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證太陽能發電量 可別小瞧這些問題!(上)

近年來,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 新增光伏裝機容量逐年攀升。 隨著總裝機容量的增加, 光伏電站品質問題也日益突出。 因此, 理清影響並網光伏系統性能衰減的各個因素, 提高光伏系統的經濟效益, 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 下文就光伏電站的現場實例與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光伏電站全生命週期內保障電站收益。

1安裝輻射儀

無輻射儀或輻射儀損壞, 無法瞭解電站的輻射狀況。 建議儘快加裝輻射儀, 以便及時獲取每天的累計輻射及每個時刻的暫態輻射, 便於準確計算理論發電量、光伏系統效率等指標。

2對輻射儀進行合理選址與固定

如果現場輻射儀安裝在地面上沒有固定, 比較簡陋, 電站地面如屬於鹽鹼沙土地土壤, 地面風沙灰塵較多, 輻射儀資料就會出現很大誤差。 建議電站將輻射儀安裝在樓頂並對基座進行穩固, 運維人員需定期對輻射儀進行維護, 保證監測資料的準確性, 便於準確計算理論發電量和發電效率等指標。

圖1 輻射儀基礎不牢固

3更改輻射儀安裝角度

將輻射儀的安裝角度調整到與元件安裝角度一致, 以保證監測資料的準確性, 便於準確計算理論發電量等指標。

圖2 輻射儀的安裝角度與元件安裝角度不一致

4環境檢測儀檢測的輻射量資料不準確

建議聯繫廠家對環境監測儀進行調整, 將環境監測儀上測量輻射的感測器改為傾斜安裝, 測量傾斜面的輻射量, 以便準確計算理論發電量等指標。

圖3 輻射量資料不準確

5電站積水問題

建議位於低窪地帶、河道周邊以及降水量較大地區的光伏電站加固防洪壩並修建排水通道, 以減少運維難度, 保證電站財產安全。

6給電站安裝一套生產運行管理系統

目前光伏電站的運營監控模式不能及時發現電站的隱性缺陷, 不能及時準確掌握哪個匯流箱出現故障、哪條支路電流偏低以及電站各環節實際損耗情況, 也無法客觀考評電站的運維水準, 為了從細節入手、有針對性的排查故障、及時發現故障、及時處理故障、提高發電量, 建議給光伏電站配置一套光伏電站生產運行管理系統。

7蔬菜大棚保溫膜遮擋元件

在對一些電站的檢測過程中,我們發現在一些農光互補的電站中電池組件被蔬菜大棚上卷起的保溫膜遮擋情況較為普遍,

導致支路電流偏低的現象較多, 建議適當調整元件安裝角度, 消除遮擋現象, 從而保證電站的正常運行。

8清除遮擋元件的雜草

我們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很多支路電流偏低的原因是雜草的遮擋, 雜草遮擋面積雖然不大, 但是對電流的影響卻不小。 處理雜草相對簡單, 建議在日常巡檢過程中一旦發現有雜草遮擋組件立即將其清除。

圖4 雜草遮擋元件

9關於元件灰塵遮擋

灰塵遮擋會影響到光伏元件對於光能的吸收,對電站的發電量影響較大,建議在後期運維中制定科學合理清洗週期對元件進行清洗,以提高電站發電效率。

圖5 組件被灰塵遮擋

10山地項目須關注組串支架之間的遮擋

由於山地的特殊地型結構,在設計施工中需要計算出子陣之間的最佳距離,以免在上午、下午日照斜射下子陣將相互遮擋,影響電站發電效率。

11對破碎元件進行更換

建議在不出現串聯失配的基礎上及時對破碎元件進行更換。

圖6 元件破碎

12對元件之間接線進行整理

在對電站檢測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電站的元件MC插頭未放進線槽內,建議後期運維過程中對此進行整改,將所有的MC插頭放線上槽內並固定,以最大限度的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13對元件混裝方陣進行整改

不同規格的元件混裝會造成串聯失配從而降低組件的發電效率,因此建議對元件混裝問題進行整改,儘量避免在同一台逆變器下安裝不同規格的元件。

14及時處理隱裂元件

經過長期對電站的運行診斷與檢測發現電站光伏元件隱裂現象比較多,建議後期運維過程中加強對有隱裂現象的光伏元件的關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其影響電站發電效率。

15對鬆動的MC插頭進行整改

在電站檢測過程中發現MC插頭鬆動現象比較普遍,該現象短時間內對發電量的影響不大,但長此以往可能會嚴重影響電站整體發電量,並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建議後期針對此類問題進行集中排查、整改。

圖7 MC插頭鬆動

圖8 MC插頭燒毀

16確定最佳的元件清洗頻率

部分電站地處工業區,周圍化工廠、發電廠等高污染企業較多,粉塵較大,元件易髒,而且化工廠釋放的酸性粉塵對元件有一定的腐蝕性,因此建議對清洗前後的資料進行對比,尋找出清洗效益和清洗成本之間的平衡點,確定最佳清洗頻率。

17關注元件閃電紋現象

建議在後期運行過程中加強對有閃電紋的元件進行關注,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圖9 組件閃電紋

18關注元件熱斑

元件熱斑會影響元件的發電效率,熱斑元件長時間運行可能會嚴重發熱,甚至造成火災等安全事故。因此建議加強對元件熱斑的關注,必要時進行更換,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圖10 灰塵遮擋引起的元件熱斑

19關注元件PID衰減

元件PID衰減會嚴重影響元件的輸出性能,因此建議加強關注。對於已發生PID衰減的組串,建議對調組串的正負極來減緩組件的衰減。

20及時更換失配的元件

及時更換現場實際容量與標稱容量差距大的電池組件,儘量減少因組件失配導致的電量損失。

21及時處理安裝螺絲鬆動的現象

在檢測過程中發現有元件掉落及元件安裝螺絲鬆動的情況,建議後期巡檢中對電池組件固定螺栓進行檢查,發現螺絲鬆動現象應及時處理,防止電池組件從支架上滑落損壞。

圖11 螺絲鬆動

22及時整改元件/串安裝角度不一致

在現場檢測中,我們發現很多電站的元件安裝角度不一致,安裝角度不一致會影響組件對太陽光的吸收,從而降低電站發電量,建議在後期調整組件安裝角度時,保證調整的精確度,使同一組串下的組件在同一平面上。

23元件壓塊掉落及時處理

元件壓塊脫落將導致元件滑落支架,造成電站財產損失,建議後期巡檢中對元件壓塊的固定螺栓進行檢查,發現鬆動的及時處理,防止因壓塊滑落致使電站的財產損失。

圖12 組件壓塊掉落

24及時處理元件接線盒發熱現象

元件接線盒承接著來自元件的輸出能量,是元件能量輸出的載體和中間器,接線盒發熱可能是因為接線盒內接觸不良,也有可能是因為二極體失效,接線盒發熱在影響元件的發電效率的同時也給電站的安全運行埋下了隱患,建議利用紅外熱像儀定期排查接線盒發熱問題,一經發現立即處理。

圖13 接線盒發熱

25統計電站裝機容量資訊

現場檢測過程中,我們對逆變器下元件的裝機容量資訊進行了核對,發現部分逆變器下的元件裝機容量資訊有誤。建議後期巡檢過程中,對方陣元件的裝機容量資訊進行核對,保證裝機容量資訊的準確性,方便從等價時的角度評估發電單元的發電能力。

圖14 裝機容量資訊有誤

26對匯流箱使用的穿線孔進行密封處理

在電站檢測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匯流箱未使用穿線孔沒有進行密封處理,未達到防塵、 防潮和阻燃的效果,建議用防火泥進行封堵,以達到防塵、防潮和阻燃的效果。

27對匯流箱檢測模組不精准的問題進行集中處理

通過查看監控系統發現很多匯流箱的監測資料與實際測量值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原因為匯流箱電流檢測模組精度較差,導致測量電流誤差較大,建議對此問題進行整改,使監控系統正常顯示電流資料,以便及時發現電流偏低的支路,提高故障排查效率。

圖15 匯流箱監測模組不準確

28對匯流箱內未安裝熔斷器的支路加裝熔斷器

在電站的檢測中,我們發現一些電站的匯流箱內有支路未安裝熔斷器的情況,這無疑給電站埋下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建議在後期為匯流箱內支路加裝熔斷器以保證箱內器件安全。

29增加匯流箱支路電流檢測裝置

部分電站所用匯流箱沒有支路電流監測裝置,不能遠端查看匯流箱的支路電流,及時發現匯流箱支路的故障,因此建議增加匯流箱支路電流監測裝置。

30關注熔斷器頻繁熔斷

部分匯流箱熔斷器頻繁熔斷,除了影響發電量,頻繁更換熔斷器也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建議首先清除這些匯流箱下組串周圍的雜草,以減少在颳風過程中造成支路電流的頻繁變化。其次檢查所有保險盒的螺絲是否緊固。另外,建議與匯流箱廠家聯合做試驗,更換大一點容量的保險做對比,從多方面入手解決此問題。

圖4 雜草遮擋元件

9關於元件灰塵遮擋

灰塵遮擋會影響到光伏元件對於光能的吸收,對電站的發電量影響較大,建議在後期運維中制定科學合理清洗週期對元件進行清洗,以提高電站發電效率。

圖5 組件被灰塵遮擋

10山地項目須關注組串支架之間的遮擋

由於山地的特殊地型結構,在設計施工中需要計算出子陣之間的最佳距離,以免在上午、下午日照斜射下子陣將相互遮擋,影響電站發電效率。

11對破碎元件進行更換

建議在不出現串聯失配的基礎上及時對破碎元件進行更換。

圖6 元件破碎

12對元件之間接線進行整理

在對電站檢測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電站的元件MC插頭未放進線槽內,建議後期運維過程中對此進行整改,將所有的MC插頭放線上槽內並固定,以最大限度的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13對元件混裝方陣進行整改

不同規格的元件混裝會造成串聯失配從而降低組件的發電效率,因此建議對元件混裝問題進行整改,儘量避免在同一台逆變器下安裝不同規格的元件。

14及時處理隱裂元件

經過長期對電站的運行診斷與檢測發現電站光伏元件隱裂現象比較多,建議後期運維過程中加強對有隱裂現象的光伏元件的關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其影響電站發電效率。

15對鬆動的MC插頭進行整改

在電站檢測過程中發現MC插頭鬆動現象比較普遍,該現象短時間內對發電量的影響不大,但長此以往可能會嚴重影響電站整體發電量,並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建議後期針對此類問題進行集中排查、整改。

圖7 MC插頭鬆動

圖8 MC插頭燒毀

16確定最佳的元件清洗頻率

部分電站地處工業區,周圍化工廠、發電廠等高污染企業較多,粉塵較大,元件易髒,而且化工廠釋放的酸性粉塵對元件有一定的腐蝕性,因此建議對清洗前後的資料進行對比,尋找出清洗效益和清洗成本之間的平衡點,確定最佳清洗頻率。

17關注元件閃電紋現象

建議在後期運行過程中加強對有閃電紋的元件進行關注,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圖9 組件閃電紋

18關注元件熱斑

元件熱斑會影響元件的發電效率,熱斑元件長時間運行可能會嚴重發熱,甚至造成火災等安全事故。因此建議加強對元件熱斑的關注,必要時進行更換,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圖10 灰塵遮擋引起的元件熱斑

19關注元件PID衰減

元件PID衰減會嚴重影響元件的輸出性能,因此建議加強關注。對於已發生PID衰減的組串,建議對調組串的正負極來減緩組件的衰減。

20及時更換失配的元件

及時更換現場實際容量與標稱容量差距大的電池組件,儘量減少因組件失配導致的電量損失。

21及時處理安裝螺絲鬆動的現象

在檢測過程中發現有元件掉落及元件安裝螺絲鬆動的情況,建議後期巡檢中對電池組件固定螺栓進行檢查,發現螺絲鬆動現象應及時處理,防止電池組件從支架上滑落損壞。

圖11 螺絲鬆動

22及時整改元件/串安裝角度不一致

在現場檢測中,我們發現很多電站的元件安裝角度不一致,安裝角度不一致會影響組件對太陽光的吸收,從而降低電站發電量,建議在後期調整組件安裝角度時,保證調整的精確度,使同一組串下的組件在同一平面上。

23元件壓塊掉落及時處理

元件壓塊脫落將導致元件滑落支架,造成電站財產損失,建議後期巡檢中對元件壓塊的固定螺栓進行檢查,發現鬆動的及時處理,防止因壓塊滑落致使電站的財產損失。

圖12 組件壓塊掉落

24及時處理元件接線盒發熱現象

元件接線盒承接著來自元件的輸出能量,是元件能量輸出的載體和中間器,接線盒發熱可能是因為接線盒內接觸不良,也有可能是因為二極體失效,接線盒發熱在影響元件的發電效率的同時也給電站的安全運行埋下了隱患,建議利用紅外熱像儀定期排查接線盒發熱問題,一經發現立即處理。

圖13 接線盒發熱

25統計電站裝機容量資訊

現場檢測過程中,我們對逆變器下元件的裝機容量資訊進行了核對,發現部分逆變器下的元件裝機容量資訊有誤。建議後期巡檢過程中,對方陣元件的裝機容量資訊進行核對,保證裝機容量資訊的準確性,方便從等價時的角度評估發電單元的發電能力。

圖14 裝機容量資訊有誤

26對匯流箱使用的穿線孔進行密封處理

在電站檢測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匯流箱未使用穿線孔沒有進行密封處理,未達到防塵、 防潮和阻燃的效果,建議用防火泥進行封堵,以達到防塵、防潮和阻燃的效果。

27對匯流箱檢測模組不精准的問題進行集中處理

通過查看監控系統發現很多匯流箱的監測資料與實際測量值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原因為匯流箱電流檢測模組精度較差,導致測量電流誤差較大,建議對此問題進行整改,使監控系統正常顯示電流資料,以便及時發現電流偏低的支路,提高故障排查效率。

圖15 匯流箱監測模組不準確

28對匯流箱內未安裝熔斷器的支路加裝熔斷器

在電站的檢測中,我們發現一些電站的匯流箱內有支路未安裝熔斷器的情況,這無疑給電站埋下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建議在後期為匯流箱內支路加裝熔斷器以保證箱內器件安全。

29增加匯流箱支路電流檢測裝置

部分電站所用匯流箱沒有支路電流監測裝置,不能遠端查看匯流箱的支路電流,及時發現匯流箱支路的故障,因此建議增加匯流箱支路電流監測裝置。

30關注熔斷器頻繁熔斷

部分匯流箱熔斷器頻繁熔斷,除了影響發電量,頻繁更換熔斷器也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建議首先清除這些匯流箱下組串周圍的雜草,以減少在颳風過程中造成支路電流的頻繁變化。其次檢查所有保險盒的螺絲是否緊固。另外,建議與匯流箱廠家聯合做試驗,更換大一點容量的保險做對比,從多方面入手解決此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