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巨變!看極貧瑤山幹勁十足、求新求變奔向新生活

2018年, 改革開放即將走過40年歷程。 改革開放的春風是否吹進了貴州脫貧攻堅主戰場——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的“三山”地區之一的瑤山?

現在讓我們走進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 進村入戶, 與當地瑤族群眾促膝交談, 感受改革開放給這裡帶來的變化。 近40年來, 瑤山群眾喝酒遛鳥的少了, 幹事創業的人多了;輟學回家的娃娃少了, 考上大學的孩子多了;破爛的杈杈房少了,

漂亮的小洋樓多了……

近40年的時間, 瑤山變了, 昔日貧困落後的瑤山正在遠去, 一個幹勁十足、求新求變的瑤山正在走來。

【住房變遷】從杈杈房住進小洋樓

曾經——住在杈杈房 半夜被凍醒

1月8日, 陽光灑滿了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 成片的黃牆黑瓦的小洋樓在陽光下, 看起來十分溫暖。

坐在寬敞乾淨的新房子裡, 溫暖的柴火堆上, 火苗跳動, 火光下, 70歲的瑤族群眾陸應先笑容滿面:“2004年, 我家從瑤山鄉董蒙村搬到拉片村來, 住上了二層小樓, 這在幾十年前, 我根本想都不想。 ”

以前居住的老房屋

陸應先回憶, 40年前, 瑤族群眾住的地方叫杈杈房, 就是用兩根有杈杈的木頭立在兩頭, 然後在兩個杈杈中間放一根橫木, 用樹枝和茅草順兩邊鋪下就搭成一個簡易的茅棚, 再用竹席或者茅草將棚四周圍起來, 就成了瑤族居住的地方。

“那時候, 我們瑤族家裡是沒有什麼傢俱的。 ”拉片村主任謝永光接過話茬。 走進杈杈房, 要低著頭才能鑽進去, 裡的陳設一目了然。 “一口鐵鍋、幾雙筷子、幾個碗、一個盆、一杆獵槍、幾床破爛的棉被基本上就是瑤族家庭的所有東西了。

”謝永光感慨。

杈杈房一般不分房間, 沒有廚房、客廳、臥房和衛生間, 家裡的大事小事基本都是圍著房子中間的火塘開展的。 瑤族群眾在火塘旁邊把酒議事、壘石造飯甚至在火塘邊睡覺。 時間一長, 家家戶戶屋頂的茅草都被熏得黑黢黢的, “就像老臘肉的顏色一樣。 ”村支書陸坤明笑著說。

由於沒有衛生間。 瑤族婦女大多在天不見亮的時候幾人約著去野外方便, “有時候還會遇見老蛇, 嚇人很。 ”瑤族老人回憶說。 因為瑤族同胞大多居住在大山深處, “霧氣多、濕氣重、杈杈房一點都不防潮, 特別是雨季, 房子的泥巴地面上能汪出水, 走在屋裡都能聽見‘吧嗒吧嗒’的水聲。 ”30歲的村副主任蘭友農回憶說。 不僅如此, 杈杈房的茅草屋頂, 每年都要翻新。 “因為不翻新, 第二年就會漏雨, 沒法住。 ”

除了雨季, 蘭友農說自己最不喜歡的是冬天。 “草棚四面透風, 一到冬天, 風灌進屋裡, 冷得鑽心。 ”蘭友農記得, 小時候, 快到冬天的時候, 家裡的柴火堆總是比任何時候都要高都要大。晚上,一家人圍著旺旺的火堆,把衣服、稻草、棉被蓋在身上,擠在一起睡覺取暖。即使這樣,只要火堆熄了,大家半夜常常會被凍醒。

“那時候的房子,根本就沒有個房子的樣子。現在我們搬出了杈杈房,住上了寬敞、乾淨、結實的樓房,再也不怕冬天半夜被凍醒了。”蘭友農笑著說。

以前居住的老房屋

如今——新房寬又亮 生活美又甜

水泥公路進入新村

走進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乾淨、寬敞的水泥路兩旁,一排排黃色的三層小樓鱗次櫛比,文化廣場上的瑤族群眾生活場景雕塑群吸引著遊客不停拍照。看著寨子裡來來往往的遊客,28歲的瑤族群眾謝紅新站在自家的農家樂門口,臉上掛滿了笑容。

2017年3月,移民搬遷戶謝紅新一家從爛瓦房歡歡喜喜搬到了村裡公路旁邊的新房子裡。看著嶄新的樓房,謝紅新的愛人何三豔笑眯了眼睛:“新房子好漂亮哦,你看這棟房子,一樓是政府的,二樓三樓都是我家的,加起來有100多平方米,我們一家三口住寬敞得很。”

條條道路暢通無阻

看中了房子在拉片村的景區裡,經常有遊客來旅遊,2017年8月,腦子活泛的謝紅新和何三豔商量後,決定依靠旅遊,開農家樂,吃“旅遊飯”。夫妻二人以每月400元的價格,租下了一樓90平方米的門面房,裝修之後,趕在國慶日之前,“古寨瑤家宴”開業了。走進“古寨瑤家宴”,房頂是一排紅紅的燈籠,一排紅色的八仙桌整齊得擺放在一起。時值中午,何三豔正在忙著招呼客人。

“我們家就兩個大人一個小娃,也住不了這麼寬的房子。自從開農家樂後,我們都住在三樓。”在三樓,記者看到,客廳裡擺放著一套漂亮的布藝沙發、茶几。臥室裡,放著成套的粉色雙人床和梳粧檯,白色的牆上,貼著一家人的照片。

在謝紅新的家裡,記者看到廚房、客廳、臥室、衛生間一應俱全,這讓女主人何三豔很是高興:“現在,我們的家跟城裡人的家一樣了,不再是大通間,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用處,我們再也不用像老一輩人一樣,生活起居全部擠在一間房裡面了。生活方便了。

在寬敞的廚房裡面,記者看到,電飯煲、冰櫃、電磁爐、消毒碗櫃等一應俱全。說話間,何三豔炒了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瑤山土雞,笑盈盈地給客人端上了桌。

拉片村新貌

【吃的變化】從野果野菜充饑到飯菜滿桌

曾經——野果充饑 打獵填肚子

1月9日中午,記者走進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村民羅玉才的家。還沒進家門,記者就聞到了一陣飯菜的香味。

不一會兒,桌子上擺滿了一鍋香噴噴的瑤山土雞湯、肥瘦相間的蒸臘肉和綠油油的小白菜。“現在,大家的日子都過好了,想吃哪樣有哪樣,哪像我們這裡幾十年前飯都吃不飽。”看著滿桌子的飯菜,68歲的瑤族老人羅玉才感慨。

瑤山鄉地處貴州省最為貧困的麻山、瑤山、月亮山等“三山”地區之一。這裡屬滇黔桂石漠化地區,生態脆弱、交通不便,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

瑤山舊貌

上世界70年代末,生活在這裡的瑤族群眾,過著極度貧困的生活。瑤山鄉山多地少,“每天出門看見的就是山,人均耕地不足半畝。”瑤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陸保回憶說。

耕地不夠,大家就去開荒,用刀耕火種的方式,開了部分山地,“當時,我們種得最多的就是包穀、紅薯、小米,因為水田很少,寨子裡種的水稻很少。”羅玉才回憶。那時候,每家每戶都有10來口人,人多地少,加上沒有科學的種植方法,羅玉才總是覺得糧食不夠吃,肚子總是空的。地裡的糧食不夠,瑤族男子就拿起鋤頭和弓箭,在山裡找吃的。春天的蕨菜、夏天的野葡萄、秋天的野板栗都成了瑤族群眾填飽肚子的食物。

存儲糧食的禾倉

山裡寒冷,每年1000多斤糧食更喂不飽一家十多張嘴,每年冬天的時候,很多瑤族家庭的糧倉就空了。“那時候,山裡的野果野菜都沒了,山鼠、蛇、鳥、松鼠就成了我們的獵物。”羅玉才說,為了打到獵物,瑤族男子經常要在山裡呆上兩三天才能回家,有時是幾十隻麻雀、有時是幾隻山鼠。

“後來,科學發展了,種的地能收到更多糧食了,我們這裡又發展旅遊,大家掙錢的路子廣了,生活也就越來越好了,家家戶戶糧倉滿了,桌子上的菜也多了。”吃一口肉,呷一口酒,羅玉才老人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如今——餐桌豐富 日子滋潤

1月9日一早,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堯沙組瑤族群眾謝要花家就忙碌了起來。掃地的“沙沙”聲、火塘裡柴火燃燒的“劈啪”聲、切菜的“唰唰”聲、黑山羊的“咩咩”聲讓小院子充滿生氣。

“今天,是我兒子和女兒正式放假的日子,加上前不久我家剛賣了幾十頭黑山羊,掙了點錢,心頭高興,就準備了一桌飯,準備請幾個親戚,大家喝點酒,樂一樂。”謝要花的丈夫韋樹喜笑著說。吃過早飯,韋樹喜從羊圈裡挑出一頭羊,不一會兒,黑山羊就殺好了。脫毛、火燒、切塊……韋樹喜把處理好的羊肉放在案板上,細細地切成了薄片。一邊的謝要花則在火塘上,熬起了一鍋鮮美的羊肉湯。考慮到家人有老人不吃羊肉,細心的謝要花還準備了兩盤牛肉。

禾倉

11點,謝要花從家裡出發,去瑤山幼稚園和瑤山民族小學接7歲的女兒韋林羽和9歲的兒子韋林成。韋樹喜則在家裡廚房裡張羅著一家人的午飯。噴香的羊肉湯鍋端上了桌,香甜的米酒倒進了碗裡,圍著火塘,大家舉起了酒杯。“2017年的日子比上一年要好,希望今年的日子也會更好。”說罷,韋樹喜高興地喝了一大口酒。

一邊吃飯,大家一邊聊了起來。“你家賣了好多隻黑山羊啊?”謝要花的哥哥謝國才問。“前幾天剛賣了40多隻羊,得了2萬多元。”韋樹喜答,“但是最近市場上的價格不太好,我圈裡的100只羊,我要好好喂一段時間,等價格好了再賣。”

“最近幾年,瑤山路通了、房子漂亮了,除了在家種植養殖,還可以出去打工嘛,只要人勤快,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嘛。”謝要花笑著說。

拉片新貌

【觀念變化】從喝酒打鳥到創業打工掙錢忙

曾經——喝酒 打鳥 滿坡跑

在村裡,幾乎家家戶戶的房檐上都掛著幾隻鳥籠,“啾啾啾”的鳥叫聲不時傳來。

“2000年以前,我們這裡的瑤族男子十分愛鳥,把它們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拉片村村支書陸坤明說。曾經瑤山鄉的瑤族男子熱衷於進山打鳥。有時,遇上了不常見的鳥,他們可以一路跑著追過幾面坡。瑤山鄉黨委副書記(掛職)劉定興告訴記者,為了一隻難得一見的鳥,村裡的瑤族男人放著生病的娃娃不管,先去追鳥,“因為害怕鳥飛走就打不到了。”劉定興說。

瑤胞們自己親手做的鳥籠

除了打鳥追鳥,喝酒也是瑤族男子的愛好之一。寨子裡的老人回憶,曾經十多個男子,圍著碗裡的5只鳥肉,喝了一天酒,最後都醉倒了。“以前,趕場的時候,寨子裡的男人都喜歡去買酒喝,喝醉了就在路邊東倒西歪地睡成一片,各家的老婆就守在旁邊繡鞋墊,等著老公醒酒回家。”村民羅玉才說。打鳥、追鳥、喝酒成了男人們生活中的大事,無暇顧及家中的生產,耕田種地這些活就落在了瑤族婦女的肩上。“以前,村裡的男人都穿著白白的褲子在村裡遛鳥、喝酒,在坡上幹活的都是女人。”村民謝昌梅說,“有酒喝、有鳥遛、一天吃上一頓飯,他們就覺得很滿足了。”

2004年,為了讓瑤族群眾走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瑤山鄉曾經組織了幾十名瑤族群眾去廣東打工。今年35歲的羅優就是其中之一。在電子廠打工不到一個月,因語言不通加上做活太慢,羅優和部分人走了20多天路,回到瑤山。“當時,我在外面特別不習慣,心裡害怕,還是回來算了。”羅優說。

“直到上個世紀末,大家的思想都還很閉塞,還是習慣像原來一樣生活,男人遛鳥喝酒,女人幹活養家,孩子早早輟學回家。瑤族甚至都不與其他民族通婚。”劉定興說。

瑤族文化展示廳

如今——創業 打工 掙錢忙

走進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村裡沿街的一排門面房裡,當地瑤族群眾開辦的農家樂、農村淘寶店、生活超市、民宿旅館、民族服飾店裡,熱鬧紅火。

走進永傑瑤家客棧,41歲的老闆莫如永正在招呼大廳裡的客人,炒菜、上菜,忙的不亦樂乎。“這幾年,我們瑤族人的眼光開闊了,思想活了,不像以前那樣只知道打鳥喝酒了。現在,不管男人女人,大家的想法都是使勁發展,多多掙錢,要把日子過好。”莫如永說,最近幾年,自家的客棧搞得紅紅火火,加上還有個五金店,一年輕輕鬆松掙個幾萬元不成問題。

永傑瑤家客棧

的確,走在拉片村,雖然還是能聽到“啾啾啾”的鳥叫聲,但記者也看到不少忙碌的瑤族群眾。35歲的羅優,曾經在廣東打過工,但是不到一個月就走路回家了。現在,家鄉發展好了,羅優的買了攪拌機、鏟車、挖掘機,給周邊的群眾修房子,每年的收入在10萬元左右。去年,羅優一家搬進了三層小樓房,今年,他還打算買一輛小轎車。“現在國家政策好,只要動起來,日子咋個都會過好的。”羅優笑著說。

瑤族文化表演

除了自己創業,不少瑤族群眾實現了在門口就業。該村駐村“第一書記”桂勇介紹,就業的途徑就是當地的旅遊產業。

冬日農閒,拉片村不少婦女都在家裡製作手工藝品。“這個吊墜30塊,這個刺繡包20塊。”村民蘭玉花一邊拿著各種民族飾品遞給遊客,一邊詳細介紹著。“我農忙的時候種地,農閒的時候就做手工藝品來賣,一年可以掙兩萬塊錢。”蘭玉花說。

村支書陸坤明介紹,村裡通過旅遊公司經營管理,合作社入股,村民加入表演的方式,説明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大約有50人參與到了演出當中,30多戶村民在當地辦起了農家樂,20多戶村民參與到開發製作售賣瑤族民間手工藝產品當中。“去年底,村裡拿到了16萬元的旅遊分紅呢。”陸坤明笑著說。

瑤山篝火晚會

瑤山鄉黨委書記莫如鐵說:“如今,瑤山鄉旅遊、種植養殖產業、教育事業、易地搬遷扶貧都在有序推進,相信曾經是貧苦代名詞的瑤山,未來一定更加美好。”

瑤家燈火映晚霞 韋永飛攝

往期精彩回顧

監製:全媒體中心 黎以堅

編輯:全媒體中心 莫玉濤

覺得不錯,請點贊↓↓↓

家裡的柴火堆總是比任何時候都要高都要大。晚上,一家人圍著旺旺的火堆,把衣服、稻草、棉被蓋在身上,擠在一起睡覺取暖。即使這樣,只要火堆熄了,大家半夜常常會被凍醒。

“那時候的房子,根本就沒有個房子的樣子。現在我們搬出了杈杈房,住上了寬敞、乾淨、結實的樓房,再也不怕冬天半夜被凍醒了。”蘭友農笑著說。

以前居住的老房屋

如今——新房寬又亮 生活美又甜

水泥公路進入新村

走進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乾淨、寬敞的水泥路兩旁,一排排黃色的三層小樓鱗次櫛比,文化廣場上的瑤族群眾生活場景雕塑群吸引著遊客不停拍照。看著寨子裡來來往往的遊客,28歲的瑤族群眾謝紅新站在自家的農家樂門口,臉上掛滿了笑容。

2017年3月,移民搬遷戶謝紅新一家從爛瓦房歡歡喜喜搬到了村裡公路旁邊的新房子裡。看著嶄新的樓房,謝紅新的愛人何三豔笑眯了眼睛:“新房子好漂亮哦,你看這棟房子,一樓是政府的,二樓三樓都是我家的,加起來有100多平方米,我們一家三口住寬敞得很。”

條條道路暢通無阻

看中了房子在拉片村的景區裡,經常有遊客來旅遊,2017年8月,腦子活泛的謝紅新和何三豔商量後,決定依靠旅遊,開農家樂,吃“旅遊飯”。夫妻二人以每月400元的價格,租下了一樓90平方米的門面房,裝修之後,趕在國慶日之前,“古寨瑤家宴”開業了。走進“古寨瑤家宴”,房頂是一排紅紅的燈籠,一排紅色的八仙桌整齊得擺放在一起。時值中午,何三豔正在忙著招呼客人。

“我們家就兩個大人一個小娃,也住不了這麼寬的房子。自從開農家樂後,我們都住在三樓。”在三樓,記者看到,客廳裡擺放著一套漂亮的布藝沙發、茶几。臥室裡,放著成套的粉色雙人床和梳粧檯,白色的牆上,貼著一家人的照片。

在謝紅新的家裡,記者看到廚房、客廳、臥室、衛生間一應俱全,這讓女主人何三豔很是高興:“現在,我們的家跟城裡人的家一樣了,不再是大通間,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用處,我們再也不用像老一輩人一樣,生活起居全部擠在一間房裡面了。生活方便了。

在寬敞的廚房裡面,記者看到,電飯煲、冰櫃、電磁爐、消毒碗櫃等一應俱全。說話間,何三豔炒了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瑤山土雞,笑盈盈地給客人端上了桌。

拉片村新貌

【吃的變化】從野果野菜充饑到飯菜滿桌

曾經——野果充饑 打獵填肚子

1月9日中午,記者走進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村民羅玉才的家。還沒進家門,記者就聞到了一陣飯菜的香味。

不一會兒,桌子上擺滿了一鍋香噴噴的瑤山土雞湯、肥瘦相間的蒸臘肉和綠油油的小白菜。“現在,大家的日子都過好了,想吃哪樣有哪樣,哪像我們這裡幾十年前飯都吃不飽。”看著滿桌子的飯菜,68歲的瑤族老人羅玉才感慨。

瑤山鄉地處貴州省最為貧困的麻山、瑤山、月亮山等“三山”地區之一。這裡屬滇黔桂石漠化地區,生態脆弱、交通不便,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

瑤山舊貌

上世界70年代末,生活在這裡的瑤族群眾,過著極度貧困的生活。瑤山鄉山多地少,“每天出門看見的就是山,人均耕地不足半畝。”瑤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陸保回憶說。

耕地不夠,大家就去開荒,用刀耕火種的方式,開了部分山地,“當時,我們種得最多的就是包穀、紅薯、小米,因為水田很少,寨子裡種的水稻很少。”羅玉才回憶。那時候,每家每戶都有10來口人,人多地少,加上沒有科學的種植方法,羅玉才總是覺得糧食不夠吃,肚子總是空的。地裡的糧食不夠,瑤族男子就拿起鋤頭和弓箭,在山裡找吃的。春天的蕨菜、夏天的野葡萄、秋天的野板栗都成了瑤族群眾填飽肚子的食物。

存儲糧食的禾倉

山裡寒冷,每年1000多斤糧食更喂不飽一家十多張嘴,每年冬天的時候,很多瑤族家庭的糧倉就空了。“那時候,山裡的野果野菜都沒了,山鼠、蛇、鳥、松鼠就成了我們的獵物。”羅玉才說,為了打到獵物,瑤族男子經常要在山裡呆上兩三天才能回家,有時是幾十隻麻雀、有時是幾隻山鼠。

“後來,科學發展了,種的地能收到更多糧食了,我們這裡又發展旅遊,大家掙錢的路子廣了,生活也就越來越好了,家家戶戶糧倉滿了,桌子上的菜也多了。”吃一口肉,呷一口酒,羅玉才老人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如今——餐桌豐富 日子滋潤

1月9日一早,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堯沙組瑤族群眾謝要花家就忙碌了起來。掃地的“沙沙”聲、火塘裡柴火燃燒的“劈啪”聲、切菜的“唰唰”聲、黑山羊的“咩咩”聲讓小院子充滿生氣。

“今天,是我兒子和女兒正式放假的日子,加上前不久我家剛賣了幾十頭黑山羊,掙了點錢,心頭高興,就準備了一桌飯,準備請幾個親戚,大家喝點酒,樂一樂。”謝要花的丈夫韋樹喜笑著說。吃過早飯,韋樹喜從羊圈裡挑出一頭羊,不一會兒,黑山羊就殺好了。脫毛、火燒、切塊……韋樹喜把處理好的羊肉放在案板上,細細地切成了薄片。一邊的謝要花則在火塘上,熬起了一鍋鮮美的羊肉湯。考慮到家人有老人不吃羊肉,細心的謝要花還準備了兩盤牛肉。

禾倉

11點,謝要花從家裡出發,去瑤山幼稚園和瑤山民族小學接7歲的女兒韋林羽和9歲的兒子韋林成。韋樹喜則在家裡廚房裡張羅著一家人的午飯。噴香的羊肉湯鍋端上了桌,香甜的米酒倒進了碗裡,圍著火塘,大家舉起了酒杯。“2017年的日子比上一年要好,希望今年的日子也會更好。”說罷,韋樹喜高興地喝了一大口酒。

一邊吃飯,大家一邊聊了起來。“你家賣了好多隻黑山羊啊?”謝要花的哥哥謝國才問。“前幾天剛賣了40多隻羊,得了2萬多元。”韋樹喜答,“但是最近市場上的價格不太好,我圈裡的100只羊,我要好好喂一段時間,等價格好了再賣。”

“最近幾年,瑤山路通了、房子漂亮了,除了在家種植養殖,還可以出去打工嘛,只要人勤快,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嘛。”謝要花笑著說。

拉片新貌

【觀念變化】從喝酒打鳥到創業打工掙錢忙

曾經——喝酒 打鳥 滿坡跑

在村裡,幾乎家家戶戶的房檐上都掛著幾隻鳥籠,“啾啾啾”的鳥叫聲不時傳來。

“2000年以前,我們這裡的瑤族男子十分愛鳥,把它們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拉片村村支書陸坤明說。曾經瑤山鄉的瑤族男子熱衷於進山打鳥。有時,遇上了不常見的鳥,他們可以一路跑著追過幾面坡。瑤山鄉黨委副書記(掛職)劉定興告訴記者,為了一隻難得一見的鳥,村裡的瑤族男人放著生病的娃娃不管,先去追鳥,“因為害怕鳥飛走就打不到了。”劉定興說。

瑤胞們自己親手做的鳥籠

除了打鳥追鳥,喝酒也是瑤族男子的愛好之一。寨子裡的老人回憶,曾經十多個男子,圍著碗裡的5只鳥肉,喝了一天酒,最後都醉倒了。“以前,趕場的時候,寨子裡的男人都喜歡去買酒喝,喝醉了就在路邊東倒西歪地睡成一片,各家的老婆就守在旁邊繡鞋墊,等著老公醒酒回家。”村民羅玉才說。打鳥、追鳥、喝酒成了男人們生活中的大事,無暇顧及家中的生產,耕田種地這些活就落在了瑤族婦女的肩上。“以前,村裡的男人都穿著白白的褲子在村裡遛鳥、喝酒,在坡上幹活的都是女人。”村民謝昌梅說,“有酒喝、有鳥遛、一天吃上一頓飯,他們就覺得很滿足了。”

2004年,為了讓瑤族群眾走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瑤山鄉曾經組織了幾十名瑤族群眾去廣東打工。今年35歲的羅優就是其中之一。在電子廠打工不到一個月,因語言不通加上做活太慢,羅優和部分人走了20多天路,回到瑤山。“當時,我在外面特別不習慣,心裡害怕,還是回來算了。”羅優說。

“直到上個世紀末,大家的思想都還很閉塞,還是習慣像原來一樣生活,男人遛鳥喝酒,女人幹活養家,孩子早早輟學回家。瑤族甚至都不與其他民族通婚。”劉定興說。

瑤族文化展示廳

如今——創業 打工 掙錢忙

走進荔波縣瑤山鄉拉片村,村裡沿街的一排門面房裡,當地瑤族群眾開辦的農家樂、農村淘寶店、生活超市、民宿旅館、民族服飾店裡,熱鬧紅火。

走進永傑瑤家客棧,41歲的老闆莫如永正在招呼大廳裡的客人,炒菜、上菜,忙的不亦樂乎。“這幾年,我們瑤族人的眼光開闊了,思想活了,不像以前那樣只知道打鳥喝酒了。現在,不管男人女人,大家的想法都是使勁發展,多多掙錢,要把日子過好。”莫如永說,最近幾年,自家的客棧搞得紅紅火火,加上還有個五金店,一年輕輕鬆松掙個幾萬元不成問題。

永傑瑤家客棧

的確,走在拉片村,雖然還是能聽到“啾啾啾”的鳥叫聲,但記者也看到不少忙碌的瑤族群眾。35歲的羅優,曾經在廣東打過工,但是不到一個月就走路回家了。現在,家鄉發展好了,羅優的買了攪拌機、鏟車、挖掘機,給周邊的群眾修房子,每年的收入在10萬元左右。去年,羅優一家搬進了三層小樓房,今年,他還打算買一輛小轎車。“現在國家政策好,只要動起來,日子咋個都會過好的。”羅優笑著說。

瑤族文化表演

除了自己創業,不少瑤族群眾實現了在門口就業。該村駐村“第一書記”桂勇介紹,就業的途徑就是當地的旅遊產業。

冬日農閒,拉片村不少婦女都在家裡製作手工藝品。“這個吊墜30塊,這個刺繡包20塊。”村民蘭玉花一邊拿著各種民族飾品遞給遊客,一邊詳細介紹著。“我農忙的時候種地,農閒的時候就做手工藝品來賣,一年可以掙兩萬塊錢。”蘭玉花說。

村支書陸坤明介紹,村裡通過旅遊公司經營管理,合作社入股,村民加入表演的方式,説明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大約有50人參與到了演出當中,30多戶村民在當地辦起了農家樂,20多戶村民參與到開發製作售賣瑤族民間手工藝產品當中。“去年底,村裡拿到了16萬元的旅遊分紅呢。”陸坤明笑著說。

瑤山篝火晚會

瑤山鄉黨委書記莫如鐵說:“如今,瑤山鄉旅遊、種植養殖產業、教育事業、易地搬遷扶貧都在有序推進,相信曾經是貧苦代名詞的瑤山,未來一定更加美好。”

瑤家燈火映晚霞 韋永飛攝

往期精彩回顧

監製:全媒體中心 黎以堅

編輯:全媒體中心 莫玉濤

覺得不錯,請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