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費評審人聚焦科學而非性別才會遠離偏見

根據一項性別偏見研究, 當評審人被要求評估研究人員而非研究本身時, 女性經常會處於下風。 該研究認為, 訓練評審人識別無意識的偏見似乎可以糾正這種不平衡,

然而此前的研究卻認為這樣做反而會增加偏見。

這項日前被上傳到生物預印本服務平臺bioRxiv1的研究目前正在接受一家期刊的評審。 它來自于加拿大衛生研究所(CIHR)2014年的一個決定, 該決定計劃逐漸淘汰傳統的經費專案, 其中評審人會同時評估科學和研究者。 與此相對, CIHR啟動了一項聚焦評價申請人的研究, 同時另一項研究則更多地聚焦研究內容。 這形成中一種自然的實驗, 讓科學家可以分析近2.4萬個經費申請的結果, 從而檢測資助的差異是因為申請人的研究品質或研究者性別產生的偏見性評估而產生的。

過往的研究主要聚焦經費資助中的性別差異, 但大多數經過審查的經費專案並沒有像CIHR項目那樣分開申請資金。

一些研究並未考慮其他因素, 如研究領域是否擁有不同的男性和女性比例。 該研究帶頭人、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健康資訊研究專家Holly Witteman說, 新的分析考慮了申請人的研究領域和年齡(職業階段的象徵), 從而讓研究作者得出“更加可靠的結論”。

Witteman和其他同事計算得出, 從2011年到2016年, 在所有CIHR經費專案的申請者中, 有15.8%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在傳統的經費項目中, 男性申請人的成功率比女性的成功率高0.9%。 當該團隊分析聚焦研究科學本身的CIHR經費項目時, 成功率的差異與傳統項目中的差異相似。 但在明確聚焦申請人此前研究和品質的經費專案中, 男性申請人的成功率比女性高出4%。

“這個差異非常明顯。 ”Witteman說。

不過, Witteman表示, 這項研究並非是隨機性的, 它意味著男女申請人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比如他們發表文章的記錄, 這或有助於解釋不同的成功率。 她的團隊未能解釋相關原因, 因為未能獲得相關資訊。

“這是個大問題。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社會學家Beate Volker說。 她表示, 在CIHR的研究中, “如果兩人發表了同樣品質的文章, 而有人更喜歡其中之一, 那麼就會產生偏見”。 Volker說, 通過查看每位申請人的發表文章數量和品質可以相對容易地檢驗這一點。 但在研究人員收集和解釋這些資料之前, 這種偏見是“未經證實的”。 (晉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