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平遙李健生的石雕人生

李健生在進行石雕創作

他尋訪到早已失軼的平遙三絕碑之一的傅山先生撰文並書丹的“重修惠濟橋碑記”原拓片

年裡,平遙古城遊人如織。

在各旅遊景點, 遊人在欣賞傳統古建和歷史遺存的同時, 常常對精美的現代石刻、石雕產生濃厚興趣, 如文廟學宮的“獨佔鰲頭”、大道雲程臥碑和九龍壁40平方米的書法石刻、迎薰門廣場的申遺十周年紀念碑設計雕刻等。 誰能想到, 這些精美的藝術品出自平遙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之手。 他就是李健生。

李健生1944年生, 平遙縣東泉鎮東泉村人, 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回村務農, 先後擔任過生產隊會計、機電組長等職務。 他自幼愛好書法、音樂, 又在校學到一些機械知識, 因而在莊稼地也是一把好手, 生產隊農田基本建設工程常由他設計指導。 農閒時, 他特別注重向長者和有一技之長的人學習, 本村石刻老藝人王忠奎,

擅制石滾、石舂、石杵等農村常用農具, 李健生就常給他當幫手, 久而久之, 便掌握了石刻技術的要領, 並成為平遙人耳熟能詳的石雕藝人。

老李是個精明人, 平遙古城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 他敏感地意識到自己的愛好可以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決心在平遙旅遊市場上去搏擊一番, 將愛好變成財富。 1995年, 他創辦了“健生石雕”工作室, 經營石雕、碑刻、牌匾、楹聯等業務的設計、書寫、雕刻等專案, 憑著多年的書法功底和美學感悟, 他很快在市場上贏得了主動。 現在, 古城內外不少景點、企業、機關、學校的石刻造型、牌匾、楹聯、照壁、石雕、門匾多出自他手, 業務還拓展到周邊各縣和省城太原, 如山西大學的草坪石雕、太原成成中學的文字雕刻都是他的傑作。

為深入發掘古城歷史文化內涵, 在他創辦“健生書藝石雕廠”的基礎上, 註冊成立了“平遙悟石齋金石書畫院”, “健生石刻技藝”已被成功地列入平遙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並投資100余萬元新建了廠房、購置了電動工具、切割機、大型電腦雕刻機等設備, 固定資產總額達200余萬元。

李健生在石刻技藝上所取得的成績, 除自身勤勞精明善抓機遇等因素外,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調動一切有利因素為我所用, 把人脈資源、技術資源、藝術資源、資訊資源、綜合運用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來, 把產品品質做到極致, 在市場上建立良好的品質、信譽口碑, 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文廟學宮的“鼇頭”, 尹回生態保護區的 “鯉魚跳龍門”等大型石雕,

都是因材造型, 要求相當高的工程, 面對數十噸重的龐然大物, 他首先把使用者的目的要求吃透, 然後便走訪專家, 加深創意。 如他多次拜訪了著名書法家郭齊文先生學習書法, 請著名書畫家侯效良先生現場指導, 終於做出了讓專家、用戶、領導多方面滿意的作品, 曾獲得平遙縣委、縣政府及文聯的嘉獎。 這些年他經常請教的專家還有文物專家趙昌本先生, 古建專家王國和先生, 民間文化名人張燕生先生等。

2012年, 他自籌資金2萬餘元舉辦了全縣首屆農民書畫展, 受到書畫界友人的廣泛好評。 他還是平遙縣音協顧問, 2000年, 他投資2萬餘元組建了縣音協民樂隊, 服務於古城旅遊迎賓和各種慶典活動,

並多次應聘到周邊縣演出, 山西電視臺就此曾做過專題報導。 他本人也是知名的二胡樂手, 每次活動都堅持參加, 這些都是他拓寬石雕業務的重要因素和有利條件。

李健生的女婿王衡是太原藝彩飛揚廣告裝飾部經理, 也是廣告設計專家, 和老丈人聯手搞了多筆雕刻業務, 也為健生石雕的創意設計提供了便利條件。 他的兩個兒子志綱、志鵬子承父業, 成為企業的骨幹。 在健生石藝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 他現在正在籌畫“平遙古城碑林”的創意設計, 近幾年他尋訪到早已失軼的平遙三絕碑之一的傅山先生撰文並書丹的“重修惠濟橋碑記”原拓片, 並於去年夏天完成了復原雕刻工程, 使失傳多年的這通古碑能重新屹立于平遙古城, 為挖掘古城歷史文化內涵做出了貢獻,非常值得慶倖。對於李健生的書藝和德性,著名書法家郭齊文先生有很好的評價:“健生之書藝作品為業中之需、業外之好、以魯公之思,作魯公之筆,漸化漸進,亦增古城藝界之色,晚霞猶紅、可喜可賀。”

作為健生的同鄉老友,我也頗有同感,特謅一詩為本文結語:“謀生闖蕩古陶城,苦樂飽嘗意縱橫,舞墨雕龍臻化境,精神不老晚霞紅。”

郭保旺

為挖掘古城歷史文化內涵做出了貢獻,非常值得慶倖。對於李健生的書藝和德性,著名書法家郭齊文先生有很好的評價:“健生之書藝作品為業中之需、業外之好、以魯公之思,作魯公之筆,漸化漸進,亦增古城藝界之色,晚霞猶紅、可喜可賀。”

作為健生的同鄉老友,我也頗有同感,特謅一詩為本文結語:“謀生闖蕩古陶城,苦樂飽嘗意縱橫,舞墨雕龍臻化境,精神不老晚霞紅。”

郭保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