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功的奧秘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 正值改革開放的前期, 城市建設剛剛起步。 那個時候個人從事運輸業還在朦朧階段, 但很多人已經從中嗅到了金錢的味道,

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像我們這樣處於省城和建築沙石產地中間的小鎮, 自然也就很快的走入到運輸行業的大軍之中。

我略微算了算, 那個時候, 我們一個戶數不過百, 人口不過千的小集鎮, 居然擁有各式運輸車五十多輛。 每天沒日沒夜的向省城輸送黃沙和石子等各類建築材料。 在把建築材料傾倒進省城的同時, 一捆捆的鈔票自然也流進了這些貨車駕駛員的腰包。 他們雖然很是勞累, 但卻一個個真的財大氣粗, 儼然都成了這個農村小鎮的成功人士。

五十多輛車, 就誕生了五十多位成功人士, 這在我們這個鄉下小鎮那是極為風光的事情, 就連菜市場也因為這些成功人士的存在而變得異常紅火。

這樣的成功模式也激發了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一場轟轟烈烈的運輸事業當中。 我當然也是其中的一個。

想要從事運輸, 首先你得學會開車, 這是最基本的條件, 即便有人雇傭駕駛員來幹活, 車主自己參與進去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 於是, 想要成為成功人士的我, 也就義無反顧的當上了某一輛運輸車的跟班小弟。 那時候, 學車不用到駕校, 只需要跟著車子跑個一兩年, 基本上也就可以學會開車, 然後去考試辦個駕證即可。

我是在很認真的學, 師傅也很認真的教, 只是等到我學得差不離需要考駕證的時候, 家裡發生了一件大事兒, 我的母親去世了。 隨著母親的去世, 本來規劃好的買車大計也就成為泡影。 也就是說,

即便我成為一名合格的貨車駕駛員, 也不可能有錢買車, 或者說借到錢買車。 剛剛結婚的我可以說是一無所有。 嗯, 也不能說一無所有, 我結婚的時候, 還欠著飯店八百塊錢的飯錢。 這張帳單以及我身邊嬌怯怯的妻子就是我的全部所有了。

眼看運輸大業是幹不成了, 我和妻子可以說是一籌莫展。 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何方。 不過好在我家當時有幾間沿街的房子。 那個時候, 這種房子算不得鋪面, 因為小鎮太小, 除了一般鄉鎮所必備的糧站、供銷社之類的商業, 根本就支撐不起來任何一種商業足以讓我們小倆口謀生。 所以, 沿街的房子也都租給那些從事運輸的成功人士作為住房了。

就在窮極無計的時候,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

那時候, 我們這個小小的街道上幾乎停滿了運輸黃沙的大貨車, 但當時的汽車修理和維護保養等服務業卻根本沒有跟上。 除了一些簡單的修理駕駛員們可以自己做之外, 就連買一桶潤滑油都要去省城。 雖這些車子每天都會去省城, 但這些繁瑣的事情顯然很是耽誤他們掙錢的時間。 記得有一次我跟車的那位車主就一邊開車一邊慨歎, 要是家門口就能買到這些玩意兒就好了。 休息吃飯的時候, 做做保養, 換換機油, 既方便又耽誤事兒。 真可謂說者無意, 聽者有心。 雖然當時我也是無心的那麼一聽, 可是在這個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 這個說法就如一道閃電, 刺破了我無奈的心靈。 對, 就這麼辦, 幾萬元的車子買不起,
幾千塊錢的潤滑油店鋪我還能想一點辦法。

於是, 依靠妻子娘家以及我上學時初中班主任的幫助, 懷揣著四千七百元錢, 我去了一次省城, 回來後, 我就成了一個小小的潤滑油店鋪的老闆。 開門大吉的是, 傍晚當我把潤滑油運回家, 還沒有擺放好。 就已經有相熟的車主促成了我的第一筆生意。 他買了四桶長城機油, 按照市場價每桶賺3.5元, 一共是十四元, 我連本帶利收了一個整數, 賺了十一塊錢。 終生難忘的十一塊錢。

生意由此一發而不可收入, 我所銷售的油品也越來越全, 然後我又增加了一項服務, 那就是幫這些車主免費更換機油, 齒輪油。 另外還幫他們加黃油。 搞過大貨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加黃油這種事, 很是髒累。但那個時候,只要有錢掙,髒累真的不在考慮之列。當然,加黃油也是一項比較掙錢行當。慢慢的,我的收入越來越多,沒過兩年,我居然成了那些成功人士的債主。因為他們的行業競爭越來越大,各項收費也越來越高,再加上貨運是一項風險性極高的行業,慢慢的有些車主出現了虧本。而我的潤滑油店鋪,卻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行業。五年之後,我也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莽撞青年,變成了一個頗有產業的成功人士。

嗯,我的故事說完了。下面咱們來說一說一個大家如雷貫耳,更為成功的成功人士----馬雲。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開工廠挖礦賣資源,各類實體產業如雨後春筍一樣蓬勃而起。在為國家吸納了一大批就業人口的同時,也創造了無數個實體經濟裡的成功人士。從內銷到出口,從進口到生產,數以百萬計的成功人士出現在我們的這個國家。其中也不乏很多先打工後創業的成功人士,但他們從事的都是自己熟知的行業,或者是鄰近的產業。所謂一門不到一門黑。大部分人都不會脫離自己熟知的產業。我想,如果馬雲一開始就一頭紮進某個電器廠的話,那麼他混得最好也不過是成為董明珠這樣的人。而能夠成為這樣的人,也是極不容易的事情,畢竟,數一數當下中國的國際知名品牌,也不過就是那麼幾十個,或幾百個。

我不知道當初馬雲是如何想到從事網路行銷這一行業的。但很顯然,他在全中國都在盯著實體經濟大蛋糕的時候,在全國物質資源豐厚到無與倫比的時候,他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就如我選擇零售貨車潤滑油一樣,他選擇了為全國各地豐厚的物質銷售做交流管道。雖然我掙的那點錢都不夠在淘寶買一個鑽,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沒有我們小鎮繁榮的運輸行業,就不會有我的成功,沒有中國繁華的社會背景,就不會有馬雲的成功。

很顯然,馬雲比我要聰明得多,所以他一定早就體會到這一點。作為他這樣一個靠著中國繁盛背景成功的人,如果失去了這個背景,那麼他的成功也就很快的煙消雲散。這就如我當年一樣,當小鎮的貨車運輸成為過往雲煙的時候,我的潤滑油小鋪也就生意清淡,最後只得再找門路。

最近的達沃斯論壇上,馬雲和一個美國記者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問者咄咄逼人,答者妙趣橫生。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幾個主要看點。

首先馬雲說,美國如今的狀況不能怪全球化,更不能怪中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因為美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其實他們賺了最多的錢,只是錢沒有用於民生,沒有用於發展,而是用在了打仗上,而更多的錢其實是落進了私人的腰包。

這是一個高屋建瓴的闡述,當某個人或團體有了錢後,應該合理的把這些錢用在有利於可持續性的發展當中,而不是亂花,甚至塞進腰包不想再掏出來。當年我們的小鎮如果有這樣一個人,振臂一呼,把貨運產業團結起來,打造一個專門為省城提供建築材料甚至組織更為龐大的全國性運輸行業團隊的專業化城鎮,那麼我們這個小鎮的未來必然會熠熠生輝,不至於現在已經被拆的一干而盡。

接著美國記者索爾金提問到,如果說中國代表了東方,那麼是不是美國就代表了這個世界上的其他方?

馬雲的回答是,世界需要要新的領袖,但新的領袖應該是帶著全世界攜手共進,而不是來教導大家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對於一項喜歡指手畫腳的美國來說,就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中國正在打造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你們美國在幹什麼?難道心裡沒數嗎?你們正在構建一個封閉的世界,一個排外的世界,一個美國可以頤氣指使的世界。

索爾金再度拋出難題:你覺得阿裡和亞馬遜的那種商業模式更成功?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爸爸媽媽誰更好。孩子一般都會回答,兩個都好。當然,孩子說不出兩個都好是好在哪裡的緣由。但馬雲可以說出來。因為馬雲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在比較阿裡和亞馬遜兩種不同商業模式的區別之後,馬雲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如果這個世界僅有一種商業模式,那也太乏味了。

這是話中有話、就像這個世界存在著不同的政治體制一樣。商業模式的多樣化可以促使這個世界的貿易更加精彩,也使得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服務。政治體制也是一樣,每個國家都只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政治體制。你美國覺得自己的商業模式好,覺得自己的政治體制好,那麼沒有人反對你去這樣做。反之,美國也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迫使他人採取和你一樣的模式,無論是商業還是政治。

還有一些問答也很精彩,但和我這篇文章的關係已經不大了。所以我們就此打住。咱們回到自己的話題上。

很顯然,馬雲目前的認知是很清楚的,沒有中國的強大與繁盛,他的成功也就是過眼雲煙,不值一提。如果他還想成就更大的事業,那麼只有讓全球化更加繁榮,也只有讓中國來主導這樣一個全球化的進程,或者說一個具備領導全球化進程資格的政府來主導。至於哪個政府具備這一資格,在馬雲的回答中不言而喻。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資本都有著很嚴重的戒心,這沒錯。但在當今的世界,資本主義無疑還是佔據著主動的位置。雖然我們中國有著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抗衡的實力,但如果想要取得一個成功的領導位置,那麼和資本的合作也是在所難免,如果一味的排斥和資本的合作,那麼無疑也是在封閉自己和世界交流合作的管道。

對於資本,我們可以利用,但更要提防被反利用,我們可以戒備,但也不要拒之於千里之外。我相信一個正確的理念再輔之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智慧,我們一定能夠找到那條勒住資本的韁繩,讓這頭怪獸為我們提供騰飛的動力。

就像我的很多讀者們一樣,他們雖然都在各自的事業上獲得成功,但他們卻因為具備強大的民族家國情懷而始終不渝的愛著自己的國家。

作者:唐如松(紅德名家)

很是髒累。但那個時候,只要有錢掙,髒累真的不在考慮之列。當然,加黃油也是一項比較掙錢行當。慢慢的,我的收入越來越多,沒過兩年,我居然成了那些成功人士的債主。因為他們的行業競爭越來越大,各項收費也越來越高,再加上貨運是一項風險性極高的行業,慢慢的有些車主出現了虧本。而我的潤滑油店鋪,卻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行業。五年之後,我也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莽撞青年,變成了一個頗有產業的成功人士。

嗯,我的故事說完了。下面咱們來說一說一個大家如雷貫耳,更為成功的成功人士----馬雲。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開工廠挖礦賣資源,各類實體產業如雨後春筍一樣蓬勃而起。在為國家吸納了一大批就業人口的同時,也創造了無數個實體經濟裡的成功人士。從內銷到出口,從進口到生產,數以百萬計的成功人士出現在我們的這個國家。其中也不乏很多先打工後創業的成功人士,但他們從事的都是自己熟知的行業,或者是鄰近的產業。所謂一門不到一門黑。大部分人都不會脫離自己熟知的產業。我想,如果馬雲一開始就一頭紮進某個電器廠的話,那麼他混得最好也不過是成為董明珠這樣的人。而能夠成為這樣的人,也是極不容易的事情,畢竟,數一數當下中國的國際知名品牌,也不過就是那麼幾十個,或幾百個。

我不知道當初馬雲是如何想到從事網路行銷這一行業的。但很顯然,他在全中國都在盯著實體經濟大蛋糕的時候,在全國物質資源豐厚到無與倫比的時候,他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就如我選擇零售貨車潤滑油一樣,他選擇了為全國各地豐厚的物質銷售做交流管道。雖然我掙的那點錢都不夠在淘寶買一個鑽,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沒有我們小鎮繁榮的運輸行業,就不會有我的成功,沒有中國繁華的社會背景,就不會有馬雲的成功。

很顯然,馬雲比我要聰明得多,所以他一定早就體會到這一點。作為他這樣一個靠著中國繁盛背景成功的人,如果失去了這個背景,那麼他的成功也就很快的煙消雲散。這就如我當年一樣,當小鎮的貨車運輸成為過往雲煙的時候,我的潤滑油小鋪也就生意清淡,最後只得再找門路。

最近的達沃斯論壇上,馬雲和一個美國記者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問者咄咄逼人,答者妙趣橫生。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幾個主要看點。

首先馬雲說,美國如今的狀況不能怪全球化,更不能怪中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因為美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其實他們賺了最多的錢,只是錢沒有用於民生,沒有用於發展,而是用在了打仗上,而更多的錢其實是落進了私人的腰包。

這是一個高屋建瓴的闡述,當某個人或團體有了錢後,應該合理的把這些錢用在有利於可持續性的發展當中,而不是亂花,甚至塞進腰包不想再掏出來。當年我們的小鎮如果有這樣一個人,振臂一呼,把貨運產業團結起來,打造一個專門為省城提供建築材料甚至組織更為龐大的全國性運輸行業團隊的專業化城鎮,那麼我們這個小鎮的未來必然會熠熠生輝,不至於現在已經被拆的一干而盡。

接著美國記者索爾金提問到,如果說中國代表了東方,那麼是不是美國就代表了這個世界上的其他方?

馬雲的回答是,世界需要要新的領袖,但新的領袖應該是帶著全世界攜手共進,而不是來教導大家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對於一項喜歡指手畫腳的美國來說,就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中國正在打造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你們美國在幹什麼?難道心裡沒數嗎?你們正在構建一個封閉的世界,一個排外的世界,一個美國可以頤氣指使的世界。

索爾金再度拋出難題:你覺得阿裡和亞馬遜的那種商業模式更成功?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爸爸媽媽誰更好。孩子一般都會回答,兩個都好。當然,孩子說不出兩個都好是好在哪裡的緣由。但馬雲可以說出來。因為馬雲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在比較阿裡和亞馬遜兩種不同商業模式的區別之後,馬雲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如果這個世界僅有一種商業模式,那也太乏味了。

這是話中有話、就像這個世界存在著不同的政治體制一樣。商業模式的多樣化可以促使這個世界的貿易更加精彩,也使得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服務。政治體制也是一樣,每個國家都只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政治體制。你美國覺得自己的商業模式好,覺得自己的政治體制好,那麼沒有人反對你去這樣做。反之,美國也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迫使他人採取和你一樣的模式,無論是商業還是政治。

還有一些問答也很精彩,但和我這篇文章的關係已經不大了。所以我們就此打住。咱們回到自己的話題上。

很顯然,馬雲目前的認知是很清楚的,沒有中國的強大與繁盛,他的成功也就是過眼雲煙,不值一提。如果他還想成就更大的事業,那麼只有讓全球化更加繁榮,也只有讓中國來主導這樣一個全球化的進程,或者說一個具備領導全球化進程資格的政府來主導。至於哪個政府具備這一資格,在馬雲的回答中不言而喻。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資本都有著很嚴重的戒心,這沒錯。但在當今的世界,資本主義無疑還是佔據著主動的位置。雖然我們中國有著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抗衡的實力,但如果想要取得一個成功的領導位置,那麼和資本的合作也是在所難免,如果一味的排斥和資本的合作,那麼無疑也是在封閉自己和世界交流合作的管道。

對於資本,我們可以利用,但更要提防被反利用,我們可以戒備,但也不要拒之於千里之外。我相信一個正確的理念再輔之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智慧,我們一定能夠找到那條勒住資本的韁繩,讓這頭怪獸為我們提供騰飛的動力。

就像我的很多讀者們一樣,他們雖然都在各自的事業上獲得成功,但他們卻因為具備強大的民族家國情懷而始終不渝的愛著自己的國家。

作者:唐如松(紅德名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