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高品質發展元年開啟,GDP新演算法已經在路上

隨著外部環境轉好、經濟下行壓力減弱和輿論對經濟增速寬容度提高, 現在正處於化解累積泡沫和風險、解決體制機制問題、用改革促進高品質發展的轉折關口

《財經》記者 周哲/文 王延春/編輯

淡化對GDP增速的關注正在成為宏觀經濟的評價趨勢。 2018年被經濟學家視為高品質發展元年, 但問題隨之而來, 新的宏觀經濟評價體系和指標如何搭建?2017年底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高品質發展”, 給出了新的答案。

中國經濟在十八大期間實現了年均7.1%的經濟增速, 打破了各界對“硬著陸”的擔憂, 應對可能出現的經濟失速的階段已經安然度過, 2017年中國經濟大概率會交出超過預期的成績單。

現在已經來到了一個更新的起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總結為, “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什麼是高品質發展, 怎麼樣實現高品質發展,

已成為新時期中國經濟一道最需要解答的難題。 作為十九大之後的開局之年和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一年, 2018年這個高品質發展元年將如何開啟, 備受矚目。

經濟轉折關口

為什麼此時提出高品質發展?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的表述, 代表了多位被採訪專家的想法:“世界經濟好起來給了我們喘息的機會, 未來三年不用太擔心外需, 我們有很好的時間視窗, 千萬不要錯過。 ”要抓緊利用這三年的時間視窗期, 用更大的力氣解決宏觀機制問題。

2017年全年GDP增速達到6.9%, 高於2016年全年增速6.7%0.2個百分點。 在形容2017年增速時, 國家統計局認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四大宏觀指標都是穩中向好, 好於預期。

”多位元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物件都使用了“超預期”這個詞。 6.9%的增速意味著中國GDP增速將連續10個季度穩定在6.7%到6.9%的區間, 中國經濟企穩, 不再持續下降, 還略有回升, 已經來到了“L”的一橫階段。

但過去兩三年經濟增速的穩定, 離不開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對需求的刺激, 這個過程中累積了大量的泡沫和風險, 隨著外部環境轉好、經濟下行壓力減弱和輿論對經濟增速寬容度的提高, 現在這個時間正處在化解累積的泡沫和風險、解決體制機制問題、用改革促進高品質發展的轉折關口。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提醒, “大家經常說‘超預期’說明原來沒想到, 沒想到的因素裡面, 哪些是讓我們喜出望外的,

哪些是值得擔心的, 這個需要區分清楚。 ”

潘建成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超預期背後主要有六個因素的推動, 消費、經濟新動能、出口、基建、房地產去庫存、 PPI帶動的庫存週期和利潤增長。

這六個因素裡面, 消費的貢獻增強, CPI中服務的價格漲幅超過商品的價格漲幅, 體現了消費結構的升級, 從這個角度說這是積極的超預期因素。 但也要注意, 2017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1%, 比去年高了約1個百分點, 但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增長7.4%, 比去年低了約1個百分點》的實施, 研究與開發支出正被逐步納入中國的GDP核算。 根據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的測算, 2001年至2015年, 修正後的中國實際GDP比修正前年均上調0.05個百分點,

有效量化了新經濟在投入端的貢獻, 也將激勵各級政府和私人部門加大科研投入。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對記者分析, 高品質發展的一套指標體系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比起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 目前在衡量發展品質方面的指標非常不足, 準確性也很欠缺。 他認為可以把就業作為一個抓手, 包括真實失業率和勞動參與率。

據悉, 近些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都穩定在1300萬人左右, 每年中國都提前完成就業目標。 城鎮登記失業率在2002年至2016年都維持在4%至4.3%區間。

2017年前三季度城鎮登記失業率是3.95%, 屬15年來首次跌破4%。

王青建議, 在環保方面可以用綠色GDP和綠色發展指數來衡量。 金融防風險方面可以是金融穩定性指標, 比如宏觀和微觀的杠杆率等等。他認為,只要理念發生變化,肯定可以建立起來一套區別於GDP的更複雜更綜合的指標。

2017年12月26日,官方首次發佈綠色發展指數,對高品質發展的落地意義重大。國家統計局針對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品質、生態保護、增長品質、綠色生活、公眾滿意度七個方面,共56項評價指標,測算出2016年各地的綠色發展指數。這也是建立高品質發展指標體系的一種嘗試。

伍戈對記者直言,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一部分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就業、人均床位、人均教育資源、義務教育年限、各地的PM2.5的值等等。另一部分是不能量化的,比如老百姓對法律體系的訴求是否得到滿足,人民對輿論環境的訴求等等,也需要進行定性的評價。他建議,應該從單一考核指標轉向多元化的考核指標,制定更符合各地實際的而不是一刀切的考核指標,可能會更加科學。

至於如何實現高品質發展,楊偉民認為,高品質發展針對的是結構性的矛盾,即供給體系跟不上需求結構的變化,必須通過要素和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來破解。

過去的需求結構與供給體系是匹配的,是以低端消費、出口和投資需求為主的需求結構,現在發生了諸多變化。中高端消費迅速地增長,讓原來低質低端的產品成為過剩產能;國際貿易增長速度大大放緩,同時中國製造業成本在快速地上升,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正在減弱,不少原來面向國際市場的產能變成了過剩的產能;目前基礎設施製造業、房地產等存量資產已經很大,高收益高回報的投資項目在減少,隨著投資需求的放緩,大量的投資品產能就變成了過剩產能。

楊偉民直言,供給體系跟不上需求結構的變化,表面上看好像是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出現了問題,實際上是要素配置的結構性失衡,是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在產業間、企業間、城鄉間、區域間出現了失衡。

楊偉民舉例稱,比如勞動力應該配置到高效率的產業,但許多農民工由於不能在城市紮根落戶,到了四五十歲就回到了農村退回低效率產業或者提前退休了。比如說建設用地應該更多地用於人口淨流入的城市住宅,卻用在了工業、商服、三四線城市住宅方面,導致一線城市房價瘋長。再比如說銀行貸款應該用於前景光明的創新型企業,很多卻用在了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屍企業、政府融資平臺上等等。

因此,這種要素的非市場化配置帶來的產業結構失衡、企業結構失衡、區域結構失衡、城鄉結構失衡需要通過改革來矯正,讓其回歸到市場機制配置上來,才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正確路徑。

新政策組合

落實到2018年的具體宏觀政策上,高品質發展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是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直言,以往宏觀調控緊盯著需求總量進行對沖性的逆向調節,追求的是短期的穩定。而現在談宏觀調控更立足於結構調整,瞄準的是提高供給品質、優化供給結構。

比如積極財政政策,以往講到減稅降費盯住的是擴大需求,是通過擴大赤字來減稅降費。但是3%這樣一個財政赤字的警戒線在今年沒有被突破,明年更不能被突破,所以要通過壓縮政府支出來實現減稅降費。所以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不是通過力度來實現的,而是通過結構優化來實現的。

王青對記者稱,預計2018年財政政策仍然保持積極,同時財政支出會向三大攻堅戰中的精准脫貧、污染防治傾斜。環保支出每年增速很不穩定,他預計未來幾年會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長,到了2020年會突破1萬億元。扶貧支出也會占到更大比例。而基建類支出的同比增速或將低於整體支出增幅。

據瞭解,2016年全國財政決算中,用於節能環保的支出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僅為2.52%,扶貧的支出占比更低,僅占1.22%,仍有很大上升空間。王青認為,保持赤字率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支出結構的優化可以更好地實現高品質發展。

地方自主發債分為一般債和專項債,2017年的規模分別是8300億元和8000億元。地方一般債券要納入赤字計算,如果2018年仍然保持3%的赤字率不變,一般債增加的空間有限,業內將目光主要投向了專項債券規模的增加,甚至有人預計規模可能翻倍至1.6萬億元,為地方政府解下燃眉之急。而且2017年財政部陸續推出土地、收費公路專項債券試點,多省已經成功發行這兩個品種專項債。地方債務結構的優化也是發展品質的體現。

王青預計,2018年貨幣政策也將繼續維持穩健中性,在高品質發展以及金融防風險作為首要攻堅戰的背景下,2018年金融去杠杆和房地產調控的態勢會延續,M2低增速會繼續,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也會小幅下降,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均易上難下。在貨幣乘數逼近極限的背景下,出於控制流動性風險等考慮,2018年或存在適度降准的可能。由此,加息降准、量價分離,可能成為2018年貨幣政策的新組合。

多位受訪專家均認為,2018年面臨諸多下行的風險,2018年金融防風險、地方債務防風險、房地產防風險,所以這幾方面不會太好。但潘建成認為應該更加關注就業,每年新增就業的量是一定的,增速是下降的,這意味著GDP增速即便下降也可以滿足就業,所以對GDP增速應該要保持更高的寬容度。

潘建成直言,未來的分析要把更多的筆墨放在結構分析、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個變革、高品質發展的評價上。政策也要更關注消費投資的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的問題。

(本文首刊於2018年1月22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比如宏觀和微觀的杠杆率等等。他認為,只要理念發生變化,肯定可以建立起來一套區別於GDP的更複雜更綜合的指標。

2017年12月26日,官方首次發佈綠色發展指數,對高品質發展的落地意義重大。國家統計局針對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品質、生態保護、增長品質、綠色生活、公眾滿意度七個方面,共56項評價指標,測算出2016年各地的綠色發展指數。這也是建立高品質發展指標體系的一種嘗試。

伍戈對記者直言,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一部分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就業、人均床位、人均教育資源、義務教育年限、各地的PM2.5的值等等。另一部分是不能量化的,比如老百姓對法律體系的訴求是否得到滿足,人民對輿論環境的訴求等等,也需要進行定性的評價。他建議,應該從單一考核指標轉向多元化的考核指標,制定更符合各地實際的而不是一刀切的考核指標,可能會更加科學。

至於如何實現高品質發展,楊偉民認為,高品質發展針對的是結構性的矛盾,即供給體系跟不上需求結構的變化,必須通過要素和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來破解。

過去的需求結構與供給體系是匹配的,是以低端消費、出口和投資需求為主的需求結構,現在發生了諸多變化。中高端消費迅速地增長,讓原來低質低端的產品成為過剩產能;國際貿易增長速度大大放緩,同時中國製造業成本在快速地上升,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正在減弱,不少原來面向國際市場的產能變成了過剩的產能;目前基礎設施製造業、房地產等存量資產已經很大,高收益高回報的投資項目在減少,隨著投資需求的放緩,大量的投資品產能就變成了過剩產能。

楊偉民直言,供給體系跟不上需求結構的變化,表面上看好像是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出現了問題,實際上是要素配置的結構性失衡,是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在產業間、企業間、城鄉間、區域間出現了失衡。

楊偉民舉例稱,比如勞動力應該配置到高效率的產業,但許多農民工由於不能在城市紮根落戶,到了四五十歲就回到了農村退回低效率產業或者提前退休了。比如說建設用地應該更多地用於人口淨流入的城市住宅,卻用在了工業、商服、三四線城市住宅方面,導致一線城市房價瘋長。再比如說銀行貸款應該用於前景光明的創新型企業,很多卻用在了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屍企業、政府融資平臺上等等。

因此,這種要素的非市場化配置帶來的產業結構失衡、企業結構失衡、區域結構失衡、城鄉結構失衡需要通過改革來矯正,讓其回歸到市場機制配置上來,才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正確路徑。

新政策組合

落實到2018年的具體宏觀政策上,高品質發展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是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直言,以往宏觀調控緊盯著需求總量進行對沖性的逆向調節,追求的是短期的穩定。而現在談宏觀調控更立足於結構調整,瞄準的是提高供給品質、優化供給結構。

比如積極財政政策,以往講到減稅降費盯住的是擴大需求,是通過擴大赤字來減稅降費。但是3%這樣一個財政赤字的警戒線在今年沒有被突破,明年更不能被突破,所以要通過壓縮政府支出來實現減稅降費。所以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不是通過力度來實現的,而是通過結構優化來實現的。

王青對記者稱,預計2018年財政政策仍然保持積極,同時財政支出會向三大攻堅戰中的精准脫貧、污染防治傾斜。環保支出每年增速很不穩定,他預計未來幾年會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長,到了2020年會突破1萬億元。扶貧支出也會占到更大比例。而基建類支出的同比增速或將低於整體支出增幅。

據瞭解,2016年全國財政決算中,用於節能環保的支出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僅為2.52%,扶貧的支出占比更低,僅占1.22%,仍有很大上升空間。王青認為,保持赤字率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支出結構的優化可以更好地實現高品質發展。

地方自主發債分為一般債和專項債,2017年的規模分別是8300億元和8000億元。地方一般債券要納入赤字計算,如果2018年仍然保持3%的赤字率不變,一般債增加的空間有限,業內將目光主要投向了專項債券規模的增加,甚至有人預計規模可能翻倍至1.6萬億元,為地方政府解下燃眉之急。而且2017年財政部陸續推出土地、收費公路專項債券試點,多省已經成功發行這兩個品種專項債。地方債務結構的優化也是發展品質的體現。

王青預計,2018年貨幣政策也將繼續維持穩健中性,在高品質發展以及金融防風險作為首要攻堅戰的背景下,2018年金融去杠杆和房地產調控的態勢會延續,M2低增速會繼續,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也會小幅下降,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均易上難下。在貨幣乘數逼近極限的背景下,出於控制流動性風險等考慮,2018年或存在適度降准的可能。由此,加息降准、量價分離,可能成為2018年貨幣政策的新組合。

多位受訪專家均認為,2018年面臨諸多下行的風險,2018年金融防風險、地方債務防風險、房地產防風險,所以這幾方面不會太好。但潘建成認為應該更加關注就業,每年新增就業的量是一定的,增速是下降的,這意味著GDP增速即便下降也可以滿足就業,所以對GDP增速應該要保持更高的寬容度。

潘建成直言,未來的分析要把更多的筆墨放在結構分析、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個變革、高品質發展的評價上。政策也要更關注消費投資的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的問題。

(本文首刊於2018年1月22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