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深圳十件大事,件件都出彩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年。 深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砥礪奮進, 特區各項事業取得了新成績。

為梳理總結這一年的大事, 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聯合評出2017深圳十件大事, 現予以發佈。

一、深圳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提出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 打造全面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磅礴力量的“深圳標杆”。

2017年, 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年。 深圳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 與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結合起來, 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 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 出臺《中共深圳市委關於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決定》,

實施對全市局、處級幹部及黨支部書記全員輪訓, 舉辦宣講宣傳活動250多場, 形成專題調研課題成果76項;市委常委分別下沉指導, 市領導、各區黨委政府負責人及市直部門負責人共向市委提交重點工作建議300余項。 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 自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領一切工作的總綱、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深圳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多點突破。

出臺營商環境改革"20條", 實施降低實體經濟成本"28條", 取消、下放市級行政職權175項, 清理規範市直部門行政職權仲介服務事項24項, 開展企業困難幫扶行動, 為企業降成本1369億元, 市場活力充分迸發;全市商事主體增至306.1萬家, 其中企業177.4萬戶, 均居全國城市之首。

2017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深圳五周年, 深圳經濟特區牢記“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殷殷囑託和使命寄予,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多點突破。

一年來, 深圳出臺了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 制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 完成5家國企混改;推進財政預算管理改革, 以專案庫為重點編造編細編實年度預算, 在全國省級財政績效考核中位居前列。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組建12家基層醫療集團, 進一步強化了分級診療, 羅湖醫聯體建設經驗獲全國推廣。 深化政府“放管服”和強區放權改革, 取消、下放175項市級行政職權。

一年來, 深圳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前海, 承接“一帶一路”倡議、深港合作和自貿區發展戰略,

全年新推出制度創新成果111項, 其中42項全國領先。 統計資料顯示, 深圳去年實際利用外資74億美元、增長10%, 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超過850億美元, 居國內城市首位。

改革, 讓深圳不斷破解發展瓶頸;改革, 讓市場活力迸發;改革, 讓市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全年新增商事主體40萬戶、總量增長15.2%, 新增世界500強企業2家, 民間投資增長20%。 通過改革, 深圳市屬國企利潤增長150%, 全年1159種藥品價格平均降幅22.6%。

三、深圳出臺實施"十大行動計畫", 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之都"。 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已超過10000家, 落戶深圳的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新增3家、總數達到5家, 深圳引領式創新實現新飛躍, 深圳經濟建設再上新臺階, 預計全市生產總值超過2.2萬億元, 同比增長約8.8%。

2017年1月,深圳提出實施“十大行動計畫,將實施“十大行動計畫”,包括佈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設立十大基礎研究機構,組建十大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實施十大重大科技產業專項,打造十大海外創新中心,建設十大製造業創新中心,規劃建設十大未來產業集聚區,打造十大“雙創”示範基地,搭建十大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十大人才工程等。

市委市政府提出,深圳要重點做好實施新一輪創新發展戰略發局,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等十個方面的工作。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制定實施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強化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地位。

目前,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國家基因庫均已在深建成使用。同時,深圳掛牌成立了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鐳射照明實驗室等5家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正式授牌首批7家深圳市海外創新中心,累計建成國家、省、市級創新載體1688家,覆蓋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成為集聚創新人才、產生創新成果的重要平臺。

四、 深圳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建設兩個重大平臺,推進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建設,推動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深港協同創新中心、深港國際中心等落地,促進深港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品質發展。

前海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重大平臺,推動深港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品質發展。大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資訊服務、科技服務等支柱產業。前海在全國率先推動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和跨境資產轉讓等“五個跨境”。港交所聯合交易中心在前海落戶,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在前海設立交易機構。前海成立全國首家CEPA框架下的消費金融公司、首家港資控股全牌照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滙豐公司在前海設立區域總部。深港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已在前海形成。註冊稅務師、會計師等10多類香港專業人士可在前海執業。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成為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成長的平臺。前海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正式啟動。

深圳與香港正式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合作發展河套地區為“深港創新及科技園”。未來,深港兩地將在深圳福田與香港接壤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建設香港最大的科技創新園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引導和聚集優質高科技企業、研發機構、高等院校進駐園區。福田區政府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簽署合作打造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創新及技術中心”,成為“深港協同創新中心”落戶的首個港方科研機構專案。

五、《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正式施行,人才強市戰略邁入法治保障時代。人才公園正式開園,新增全職院士12名、"千人計畫"66名,各類人才總量超過510萬人,深圳正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高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深圳把人才優先發展作為城市發展核心戰略, 瞄準“高精尖缺”引人才,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寬廣的胸懷,不拘一格引人才。

深圳不斷完善人才政策制度,努力使深圳成為吸引人才施展才幹的“舞臺”。《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於2017年11月正式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邁入法治保障時代。《條例》主要內容包括人才培養、人才引進與流動、人才評價、人才激勵和人才服務與保障,分別對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相關規定進行突破或者創新的規定,同時將目前人才工作中成熟的、需要長期適用的政策、做法通過立法予以固化的規定,為今後的人才工作提供法律依據。

2017年11月1日,深圳首個法定人才日,全國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深圳人才公園正式開園迎客。公園通過激勵板塊、交流板塊、活動板塊和宣傳板塊4大板塊突出20組人才元素,盡顯人才主題。

深圳吸引人才特別是高精尖人才的能力進一步彰顯。2017年深圳引進了9名全職院士,目前深圳一共擁有26名全職院士。累計認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超過9600人,深圳正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高地。

六、深圳全面推行河長制,市委書記王偉中任市總河長,市長陳如桂擔任副總河長,各區各部門以硬作風硬措施堅決完成水污染治理硬任務,推動深圳市水環境品質根本性改善,完成了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整治任務。

受生態空間有限、水環境容量小、海灣和感潮河流水動力差等因素,以及城市高速發展、相關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等現實因素影響,深圳市建成區水體黑臭現象較為普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為徹底解決長期困擾深圳發展的突出水環境問題,深圳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為基本遵循,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打響治水提質攻堅戰,全面推行河長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主抓,將水污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實事,擺在突出位置去謀劃推動。市委書記王偉中擔任全市總河長,市長陳如桂擔任副總河長,並分別擔任治理難度最大的茅洲河、深圳河河長。2017年5月17日,王偉中主持召開全市黑臭水體整治(治水提質)工作會議,強調治水沒有退路,要按照“硬措施、硬手段、硬作風”要求,強力攻堅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2017年10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領導幹部治水攻堅800人大會,全面壓實河長制責任。10月份進入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攻堅衝刺關鍵時期後,市分管領導每週召開工作例會,每週赴現場調研,有力推動各項任務按期完成。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統一部署下,全市上下形成治水合力,緊緊圍繞建設“河流長治、海灣共用、九水環繞、水韻鵬城”的治水願景,在2017年治水工作中取得提質提速見實效的顯著成果。

經過一年多來的努力,我市36條(45段)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實現不黑不臭,呈現出“水清岸綠”新面貌。

七、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深圳成功舉行。深圳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成全球首個專營公交全電動化大城市,深圳的森林覆蓋率超過40%,公園總數達920多個,市民"綠色福祉"不斷提升。

2017年7月23日-29日這一周,深圳群賢畢至。這是掀起“綠色風暴”的一周,是已走過全球12個國家的百年植物學盛會首次進入發展中國家、首次進入中國深圳的一周,更是深圳市民與來自全球77個國家6800多名專家、學者一道共用植物科學盛宴的一周。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深圳成功舉辦,這是中國幾代植物科學工作者的夙願,習近平總書記給大會寫來了賀信。在以往舉行的18屆大會中,鮮有中國參會代表能夠在大會上做全會報告、主旨報告。但是,在我國綜合國力提升、植物科學領域取得長足進步,以及擁有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的背景下,此次大會上,中國科學家所占比例歷屆最高,深圳的植物學科研工作者也是全面參與,他們走上國際舞臺,展現出國家在全球植物學界的地位與擔當。

本屆大會永久設立了深圳國際植物科學獎,建立了首座大會紀念園,吸引了一批國際組織、科研機構和重大項目落戶深圳,創造了會議規模最大、參會人數最多、交流成果最豐富等多項之最。

綠色創造未來,正如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主題,深圳一直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2017年12月底,深圳市交委宣佈,全市已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公車16359輛,除保留634輛非純電動車作為應急運力外,全市專營公車輛已全部實現純電動化。據悉,這是全國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個實現公交全面純電動化的城市。2017年全市共新建改造各類公園59個,公園總數達942個,深圳森林覆蓋率超40%,市民“綠色福祉”不斷提升。

八、深圳第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3部作品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深圳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辦公佈了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深圳榜上有名,第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全國文明城市,是國內城市綜合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城市競爭中最具價值的“金字招牌”。“五連冠”的榮耀,是對深圳城市文明的最大褒獎,彰顯了深圳經濟特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中的協調發展,彰顯了深圳青春之城的新氣象、新風尚、新變化、新活力。

這是一座城市的努力,也是每個市民的榮耀。在第五屆文明城市創建中,深圳市幾套班子領導高度重視、靠前指揮,“一把手”身先士卒的堅決行動力,激發了全市上下的昂揚士氣和十足幹勁;各區各部門迅速行動、攻堅克難,展示了“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強大執行力;新聞媒體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釋放出“文明之聲無所不在”的強大輻射力;廣大市民熱情參與、踐行文明,迸發出“文明大廈你我共建”的強大回應力。

去年,以《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為總抓手,深圳文化建設百花齊放、成果豐碩。2017年9月27日,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京舉行,深圳原創歌曲《嚮往》《愛國之戀》、廣播劇《羅湖橋》共三件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占廣東省獲獎數的四分之三。

九、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開學,深圳加快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的步伐,高等教育實現跨越發展。

2017年9月13日,深圳高等教育迎來又一個里程碑——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分別向學校開學典禮致賀辭。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俄羅斯副總理戈羅傑茨出席開學典禮。

這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以下簡稱莫斯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在深圳合作舉辦的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學。學校選取莫斯科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優勢學科專業,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獨具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為目標,致力於開展精英教育和高水準研究活動,面向全球科技及經濟發展,為中俄戰略合作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品質人才,提供高水準學術成果。首批招收國際經濟與貿易、俄語課程、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4個專業的本科新生113人。

近年來,深圳高等教育動作頻頻,2017年,深圳繼續加快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的步伐,除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開學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期新校園落成並投入使用,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初步完成校園規劃設計項目,深圳技術大學(籌)依託深圳大學應用類專業招生……多個高教專案持續推進,進度喜人。

深圳正通過引入中外知名高校合作辦學或是共建深圳校區等改革創新之舉,堅持規模擴大與內涵發展並舉,高等教育已駛入快車道,昔日的“短板”正在逐漸拉長。

十、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和深圳金融法庭揭牌,深圳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全力打造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圳標杆。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前海合作區設立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深圳金融法庭。 2017年12月26日,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和深圳金融法庭在前海合作區掛牌成立,正式辦公兩個法庭從報批到掛牌辦公只用了一個月零六天,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市委書記王偉中、省委政法委書記何忠友共同為兩個法庭揭牌。2018年1月12日,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對華為訴三星全國首例無線通訊國際標準必要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作出一審判決。2018年1月16日,深圳金融法庭公開宣判畢某與深圳市某科技有限公司、王某場外股票融資合同糾紛一案,敲響深圳金融法庭正式揭牌辦公後的第一槌。

深圳是全國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全國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第一批試點地區,同時也是國內金融企業門類最全、機構最多的城市之一。周強指出,深圳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的創新先行區、全球一流金融中心城市。設立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深圳金融法庭,是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實際行動,是司法工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具體舉措,對於推進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同比增長約8.8%。

2017年1月,深圳提出實施“十大行動計畫,將實施“十大行動計畫”,包括佈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設立十大基礎研究機構,組建十大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實施十大重大科技產業專項,打造十大海外創新中心,建設十大製造業創新中心,規劃建設十大未來產業集聚區,打造十大“雙創”示範基地,搭建十大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十大人才工程等。

市委市政府提出,深圳要重點做好實施新一輪創新發展戰略發局,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等十個方面的工作。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制定實施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強化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地位。

目前,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國家基因庫均已在深建成使用。同時,深圳掛牌成立了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鐳射照明實驗室等5家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正式授牌首批7家深圳市海外創新中心,累計建成國家、省、市級創新載體1688家,覆蓋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成為集聚創新人才、產生創新成果的重要平臺。

四、 深圳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建設兩個重大平臺,推進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建設,推動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深港協同創新中心、深港國際中心等落地,促進深港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品質發展。

前海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重大平臺,推動深港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品質發展。大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資訊服務、科技服務等支柱產業。前海在全國率先推動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和跨境資產轉讓等“五個跨境”。港交所聯合交易中心在前海落戶,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在前海設立交易機構。前海成立全國首家CEPA框架下的消費金融公司、首家港資控股全牌照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滙豐公司在前海設立區域總部。深港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已在前海形成。註冊稅務師、會計師等10多類香港專業人士可在前海執業。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成為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成長的平臺。前海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正式啟動。

深圳與香港正式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合作發展河套地區為“深港創新及科技園”。未來,深港兩地將在深圳福田與香港接壤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建設香港最大的科技創新園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引導和聚集優質高科技企業、研發機構、高等院校進駐園區。福田區政府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簽署合作打造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創新及技術中心”,成為“深港協同創新中心”落戶的首個港方科研機構專案。

五、《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正式施行,人才強市戰略邁入法治保障時代。人才公園正式開園,新增全職院士12名、"千人計畫"66名,各類人才總量超過510萬人,深圳正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高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深圳把人才優先發展作為城市發展核心戰略, 瞄準“高精尖缺”引人才,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寬廣的胸懷,不拘一格引人才。

深圳不斷完善人才政策制度,努力使深圳成為吸引人才施展才幹的“舞臺”。《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於2017年11月正式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邁入法治保障時代。《條例》主要內容包括人才培養、人才引進與流動、人才評價、人才激勵和人才服務與保障,分別對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相關規定進行突破或者創新的規定,同時將目前人才工作中成熟的、需要長期適用的政策、做法通過立法予以固化的規定,為今後的人才工作提供法律依據。

2017年11月1日,深圳首個法定人才日,全國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深圳人才公園正式開園迎客。公園通過激勵板塊、交流板塊、活動板塊和宣傳板塊4大板塊突出20組人才元素,盡顯人才主題。

深圳吸引人才特別是高精尖人才的能力進一步彰顯。2017年深圳引進了9名全職院士,目前深圳一共擁有26名全職院士。累計認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超過9600人,深圳正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高地。

六、深圳全面推行河長制,市委書記王偉中任市總河長,市長陳如桂擔任副總河長,各區各部門以硬作風硬措施堅決完成水污染治理硬任務,推動深圳市水環境品質根本性改善,完成了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整治任務。

受生態空間有限、水環境容量小、海灣和感潮河流水動力差等因素,以及城市高速發展、相關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等現實因素影響,深圳市建成區水體黑臭現象較為普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為徹底解決長期困擾深圳發展的突出水環境問題,深圳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為基本遵循,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打響治水提質攻堅戰,全面推行河長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主抓,將水污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實事,擺在突出位置去謀劃推動。市委書記王偉中擔任全市總河長,市長陳如桂擔任副總河長,並分別擔任治理難度最大的茅洲河、深圳河河長。2017年5月17日,王偉中主持召開全市黑臭水體整治(治水提質)工作會議,強調治水沒有退路,要按照“硬措施、硬手段、硬作風”要求,強力攻堅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2017年10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領導幹部治水攻堅800人大會,全面壓實河長制責任。10月份進入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攻堅衝刺關鍵時期後,市分管領導每週召開工作例會,每週赴現場調研,有力推動各項任務按期完成。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統一部署下,全市上下形成治水合力,緊緊圍繞建設“河流長治、海灣共用、九水環繞、水韻鵬城”的治水願景,在2017年治水工作中取得提質提速見實效的顯著成果。

經過一年多來的努力,我市36條(45段)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實現不黑不臭,呈現出“水清岸綠”新面貌。

七、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深圳成功舉行。深圳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成全球首個專營公交全電動化大城市,深圳的森林覆蓋率超過40%,公園總數達920多個,市民"綠色福祉"不斷提升。

2017年7月23日-29日這一周,深圳群賢畢至。這是掀起“綠色風暴”的一周,是已走過全球12個國家的百年植物學盛會首次進入發展中國家、首次進入中國深圳的一周,更是深圳市民與來自全球77個國家6800多名專家、學者一道共用植物科學盛宴的一周。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深圳成功舉辦,這是中國幾代植物科學工作者的夙願,習近平總書記給大會寫來了賀信。在以往舉行的18屆大會中,鮮有中國參會代表能夠在大會上做全會報告、主旨報告。但是,在我國綜合國力提升、植物科學領域取得長足進步,以及擁有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的背景下,此次大會上,中國科學家所占比例歷屆最高,深圳的植物學科研工作者也是全面參與,他們走上國際舞臺,展現出國家在全球植物學界的地位與擔當。

本屆大會永久設立了深圳國際植物科學獎,建立了首座大會紀念園,吸引了一批國際組織、科研機構和重大項目落戶深圳,創造了會議規模最大、參會人數最多、交流成果最豐富等多項之最。

綠色創造未來,正如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主題,深圳一直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2017年12月底,深圳市交委宣佈,全市已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公車16359輛,除保留634輛非純電動車作為應急運力外,全市專營公車輛已全部實現純電動化。據悉,這是全國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個實現公交全面純電動化的城市。2017年全市共新建改造各類公園59個,公園總數達942個,深圳森林覆蓋率超40%,市民“綠色福祉”不斷提升。

八、深圳第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3部作品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深圳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辦公佈了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深圳榜上有名,第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全國文明城市,是國內城市綜合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城市競爭中最具價值的“金字招牌”。“五連冠”的榮耀,是對深圳城市文明的最大褒獎,彰顯了深圳經濟特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中的協調發展,彰顯了深圳青春之城的新氣象、新風尚、新變化、新活力。

這是一座城市的努力,也是每個市民的榮耀。在第五屆文明城市創建中,深圳市幾套班子領導高度重視、靠前指揮,“一把手”身先士卒的堅決行動力,激發了全市上下的昂揚士氣和十足幹勁;各區各部門迅速行動、攻堅克難,展示了“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強大執行力;新聞媒體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釋放出“文明之聲無所不在”的強大輻射力;廣大市民熱情參與、踐行文明,迸發出“文明大廈你我共建”的強大回應力。

去年,以《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為總抓手,深圳文化建設百花齊放、成果豐碩。2017年9月27日,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京舉行,深圳原創歌曲《嚮往》《愛國之戀》、廣播劇《羅湖橋》共三件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占廣東省獲獎數的四分之三。

九、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開學,深圳加快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的步伐,高等教育實現跨越發展。

2017年9月13日,深圳高等教育迎來又一個里程碑——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分別向學校開學典禮致賀辭。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俄羅斯副總理戈羅傑茨出席開學典禮。

這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以下簡稱莫斯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在深圳合作舉辦的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學。學校選取莫斯科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優勢學科專業,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獨具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為目標,致力於開展精英教育和高水準研究活動,面向全球科技及經濟發展,為中俄戰略合作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品質人才,提供高水準學術成果。首批招收國際經濟與貿易、俄語課程、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4個專業的本科新生113人。

近年來,深圳高等教育動作頻頻,2017年,深圳繼續加快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的步伐,除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開學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期新校園落成並投入使用,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初步完成校園規劃設計項目,深圳技術大學(籌)依託深圳大學應用類專業招生……多個高教專案持續推進,進度喜人。

深圳正通過引入中外知名高校合作辦學或是共建深圳校區等改革創新之舉,堅持規模擴大與內涵發展並舉,高等教育已駛入快車道,昔日的“短板”正在逐漸拉長。

十、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和深圳金融法庭揭牌,深圳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全力打造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圳標杆。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前海合作區設立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深圳金融法庭。 2017年12月26日,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和深圳金融法庭在前海合作區掛牌成立,正式辦公兩個法庭從報批到掛牌辦公只用了一個月零六天,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市委書記王偉中、省委政法委書記何忠友共同為兩個法庭揭牌。2018年1月12日,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對華為訴三星全國首例無線通訊國際標準必要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作出一審判決。2018年1月16日,深圳金融法庭公開宣判畢某與深圳市某科技有限公司、王某場外股票融資合同糾紛一案,敲響深圳金融法庭正式揭牌辦公後的第一槌。

深圳是全國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全國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第一批試點地區,同時也是國內金融企業門類最全、機構最多的城市之一。周強指出,深圳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的創新先行區、全球一流金融中心城市。設立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深圳金融法庭,是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實際行動,是司法工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具體舉措,對於推進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