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對抗流感,這些藥才真有效

自2017年12月份以來, 各地相繼進入流感季節性高峰, 身邊有不少人都紛紛“中招”, 反反復複鼻塞、咳嗽、發燒, 久不見好。

醫院中, 急診日接待量居高不下, 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醫院接種疫苗卻又擔心醫院易傳染。 藥房中, 在入門顯眼處總擺放著常見的流感用藥, 如連花清瘟膠囊、感冒靈膠囊等。 近日盛傳桑葉可有效的抗流感。 那麼, 流感的正確用藥是哪些?是否需要接種疫苗?

小編今日根據國家衛計委1月初公佈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版》以及相關流感預防方案, 整理出流感的病因、臨床表現、易感人群、用藥、預防方法等,

十問十答, 讓您一目了然。

1.什麼是流感?

答: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 是由季節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季節性流感病毒分為甲型和乙型, 其中甲型分為甲1型(H1N1)和甲3型(H3N2), 乙型分為B/Yamagata(BY))和B/Victoria系(BV)。 目前, 三種型別的流感病毒同時流行, 包括H1N1、H3N2和乙型BY系, 以乙型BY系為主。

2.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區別有哪些?

答:流感相對于普通感冒來講, 體溫更高, 持續時間更長, 全身症狀更重, 併發症和病死率也更高。 詳細區別如下:

流感

普通流感

流感病毒

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丙類傳染病(按乙類管理)

非傳染性

有明顯的季節性

季節性不明顯

多高熱(39℃-40℃), 可以伴寒戰

不發熱或輕、中度熱、無寒戰

3-5天

1-2天

重, 頭痛, 全身肌肉酸痛,

乏力

少或沒有

可以出現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腦膜炎或腦炎等

罕見

5-10天

1-3天

較高, 死亡多由於引起原發病(肺部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心臟病等)急性加重或出現併發症(肺炎、心肌炎、腦膜炎或腦炎等)

較低

3.哪些地方容易爆發或感染流感?

答:流感的抗原性易變, 傳播迅速,每年均可引起季節性流行, 在學校、托幼機構和養老院等人群聚集場所容易發生暴發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 但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 較易發展為重症病例, 應給予高度重視, 儘早(發病48小時內)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 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及其他必要檢查。

[易感人群]

1、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2、年齡≥65歲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應用免疫抑制劑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大於30, BMI=體重(kg)/身高 (m) 2];

5、妊娠期婦女。

4.流感的常見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

體溫可達39-40℃, 可有畏寒、寒戰, 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 常有咽喉痛、乾咳, 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等。 顏面潮紅, 眼結膜充血。

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 常見於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

無併發症者病程呈自限性, 多於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 全身症狀好轉, 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

5.流感會有哪些併發症?

答: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 其他併發症有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害、肌炎、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和膿毒性休克等。

[常見併發症]

1、肺炎

流感併發的肺炎可分為原發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 流感起病後2-4天病情進一步加重,

或在流感恢復期後病情反而加重, 出現高熱、劇烈咳嗽、膿性痰、呼吸困難, 肺部濕性羅音及肺實變體征。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多, 以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為主。

2、神經系統損傷

包括腦炎、腦膜炎、急性壞死性腦病、脊髓炎、吉蘭-巴雷綜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

3、心臟損傷

心臟損傷不常見, 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 可見肌酸激酶升高、心電圖異常, 重症病例可出現心力衰竭。 此外, 感染流感病毒後, 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相關住院和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

4、肌炎和橫紋肌溶解

主要症狀有肌痛、肌無力、腎功能衰竭, 血清肌酸激酶、肌紅蛋白升高、急性腎損傷等。

5、膿毒性休克

表現為高熱、休克及多臟器功能障礙等。

6.流感病情加重會有哪些表現?

答:以下症狀出現其一則表現病情加重,為重症病例。

1、持續高熱>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3、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

4、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表現;

5、合併肺炎;

6、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

7.感染流感後,哪些人必須住院?

答:滿足下列標準一項及一項以上便需入院治療:

1、妊娠中晚期婦女。

2、基礎疾病明顯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診斷標準。

4、伴有器官功能障礙。

8.流感患者可服用哪些抗病毒藥物?

答:神經氨酸酶抑制劑(NAI)對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常用藥物:

1、奧司他韋:成人劑量每次75mg,每日2次,療程5天,重症病例劑量可加倍,療程可延長。腎功能不全者要根據腎功能調整劑量。

1歲及以上年齡的兒童應根據體重給藥:體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日2次;體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體重23~40Kg者,予60mg每日2次;體重大於40Kg者,予75mg每日2次。對於吞咽膠囊有困難的兒童,可選用奧司他韋顆粒劑。對用藥過程中無效或病情加重的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現耐藥。

2、紮那米韋:適用于于成人及7歲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間隔12小時;每次10mg(分兩次吸入)。但吸入劑不建議用於重症或有併發症的患者。

3、帕拉米韋:成人用量為300~600mg,小於30d新生兒6mg/kg,31-90d嬰兒8mg/kg,91d-17歲兒童10mg/kg,靜脈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病例療程可適當延長。目前臨床應用資料有限,應嚴密觀察不良反應。

[特別提醒]:

1、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僅在流感繼發細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竇炎等時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2、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藥物以及其他水楊酸製劑。

9.感染流感,可採用哪些中藥、中成藥來治療?

答:需要進一步查看臨床表現,再依據臨床表現用藥。

一、風熱犯衛

主症:發病初期,發熱或未發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

舌脈:舌質紅,苔薄或薄膩,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基本方藥: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

銀花15g 連翹15g 桑葉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葉6g 蘆根30g

薄荷(後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

苔厚膩加藿香10g、佩蘭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葉10g;

腹瀉加黃連6g、木香3g;

咽痛重加錦燈籠9g、玄參15g。

若嘔吐可先用黃連6g,蘇葉10g水煎頻服。

常用中成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類,如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清開靈顆粒(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類、桑菊感冒類等。

兒童:可選兒童抗感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

二、熱毒襲肺

主症:高熱,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

舌脈: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藥:麻杏石甘東加減

炙麻黃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5g 知母10g 浙貝母10g 桔梗10g 黃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後下)6g;

持續高熱加青蒿15g、丹皮10g。

常用中成藥:清熱解毒、宣肺止咳類,如連花清瘟膠囊、銀黃類製劑、蓮花清熱類製劑等。

兒童:可選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口服液)、小兒咳喘靈顆粒(口服液)、羚羊角粉沖服。

10.預防流感是否需要接種疫苗?還有哪些預防措施?

答: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接種。由於流感病毒型別較多,往往一個年度內會出現1至2個優勢亞型流行,每1至3年迴圈一次,而流感病毒又特別容易發生變異,一般2至3年同一個亞型流感病毒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而且人患流感後僅對同一亞型的流感病毒有一定免疫,且維持的時間不長。

因此,由於流感每年都會發生流行,而且流行病毒型別可能會不同,所以有些人群包括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可能會反復感染流感,這也是免疫力低下等重點人群每年都要注射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

此外,預防流感還需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1、為了儘量避免感染流感病毒,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2、經常開窗通風,適量運動、充分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3、咳嗽打噴嚏要掩住口鼻,不要對著他人;

4、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的場所;

5、儘量佩戴口罩;

6、不接觸或不要近距離接觸患者,探視患者應戴口罩,探後立即做洗手等防護。

資料整理自:國家衛計委

關注微信公眾號“家庭醫藥”,每日為您推送醫藥、健康、養生知識。

本刊訂閱方式

1. 前往您所在地的郵局,告知郵發代號:48—170即可訂閱。

2.聯繫本刊發行部:0771—2623193 即可訂閱。

注:本刊為半月刊,每本定價8元。

6.流感病情加重會有哪些表現?

答:以下症狀出現其一則表現病情加重,為重症病例。

1、持續高熱>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3、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

4、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表現;

5、合併肺炎;

6、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

7.感染流感後,哪些人必須住院?

答:滿足下列標準一項及一項以上便需入院治療:

1、妊娠中晚期婦女。

2、基礎疾病明顯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診斷標準。

4、伴有器官功能障礙。

8.流感患者可服用哪些抗病毒藥物?

答:神經氨酸酶抑制劑(NAI)對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常用藥物:

1、奧司他韋:成人劑量每次75mg,每日2次,療程5天,重症病例劑量可加倍,療程可延長。腎功能不全者要根據腎功能調整劑量。

1歲及以上年齡的兒童應根據體重給藥:體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日2次;體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體重23~40Kg者,予60mg每日2次;體重大於40Kg者,予75mg每日2次。對於吞咽膠囊有困難的兒童,可選用奧司他韋顆粒劑。對用藥過程中無效或病情加重的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現耐藥。

2、紮那米韋:適用于于成人及7歲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間隔12小時;每次10mg(分兩次吸入)。但吸入劑不建議用於重症或有併發症的患者。

3、帕拉米韋:成人用量為300~600mg,小於30d新生兒6mg/kg,31-90d嬰兒8mg/kg,91d-17歲兒童10mg/kg,靜脈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病例療程可適當延長。目前臨床應用資料有限,應嚴密觀察不良反應。

[特別提醒]:

1、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僅在流感繼發細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竇炎等時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2、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藥物以及其他水楊酸製劑。

9.感染流感,可採用哪些中藥、中成藥來治療?

答:需要進一步查看臨床表現,再依據臨床表現用藥。

一、風熱犯衛

主症:發病初期,發熱或未發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

舌脈:舌質紅,苔薄或薄膩,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基本方藥: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

銀花15g 連翹15g 桑葉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葉6g 蘆根30g

薄荷(後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

苔厚膩加藿香10g、佩蘭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葉10g;

腹瀉加黃連6g、木香3g;

咽痛重加錦燈籠9g、玄參15g。

若嘔吐可先用黃連6g,蘇葉10g水煎頻服。

常用中成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類,如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清開靈顆粒(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類、桑菊感冒類等。

兒童:可選兒童抗感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

二、熱毒襲肺

主症:高熱,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

舌脈: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藥:麻杏石甘東加減

炙麻黃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5g 知母10g 浙貝母10g 桔梗10g 黃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後下)6g;

持續高熱加青蒿15g、丹皮10g。

常用中成藥:清熱解毒、宣肺止咳類,如連花清瘟膠囊、銀黃類製劑、蓮花清熱類製劑等。

兒童:可選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口服液)、小兒咳喘靈顆粒(口服液)、羚羊角粉沖服。

10.預防流感是否需要接種疫苗?還有哪些預防措施?

答: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接種。由於流感病毒型別較多,往往一個年度內會出現1至2個優勢亞型流行,每1至3年迴圈一次,而流感病毒又特別容易發生變異,一般2至3年同一個亞型流感病毒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而且人患流感後僅對同一亞型的流感病毒有一定免疫,且維持的時間不長。

因此,由於流感每年都會發生流行,而且流行病毒型別可能會不同,所以有些人群包括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可能會反復感染流感,這也是免疫力低下等重點人群每年都要注射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

此外,預防流感還需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1、為了儘量避免感染流感病毒,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2、經常開窗通風,適量運動、充分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3、咳嗽打噴嚏要掩住口鼻,不要對著他人;

4、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的場所;

5、儘量佩戴口罩;

6、不接觸或不要近距離接觸患者,探視患者應戴口罩,探後立即做洗手等防護。

資料整理自:國家衛計委

關注微信公眾號“家庭醫藥”,每日為您推送醫藥、健康、養生知識。

本刊訂閱方式

1. 前往您所在地的郵局,告知郵發代號:48—170即可訂閱。

2.聯繫本刊發行部:0771—2623193 即可訂閱。

注:本刊為半月刊,每本定價8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