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鄉賢:鄉村振興新動能

鄉賢

在《漢語大詞典》中被解釋為“鄉里中德行高尚的人”。 在歷史上, 鄉賢主要致力於建設鄉村、改善民生、參與鄉里公共事務, 起到了維護社會穩定、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歷史階段上, 鄉賢也再次展現出其恒久魅力。

新鄉賢

是指新時代背景下, 有資財、有知識、有道德、有情懷, 能影響農村政治經濟社會生態並願意為之做出貢獻的賢能人士。 各地“新鄉賢組織”形式多樣, 包括鄉賢理事會、鄉賢參事會、鄉賢工作室、鄉賢駐堂制度、鄉間黨外民間工作室等等。 新鄉賢的出現, 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一股強大的正能量。

新鄉賢“新”在哪?

首先, 相較於經濟基礎、社會根基、文化認同都在鄉村的古代鄉賢, 新鄉賢大多是離土離鄉、已經完成城市化的人群;

其次, 新鄉賢雖然或多或少依然保有著家族宗族觀念、孝親睦鄰思想和落葉歸根情結, 但在實踐中又受很多不同的文化動因的影響;

最後, 新鄉賢不同于傳統社會中維繫鄉村社會秩序的“大家長”, 新鄉賢通過基層民主協商, 對村兩委發揮著有益補充的作用。

哪些人是新鄉賢?

目前活躍在農村的新鄉賢主要由幾類人群構成:

一是 有威望的退休公職人員

二是 有影響力的成功經商人士

三是 學有所成的專家學者

四是 積累了豐富經驗的返鄉務工人員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邵曉瑩指出, 新鄉賢從理論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在土”鄉賢 “離土”鄉賢 “舶來”鄉賢

這三種類型的新鄉賢關注鄉村的發展, 出謀劃策, 教化鄉里, 激發當地人們的認同感, 增強地方社會的凝聚力。

新鄉賢做哪些事?

新鄉賢以各種組織形式協同參與基層治理,

與村支部、村委會之間是“輔”和“主”的關係、“謀”與“斷”的關係。 在基層多元治理的結構中, 新鄉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扮演著“智庫”的角色, 不僅是政府顧問, 還是正確公眾輿論的引導者, 先進思想的宣傳者, 也致力於將思想轉變為調節衝突、化解危機的行動。

新鄉賢好在哪?

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 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水準

新鄉賢群體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力量。 新鄉賢群體深諳當地的民俗風情和文化特點, 也懂得當地民眾的心態, 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新鄉賢可以通過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個人素質, 充當鄉村道德模範, 對其他鄉民起到示範作用。 還可以通過調節鄰里糾紛, 充當矛盾調解員, 發揮其建立和維護基層道德秩序的作用。

新鄉賢的影響不是來自行政力, 而是來自感染力, 是對行政治理的一種有效補充, 對於提高村民凝聚力和自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統籌城鄉發展, 引領鄉村振興

打造人才回鄉, 資訊回饋, 企業回遷, 資金回流的“歸雁經濟”。

新鄉賢紮根本土, 對鄉村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同時又具有新知識、新眼界, 對現代社會價值觀念和知識技能有一定掌握, 可以充當連接城市與農村、傳統與現代的媒介, 為鄉村振興注入內驅力。 新鄉賢還可以通過繼承和發揚傳統鄉賢文化, 紮根鄉村, 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鄉賢文化是根植于中國傳統鄉村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 挖掘、保留、傳承具有地方特色的鄉賢文化對於當地美麗鄉村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建立文化自信,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新鄉賢群體是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的樞紐紐帶,是文化自信的典型代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珍貴的思想資源。從古至今,鄉賢在鄉村社會實踐著儒家的“進亦憂,退亦憂”的理念,維護鄉村社會秩序的穩定,造福一方。在鄉賢的身上,集中體現出“友善”“真誠”“敬業”“愛國”等傳統美德,可以將新鄉賢群體看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引領者。

新鄉賢怎麼發展?

發現培養

一方面,通過村民推薦、組織選拔等方式發現一批新鄉賢帶頭人,鼓勵他們回鄉參與文化事務、投資基礎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專案。

另一方面,通過有組織的培訓和輪訓,提高新鄉賢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提高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文化平臺參與鄉村文化治理的水準,增強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和把握能力,宣導和教育新鄉賢學法、懂法、守法,依法參與村務處理。

實踐活動

其一,要對新鄉賢群體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

其二,要建立常態化工作制度。

其三,應配套相應的監督機制。

激勵機制

在技術上,借助“互聯網+”的方式,發揮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報紙、電視臺、微信等)的優勢和力量,加強輿論宣傳,增強新鄉賢群體的名譽感,自我價值感,社會認同感;

在形式上,樹立“功德碑”,舉辦“團拜會”等多種儀式性活動,創作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新鄉賢、培育新鄉賢、支持新鄉賢的良好輿論氛圍;

在內容上,以鄉情、鄉愁為線索,從鄉村挖掘新鄉賢的感人事蹟,使之成為全社會的群體意識和共同追求;

在傳承上,各地應對傳統鄉賢文化進行搶救性保護,挖掘整理、培育宣傳傳統先賢的思想、精神及其先進事蹟,通過出版或改編成說唱戲曲、影視、動漫等形式,弘揚鄉賢文化,做好鄉賢文化的歷史傳承。

注: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文章參考:《國家治理》週刊2018年1月丙《新鄉賢:價值、祛弊與發展路徑》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李思琪

美編:王嘉騏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新鄉賢群體是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的樞紐紐帶,是文化自信的典型代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珍貴的思想資源。從古至今,鄉賢在鄉村社會實踐著儒家的“進亦憂,退亦憂”的理念,維護鄉村社會秩序的穩定,造福一方。在鄉賢的身上,集中體現出“友善”“真誠”“敬業”“愛國”等傳統美德,可以將新鄉賢群體看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引領者。

新鄉賢怎麼發展?

發現培養

一方面,通過村民推薦、組織選拔等方式發現一批新鄉賢帶頭人,鼓勵他們回鄉參與文化事務、投資基礎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專案。

另一方面,通過有組織的培訓和輪訓,提高新鄉賢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提高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文化平臺參與鄉村文化治理的水準,增強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和把握能力,宣導和教育新鄉賢學法、懂法、守法,依法參與村務處理。

實踐活動

其一,要對新鄉賢群體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

其二,要建立常態化工作制度。

其三,應配套相應的監督機制。

激勵機制

在技術上,借助“互聯網+”的方式,發揮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報紙、電視臺、微信等)的優勢和力量,加強輿論宣傳,增強新鄉賢群體的名譽感,自我價值感,社會認同感;

在形式上,樹立“功德碑”,舉辦“團拜會”等多種儀式性活動,創作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新鄉賢、培育新鄉賢、支持新鄉賢的良好輿論氛圍;

在內容上,以鄉情、鄉愁為線索,從鄉村挖掘新鄉賢的感人事蹟,使之成為全社會的群體意識和共同追求;

在傳承上,各地應對傳統鄉賢文化進行搶救性保護,挖掘整理、培育宣傳傳統先賢的思想、精神及其先進事蹟,通過出版或改編成說唱戲曲、影視、動漫等形式,弘揚鄉賢文化,做好鄉賢文化的歷史傳承。

注: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文章參考:《國家治理》週刊2018年1月丙《新鄉賢:價值、祛弊與發展路徑》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李思琪

美編:王嘉騏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