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吳象:李輔回憶錄序(節選)

吳象曾擔任萬的秘書, 男, 漢族, 安徽休寧人, 1938年參加革命, 1939年入黨。 曾任抗日軍政大學教員, 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和編輯, 1948年奉調籌備山西日報,

後任《山西日報》總編輯, 中共山西省委、安徽省委副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後任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和李輔相識相交相知, 是上世紀70年代。 我比他大十七歲。 1971年, 山西省召開黨代會。 他和我都被選為省委候補委員。 不久就在山西省委政策調查研究室共事了, 我是主任, 他是副主任。 我聽說他能力很強, 比較講道理, 絕對不參加打砸搶。 他來調研室以前, 下放到太原郊區陽曲縣, 擔任一個村的支部書記, 很快讓那裡的落後面貌有了質的改變。 他知道我可能更早。 我是《山西日報》總編輯, 他在省委黨校上學時就是通訊員。 我對他沒有什麼提防的心思。 原來怕有些人不服他,

因為室內有很多幹部資格比較老, 行政級別比較高。 後來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無論行政能力、理論水準, 還是處理人際關係, 他當副主任都勝任愉快。

落實幹部政策很積極, 解放幹部走在全國的前面。 經濟政策也有了和緩的趨勢。 如何收拾爛攤子?調研室在省內開展調查研究,

發現總結了一些工礦、農村糾左的典型, 推薦給省委。 在這個過程中, 我、李輔和調研室其他幹部意見一致。

後來, 李輔主動要求到縣裡工作。 省委任命他兼任襄汾縣委書記。 他把全家搬到了襄汾, 決心把這個縣的工作搞好。 後來, 我兼任省委副秘書長, 想躲開省裡的是非, 也到農村實際體驗一下, 就以省委工作隊的身份到襄汾一年, 參加縣委常委, 駐在一個生產大隊。 我目睹了李輔的工作。 當時他對於大寨過去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樂於學習的, 李輔敢於從實際出發, 制定有利於民生, 有利於群眾的對策。 他用人很公正, 作風很艱苦, 絕不搞特殊化, 在當地頗得民心。 但地委負責人對他有看法, 我從中還做過一些調和。

粉碎四人幫以後, 傷害了山西數萬名幹部, 我和李輔都不能倖免。 直到開過十一屆三中全會, 決心解決山西問題, 糾正了大批冤案, 李輔再度得到啟用, 擔任平遙縣委書記。 平遙比襄汾的情況更複雜, 但他還是很快打開了局面, 積極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平反冤假錯案, 並為保持這座後來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 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這時我已離開山西, 到了北京。 但我在山西的熟人很多, 知道他在當地口碑很好。

我腦子裡一直有一個問題, 為什麼李輔到任何一個地方, 都能創造出很好的名堂?這個名堂不是迎合上級的政績, 而是來自百姓的口碑?為什麼他們不能把一個村子搞上去, 李輔卻能搞上去?看了李輔的這本回憶錄,

我對這個問題有了答案。

李輔從小是在底層人民群眾中間長大的。 他出生的應縣, 不是偏僻的山野, 是一個小城市, 周圍連著鄉村。 李輔的父親本來沒有錢, 自己學著打算盤, 被老闆看中, 才當了帳房先生。 因為兵荒馬亂, 把紙幣藏在牆洞裡面, 被老鼠啃了, 為這件事受了冤枉。 李輔最初受的打擊是1952年父親蒙冤入獄, 他初中功課很好, 求學的欲望很強烈, 卻不能上高中, 只能到農業社當社員, 當會計。 他是很聰明的, 有理想, 有抱負, 後來總算有機會上了太谷農校, 又上了省委黨校。 在這期間, 他又多次下鄉, 和農民一起吃過苦, 挨過餓。 他是從群眾當中摔打出來的。 農民想些什麼, 他有親身經歷。 所以他能夠和群眾打成一片, 講話能說到群眾心裡。他當然瞭解農民更多。

後來,我覺得對他是很不公道的。埋沒了一個能夠為民造福的人才,倍感惋惜。為這件事,他找過我,也沒有扭轉局面。我沒能幫上他,心裡總有一份歉意。

後來瞭解,被埋沒的人才,遠遠不止李輔一個。歷次運動打擊傷害的人才,就更多了。我們國家,到現在也沒建立一個舉賢任能,優勝劣汰的幹部制度。反而到處貪腐成風。難怪襄汾、平遙等地的百姓把李輔當作清官懷念。

李輔這本回憶錄寫得很好,內容很豐富,文筆也很流暢,證明他有很強的寫作能力。回想我在太行根據地的時候,寫了幾篇小說,在《太行文化》發表出來,受到鼓舞,從此建立了寫作的自信。晚年也想寫點個人回憶錄。以前老怕出書通不過,寫得吞吞吐吐的,有些話也不敢說透。現在想通了,可以自己印,贈送親友,表達真實的思想。但是現在身體不允許了,寫不動了。李輔比我年輕,身體很好,希望他繼續寫下去,寫出更多更好的書。

講話能說到群眾心裡。他當然瞭解農民更多。

後來,我覺得對他是很不公道的。埋沒了一個能夠為民造福的人才,倍感惋惜。為這件事,他找過我,也沒有扭轉局面。我沒能幫上他,心裡總有一份歉意。

後來瞭解,被埋沒的人才,遠遠不止李輔一個。歷次運動打擊傷害的人才,就更多了。我們國家,到現在也沒建立一個舉賢任能,優勝劣汰的幹部制度。反而到處貪腐成風。難怪襄汾、平遙等地的百姓把李輔當作清官懷念。

李輔這本回憶錄寫得很好,內容很豐富,文筆也很流暢,證明他有很強的寫作能力。回想我在太行根據地的時候,寫了幾篇小說,在《太行文化》發表出來,受到鼓舞,從此建立了寫作的自信。晚年也想寫點個人回憶錄。以前老怕出書通不過,寫得吞吞吐吐的,有些話也不敢說透。現在想通了,可以自己印,贈送親友,表達真實的思想。但是現在身體不允許了,寫不動了。李輔比我年輕,身體很好,希望他繼續寫下去,寫出更多更好的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