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5月開園!去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來一次文化之旅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 要深入挖掘昆侖文化、河湟文化等豐富內涵, 精心打造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統籌旅遊文化產業互動發展。 目前,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進展如何, 什麼時候開園迎客?記者採訪了省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縣長馬維忠。

喇家遺址國家遺址考古公園效果圖

喇家遺址揭開神秘面紗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我省首個獲批立項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它的開工建設是我省文化旅遊業建設上的一件大事, 也是我省重點打造的文化旅遊景區之一。 馬維忠說, 目前,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土建項目完成主體預驗收, 博物館展陳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90%, 博物館大門、售票室大門、售票室主體工程全部完成;3號、4號保護棚分別完成總工程量的80%、60%;3號、4號保護棚周邊及中央景觀帶、博物館前廣場、景觀工程進入場地平整及地下管網建設;呂家溝-崗溝河道治理景觀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50%;喇家民俗村已竣工驗收。 下一步, 將嚴格按照省、海東市要求的時間節點,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力爭今年5月開園。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民和重點打造的旅遊景區, 按照“一圈三線三廊道三板塊”旅遊發展目標和構建“喇家遺址、大禹故里、土族風情、黃河風光”四位一體發展佈局,

不斷理順管理體制、強化部門協調、促進要素優化、推動資源整合, 全力推動旅遊發展由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小旅遊向大旅遊格局的轉變。

馬維忠說, 今年初, 要加快完成臨津古渡專案建設, 組織實施好大禹故里園、三川土族文化園專案設計及評審工作。 加快實施並完善官亭、中川文化旅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不斷完善三川文化旅遊服務能力。 儘快完成博物館及內部展陳專案收尾工作;加快實施3號棚、4號棚及文物本體保護工程。

建立完善導遊管理服務中心和旅遊諮詢服務功能, 開展對文化旅遊從業人員的各種教育培訓活動,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高檔次、高服務的旅遊人才隊伍。 同時, 借助省內外旅遊宣傳推介活動平臺,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 積極探索和深度挖掘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內涵, 採取多種形式, 大力宣傳推介喇家遺址史前文化等民和旅遊點,

並運用市場化運作模式, 策劃舉辦高規格、大規模的旅遊節慶活動, 提升民和旅遊品牌的知名度和享譽度。

揭秘喇家遺址重點工程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 按照預先建設規劃, 主體工程由“一館四棚”組成, 即喇家遺址博物館、1號、2號、3號、4號保護棚。其中,1號保護棚是原先已建成使用的小博物館,2號保護棚有待挖掘,等完成挖掘進入建設階段。

一館即喇家遺址博物館。博物館內將存放喇家遺址出土的各種文物,以及放置考古研究中心,並計畫今後將民和縣博物館遷至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主入口的曲牆體現黃河水洶湧波濤的氣勢,旋渦式的主入口具有強烈的空間引導性,展廳長條天窗的設置和地震概念相契合,主要體現黃河災難性遺址。

喇家遺址保護棚總體設計思路源自於喇家村聚落肌理。保護棚的保護、展示物件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原有房址、灰坑、墓葬等遺址。喇家保護棚根據發掘的進展和遺址的價值,可能會有多座保護棚。因此,方案設計試圖用同一邏輯控制的建築語言來組織、設計,使多座保護棚之間既有差異,又能和喇家村落融為一體。

3號保護棚,展示馬家窯文化灰坑3處、齊家文化時期的房址4處,其中在喇家遺址首次發現齊家文化時期白灰面地面式建築一處,其他房址3處。保護棚以喇家村村民常見的夯土莊廓為設計原形,採用與莊廓單元協調的尺度和高度作為保護棚展廳空間尺度,根據有保護和展示價值的遺址的位置、規模、保護建議等要求體量和空間組合,形成能與喇家村聚落肌理相融合的組群新建築。其中,保護棚的入口庭院,是保留下來的民居莊廓夯土牆圍出來的院落。同時,保護棚向南遙望黃河與群山,設計中也設置了適當的視窗作為“取景框”,將喇家秀美的自然風光引入室內。

4號保護棚,遺跡原址全景展示,遺跡保護棚南側局部尚未發掘,有待保護棚修剪後發掘內容。建築形體以兩座民居莊廓庭院和一座尺度稍大的L形體量為根據遺址全景展示而形成保護棚展廳空間。展廳空間根據遺址保護、展示建議,設計成為一個大跨度的室內展廳、兩個室外展廳。室內展廳空間為簡約的方形空間,使遺址本體展示更為明確、突出。展廳主題為遺址房址、灰坑、墓址展示。室外展廳所展示的為房址、窯址、灰坑保護性回填後的標誌展示。

啟動沿黃流域旅遊經濟帶

黃河在我省境內自上而下流經16個縣,流程長達1455公里。近年來,沿黃流域的貴德、尖紮、循化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和適宜的氣候資源,發展旅遊、文化體育產業,成為我省旅遊經濟發展的主要地帶。民和官亭是黃河流經我省的最後一個地區。黃河綿延數十公里,在民和三川地區造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馬維忠說,黃河上游連接貴德、循化等我省著名旅遊景點,下游連接甘肅炳靈寺、劉家峽等旅遊景點。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恰恰處於黃河岸邊。今後,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對啟動我省沿黃流域旅遊業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民和官亭地區是我省具有潛力的旅遊富礦區,旅遊資源眾多,但始終處於旅遊的死角,主要是將旅遊資源沒有整合利用,缺少代表性的景點,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無疑為民和乃至海東市的旅遊業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整體旅遊線路的設計上也別具一格,有兩個旅遊入口節點,分別是官亭和碼頭。其中,碼頭節點主要針對水路遊客。即從喇家遺址到民和縣三川黃河水利風景區、禹王峽景區,體驗黃河水上項目後,從碼頭登陸,進入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遊覽喇家遺址博物館、保護棚和民居等各種旅遊功能區,最後到官亭鎮。而官亭鎮節點入口的遊客,從乘車抵達官亭鎮後,陸路方式進入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其中,除了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附近的民和永錄民俗博物館已開館試運營,禹王峽景區已基本建成,大禹故里、房車營地等專案正在委託設計專項規劃,堡嘉隆葡萄酒莊專案一期、二期已完工,民和縣“黃河彩籃”現代生態產業園開建運行。

令人欣喜的是,通往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川大高速公路已建成使用。從西寧、蘭州到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車程由原來的3個小時縮短為1小時30分。

隨著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正式建成,今後遊客在這裡不僅能領略史前大型災難遺址文化、大禹治水歷史文化,同時還能體驗黃河自然文化,民和土族納頓等民俗文化,這對啟動我省沿黃流域和海東地區旅遊業將起到重要帶動和促進作用。

即喇家遺址博物館、1號、2號、3號、4號保護棚。其中,1號保護棚是原先已建成使用的小博物館,2號保護棚有待挖掘,等完成挖掘進入建設階段。

一館即喇家遺址博物館。博物館內將存放喇家遺址出土的各種文物,以及放置考古研究中心,並計畫今後將民和縣博物館遷至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主入口的曲牆體現黃河水洶湧波濤的氣勢,旋渦式的主入口具有強烈的空間引導性,展廳長條天窗的設置和地震概念相契合,主要體現黃河災難性遺址。

喇家遺址保護棚總體設計思路源自於喇家村聚落肌理。保護棚的保護、展示物件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原有房址、灰坑、墓葬等遺址。喇家保護棚根據發掘的進展和遺址的價值,可能會有多座保護棚。因此,方案設計試圖用同一邏輯控制的建築語言來組織、設計,使多座保護棚之間既有差異,又能和喇家村落融為一體。

3號保護棚,展示馬家窯文化灰坑3處、齊家文化時期的房址4處,其中在喇家遺址首次發現齊家文化時期白灰面地面式建築一處,其他房址3處。保護棚以喇家村村民常見的夯土莊廓為設計原形,採用與莊廓單元協調的尺度和高度作為保護棚展廳空間尺度,根據有保護和展示價值的遺址的位置、規模、保護建議等要求體量和空間組合,形成能與喇家村聚落肌理相融合的組群新建築。其中,保護棚的入口庭院,是保留下來的民居莊廓夯土牆圍出來的院落。同時,保護棚向南遙望黃河與群山,設計中也設置了適當的視窗作為“取景框”,將喇家秀美的自然風光引入室內。

4號保護棚,遺跡原址全景展示,遺跡保護棚南側局部尚未發掘,有待保護棚修剪後發掘內容。建築形體以兩座民居莊廓庭院和一座尺度稍大的L形體量為根據遺址全景展示而形成保護棚展廳空間。展廳空間根據遺址保護、展示建議,設計成為一個大跨度的室內展廳、兩個室外展廳。室內展廳空間為簡約的方形空間,使遺址本體展示更為明確、突出。展廳主題為遺址房址、灰坑、墓址展示。室外展廳所展示的為房址、窯址、灰坑保護性回填後的標誌展示。

啟動沿黃流域旅遊經濟帶

黃河在我省境內自上而下流經16個縣,流程長達1455公里。近年來,沿黃流域的貴德、尖紮、循化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和適宜的氣候資源,發展旅遊、文化體育產業,成為我省旅遊經濟發展的主要地帶。民和官亭是黃河流經我省的最後一個地區。黃河綿延數十公里,在民和三川地區造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馬維忠說,黃河上游連接貴德、循化等我省著名旅遊景點,下游連接甘肅炳靈寺、劉家峽等旅遊景點。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恰恰處於黃河岸邊。今後,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對啟動我省沿黃流域旅遊業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民和官亭地區是我省具有潛力的旅遊富礦區,旅遊資源眾多,但始終處於旅遊的死角,主要是將旅遊資源沒有整合利用,缺少代表性的景點,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無疑為民和乃至海東市的旅遊業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整體旅遊線路的設計上也別具一格,有兩個旅遊入口節點,分別是官亭和碼頭。其中,碼頭節點主要針對水路遊客。即從喇家遺址到民和縣三川黃河水利風景區、禹王峽景區,體驗黃河水上項目後,從碼頭登陸,進入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遊覽喇家遺址博物館、保護棚和民居等各種旅遊功能區,最後到官亭鎮。而官亭鎮節點入口的遊客,從乘車抵達官亭鎮後,陸路方式進入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其中,除了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附近的民和永錄民俗博物館已開館試運營,禹王峽景區已基本建成,大禹故里、房車營地等專案正在委託設計專項規劃,堡嘉隆葡萄酒莊專案一期、二期已完工,民和縣“黃河彩籃”現代生態產業園開建運行。

令人欣喜的是,通往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川大高速公路已建成使用。從西寧、蘭州到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車程由原來的3個小時縮短為1小時30分。

隨著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正式建成,今後遊客在這裡不僅能領略史前大型災難遺址文化、大禹治水歷史文化,同時還能體驗黃河自然文化,民和土族納頓等民俗文化,這對啟動我省沿黃流域和海東地區旅遊業將起到重要帶動和促進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