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銅器大全!

2017年, 對於青銅器來說意義非凡, 稱作是“青銅器”年一點都不誇張!青銅器今年作為拍場的黑馬沖出陰霾, 收穫5件億元作品!除了2.13億的兮甲盤, 今年紐約佳士得春拍推出的四件商代青銅重器也是賺足了眼球, 其中, 青銅饕餮紋方尊以2.574億元成交, 青銅饕餮紋方罍2.342億元成交, 青銅饕餮紋瓿1.877億元成交, 青銅羊觥1.877億元成交。 雖然存在政策的壓制, 但是藏家對青銅器的關注卻愈演愈烈!

即使這樣, 在絕大數情況下, 我們根本不可能知道青銅器的製造者是誰, 從青銅的設計、製作加工、澆鑄, 在西元前1000多年前, 任何個人都太渺小,

這是只有靠國家意志才能成就的事業。 中國古代青銅器造型奇偉、紋飾瑰麗, 代表了當時工藝技術和審美精神之最高標準。 但中國古代青銅器絕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品, 那些不知名的偉大藝術家的虔誠和創意隨著熔融的銅液一同灌注到模範之中, 慢慢冷卻, 最後凝集為一個時代的象徵。 今日我們依舊走進故宮博物院, 感受過往的時代魅力!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銅器館藏

首先,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裡頭時期)開始出現, 到商代前期(二裡崗時期)和商代後期(殷墟文化時期), 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縟的呈組合的青銅器。

商代 獸面紋簋

商代 父丁尊

商代 獸面紋方壺通高28.1cm, 寬13.8cm, 口徑10.4×7.3cm, 重1.38kg

商代晚期 友尊

高13.2cm, 口徑20.7cm, 重2.72kg

商代晚期 獸面紋大鉞

高34.3cm, 寬36.5cm, 重5.8kg

商代晚期 三羊尊

高52cm,口徑41.2cm,重51.3kg

商代晚期 冊方斝

高28.5cm,寬16.2cm,重3.12kg

商代晚期 亞『0007』方尊

高45.5cm,寬38cm,口徑33.6×33.4cm,重21.5kg

商代晚期 小臣『0011』方鼎

高29.6cm,口徑22.5×17cm,重6.18kg

商代晚期 二祀『0013』其卣

通高38.4cm,寬36.9cm,重8.86kg

商代晚期 ㄐ毌父戊方卣

通高38cm,寬21.5cm,重5.78kg

商代晚期 矢壺

通高34.6cm,寬24.5cm,重6.49kg

商代晚期 田告方鼎

通高15.6cm,寬15cm,重1.68kg

商代晚期 亞鳥寧盉

通高31cm,口徑12.5cm,重3.86kg

商代晚期 山婦觶

通高17.5cm,口徑8.6cm,重0.66kg

商代晚期 父乙鼎

通高28.7cm,口徑24cm,重6.88kg

商代晚期 癸『0550』簋

通高12.7cm,口徑12.8cm,重1.78kg

商代晚期 羊父丁方鼎

通高21.3cm,寬17.1cm,重3.12kg

商代晚期 邐簋

高14.2cm,口徑19.7cm,重2kg

進入西周、東周時期,出現了一批具有長篇銘記歷史事件文字的青銅器,這是中國青銅文化的兩個特有現象。青銅器的製造和發展,歷代綿延不斷,但對社會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是在先秦時代。

西周 戈己雙兔耳簋

高15.9cm,寬25.8cm

西周 頂卣

通高27.5cm,寬21.3cm,重3kg

西周 伯盂

高39.5cm,寬53.3cm,重35.8kg

西周 『0018』鐘

高35.9cm,銑距18.8cm,重8kg

西周中期 格伯簋

高23.5cm,寬30.8cm,重7.58kg

西周晚期 杜伯盨

通高36.8cm,寬37.3cm,重5.66kg

西周晚期 芮太子白簠

高8.9cm,寬33.9cm,重5.36kg

傳說夏禹鑄九鼎,曆商至周,以為傳國之寶,鼎移則王朝易主。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楚子過周境,問鼎之輕重,則其覬覦王權之心,路人皆知。鼎彝或列於宗廟,或隨葬於墓室,稱為“禮器”,是先秦貴族等級身份的標誌。這種制度至西周臻于完善,稱為“周禮”。它對我國數千年歷史的發展曾產生過重大影響。

西周晚期 『0070』盤

高12.9cm,寬45.5cm,重7.96kg

春秋前期 毛叔盤

高17.2cm,寬52.5cm,口徑47.6cm,重14.26kg

春秋前期 蓮鶴方壺

高122cm,寬54cm,重64kg

春秋後期 越王者旨於賜劍

通長64cm,寬4.7cm,重1kg

龍耳簋

高33.9cm,寬43cm,口徑23.1cm,重11.45kg

戰國 辟大夫虎符

長8.1cm,寬3.9cm

戰國前期 嵌赤銅象紋五環帶蓋壺

通高52cm,口徑14×12cm,腹徑37cm

嵌紅銅蛙獸紋盤

通高12.6cm,寬41.7cm,重3.38kg

自漢代以來,青銅禮樂器時有出土,其上威嚴的紋飾,雄偉的氣度,深得帝王之心,被視為國之祥瑞。於是官民貢獻於上,皇室搜求於下,逐漸成為皇家的重要典藏。宋代曾集宮中所藏編成《宣和博古圖錄》。清代乾隆年間,則將宮中藏青銅器先後編輯了《西清古鑒》、《西清續鑒甲編》、《西清續鑒乙編》、《甯壽鑒古》等圖錄。

漢 奔馬紋小壺

高9.6cm,口徑4cm

西漢 銅羊燈

通高11.8cm,寬14.5cm

東漢 三段區段式神獸鏡

面徑17.1cm

北宋 宣和尊

高29cm,口徑17.4cm,重5.4kg

清代皇家收藏的青銅器,在乾隆年間即已達數千件之多,除一部分在一九四九年遷至臺灣,一部分流失外,其餘仍保留在故宮。加上新中國建立以後陸續由政府調撥、私人捐獻和本院收購的大量青銅器,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銅器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萬件左右,是國內收藏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

清中期 獸面紋花觚

高27.9cm,口徑15.7cm

清中期 蕉葉紋四足方斝

高9.5cm,寬10.8cm

清乾隆 雷紋四足方鼎

高14.8cm,寬13.3cm

● 往期精彩回顧

商代晚期 三羊尊

高52cm,口徑41.2cm,重51.3kg

商代晚期 冊方斝

高28.5cm,寬16.2cm,重3.12kg

商代晚期 亞『0007』方尊

高45.5cm,寬38cm,口徑33.6×33.4cm,重21.5kg

商代晚期 小臣『0011』方鼎

高29.6cm,口徑22.5×17cm,重6.18kg

商代晚期 二祀『0013』其卣

通高38.4cm,寬36.9cm,重8.86kg

商代晚期 ㄐ毌父戊方卣

通高38cm,寬21.5cm,重5.78kg

商代晚期 矢壺

通高34.6cm,寬24.5cm,重6.49kg

商代晚期 田告方鼎

通高15.6cm,寬15cm,重1.68kg

商代晚期 亞鳥寧盉

通高31cm,口徑12.5cm,重3.86kg

商代晚期 山婦觶

通高17.5cm,口徑8.6cm,重0.66kg

商代晚期 父乙鼎

通高28.7cm,口徑24cm,重6.88kg

商代晚期 癸『0550』簋

通高12.7cm,口徑12.8cm,重1.78kg

商代晚期 羊父丁方鼎

通高21.3cm,寬17.1cm,重3.12kg

商代晚期 邐簋

高14.2cm,口徑19.7cm,重2kg

進入西周、東周時期,出現了一批具有長篇銘記歷史事件文字的青銅器,這是中國青銅文化的兩個特有現象。青銅器的製造和發展,歷代綿延不斷,但對社會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是在先秦時代。

西周 戈己雙兔耳簋

高15.9cm,寬25.8cm

西周 頂卣

通高27.5cm,寬21.3cm,重3kg

西周 伯盂

高39.5cm,寬53.3cm,重35.8kg

西周 『0018』鐘

高35.9cm,銑距18.8cm,重8kg

西周中期 格伯簋

高23.5cm,寬30.8cm,重7.58kg

西周晚期 杜伯盨

通高36.8cm,寬37.3cm,重5.66kg

西周晚期 芮太子白簠

高8.9cm,寬33.9cm,重5.36kg

傳說夏禹鑄九鼎,曆商至周,以為傳國之寶,鼎移則王朝易主。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楚子過周境,問鼎之輕重,則其覬覦王權之心,路人皆知。鼎彝或列於宗廟,或隨葬於墓室,稱為“禮器”,是先秦貴族等級身份的標誌。這種制度至西周臻于完善,稱為“周禮”。它對我國數千年歷史的發展曾產生過重大影響。

西周晚期 『0070』盤

高12.9cm,寬45.5cm,重7.96kg

春秋前期 毛叔盤

高17.2cm,寬52.5cm,口徑47.6cm,重14.26kg

春秋前期 蓮鶴方壺

高122cm,寬54cm,重64kg

春秋後期 越王者旨於賜劍

通長64cm,寬4.7cm,重1kg

龍耳簋

高33.9cm,寬43cm,口徑23.1cm,重11.45kg

戰國 辟大夫虎符

長8.1cm,寬3.9cm

戰國前期 嵌赤銅象紋五環帶蓋壺

通高52cm,口徑14×12cm,腹徑37cm

嵌紅銅蛙獸紋盤

通高12.6cm,寬41.7cm,重3.38kg

自漢代以來,青銅禮樂器時有出土,其上威嚴的紋飾,雄偉的氣度,深得帝王之心,被視為國之祥瑞。於是官民貢獻於上,皇室搜求於下,逐漸成為皇家的重要典藏。宋代曾集宮中所藏編成《宣和博古圖錄》。清代乾隆年間,則將宮中藏青銅器先後編輯了《西清古鑒》、《西清續鑒甲編》、《西清續鑒乙編》、《甯壽鑒古》等圖錄。

漢 奔馬紋小壺

高9.6cm,口徑4cm

西漢 銅羊燈

通高11.8cm,寬14.5cm

東漢 三段區段式神獸鏡

面徑17.1cm

北宋 宣和尊

高29cm,口徑17.4cm,重5.4kg

清代皇家收藏的青銅器,在乾隆年間即已達數千件之多,除一部分在一九四九年遷至臺灣,一部分流失外,其餘仍保留在故宮。加上新中國建立以後陸續由政府調撥、私人捐獻和本院收購的大量青銅器,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銅器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萬件左右,是國內收藏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

清中期 獸面紋花觚

高27.9cm,口徑15.7cm

清中期 蕉葉紋四足方斝

高9.5cm,寬10.8cm

清乾隆 雷紋四足方鼎

高14.8cm,寬13.3cm

● 往期精彩回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