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都有了順豐優選,王衛為什麼還要做個“大當家”?

若不是一場商家大會, 很多人都不知道順豐又做了一個生鮮電商平臺, 還“默默地”做了近一年。

虎嗅向順豐求證, 得到的回復是“順豐大當家是順豐正在孵化的物流增值服務專案”, 但否認上述資料, 稱“順豐大當家從未對外公佈過任何資料, 外部傳播的資料是內部對市場容量的分析, 並不準確。 ”

低調的“大當家”

順豐大當家是在去年6月份上線運營, 但鮮少發聲, 頗為低調。

依據官方App上的介紹,

它主營水果、海鮮水產、肉蛋食材、乾果零食、鮮花綠植等8種品類, 並承諾所有上線商品由順豐包郵, 在售後方面提供快速理賠等服務。

從品類和服務模式來看, 順豐大當家與順豐優選有很大的重合:都是主打生鮮, 都是順豐配送, 也都是B2C模式。

既然如此, 那為什麼順豐還要再做一個“大當家”?

虎嗅認為有三點原因:

順豐優選則是實打實的傳統電商, 從傳統網站起家後向移動轉型, 到2015年順豐將嘿客整合進順豐優選, 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 這個舉措確實配合著零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趨勢講出了“新零售”的概念。

其二, 大當家是為了聚合商戶資源。 依據大當家相關負責人的說法, 這一業務“可以看做是一種行業解決方案,

目的是為更多的合作夥伴提供長尾服務。 ”在順豐的快遞業務上, 一側為C端用戶, 一側為商戶。 大當家以服務B端為主, 順豐優選則側重C端。

其三, 順豐優選沒能讓王衛滿意。 2012年5月, 順豐優選率先在北京上線, 這被業內視為國內物流公司向電商“逆襲”的標杆。 但實際來看, 順豐優選發展不溫不火, 連換三任CEO, 最後由王衛直接掌管。

順豐上市招股書並沒有單列順豐優選的資料, 但其中提及整個電商業務, 2013年順豐電商業務營收3.14億, 2015年雖然增至9.63億, 但在整個營收中依然無足輕重。 2015年快遞業務營收469億, 占比高達97.6%。 2015年銷售收入不過9.63億, 虧損達到8.66億。

一定要做電商的王衛

王衛對電商可謂有所“執念”, 到目前為止能數得上來的電商平臺就有6個:

2009年7月, 順豐在香港上線“順豐e商圈”, 早期賣月餅、禮品卡, 後來轉售有機蔬菜食品。

2012年3月, 順豐旗下高端電商平臺“尊禮會”資訊被業內人士透露出來, 主要為中高端商務人士提供專業禮品服務。

2012年6月, 順豐優選上線。

2015年1月, 順豐又推出了海淘電商“順豐海淘”, 之後更名為豐趣海淘。

2016年年初, 順豐在電商上的佈局又有新進展, 推出香港實體店正品直購平臺“豐生活”。

2016年6月, 大當家開始運營。

之所以一定要做電商, 按照王衛的理解, 物流是無序的線條, 順豐要將這些無序線條組織成有序網路, 以形成閉合的零售帝國。 而電商則是將這些無序線條按需求組織起來的樞紐。 需求端出發, 物流端導入, 以此形成閉環。

近期, 在順豐業績說明會上,

王衛再次重申了順豐不會單純只做快遞, “我們的未來, 是會走到很多行業裡面去, 做深很多行業, 而不是’最後一公里’的倉庫配送, 這樣的話, 永遠做不深一個行業。 用科技的手段把這個行業進行提升, 這是順豐未來要走的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