樂陵市黃夾鎮菜園子村村民, 因患有嚴重的哮喘病, 幹不了重活, 導致家庭貧困。 但沒有想到, 自去年6月1日起, 政府聘請他擔任養老護理員, 負責照顧村裡7戶生活不能自理的貧困戶的正常生活。 “王永爭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 每月能掙352元錢, 一下子脫了貧;而那7戶貧困戶, 則吃上了熱乎飯菜, 穿上了乾淨衣服,

生活也有了保障。 讓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去幫助缺乏勞動能力、生活不便的貧困戶, 既扶貧又服貧, 一舉兩得。 ”樂陵市扶貧辦副主任王玉強介紹。

王永爭生活的轉變得益於我市村級扶貧專崗政策的實施。 針對貧困人口就業脫貧需求、老弱病殘幼孤等特困群體解困需求, 全市開發設置互助養老、互助托幼、互助照料和互助助殘等四大類公益扶貧崗位, 聘請貧困戶去給其他貧困戶提供生活服務, 從而獲得收入。 服務模式採取分散和集中兩種:分散模式, 就是採用“一對三、一拖七”形式, “一對三”, 即1名第一書記、包村幹部對接、指導、管理、服務、監督3名公崗互助人員;“一拖七”, 即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中進行選聘, 1人最多服務於7個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

主要從事孤寡老人照料、家庭清潔、日用品代購等工作。 集線模式, 就是依託農村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和“四點半”學校, 對無兒無女、無人看管的鰥寡孤獨貧困老人、留守兒童, 提供日間照料和看護服務。

“村級扶貧專崗是一種造血式扶貧手段。 去年我們率先在樂陵市進行了試點。 ”市扶貧辦副主任李再驕介紹, 樂陵市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772戶、12967人, 其中因病因殘致貧的占85%。 通過排查, 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942人, 這為實施村級扶貧專崗提供了基礎。 樂陵市採用的是“一拖七”模式。 首批拿出80.8萬元, 開發了202個扶貧專崗, 已經安置貧困人員187人, 直接受益貧困戶972戶。 在實施過程中, 嚴格做到了安置物件精准、崗位設置精准、審批過程精准、聘後管理精准,

形成了“扶貧專崗+”即公崗安置+技能培訓+動態跟蹤模式, 開發設置了養老護理員、醫療護工、公益助教三種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 不僅為貧困戶提供了工作崗位, 更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 “樂陵的做法, 為推廣該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李再驕說, 我市進一步強化服務保障, 建立崗位精准對接平臺、精准培訓平臺和網格化管理平臺, 在各鄉鎮大力建設貧困勞動力派工服務中心, 對公崗人員開展功能表式培訓, 加強包村幹部、村“兩委”幹部、党建特派員與公崗人員和貧困家庭的互聯互通, 借助智慧黨建、微信群等平臺, 及時收集、發佈、解決貧困群眾實際問題。 目前, 全市已開發村級扶貧專崗782個,
服務貧困人口2597人, 受理貧困群眾需求資訊1132條, 走訪專崗人員317人次。 去年9月16日,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司長海波來我市調研, 對這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 在全市剩餘貧困人口中, 身有病殘的占64.7%, 無勞動能力和喪失勞動能力的占75%。 針對這種情況,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村級扶貧專崗開發力度, 增強扶貧精准性, 完善扶貧脫貧的長效機制。 ”李再驕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