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爾集團CEO: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

管理沒有最終的答案, 只有永恆的追問

思想應該是一脈相承的。 管理就是三要素:管理主體、管理客體、管理方法(手段或者是工具)。


管理的主體就是管理系統, 包括決策、執行、監督等等;

管理的客體就是管理物件, 包括人財物, 主要被管理者;

管理方法就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結合起來。

有人問我說為什麼我幹了那麼多管理, 對管理還管得比較可以。 主要是因為我當了很多年管理者。 所以這個管理的三要素, 直到今天都非常重要。

很多已經生產出來入庫的冰箱檢查之後找出70多台不合格的, 貼上條, 什麼缺陷, 誰幹的由誰來砸毀它。

為什麼?砸冰箱並不意味著品質就上去了, 但是改變一種觀念。 觀念的改變並沒有改變事實本身, 但是改變了你對於事實的看法。 一天24小時, 不管什麼觀念都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但是如果你說時間久是金錢, 你會對時間的認識完全不一樣。 所以我們通過砸冰箱之後, 一下把大家對於全面品質管制的認識就提高起來了, 每個人必須把工作做到位。

管理我覺得只要實用就好。 泰勒以高效率為目標, 以達到產生最大的財富。 但是最後被自己束縛住了, 認為工人就是磨洋工, 要求你這樣做你未必能做到, 因此就派出監工監督, 監工和工人形成博弈, 但這一方法又制約了高效率的實現。

對於企業來講, 想做到長久很難。 80年代有一本風靡全世界的書《追求卓越》, 在書中列了43個最優秀企業的例子, 5年之後再去調查, 只剩下三分之一, 三分之二都不行了。 英國管理史家斯圖爾特說:“管理上沒有最終的答案,

只有永恆的追問”。 就像海爾的理念, 永遠要自以為非, 而不要自以為是。

百年經典還適用嗎?

企業一定是從有邊界變為無邊界。 科斯說企業有邊界, 為什麼要有邊界呢?如果你這個企業內部費用大於外部的交易成本, 就不要管理, 你把邊界要縮小。 如果內部費用小於外部的交易成本, 就擴大生產, 競爭力就擴大。 但是這個問題在哪裡?問題是有了互聯網這個定律就是有問題。 互聯網時代企業是無邊界, 我可以整合這些資源。 所以海爾有一句話, 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資源部, 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 為什麼不能用這些資源呢?全球最好的資源可以被我整合, 我就可以把內部費用做到最低。

我們自己的一句話, 沒有成功的企業,

只有時代的企業。 因為所有的企業所謂成功的企業, 只不過是因為踏准了時代的節拍, 但是時代的發展太快了, 你怎麼會永遠踏上這個節拍呢。 這個真的是不可能。 所以唯有不斷追尋時代的腳步。

海爾原來之所以比同行業的企業做得能大一點, 快一點, 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執行力文化。 企業文化是把雙刃劍, 這對於我們起了很大的顛覆。 原來你叫我做什麼你一定要做到。 但現在執行力文化變成創業文化, 不是我要你往東走往西走, 而是你自己要找到你自己走的道路, 很多人就茫然了。 這是遇到的第一個從觀念上、思想上非常難的地方。

企業再造是以用戶為中心, 不是以企業為中心。

放到國際大視角來看, 從產品管理的角度一共有兩次引領:

第一次是福特汽車, 福特汽車就是以流水線達到了一個普通家庭都可以買得起的。 不管你怎麼做, 必須表現在從消費角度來講, 覺得確實是革命性。

第二次就是豐田, 豐田的精益管理使消費者不斷可以得到價格上的優惠, 而且可以得到體驗上的好處。

這兩次都是從消費者角度。現在也是一樣,老百姓不管你產品怎麼管理。我認為第三次就是硬體你能不能不要錢,你靠聚上來的用戶和其他的資源獲得了生態思路,那就行。不管你其他的什麼辦法,誰能做到,誰就領先。海爾做到海爾就領先,海爾做不到就被淘汰。

產品分三件,物理件、智慧件、連接件。所有的公司都聚焦在只能件,我怎麼可以搞得智慧更好,沒有人想這個產品第一變成網器,第二要跟用戶連接起來,這個連接就是可以和用戶交互。所以說這就是物聯網始終叫好不叫座的原因。現在海爾思考的是我能不能變成用戶的一個群?需要把使用者聚到這個平臺上來。我怎麼讓用戶跟我連接起來,互聯工廠也是用戶跟我們連接,一個一個社群,一個一個社區,把用戶真正連接到一起。而且這個現在初見成效,這個再來智慧件的提高。你如果周圍沒有用戶群,我認為什麼都不是。

企業的自我顛覆

其實每一次自我顛覆,都是比較困難,特別是企業這麼大,你既要考慮不要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又要加快進度。實際上我們每個週六開會就起到統一思想的問題。不是大家喊口號表示統一,而是更多是要讓大家明白,如果不這麼走,我們沒路可走,所謂的調頻就是到一個頻道上來。第二,先有一些樣板,這個樣板起到一種引領作用。這麼做可以,其他人可以跟進。這些是樣板,其他人離樣板多遠?每次通過這種辦法逐漸、逐漸從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它做起來。

我們兼併GE家電,GE是百年老公司,但是現在到海爾來之後一定要改變。有限的遊戲是以輸贏為目標,無線的遊戲是以延續為目標。有限遊戲參與者是在界限內遊戲,無限的遊戲參與者是和界限遊戲。所以GEA現在我們合到一起就是一條,你能不能和界限遊戲。而你原來百年基本上在界限內遊戲。那你現在就是要創新,就是要改變。

我們的探索就是,把企業真正變成一個自組織:我們前一些年把一萬多名中間管理層去掉,要麼你就創業,要麼你就離開。所以這個把企業原來的金字塔式一下子變成平臺,這個平臺上面只歡迎創業。

互聯網帶來的就是零距離,零距離就是資訊不對稱,原來資訊不對稱的主動權在企業手裡,現在到了用戶手裡。現在互聯網,打廣告有什麼用呢?因為你的命運掌握在用戶手上,用戶說你行你就行,用戶的手指決定你的生存,這個時候再想原來傳統管理的主體、客體、手段怎麼來應用呢?已經找不到這個界限了。所以說,原來的市場一定是單邊市場,一邊是交錢,一邊是交貨,就是錢和物的交換,就是一個交易,只是單邊的。但是現在一定是雙邊或者是多邊市場。

而且可以得到體驗上的好處。

這兩次都是從消費者角度。現在也是一樣,老百姓不管你產品怎麼管理。我認為第三次就是硬體你能不能不要錢,你靠聚上來的用戶和其他的資源獲得了生態思路,那就行。不管你其他的什麼辦法,誰能做到,誰就領先。海爾做到海爾就領先,海爾做不到就被淘汰。

產品分三件,物理件、智慧件、連接件。所有的公司都聚焦在只能件,我怎麼可以搞得智慧更好,沒有人想這個產品第一變成網器,第二要跟用戶連接起來,這個連接就是可以和用戶交互。所以說這就是物聯網始終叫好不叫座的原因。現在海爾思考的是我能不能變成用戶的一個群?需要把使用者聚到這個平臺上來。我怎麼讓用戶跟我連接起來,互聯工廠也是用戶跟我們連接,一個一個社群,一個一個社區,把用戶真正連接到一起。而且這個現在初見成效,這個再來智慧件的提高。你如果周圍沒有用戶群,我認為什麼都不是。

企業的自我顛覆

其實每一次自我顛覆,都是比較困難,特別是企業這麼大,你既要考慮不要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又要加快進度。實際上我們每個週六開會就起到統一思想的問題。不是大家喊口號表示統一,而是更多是要讓大家明白,如果不這麼走,我們沒路可走,所謂的調頻就是到一個頻道上來。第二,先有一些樣板,這個樣板起到一種引領作用。這麼做可以,其他人可以跟進。這些是樣板,其他人離樣板多遠?每次通過這種辦法逐漸、逐漸從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它做起來。

我們兼併GE家電,GE是百年老公司,但是現在到海爾來之後一定要改變。有限的遊戲是以輸贏為目標,無線的遊戲是以延續為目標。有限遊戲參與者是在界限內遊戲,無限的遊戲參與者是和界限遊戲。所以GEA現在我們合到一起就是一條,你能不能和界限遊戲。而你原來百年基本上在界限內遊戲。那你現在就是要創新,就是要改變。

我們的探索就是,把企業真正變成一個自組織:我們前一些年把一萬多名中間管理層去掉,要麼你就創業,要麼你就離開。所以這個把企業原來的金字塔式一下子變成平臺,這個平臺上面只歡迎創業。

互聯網帶來的就是零距離,零距離就是資訊不對稱,原來資訊不對稱的主動權在企業手裡,現在到了用戶手裡。現在互聯網,打廣告有什麼用呢?因為你的命運掌握在用戶手上,用戶說你行你就行,用戶的手指決定你的生存,這個時候再想原來傳統管理的主體、客體、手段怎麼來應用呢?已經找不到這個界限了。所以說,原來的市場一定是單邊市場,一邊是交錢,一邊是交貨,就是錢和物的交換,就是一個交易,只是單邊的。但是現在一定是雙邊或者是多邊市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