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畢馬威發佈《洞見資料價值:大資料採擷要案紀實》

有專家預計, 到 2020 年, 全球資料總量將超過 44 千萬億百萬位元組。 資料之大, 以至於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資料化, 而資料也成為價值的新載體。 然而, 大資料究竟該如何被定義呢?

1月30日, 畢馬威中國在京舉辦《洞見資料價值:大資料採擷要案紀實》新書發佈會。 該書是畢馬威中國大資料團隊近兩年來發佈的部分原創文章合集。 憑藉對行業的深刻認知, 專注於大資料等創新技術的探索及應用, 團隊已為金融業、製造業的諸多客戶提供定制化諮詢服務, 也協助推動公司的審計、稅務等業務創新。

“如今, 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使用電子銀行和移動終端,

記錄下極為豐富的位置、行為偏好、需求偏號等資訊, 大量資訊等待分析和挖掘。 如果不能將資料作為銀行的戰略性資產予以開發利用, 未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處於落後地位, 甚至失去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畢馬威中國資料分析主管合夥人徐琅朗認為, 大資料是資訊技術與經濟社會融合的必然趨勢。 如何應用好大資料、在資料時代掌握核心競爭力, 已經成為所有從業者急需面對的關鍵挑戰。

據悉, 本書覆蓋了大資料在金融業、製造業、互聯網等行業的應用展望, 介紹了許多生動的技術案例, 也從資料資深從業者的角度出發, 分享了實用的工作經驗與心得。 除了業務和學術領域的文章之外,

團隊還將複雜的演算法與模型應用在生活中:比如根據電影的票房歷史走勢、預測新上映的電影票房水準, 並選擇最具有票房號召力的首映日;或者預測重要足球比賽的輸贏, 以及用資料分析球隊最強的排兵佈陣方式等。

“大資料團隊成立四年以來, 已經在銀行、保險公司和傳統製造企業積攢了很多成功的資料服務經驗:譬如幫助某家銀行實現貸款精准行銷, 經過模型篩選的客戶名單行銷響應率超過20%;在另一家銀行, 我們的模型也説明信用卡分期行銷成功率提高3倍以上。 ”徐琅朗表示, 瞭解資料與業務的結合方式, 以及前沿演算法在具體案例中的實踐, 大資料將在各行各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前景巨大。

(責編:徐曉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