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查驗糖尿病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不該忘

■廖木興/圖

近年來糖尿病發展趨勢迅猛、防控難度不斷增加,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

而準確監測血糖水準、及時進行早期干預並將其控制在理想範圍內對延緩糖尿病併發症、實現有效診治至關重要。 專家認為,糖尿病診斷金標準是糖化血紅蛋白,我國需要更重視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

■新快報記者 梁瑜

血糖偏高、複查正常 還是診斷為糖尿病

因為在單位例行體檢中發現空腹血糖為8.2mmol/L,體檢醫生告訴小陳可能有糖尿病,建議他到醫院複查確診。 小陳對此非常擔心,因為母親已經因為糖尿病併發症而失明了,他不想步母親的後塵,於是,過了半個多月,他又接受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發現空腹血糖6.8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6.6%。 僅看空腹血糖,小陳複查的空腹和餐後兩小時血糖均在正常範圍內,但糖化血紅蛋白提示異常。

醫生診斷,小陳有糖尿病。

“體檢空腹血糖和複查空腹血糖有差別,一是和生理性波動、個體的生理性因素差別有關,二是在初次發現空腹血糖異常後,很多人會採取限制飲食、加強運動等自我治療措施,使空腹血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實際上並未體現真正的血糖水準。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卞華教授在日前羅氏診斷全新cobas c 513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中國上市會上稱,門診中經常遇到類似的病人,如果僅查空腹血糖,或做OGTT,就會導致糖尿病漏診。

糖尿病診斷金標準

是糖化血紅蛋白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2015年我國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1.09億人,占全球患者的26%。 預計到2040年,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將達到1.51億人,相比於2015 年增加近50%。

然而根據2017年IDF資料統計,有50%的糖尿病前期未被診斷,導致患者未能及時進行糖尿病防治。 因此,早期診斷監測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

目前,臨床普遍應用的糖尿病診斷指標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和空腹血糖(FPG)。 但多項研究發現,由於個體內差異以及操作標準不同,OGTT與FPG診斷糖尿病的符合率存在明顯差異,可能造成漏診。 “不同研究發現,OGTT和空腹血糖診斷糖尿病的符合率存在明顯差異;如果僅查空腹血糖,漏診大量高血糖人群。 我國心臟調查發現,僅查空腹血糖,會漏診80%的病人。 ”卞華稱。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表示,作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糖尿病診斷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於糖尿病臨床診斷、治療監測和預後評估。

“糖化血紅蛋白除了是糖尿病診斷的相關參數,還是代謝控制的獨立參數、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參數、疾病管理的治療目標、非糖尿病患者的獨立心血管風險參數等。 ”卞華稱。

我國仍有數千萬糖尿病患者

不檢測HbA1c

與OGTT、FPG直接檢測血糖水準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結合緩慢形成的非酶促反應產物,可反映過去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準,是目前國際公認的糖尿病血糖監測金標準。 卞華稱,相較于傳統診斷指標,糖化血紅蛋白不受急性的血糖波動影響,因此患者無需空腹或特定時間采血,可更準確地反映關於糖尿病的存在和嚴重程度的資訊,對於糖尿病的篩查、診斷、監測及預估糖尿病患者慢性併發症的風險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據記者瞭解,200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和國際臨床化學家聯合會(IFCC)共同推薦將HbA1c用於糖尿病診斷;2010年,ADA指南將HbA1c≥6.5%正式納入糖尿病診斷指標;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在條件具備的國家和地區採用這一切點診斷糖尿病。 在我國,HbA1c檢測的臨床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發佈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將HbA1c作為指導臨床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研究顯示,中國仍有超過8700萬糖尿病患者不檢測HbA1c。 為進一步優化我國糖尿病患者的診療管理水準,推進HbA1c檢測臨床應用勢在必行。 ”卞華稱。

”卞華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