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她用一生做了回答

她出身書香世家,

外祖父是國民黨抗日將領張鐵君,

父親是台大物理系“狀元”,

母親是哈佛大學的生物化學博士;

一家遷往美國後,

父母成為美國伊利諾大學的教授,

而她也成為伊利諾大學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高材生;

畢業後,

她抱著“寫作是傳播社會良知”的新聞理想,

成為《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時報》

等刊物的撰稿人;

她與初戀結婚,

有著一個可愛的兒子,

生活美滿而前途無量。

可2004年11月9日,

36歲的她卻選擇扣響扳機,

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她去世後,

多達230家美國媒體報導這一消息,

並向這位華裔女孩致敬。

她不是名媛, 也不是明星,

更不是政界名人,

為何她的去世

引起了如此多的關注?

張純如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這個自殺的女孩, 叫作張純如,

應該有許多人對這個名字是陌生的,

更沒多少人知道,

如果不是她,

世界恐怕對南京大屠殺一無所知。

在歐美,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納粹屠殺猶太人,

卻沒有幾人知曉日本當時在中國的暴行,

尤其知道南京大屠殺的人少之又少,

再加上日本右翼勢力對歷史

不遺餘力地掩蓋、扭曲,

這段歷史, 幾乎要趨於沉寂。

是她, 輾轉中美兩地,

查閱史料、走訪倖存者,

承受住巨大的心理壓力,

頂住日本右翼勢力的威脅,

於1997年12月——

南京大屠殺60周年,

出版了英文版本的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

(The Rape of Nanking),

這是第一本用英文記錄那段歷史的書。

這本書一經出版,

就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

停留長達10周之久, 銷量近30萬冊,

讓世界真正瞭解了這段歷史,

讓人們知道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可生長于美國的張純如,

為何會著手去寫這段歷史呢?

1968年出生於美國普林斯頓的張純如,

小時候經常問母親一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到美國來,

為什麼不待在中國?

母親張盈盈回答她說: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啊,

中國飽受戰亂,

家人顛沛流離,

疾病、饑餓、戰火, 隨時可能喪命……”

那時, 張純如的外公張鐵君

帶著家人退守臺灣,

後來母親張盈盈與丈夫赴美留學,

便成了第一代美國移民。

雖然生於長於美國,

但在外公那堆滿中國古籍的書房裡,

張純如被一遍遍告誡著,

永遠不要忘了自己是個中國人。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張純如一家

張純如很聰明,

讀書也很用功,

17歲考入伊利諾大學,

攻讀數學和電腦雙學位。

但大二時, 她忽然轉入新聞系,

從小熱愛寫作的她, 當時的理想是:

寫一本很好的書,

影響這個世界。

從伊利諾州大學畢業後,

她在《芝加哥論壇報》做過記者,

後來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讀了寫作博士。

1996年, 她出版了第一部書,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謎》。

其實那個時候,

她已經投入了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寫作。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1994年12 月,

張純如在加州參加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會議,

那是第一次,

她如此直接地接觸到南京大屠殺,

那些慘不忍睹的黑白圖片

將“南京大屠殺”這個曾經對她而言

只是遙遠故事的歷史,

鮮血淋漓活生生地擺在了眼前。

她受到了極強烈的震撼。

而令她更為震驚的是,

如此暴行,為什麼有人竟敢否認?!

為什麼所有英文非小說類書籍裡,

居然沒有一本提到這段不應該忘記的歷史?!

這樣的心緒令她久久不能平靜。

而正是這種心緒,

推動著27歲的張純如

毅然決然地站出來,

記錄這一段歷史,

“讓世界上所有人瞭解1937年南京發生的事情”

“探索人性的陰暗面,

從日本顛倒黑白的宣揚者的貶抑中,

解救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

為南京數十萬死難者的無名之墓寫下銘文”。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張純如與父母、弟弟

1995年,張純如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之中,

她想盡辦法搜集資料,

一頭紮進圖書館和檔案館,

翻閱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

以及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

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

在這些史料中,

她找到了一本《魏特琳日記》。

美國女傳教士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殺中,

曾竭力幫助南京難民,

被南京人民稱為“活菩薩”。

日軍在南京城中的暴行 ,

使魏特琳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受到創傷。

魏特琳回到美國後,

雖經努力治療,

但精神仍一步一步走向崩潰。

最終,她打開公寓廚房的煤氣開關,

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魏特琳所經歷過的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從張純如的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這本書中復原一二:

“1937年12月13日,30個日本兵來到位於南京東南部新路口5號中國人家裡。他們殺死了前來開門的房東,接著殺死了跪下來求他們不要殺死其他人的姓夏的房客。當房東太太質問他們為什麼殺死她的丈夫時,他們也把她打死了。夏太太抱著她1歲的嬰兒藏在客廳裡的一張桌子下面,日本人把她拖出來。

他們剝光她的衣服並強姦了她,然後把刺刀刺入她的胸膛。這些士兵們還把一個香水瓶插進她的陰道,並用刺刀殺死了那個嬰兒。當他們走到另一個房間時,他們發現了夏太太的父母和兩個十幾歲的女兒。那老奶奶為了保護兩個孫女免遭強姦,被日本兵用左輪手槍打死了;那老爺爺緊緊抱住妻子的屍體,也立刻遭到槍殺。

”“

接著士兵們剝光這兩個女孩的衣服並輪奸了她們:16歲的女孩被兩三個人輪奸,14歲的女孩被3個人輪奸。之後日本人不但刺死了那個大女孩,而且把一根竹竿插進她的陰道。小的那個只是被刺死,這才沒遭到她姐姐和她母親遭到的暴行。

士兵還刺傷了另一個8歲的女孩,當時她和她4歲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麵。那個4歲的女孩在毯子下面待的時間太長,差一點被悶死。由子缺氧,她在以後的一生中一直遭受嚴重的腦損傷的折磨。

看完《魏特琳日記》,

張純如沉重的心變得更沉重了,

那段帶血的歷史,

令她極度痛苦,

而犯下這些暴行的人不僅拒絕道歉,

竟然還妄圖掩蓋歷史,

這更令她悲怒交加。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帶著這種悲憤,

張純如繼續著自己的資料搜集。

她從大洋彼岸隻身來到南京,

在南京走訪倖存者、暴行發生地,

翻閱國內的資料,

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

她語言不通,

説明翻譯的楊夏鳴副教授回憶說:

“她不能讀懂中文資料,

需要我逐字逐句為她翻譯。

她的工作態度十分嚴謹,

常常將中英材料反復核對。

聽不懂方言,她就全程錄音。

任何一個細小問題都不放過,

連我這樣做學問的人,

都覺得她有些偏執。”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張純如還通過書信聯繫了日本二戰老兵,

老兵永富角戶反省了當年自己的行為:

“幾乎沒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嬰兒,活活把他們扔進開水鍋裡。他們結幫姦淫12歲到80歲的婦女,一旦她們不再能滿足他們的性要求,就把她們殺死。我砍過人頭,餓死過人,也燒死過人,還活埋過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200多名。這真可怕,我簡直成了動物並幹了那些無人性的事。實在難以用語言來描述我當時的暴行。我真是個魔鬼。”

這些,都成為了日軍暴行的鐵證。

為求歷史客觀,

張純如從3個視角講述了南京大屠殺的故事:

一是日本人的視角,

二是中國人的視角,

三是一群不肯拋棄南京的西方人的視角。

除了暴行史實,

張純如還分析了

在軍國主義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

日本士兵對人類生命的漠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

張純如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

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至今有許多人不忍去看關於南京大屠殺

的影像、圖片資料,

因為那一切太過觸目驚心,

太過殘忍血腥,

太過非人性。

而張純如,

卻是那個一字一句記錄這一切的人:

砍頭、活焚、活埋、

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

僅是這些字眼,

就足以讓人心悸,

而更讓人難以承受的

是她在不斷挖掘歷史真相的過程中,

所認識到的人性黑暗面的可怕。

這一切,都為張純如後來

患上抑鬱症埋下了引線。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1997年,嘔心瀝血3年,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

終於出版,

哈佛歷史系系主任、中國現代史教授

威廉•柯比為書作序:

“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幾乎被人們遺忘,

所以,本書的問世尤顯重要。

張小姐把它稱作‘被遺忘的大屠殺’,

將二戰期間在歐洲和亞洲發生的

對數百萬無辜者的屠殺聯繫在一起。”

書問世之後,反響很大,

不斷加印,

張純如也不斷地參加簽書會和演講。

每次演講,

她都敦促日本政府反省歷史、

向受害國道歉。

但隨之而來的,

是日本右翼勢力的威脅。

日本當時駐美國的大使齊藤邦彥

指責《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

是“非常錯誤的描寫”,

張純如立即要求跟他辯論。

兩人隨即進行了一場電視辯論,

齊藤始終宣稱:

日本政府多次為

日軍成員犯下的殘酷暴行道歉

張純如當場指出:

日本政府從來沒有

為南京大屠殺作過認真的道歉。

在過去幾十年中,

日本政府在學校教科書中從來就是掩蓋、

歪曲和淡化南京大屠殺。

她說:日本政府只有認罪,

日本才會變成一個更好的民族。

這場論戰,

打擊了日本右翼勢力的囂張氣焰,

但也為張純如惹來了麻煩。

論戰之後,

張純如受到許多威脅,

有一次收到一封信,

裡面竟然夾了兩顆子彈。

她自己無所畏懼,

但身邊的人都憂心忡忡。

曾有西方人不理解,

都過去那麼久了,

為什麼還要翻舊賬?

張純如說,不是翻舊賬,

是正視和銘記真實的歷史。

目前日本右翼分子還妄圖抹殺這段歷史,

這是對死難者的二度傷害。

諾貝爾桂冠詩人伊利·威塞爾說:

“忘記大屠殺就等於第二次屠殺。”

西班牙哲學家喬治.桑塔亞說:

“忘記過去的人,定會重蹈覆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之後,

張純如也並沒有停下自己的筆觸,

1999年,張純如選擇了臭名昭著的

“巴丹死亡行軍”,

開始搜集資料、採訪,

預備成書。

“巴丹死亡行軍”——1942年4月9日,美菲聯軍被迫投降日本,當時投降人數大約7.8萬人,在去往戰俘營路上,無食無水,受盡了日軍慘絕人寰的虐

殺,最後僅剩3萬人到達目的地。

再一次直面殘酷的歷史,

再一次面對鮮血淋漓,

張純如的精神漸漸面臨崩潰。

母親曾經勸她暫時不要

接觸殘酷題材,

但她無法放下自己身上擔負的責任,

她覺得自己應該對那些老兵負責,

對那些曾經被深深傷害過的靈魂負責。

可最終,

這本書並未成行,

一切都終結在了2004年11月9日的那聲槍響。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張純如走了,

她的母親張盈盈

如今依舊在踐行女兒的遺志,

為南京大屠殺歷史在西方的傳播奔走。

她說:目前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和溫哥華,

南京大屠殺歷史已經被寫進中小學教材。

雖然在美國,這一步還未成現實,

但他們不會放棄,會繼續努力下去。

母親說,

純如是相信人的力量的人,

她擁有一個信念——

一個人可以做很多事情,

只要你堅定,就可以改變世界。

因為他們的努力,

日本右翼團體在歐美土地上

試圖抹殺日本二戰罪責、

顛倒黑白、混淆事實真相的

許多“小動作”變得更加難以得逞。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張純如父母

2015年12月13日,

知乎上曾有一篇回答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的文章,

當時被瘋狂轉載,

在知乎上點贊數達兩萬。

作者叫“荒土”,

她的回答所陳述的,

便是張純如的事蹟。

“南京大屠殺和她又有什麼關係呢?

她前程似錦,家庭幸福,

為什麼要蹚這一趟渾水呢?”

魯迅曾說: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4月7日,

位於淮安市淮陰區古淮河北岸的

張純如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讓我們接純如回家,

也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

環球人物新媒體原創

轉載須經授權,

並不得用於協力廠商平臺。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1994年12 月,

張純如在加州參加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會議,

那是第一次,

她如此直接地接觸到南京大屠殺,

那些慘不忍睹的黑白圖片

將“南京大屠殺”這個曾經對她而言

只是遙遠故事的歷史,

鮮血淋漓活生生地擺在了眼前。

她受到了極強烈的震撼。

而令她更為震驚的是,

如此暴行,為什麼有人竟敢否認?!

為什麼所有英文非小說類書籍裡,

居然沒有一本提到這段不應該忘記的歷史?!

這樣的心緒令她久久不能平靜。

而正是這種心緒,

推動著27歲的張純如

毅然決然地站出來,

記錄這一段歷史,

“讓世界上所有人瞭解1937年南京發生的事情”

“探索人性的陰暗面,

從日本顛倒黑白的宣揚者的貶抑中,

解救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

為南京數十萬死難者的無名之墓寫下銘文”。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張純如與父母、弟弟

1995年,張純如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之中,

她想盡辦法搜集資料,

一頭紮進圖書館和檔案館,

翻閱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

以及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

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

在這些史料中,

她找到了一本《魏特琳日記》。

美國女傳教士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殺中,

曾竭力幫助南京難民,

被南京人民稱為“活菩薩”。

日軍在南京城中的暴行 ,

使魏特琳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受到創傷。

魏特琳回到美國後,

雖經努力治療,

但精神仍一步一步走向崩潰。

最終,她打開公寓廚房的煤氣開關,

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魏特琳所經歷過的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從張純如的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這本書中復原一二:

“1937年12月13日,30個日本兵來到位於南京東南部新路口5號中國人家裡。他們殺死了前來開門的房東,接著殺死了跪下來求他們不要殺死其他人的姓夏的房客。當房東太太質問他們為什麼殺死她的丈夫時,他們也把她打死了。夏太太抱著她1歲的嬰兒藏在客廳裡的一張桌子下面,日本人把她拖出來。

他們剝光她的衣服並強姦了她,然後把刺刀刺入她的胸膛。這些士兵們還把一個香水瓶插進她的陰道,並用刺刀殺死了那個嬰兒。當他們走到另一個房間時,他們發現了夏太太的父母和兩個十幾歲的女兒。那老奶奶為了保護兩個孫女免遭強姦,被日本兵用左輪手槍打死了;那老爺爺緊緊抱住妻子的屍體,也立刻遭到槍殺。

”“

接著士兵們剝光這兩個女孩的衣服並輪奸了她們:16歲的女孩被兩三個人輪奸,14歲的女孩被3個人輪奸。之後日本人不但刺死了那個大女孩,而且把一根竹竿插進她的陰道。小的那個只是被刺死,這才沒遭到她姐姐和她母親遭到的暴行。

士兵還刺傷了另一個8歲的女孩,當時她和她4歲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麵。那個4歲的女孩在毯子下面待的時間太長,差一點被悶死。由子缺氧,她在以後的一生中一直遭受嚴重的腦損傷的折磨。

看完《魏特琳日記》,

張純如沉重的心變得更沉重了,

那段帶血的歷史,

令她極度痛苦,

而犯下這些暴行的人不僅拒絕道歉,

竟然還妄圖掩蓋歷史,

這更令她悲怒交加。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帶著這種悲憤,

張純如繼續著自己的資料搜集。

她從大洋彼岸隻身來到南京,

在南京走訪倖存者、暴行發生地,

翻閱國內的資料,

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

她語言不通,

説明翻譯的楊夏鳴副教授回憶說:

“她不能讀懂中文資料,

需要我逐字逐句為她翻譯。

她的工作態度十分嚴謹,

常常將中英材料反復核對。

聽不懂方言,她就全程錄音。

任何一個細小問題都不放過,

連我這樣做學問的人,

都覺得她有些偏執。”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張純如還通過書信聯繫了日本二戰老兵,

老兵永富角戶反省了當年自己的行為:

“幾乎沒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嬰兒,活活把他們扔進開水鍋裡。他們結幫姦淫12歲到80歲的婦女,一旦她們不再能滿足他們的性要求,就把她們殺死。我砍過人頭,餓死過人,也燒死過人,還活埋過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200多名。這真可怕,我簡直成了動物並幹了那些無人性的事。實在難以用語言來描述我當時的暴行。我真是個魔鬼。”

這些,都成為了日軍暴行的鐵證。

為求歷史客觀,

張純如從3個視角講述了南京大屠殺的故事:

一是日本人的視角,

二是中國人的視角,

三是一群不肯拋棄南京的西方人的視角。

除了暴行史實,

張純如還分析了

在軍國主義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

日本士兵對人類生命的漠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

張純如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

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至今有許多人不忍去看關於南京大屠殺

的影像、圖片資料,

因為那一切太過觸目驚心,

太過殘忍血腥,

太過非人性。

而張純如,

卻是那個一字一句記錄這一切的人:

砍頭、活焚、活埋、

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

僅是這些字眼,

就足以讓人心悸,

而更讓人難以承受的

是她在不斷挖掘歷史真相的過程中,

所認識到的人性黑暗面的可怕。

這一切,都為張純如後來

患上抑鬱症埋下了引線。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1997年,嘔心瀝血3年,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

終於出版,

哈佛歷史系系主任、中國現代史教授

威廉•柯比為書作序:

“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幾乎被人們遺忘,

所以,本書的問世尤顯重要。

張小姐把它稱作‘被遺忘的大屠殺’,

將二戰期間在歐洲和亞洲發生的

對數百萬無辜者的屠殺聯繫在一起。”

書問世之後,反響很大,

不斷加印,

張純如也不斷地參加簽書會和演講。

每次演講,

她都敦促日本政府反省歷史、

向受害國道歉。

但隨之而來的,

是日本右翼勢力的威脅。

日本當時駐美國的大使齊藤邦彥

指責《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

是“非常錯誤的描寫”,

張純如立即要求跟他辯論。

兩人隨即進行了一場電視辯論,

齊藤始終宣稱:

日本政府多次為

日軍成員犯下的殘酷暴行道歉

張純如當場指出:

日本政府從來沒有

為南京大屠殺作過認真的道歉。

在過去幾十年中,

日本政府在學校教科書中從來就是掩蓋、

歪曲和淡化南京大屠殺。

她說:日本政府只有認罪,

日本才會變成一個更好的民族。

這場論戰,

打擊了日本右翼勢力的囂張氣焰,

但也為張純如惹來了麻煩。

論戰之後,

張純如受到許多威脅,

有一次收到一封信,

裡面竟然夾了兩顆子彈。

她自己無所畏懼,

但身邊的人都憂心忡忡。

曾有西方人不理解,

都過去那麼久了,

為什麼還要翻舊賬?

張純如說,不是翻舊賬,

是正視和銘記真實的歷史。

目前日本右翼分子還妄圖抹殺這段歷史,

這是對死難者的二度傷害。

諾貝爾桂冠詩人伊利·威塞爾說:

“忘記大屠殺就等於第二次屠殺。”

西班牙哲學家喬治.桑塔亞說:

“忘記過去的人,定會重蹈覆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之後,

張純如也並沒有停下自己的筆觸,

1999年,張純如選擇了臭名昭著的

“巴丹死亡行軍”,

開始搜集資料、採訪,

預備成書。

“巴丹死亡行軍”——1942年4月9日,美菲聯軍被迫投降日本,當時投降人數大約7.8萬人,在去往戰俘營路上,無食無水,受盡了日軍慘絕人寰的虐

殺,最後僅剩3萬人到達目的地。

再一次直面殘酷的歷史,

再一次面對鮮血淋漓,

張純如的精神漸漸面臨崩潰。

母親曾經勸她暫時不要

接觸殘酷題材,

但她無法放下自己身上擔負的責任,

她覺得自己應該對那些老兵負責,

對那些曾經被深深傷害過的靈魂負責。

可最終,

這本書並未成行,

一切都終結在了2004年11月9日的那聲槍響。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張純如走了,

她的母親張盈盈

如今依舊在踐行女兒的遺志,

為南京大屠殺歷史在西方的傳播奔走。

她說:目前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和溫哥華,

南京大屠殺歷史已經被寫進中小學教材。

雖然在美國,這一步還未成現實,

但他們不會放棄,會繼續努力下去。

母親說,

純如是相信人的力量的人,

她擁有一個信念——

一個人可以做很多事情,

只要你堅定,就可以改變世界。

因為他們的努力,

日本右翼團體在歐美土地上

試圖抹殺日本二戰罪責、

顛倒黑白、混淆事實真相的

許多“小動作”變得更加難以得逞。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張純如父母

2015年12月13日,

知乎上曾有一篇回答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的文章,

當時被瘋狂轉載,

在知乎上點贊數達兩萬。

作者叫“荒土”,

她的回答所陳述的,

便是張純如的事蹟。

“南京大屠殺和她又有什麼關係呢?

她前程似錦,家庭幸福,

為什麼要蹚這一趟渾水呢?”

魯迅曾說: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4月7日,

位於淮安市淮陰區古淮河北岸的

張純如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讓我們接純如回家,

也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

環球人物新媒體原創

轉載須經授權,

並不得用於協力廠商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