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饒子和團隊研究發現治療乙型腦炎新方案

1月29日,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饒子和研究團隊與空軍軍醫大學徐志凱課題組合作, 在《自然-微生物學》線上發表題為《揭示乙型腦炎病毒高中和活性抗體的結構基礎和中和機制》的研究論文。

該項工作報導了乙型腦炎病毒JEV分別與兩株治療性抗體2F2與2H4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並闡明了兩株中和性抗體的功能和作用機制。 這是饒子和團隊繼解析乙型腦炎病毒(JEV)全顆粒三維精細結構後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乙型腦炎患者的死亡率較高, 且存活患者易患神經性後遺症。 因此, 研發針對乙型腦炎病毒的特異藥物和新疫苗對該流行病的防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F2和2H4這兩株中和抗體是30年前第四軍醫大學微生物學教研室篩選得到的高中和活性的抗體, 在當時乙型腦炎經常性爆發的特殊時期曾用於患者的臨床治療,

且表現出很好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

在研究中, 研究人員首先發現2F2和2H4這兩株中和性抗體只與乙型腦炎病毒相互作用, 不與同為黃病毒屬的登革熱病毒、寨卡病毒和黃熱病毒相互作用, 並且這兩株抗體均表現出了較高的親和力。 通過細胞水準的中和實驗發現, 這兩株抗體均具有極好的中和活性。 動物水準的保護實驗發現, 這兩株抗體能夠完全清除被感染小鼠腦內的乙型腦炎病毒, 並完全治癒被感染小鼠。

研究人員通過冷凍電鏡的方法解析得到4.7 Å JEV-2F2和4.6 Å JEV-2H4的複合物結構。 通過結構分析發現, 黃病毒屬中具有較高中和活性的抗體均結合在E蛋白的四級結構上, 且這些抗體均為病毒特異的中和性抗體。 因此可以根據以上特點,

設計針對病毒的特異性新型疫苗。 通過進一步研究兩株中和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這兩株抗體不僅能阻止病毒和細胞的結合, 還能阻止病毒和細胞在酸性條件下的融合, 並且起主導作用。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項目, 中科院先導專項等資助, 同時得到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秦成峰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員劉善慮的支持。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空軍軍醫大學教授徐志凱與中科院院士饒子和同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饒子和團隊博士生邱肖迪和空軍軍醫大學副教授雷迎峰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