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陸仁忠:“千里上門辦證”彰顯民生溫度

“王大爺, 看鏡頭, 眼睛再睜大一點點……對, 就這樣, 好!”隨著快門哢嚓一聲, 77歲原陝西銅川礦務局退休職工王民貺老人在王益公安分局紅旗街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

順利在北京市豐台區康樂社會福利中心照好了他的第一張二代身份證照片。 這一張身份證照片的採集看似普通, 實則並不普通, 它是王益公安分局紅旗街派出所民警遠赴千里到北京拍攝而成的。 (1月26日, 澎湃新聞網)

客觀講,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上門為群眾服務的事情並不鮮見, 但每一次看到類似報導, 總是感到莫名暖心。

中國有句古話, “治國有常, 而利民為本”。 現實告訴我們, 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並不是抽象的概念, 而是實實在在可實現、可感受的。 正如報導中的老人, 他的期盼無非就是辦理一張身份證, 享受高齡補貼等惠民政策, 但因身體原因,

這樣的“小事情”卻成了困擾他的“大難題”。 民警千里上門辦證, 讓難題得解, 這就是直暖人心的感動與幸福。

或許不少人看來, 辦理身份證在當下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不僅有“滿意拍”, 還有“自助服務”。 但對於一些老人而言, 再高端的技術、再便捷的流程, 不過是可看不可及的“高大上”。 即便是年輕的我們, 等到多年以後, 年老體衰, 同樣也會對新技術感到力不從心, 實在比不上那一句熟悉的“看鏡頭, 眼睛再睜大一點點……對, 就這樣, 好”來得舒心。

有時候總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 當群眾的小事, 在每名政務服務人員心中都是大事, 能夠得到立行立辦的時候, 還有什麼能比這張“民生答卷”更完美?

事實上, 每個群眾的小事, 都是社會和諧的一條基線,

當諸多的線條交織在一起, 就構成了社會服務體系的基本脈絡。 只要能把脈絡理順, 讓服務更貼心, 就能彙聚成黨員幹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即使群眾遠在千里之外, 也同樣會感恩家鄉的溫暖與關懷。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強調, “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 一個國家的民生溫度, 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於這些小事的處理上, 尤其體現於對貧弱老幼等群體的關懷和幫助中。 像千里上門為群眾辦一張身份證的舉動, 其實就是民生溫度的最好彰顯, 值得點贊, 更值得其他部門借鑒和推廣。

稿源:荊楚網

作者:陸仁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