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膝關節疼?突然疼or慢性疼,一定要這麼應對!

近年來, 膝關節疼痛已經成為人們所關注的話題, 但很多人不知道膝關節疼痛也有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之分.當疼痛來臨時, 該怎麼做, 才能減輕疼痛呢?

今天, 第12期《正骨名醫大講堂》,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骨關節病科主任郭馬瓏郭主任, 就來幫我們解讀“膝關節疼痛時該怎麼應對”。

第12期《正骨名醫大講堂》嘉賓:郭馬瓏

專家簡介:郭馬瓏,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骨關節病科主任, 醫學碩士, 主任醫師, 平樂郭氏正骨第八代傳人。

擅長:運用中醫傳統療法及手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周圍韌帶損傷, 半月板損傷等膝關節疼痛相關疾病。 對腰腿疼, 髖關節等疑難雜症的保守治療也有較深造詣。

1.膝關節疼痛也分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膝關節由骨頭、軟骨、半月板、滑膜和韌帶等構成。 膝關節疼痛是一種常見症狀,

它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為新近發生產生、持續時間較短的疼痛。 往往是急性炎症、暴力損傷引起的。

慢行疼痛:為持續時間較長的隱隱疼痛, 或間斷出現的, 一般為勞損疾病, 或急性疼痛治療效果不好遷延而來, 病人常伴有焦慮、抑鬱等心理改變。

2.急性膝關節疼痛該怎麼應對?

措施:①膝關節急性疼痛發生時, 我們首先要避免關節二次傷害, 減少患部負擔, 避免患肢負重。

②如果是因為外力造成急性扭傷或膝關節周圍炎症燥熱則需立即冷療, 但冷療時間不宜過長, 一次15分鐘, 間隔之後再進行冷卻。 適度的冷卻可以抑制炎症燥熱, 但冷卻時間過長會致使血流不暢。

③調整膝關節輕度屈曲位, 可以在膝關節下墊個薄枕頭, 調整膝關節處於最舒適姿勢高於心臟。 用毛巾包裹放有冰塊的袋子或專用冷卻袋敷于膝關節周圍。 可以按壓湧泉穴和昆侖穴。

④切記:當天不要泡澡, 傷後24小時內不要用熱療或者塗抹活血類藥物, 否則會加重腫脹及疼痛。

如果這樣處理後, 疼痛仍然劇烈, 應該到醫院檢查。

3.急性膝關節疼痛在康復過程中, 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①急性疼痛2到3天:如果疼痛未緩解, 或疼痛加重, 就必須到醫院進行檢查。 如果疼痛緩解, 可進行熱敷促進血液迴圈, 熱毛巾包裹膝關節, 熱療時間也不宜過長, 一般控制在30分鐘。 但如果熱敷時感疼痛加劇, 立即停止熱療改為冷療。

提醒:可以自我按摩放鬆大腿及小腿肌肉, 輕輕按壓膝關節周圍;注意膝關節保暖。

②急性疼痛7天后:如果疼痛明顯減輕, 休息時疼痛消失, 只有在活動時才會感到疼, 此時不能勉強活動。 外出時使用護膝或肌貼, 以減少活動時膝關節壓力。

提醒:可進行按摩及伸展肌肉來調理改善。

③急性疼痛10天到兩周後:突發性膝關節痛基本消失,

但仍不能放鬆警惕, 忽視復發的危險。 這個時候, 應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 做局部功能鍛煉, 改善肌肉力量, 恢復膝關節穩定。

提醒:進行無負重的肌肉鍛煉, 要有適宜的量, 不要勉強而為, 感到疼痛無力時就停下, 同時配合伸展運動。 生活中保持身體正確姿勢減輕膝關節壓力。

4.慢性膝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慢性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就比較多了,比如:

①肌肉老化、過度使用膝關節、姿勢及走路方式不正確、膝關節壓力過大等等,都會引起軟骨磨損,嚴重時骨與骨直接接觸碰撞,這個時候,只要站立行走膝關節就會疼痛。

②有過下肢損傷、骨折或韌帶損傷的人,膝關節相對脆弱,在活動時,如果膝關節遭受過重負擔,澤易引發膝關節疼痛。

③一些骨病及全身性疾病類風濕、痛風等也能引起膝關節慢性疼痛。

④從事重體力勞動,體重過重,長時間站立,長時間坐位工作及O型腿的人,更容易出現膝關節慢性疼痛。

5.慢性膝關節疼痛,該怎麼治療?

治療方法:慢性膝關節疼痛是由多種原因共同引起,相比較急性膝關節疼而言,它的治療更複雜一些,單一的固定療法無法完全治癒,而是要針對疼痛症狀,使用多種調理方法共同治療。

 6.慢性膝關節疼痛,不去治療,後果很嚴重

後果:如果置之不理放任下去,會導致部分骨骼剝脫吸收、變形,加劇疼痛。炎症刺激膝關節周圍關節囊、肌肉肌腱,使之失去彈性進而僵硬攣縮增加關節壓力加劇變形、加劇疼痛。膝關節進入惡性循環:疼痛、減少活動、肌肉萎縮、關節僵硬活動受限、關節壓力增大、疼痛加劇。

治療方法:這個時候,可以進行中醫治療打破惡性循環,恢復膝關節功能,治癒疼痛。

①中醫認為,膝關節慢性疼痛為“膝痹”,應內服“補肝腎、祛痰濕、強筋骨”之劑。

②同時結合牽引治療增加關節間隙,改善關節周圍黏連,緩解肌肉痙攣,增加關節活動度。

③中藥熏洗溫經通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去除濕邪、解除痙攣,可改善血運治療疼痛,恢復功能。

④手法治療點揉疼點、點壓穴位、推拿髕骨、松解肌肉,以消除由於肌肉及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引起的畸形及活動受限治癒疼痛。

⑤利用針灸的免疫調節鎮痛作用,通過合理取穴和辯證針刺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緩解症狀,防止進一步快速惡化。

7.在治療的同時,患者要配合一些功能鍛煉

在中醫藥治療的同時及治療之後,還要進行合理的下肢肌肉功能鍛煉,增加肌肉彈性及力量,使膝關節穩定性增加,減少異常碰撞及磨損,減輕膝關節骨骼壓力。

①逐漸養成活動全身的習慣,散步、水中漫步、游泳、及平路的自行車緩騎,所有這些活動都應從少量逐漸增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量。

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正確姿勢走路站立,運動前充分活動四肢,運動後伸展放鬆身體緩解疲勞。

③注意天氣變化,避免膝關節受涼。

④良好睡眠,注意飲食,舒暢心情。

最重要的,要關注膝關節,在膝關節沒有發出求救信號前,及時預防疼痛的發生,做到以下四點:不給膝關節過多負擔;堅持功能鍛煉膝關節;防止疲勞蓄積;防止受涼。

結語:天氣漸漸轉涼,門診接診的膝關節疼痛病例也漸漸增多,俗語稱“老寒腿”,有一定道理。膝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冬季節,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膝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盡可能地保暖,可以採用熱敷的辦法;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

4.慢性膝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慢性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就比較多了,比如:

①肌肉老化、過度使用膝關節、姿勢及走路方式不正確、膝關節壓力過大等等,都會引起軟骨磨損,嚴重時骨與骨直接接觸碰撞,這個時候,只要站立行走膝關節就會疼痛。

②有過下肢損傷、骨折或韌帶損傷的人,膝關節相對脆弱,在活動時,如果膝關節遭受過重負擔,澤易引發膝關節疼痛。

③一些骨病及全身性疾病類風濕、痛風等也能引起膝關節慢性疼痛。

④從事重體力勞動,體重過重,長時間站立,長時間坐位工作及O型腿的人,更容易出現膝關節慢性疼痛。

5.慢性膝關節疼痛,該怎麼治療?

治療方法:慢性膝關節疼痛是由多種原因共同引起,相比較急性膝關節疼而言,它的治療更複雜一些,單一的固定療法無法完全治癒,而是要針對疼痛症狀,使用多種調理方法共同治療。

 6.慢性膝關節疼痛,不去治療,後果很嚴重

後果:如果置之不理放任下去,會導致部分骨骼剝脫吸收、變形,加劇疼痛。炎症刺激膝關節周圍關節囊、肌肉肌腱,使之失去彈性進而僵硬攣縮增加關節壓力加劇變形、加劇疼痛。膝關節進入惡性循環:疼痛、減少活動、肌肉萎縮、關節僵硬活動受限、關節壓力增大、疼痛加劇。

治療方法:這個時候,可以進行中醫治療打破惡性循環,恢復膝關節功能,治癒疼痛。

①中醫認為,膝關節慢性疼痛為“膝痹”,應內服“補肝腎、祛痰濕、強筋骨”之劑。

②同時結合牽引治療增加關節間隙,改善關節周圍黏連,緩解肌肉痙攣,增加關節活動度。

③中藥熏洗溫經通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去除濕邪、解除痙攣,可改善血運治療疼痛,恢復功能。

④手法治療點揉疼點、點壓穴位、推拿髕骨、松解肌肉,以消除由於肌肉及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引起的畸形及活動受限治癒疼痛。

⑤利用針灸的免疫調節鎮痛作用,通過合理取穴和辯證針刺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緩解症狀,防止進一步快速惡化。

7.在治療的同時,患者要配合一些功能鍛煉

在中醫藥治療的同時及治療之後,還要進行合理的下肢肌肉功能鍛煉,增加肌肉彈性及力量,使膝關節穩定性增加,減少異常碰撞及磨損,減輕膝關節骨骼壓力。

①逐漸養成活動全身的習慣,散步、水中漫步、游泳、及平路的自行車緩騎,所有這些活動都應從少量逐漸增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量。

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正確姿勢走路站立,運動前充分活動四肢,運動後伸展放鬆身體緩解疲勞。

③注意天氣變化,避免膝關節受涼。

④良好睡眠,注意飲食,舒暢心情。

最重要的,要關注膝關節,在膝關節沒有發出求救信號前,及時預防疼痛的發生,做到以下四點:不給膝關節過多負擔;堅持功能鍛煉膝關節;防止疲勞蓄積;防止受涼。

結語:天氣漸漸轉涼,門診接診的膝關節疼痛病例也漸漸增多,俗語稱“老寒腿”,有一定道理。膝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冬季節,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膝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盡可能地保暖,可以採用熱敷的辦法;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