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幹海子特大橋創造四項第一 成都至西昌縮短420公里

在四川省雅安市的雅西高速公路上, 有一座雲霧籠罩的螺旋形大橋——幹海子特大橋, 它依山勢而建, 穿雲破霧, 還繞過了兩個360°的大迴旋, 看起來像是過山車的軌道一般。

幹海子特大橋全長1811米, 與相連的幹海子螺旋隧道一起, 是雅西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 也是世上罕見的螺旋形橋隧工程。 它是世界上最長的鋼管混凝土桁架梁橋, 同時也是橋樑建設中難度最高的彎橋。 它的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藝創造了四項世界第一, 使之在世界著名大橋中享有一席之地。

它的造型十分後現代, 全橋廣泛採用鋼結構, 車輛駛過時也會發出與眾不同的金屬聲音, 就連大橋兩側的防撞護欄也是採用的豎直鋼結構和橫向鋼樑組成, 既通透減小風阻, 又能保護車輛。 可以說, 幹海子大橋從上到下科技感十足。

幹海子大橋的高科技可不是為了炫耀。 它們都是被環境逼出來的。

(一)川西修大橋, 首要任務是抗震

雅安這座小城之所以為世人所知, 就是因為2013年發生的雅安地震。

雅安位處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 這裡地震災害頻發, 而且震源深度往往很淺, 這意味著即使是一個本來不大的地震也能產生極高的地震烈度,

進而在雅安造成極大的破壞。

在雅安地震中, 震中蘆山縣龍門鄉99%以上的房屋垮塌, 正是由於這種極高的地震烈度導致的。 因此, 幹海子特大橋最要緊的任務就是抗震。

一個結構要想抗震, 那它的自重必須非常輕。 因此, 幹海子特大橋的橋墩採用的不是一般大橋通用的混凝土橋墩, 而是這種外觀類似于過山車支架的空管鋼架橋墩。

(輕盈的鋼架橋墩和粗壯的混凝土橋墩)

這些纖細的鋼架看起來不夠敦實, 但實際上非常堅固。

單一的長鋼管雖然強度高, 但是容易發生屈曲。 因此, 工程師們在鋼管之間連接了密集的斜杆及橫撐, 使整個橋墩的結構融為一體。

對於超過60米的超長橋墩, 還在其中設置了腹板, 橫向增設K型支撐, 使橋墩根本不存在屈曲的問題。 這樣纖細的橋墩, 算下來承載力不比敦實的混凝土橋墩差。

除此之外, 鋼架還有著混凝土不具備的一項重要性能, 那就是延性。 如果真的遭遇了過強的地震, 大橋無法抵抗發生屈服, 那麼鋼架橋不會發生垮塌,

而是會產生有限的變形吸收地震能量, 為人員留出寶貴的逃生時間。

對於那些較高的橋墩, 工程還使用了鋼管混凝土柱肢+混凝土腹板形成組合橋墩, 這是工程中此類橋墩的首次應用。

其中, 鋼管混凝土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結構。 它在鋼管中填充混凝土, 利用堅韌的鋼管承受彎曲應力, 並對中間的混凝土進行圍束。 獲得了鋼管“加持”的混凝土抗壓能力變得非常強勁, 只需要很小的截面積, 就可以獲得與很粗的混凝土柱相同的承載力。

(鋼管混凝土)

然而,鋼管混凝土的施工並不容易,尤其是對於幹海子特大橋而言。

這裡海拔接近3000米,冬季平均溫度-4.7℃,山上會覆蓋厚厚的積雪。在如此低溫下養護混凝土,它的強度會嚴重損失,即使使用早強水泥、乙二醇抗凍劑等傳統抗凍手法也仍然無法應付。

核心混凝土的失效會嚴重影響鋼管混凝土整體的力學性能發揮。為此,大橋的混凝土使用了一種特殊的外加劑——引氣劑。

它可以在混凝土當中引入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的氣泡,進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勻質性,減少混凝土的泌水。它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凍能力,最適合幹海子大橋的低溫、高強度情況。

經過反復的短柱模擬試驗和經驗積累,工程部終於摸清了引氣劑的性能和最優摻量,最終實現了鋼管與混凝土的緊密結合,保障了冬季施工下的工程品質。

在以鋼材為主的輕型結構保障下,大橋實現了9度的抗震設防烈度,這是建築抗震烈度的最高等級。結構形式的優化還將原設計的51跨簡化為了36跨,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進一步減輕了自重,提高了抗震性能。

(二)“亞洲第一螺旋”,讓道路既不太陡又不太遠

一般來講,修建山區公路時,要麼修一條筆直的長橋穿山越穀而過,要麼依山建起盤山公路。可是幹海子特大橋是一座彎彎繞繞的螺旋形大橋,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雅西高速上從園根村到大營盤的這12公里路段,海拔高度從1649米爬升至2362米,高差達713米。如果按照傳統的隧道修建法,將這段路修成直線,它的坡度會達到5.8%,冬天一下雪,這段路就會成為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裡的冰滑梯,車輛根本無法通行。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於是,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半盤山道”,也就是螺旋道路。它也是利用了盤山道的“省力費距離”原理,但並不是貼著山體修建,而是距離山體外一段距離修建橋樑。

這樣,既可以保證坡度不太陡,又可以縮短公路的距離,同時還避免了道路緊貼山體被地質災害破壞。這段幹海子隧道與幹海子橋樑一起,以60公里的時速行駛,耗時只需10分鐘,就可以以2.9%的坡度完成326.79米的爬升,並絲毫不受地形的限制。

這段精妙的設計被工程界稱為“亞洲第一螺旋”。

然而,螺旋橋樑的設計、施工難度,都遠非普通橋樑可比。

在力學中,彎曲結構的受力遠比筆直結構更為複雜。尤其是在彎曲段,更是容易發生所謂的“應力集中”,使得局部的應力比正常狀態下高出幾倍。

因此,工程師在設計彎曲的橋樑、道路、建築物時,涉及到的計算量都比規則結構高出許多。這需要豐富的工程設計經驗來進行調和。

此外,在發生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時,高螺旋橋樑由於其內部的複雜受力情況,很容易產生內部裂紋。為此,大橋巧妙地佈置了伸縮縫,避免結構之間相互影響。並基於計算和經驗的結果對結構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加強,提高抗拉強度。

(大橋的伸縮縫)

(三)鋼纖維混凝土,打造“韌性大橋”

普通的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它承受壓力的能力很強,但是受到拉力作用時,混凝土內部細小的微裂紋就會迅速擴展,進而發生斷裂。

目前,通過調整用水量與外加劑,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已經可以做得很高了,甚至可以和岩石媲美,但其抗拉強度仍然很低。即使與抗拉能力很強的鋼筋配合使用,也只能在宏觀承載力上達到要求,卻完全無法抵抗裂縫的產生。

外界的氧氣、水分和有害離子會順著裂縫進入混凝土內部,腐蝕鋼筋。平時,荷載的產生自上而下,大橋內部應力恒定,裂縫的負面作用尚不明顯;一旦地震到來,荷載來自四面八方,這種普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就很容易發生破壞。

(混凝土的腐蝕)

幹海子特大橋相比起普通大橋的一項重大創新,就是其全面採用了鋼纖維混凝土進行施工。

在混凝土中摻入一定的鋼纖維,在混凝土凝結硬化之後,鋼纖維就會與混凝土牢牢地握裹在一起,產生一種特殊的咬合效應。在受到外界拉力時,鋼纖維會承擔起這部分荷載,牢牢限制混凝土內部裂紋的擴展。

這樣,混凝土就變成了一種既不怕壓、又不怕拉的材料。無論荷載來自哪個方向,它都可以保持強度,並且限制裂縫的擴展。外界有害物質難以進入混凝土內部,大橋的耐久性也得到了顯著的延長。

(纖維增強混凝土的變形性能)

鋼纖維混凝土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

當重大地震發生時,再強有力的結構也會發生破壞。這時普通混凝土就會直接崩潰,建築發生坍塌。而鋼纖維混凝土則不會崩潰,而是會發生很大的變形,產生許多細密的裂紋吸收地震的變形能。

(鋼管混凝土)

然而,鋼管混凝土的施工並不容易,尤其是對於幹海子特大橋而言。

這裡海拔接近3000米,冬季平均溫度-4.7℃,山上會覆蓋厚厚的積雪。在如此低溫下養護混凝土,它的強度會嚴重損失,即使使用早強水泥、乙二醇抗凍劑等傳統抗凍手法也仍然無法應付。

核心混凝土的失效會嚴重影響鋼管混凝土整體的力學性能發揮。為此,大橋的混凝土使用了一種特殊的外加劑——引氣劑。

它可以在混凝土當中引入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的氣泡,進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勻質性,減少混凝土的泌水。它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凍能力,最適合幹海子大橋的低溫、高強度情況。

經過反復的短柱模擬試驗和經驗積累,工程部終於摸清了引氣劑的性能和最優摻量,最終實現了鋼管與混凝土的緊密結合,保障了冬季施工下的工程品質。

在以鋼材為主的輕型結構保障下,大橋實現了9度的抗震設防烈度,這是建築抗震烈度的最高等級。結構形式的優化還將原設計的51跨簡化為了36跨,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進一步減輕了自重,提高了抗震性能。

(二)“亞洲第一螺旋”,讓道路既不太陡又不太遠

一般來講,修建山區公路時,要麼修一條筆直的長橋穿山越穀而過,要麼依山建起盤山公路。可是幹海子特大橋是一座彎彎繞繞的螺旋形大橋,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雅西高速上從園根村到大營盤的這12公里路段,海拔高度從1649米爬升至2362米,高差達713米。如果按照傳統的隧道修建法,將這段路修成直線,它的坡度會達到5.8%,冬天一下雪,這段路就會成為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裡的冰滑梯,車輛根本無法通行。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於是,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半盤山道”,也就是螺旋道路。它也是利用了盤山道的“省力費距離”原理,但並不是貼著山體修建,而是距離山體外一段距離修建橋樑。

這樣,既可以保證坡度不太陡,又可以縮短公路的距離,同時還避免了道路緊貼山體被地質災害破壞。這段幹海子隧道與幹海子橋樑一起,以60公里的時速行駛,耗時只需10分鐘,就可以以2.9%的坡度完成326.79米的爬升,並絲毫不受地形的限制。

這段精妙的設計被工程界稱為“亞洲第一螺旋”。

然而,螺旋橋樑的設計、施工難度,都遠非普通橋樑可比。

在力學中,彎曲結構的受力遠比筆直結構更為複雜。尤其是在彎曲段,更是容易發生所謂的“應力集中”,使得局部的應力比正常狀態下高出幾倍。

因此,工程師在設計彎曲的橋樑、道路、建築物時,涉及到的計算量都比規則結構高出許多。這需要豐富的工程設計經驗來進行調和。

此外,在發生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時,高螺旋橋樑由於其內部的複雜受力情況,很容易產生內部裂紋。為此,大橋巧妙地佈置了伸縮縫,避免結構之間相互影響。並基於計算和經驗的結果對結構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加強,提高抗拉強度。

(大橋的伸縮縫)

(三)鋼纖維混凝土,打造“韌性大橋”

普通的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它承受壓力的能力很強,但是受到拉力作用時,混凝土內部細小的微裂紋就會迅速擴展,進而發生斷裂。

目前,通過調整用水量與外加劑,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已經可以做得很高了,甚至可以和岩石媲美,但其抗拉強度仍然很低。即使與抗拉能力很強的鋼筋配合使用,也只能在宏觀承載力上達到要求,卻完全無法抵抗裂縫的產生。

外界的氧氣、水分和有害離子會順著裂縫進入混凝土內部,腐蝕鋼筋。平時,荷載的產生自上而下,大橋內部應力恒定,裂縫的負面作用尚不明顯;一旦地震到來,荷載來自四面八方,這種普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就很容易發生破壞。

(混凝土的腐蝕)

幹海子特大橋相比起普通大橋的一項重大創新,就是其全面採用了鋼纖維混凝土進行施工。

在混凝土中摻入一定的鋼纖維,在混凝土凝結硬化之後,鋼纖維就會與混凝土牢牢地握裹在一起,產生一種特殊的咬合效應。在受到外界拉力時,鋼纖維會承擔起這部分荷載,牢牢限制混凝土內部裂紋的擴展。

這樣,混凝土就變成了一種既不怕壓、又不怕拉的材料。無論荷載來自哪個方向,它都可以保持強度,並且限制裂縫的擴展。外界有害物質難以進入混凝土內部,大橋的耐久性也得到了顯著的延長。

(纖維增強混凝土的變形性能)

鋼纖維混凝土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

當重大地震發生時,再強有力的結構也會發生破壞。這時普通混凝土就會直接崩潰,建築發生坍塌。而鋼纖維混凝土則不會崩潰,而是會發生很大的變形,產生許多細密的裂紋吸收地震的變形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