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鄉村建設如何”強起來“?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著眼於加快農業現代化與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 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之上, 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就是鄉村建設如何強起來?為此, 《國家治理》週刊約請不同領域專家展開了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于法穩

鄉風文明: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

鄉風文明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更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質上是在推進融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要素於一體的系統工程。 文化是農村幾千年發展歷史的沉澱, 是農村人與物兩大載體的外在體現, 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所在。 因此,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應轉變過去重經濟輕生態、輕文化的發展理念, 也就是“既要護口袋, 還要護腦袋”。

鄉風文明涵蓋豐富的內涵, 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並以此提升文化軟實力;二是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保護, 特別是關鍵區域農耕文明、遊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保護, 以及民族地區民俗、民風、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護;三是優良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光大,

特別是傳承了幾千年的道德倫理, 這是“不忘初心”的體現;四是新時代意識的培養, 廣大的農村居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 也是鄉村振興成效的受益主體和價值主體, 為此, 應提高農村居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知水準, 培養農村居民的責任意識、參與意識。

在鄉風文明建設過程中, 還應注意避免兩大誤區:一是把過多的現代化元素引入農村。 二是把過多的城市元素引入農村。 應注重強化農村原生態文化的建設與傳承, 鄉村“靈魂”不能走樣也不容歪曲。

生態治理: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領域

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的“生態宜居”目標, 必須強化農村生態治理。 此外, 鄉村振興戰略還應明確兩大核心問題,

即對水資源品質和耕地土壤品質的保護。 為此, 一是需要加強頂層設計, 強化綠色理念對農村生態治理的引領作用;二是要加大資金投入, 完善農村生態治理設施建設;三是創新與整合技術, 以支撐農村生態治理;四是完善治理機制, 推動農村生態治理。

鄉村振興戰略的邏輯體系及其時代意義

山西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華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馬池春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 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任務。 深刻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邏輯體系, 是做好統籌安排、突出實踐重點、尋找實踐突破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

農民生活富裕前提是產業興旺, 而農民富裕、產業興旺又是鄉風文明和有效治理的基礎, 只有產業興旺、農民富裕、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真正提高生態宜居水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緊緊抓住產業興旺這個核心,

作為優先方向和實踐突破點, 真正打通農村產業發展的“最後一公里”, 為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生態文明也是鄉風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鄉風文明內涵著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 此外, 實現鄉村生態的良好治理是實現鄉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內容, 治理有效必然包含著有效的鄉村生態治理體制機制。 從這個意義而言, 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必須要把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基礎性工程扎實推進, 讓美麗鄉村看得見未來, 留得住鄉愁。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實現鄉風文明要大力實施農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工程, 深入研究闡釋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要健全和完善家教家風家訓建設工作機制,挖掘民間蘊藏的豐富家風家訓資源,讓好家風好家訓內化為農民群眾的行動遵循;要建立傳承弘揚優良家風家訓的長效機制,積極推動家風家訓進校園、進課堂活動,編寫優良家風家訓通識讀本,積極創作反映優良家風家訓的優秀文藝作品,真正把文明鄉風建設落到實處,落到細處。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

實現鄉村有效治理是推動農村穩定發展的基本保障。鄉村治理有效才能真正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提供秩序支援,鄉村振興才能有序推進。

積極探索和創新鄉村社會制度內嵌機制,將村民自治制度、國家法律法規內嵌入村規民約、鄉風民俗中去,通過鄉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效耦合,推動鄉村社會實現有效治理。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

生活富裕的目標指向則是農民的現代化問題,是要切實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消除農民的“被剝奪感”,而這也使得生活富裕具有了共同富裕的內在特徵。有效啟動農村增量發展空間是解決農民生活富裕的關鍵。而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則為農村增量發展提供了方向。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壯大集體經濟的思考

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汪恭禮

農村集體資產是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

和動力來源

可以集體開發林場、果園、養殖場、個人承包增加集體收入;可以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品牌+市場”等經營模式,開展有償服務,統一供苗木、提供技術培訓、管理、銷售一條龍服務,按照比例從收入中提取分成,增加集體收入;可以集體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或收購公司,使農副產品在加工、儲藏、運銷等環節中實現多次增值,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可以依託資源優勢,開發農田林網、礦山資源、光伏發電等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集體收入。

突破單一農業發展限制,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

發展,拓展經營性收入來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管道。”要整合農村集體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探索生產服務、電商、旅遊、健康、物業等產業與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型業態。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關鍵要解決由誰來壯大

的問題

要把更多優秀人才選拔到村書記崗位,提高村級黨組織引領村集體發展的水準。採取從本村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合作社負責人等優秀人才中選拔的辦法,著力把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意識強的能人選為村幹部。同時,堅持把有頭腦、有眼光的外地務工人員請回來,用他們的先進理念,影響和帶領群眾致富強村。

文章來源|《國家治理》週刊2018年1月丙第51期

編輯|吳言

美編|冉茹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深入研究闡釋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要健全和完善家教家風家訓建設工作機制,挖掘民間蘊藏的豐富家風家訓資源,讓好家風好家訓內化為農民群眾的行動遵循;要建立傳承弘揚優良家風家訓的長效機制,積極推動家風家訓進校園、進課堂活動,編寫優良家風家訓通識讀本,積極創作反映優良家風家訓的優秀文藝作品,真正把文明鄉風建設落到實處,落到細處。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

實現鄉村有效治理是推動農村穩定發展的基本保障。鄉村治理有效才能真正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提供秩序支援,鄉村振興才能有序推進。

積極探索和創新鄉村社會制度內嵌機制,將村民自治制度、國家法律法規內嵌入村規民約、鄉風民俗中去,通過鄉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效耦合,推動鄉村社會實現有效治理。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

生活富裕的目標指向則是農民的現代化問題,是要切實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消除農民的“被剝奪感”,而這也使得生活富裕具有了共同富裕的內在特徵。有效啟動農村增量發展空間是解決農民生活富裕的關鍵。而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則為農村增量發展提供了方向。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壯大集體經濟的思考

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汪恭禮

農村集體資產是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

和動力來源

可以集體開發林場、果園、養殖場、個人承包增加集體收入;可以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品牌+市場”等經營模式,開展有償服務,統一供苗木、提供技術培訓、管理、銷售一條龍服務,按照比例從收入中提取分成,增加集體收入;可以集體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或收購公司,使農副產品在加工、儲藏、運銷等環節中實現多次增值,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可以依託資源優勢,開發農田林網、礦山資源、光伏發電等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集體收入。

突破單一農業發展限制,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

發展,拓展經營性收入來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管道。”要整合農村集體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探索生產服務、電商、旅遊、健康、物業等產業與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型業態。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關鍵要解決由誰來壯大

的問題

要把更多優秀人才選拔到村書記崗位,提高村級黨組織引領村集體發展的水準。採取從本村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合作社負責人等優秀人才中選拔的辦法,著力把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意識強的能人選為村幹部。同時,堅持把有頭腦、有眼光的外地務工人員請回來,用他們的先進理念,影響和帶領群眾致富強村。

文章來源|《國家治理》週刊2018年1月丙第51期

編輯|吳言

美編|冉茹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