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叫媽媽來聽電話》願有一通電話,換我半晚安睡

在高中時代第一次讀作家葉傾城的《叫媽媽來聽電話》, 就深深折服了。

全文709個字, 有場景, 有對話, 有人物形象, 有家長里短, 有千里牽掛, 有血肉情深。

其實是作者在公用電話亭, “旁聽”到的一個中年男人的通話內容之後所寫的, 但那種俐落不做作的遣詞造句、興之所至的行文結構以及準確的標點符號運用, 無不展現了她的功底。

時隔多年後重讀這個文, 除了再次感歎敬佩作者的才情, 更多的, 是被文中的“情”融化了內心。

那“情”, 表面是一個既孝敬老人, 又對孩子嚴格要求的中年男子, 對家人的愛, 尊敬、掛念、希望, 內裡卻是暖意橫生、溫情切切的撫慰。

這塵世, 任你是面若桃花、心深似海, 還是眼中帶淚、心底有霜, 總會有那麼一刻, 在被生活的瑣屑壓榨之後, 有“軟弱”旁逸斜出。

在你軟弱的時候, 可有一通電話, 將你撫慰?

仍然記得畢業離校那天, 我揣上各種證書去廣州。

火車還沒開出一公里, 眼淚嘩嘩直掉, 心想著, 這就畢業了嗎?明明是昨天才入學呀。

在我邊掉淚邊腦洞大開, 祈禱時間和火車都“倒帶”的時候, 藍色的諾基亞響了, 短信一條接一條:

H說:我往你郵箱發了一首歌, 到了再聽, 畢業快樂。

G說:在廣州好好的, 過得不好就回來, 我在武漢等你。

Z說:你還欠我五塊錢, 要記得哦, 以後去找你, 請我吃飯。

眼淚一直掉, 手機一直響。 旁人驚異, 我當沒看見。

大概, 在每個重要的時間渡口, 都會有一些平日被安放好的情緒, 比如留戀, 比如不舍, 比如結束, 比如開始, 它們衝撞著跑出來, 不分場合, 無可節制。

當年的“時間渡口”, 叫青春;當年那些經由手機傳達的安慰, 叫“友情”。

曾在地鐵上看到, 有男孩對著手機怒吼:分手就分手, 老子離了你, 照樣瀟瀟灑灑。

語氣強硬、用詞堅定, 一改昔日的溫柔有加、深情款款。 卻在合上手機後, 淚落如雨、泣不成聲。

也曾在身邊看到, 有女孩主動給男神撥去了“破冰”電話:“昨天有你們那裡區號(歸屬地)的號碼打我電話, 是你換號碼了嗎?”

于套路中用了心思。 這份“邀約”, 如果男孩能回應, 那自然是美滿;若不能, 女孩也了無遺憾。

我自己也曾被電話“拯救”。 那是剛剛畢業時, 試用期令人窒息, 常常深夜不眠。 有朋友自遙遠的城市打來, 文學的, 生活的, 宏大的, 細碎的, 都聊。

什麼叫“時間如流沙”, 我那時才懂。

這世界的萬般塵事、千般好, 不都是以我們熟知的面目出現:怒吼的背後是希望她早日放下、重生;套路的背後是勇氣和認真;閒聊的背後是陪伴和鼓勵。

然而今天來看, 從選“小靈通”的那一刻起, 我就錯了, 因為, 真正想和你聊天的人, 總有辦法找到你, QQ、微信、郵箱等等, 任何社交平臺都快捷方便, 幾乎不存在安全、資費等煩惱。

正如:想送你回家的人, 東南西北都順路,

想見你的人, 24小時候都有空。

近來感覺走到了某個路口, 不由生出很多很多困擾。 說與人聽時, 被送三個字:想多了。

這三個字, 讓我生生打住傾訴的欲望, 繼續放任“思考”這匹馬在理想和現實、情懷和底線中左沖右突, 而不得。

不得方向、不得出口、不得結果。

大概前段時間得了太多好運、太多熱鬧, 所以現在我只能獨坐斗室、獨自取暖、獨自假設。

我“敲門”, 沒人開門;我折回來靜候, 也沒有一段資訊、一通電話前來“營救”。

我知道每個人都不可能真正懂得另外一個人, 我也明白人生在世, 生來孤獨, 我更瞭解, 所有向上的路, 都得自己選、自己走。

但我仍然希望, 我所有的朋友, 在軟弱的時候, 能被撫慰、能擁有酣睡。

因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愛為一二。而這些一二,才能撐著我們熬過那些八九的唯一。

愛為一二。而這些一二,才能撐著我們熬過那些八九的唯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