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服務實體經濟與防範金融風險將提上中小銀行日程

金評媒(http://www.jpm.cn)編者按:當前, 小微企業融資難普遍與“缺”有關。 而當互聯網技術遇上新金融, 不僅將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也將產生一種驚人的命中率,

用戶需求也將在這種精准的“命中率”中得到全新的體驗升級。

2017年年末,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中求進”作為了2018年的中國經濟工作總基調, 同時指出, 重點做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工作, 大力推進“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雙創工作。 且此次, “服務實體經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新金融風險的底線”再次被予以了強調。 可見, 國家高層對新金融系統防範風險的高度重視。

中小銀行全力賦能實體經濟

2018年, 全國中小銀行被賦予了服務實體發展的重任。 具體而言, 推進業務本土化, 將銀行服務重心進行下沉, 以推進普惠新金融服務大發展。 這也將成為中小銀行積極回應十九大號召支援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

“當前, 小微企業融資難普遍與‘缺’有關。 ”丁丁金服董事長任孟磊先生表示。 那麼, 缺什麼?缺資訊、缺信用、缺抵押。 這三者幾乎是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的癥結。 “找對了癥結所在, 然後對症下藥, 方可對支小助微產生良好療效。 ”他坦言。

據瞭解, 具體而言, 從價格的合理制定到費用的減免讓利, 從下沉機構到下沉服務……不少中小銀行將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創新發展戰略, 推進精准脫貧, 在滿足投融資需求的同時促進普惠新金融服務的發展。

新金融科技催生新金融巨變

“當互聯網技術遇上新金融, 便可產生一種驚人的命中率。 而用戶需求也將在這種精准的‘命中率’中得到全新的體驗升級。 ”這是任孟磊先生對互聯網技術與新金融的看法。

根據業內發佈的《銀行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顯示, 使用者行為習慣正在發生變化, 而促使這種行為習慣發生的原因則源于新金融科技的發展和廣泛應用, 比如支付寶、微信等無現金支付, 以及其他便捷服務的應用體驗。

當前, 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 不斷催生著傳統新金融業的變革, 這將促使原有的新金融科技生態格局迎來全新的重塑。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 中小銀行應將內部經營管理插上新金融科技的翅膀, 突破過去的“桎梏”, 更多的通過互聯網思維實現傳統管理方式、產品體系以及傳統服務模式的“蝶變”。 在此情況下, 將有效拓寬中小銀行的獲客管道。

不過, 需要注意的是, 中小銀行由於抗風險能力較弱, 在經營管理中運用新金融科技還需做好風險應對準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