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20%的人因為忍不了這個痛而自殺 他說,我有95%的治癒率 這個國際牛人每月有兩天在大同!

1月20日, 同煤總醫院手術室。 來自中日友好醫院的于炎冰教授正為一名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做手術。

無影燈下的醫生神情專注、動作嫺熟,

偶爾會向旁邊的助手輕聲交待幾句聽起來像是“秘笈”的術語。

某種意義上講, 手術室就是一個博弈場。 技藝高超的主刀醫生好比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 手起刀落斬痛殺魔於無形。

他們神情篤定, 仿佛江湖很遠;他們全神貫注, 又仿佛江湖就在眼前……

兩個多小時後, 於炎冰從手術室走出, 從容、淡定。

能夠在喜歡的領域做到最好, 就擁有了應對一切變化和難題的底氣。

1

“神經界”大俠于炎冰

於炎冰, 國際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 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於炎冰在“神經界”舉足輕重, 是目前世界上治療腦癱、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面肌痙攣手術數量最多, 效果最好的神經外科專家。

2017年12月, 為推進大同地區神經外科技術的長足發展, 為本地區神經外科患者的治療提供優良保障, “于炎冰教授工作室”在同煤集團總院成立。 開診當日, 即為13名患者進行了診療。

1月20日的手術是工作室成立以後, 于教授來同做的又一例手術。

2

“第一刀”懟“第一痛”

三叉神經痛有多疼?

有一種說法, 痛分十二個等級, 第一級是蚊子叮咬痛, 第五級是抽巴掌痛, 第十二級是生孩子痛。 但和“三叉神經痛”比起來, 生孩子的痛那簡直是小兒科了, 三叉神經痛因此被稱為“天下第一痛”。 這種疼痛令患者苦不堪言、生不如死, 在輕生的人群中, 大約有20%的人是因為無法忍受這種疼而自殺。

三叉神經痛往往來得很突然, 一來就如觸電、針刺、刀割、火燒一般痛。 臨床上, 像說話、吃飯、刷牙、洗臉等行為, 可能因臉部肌肉運動或輕觸臉部特定位置, 引發疼痛。 這種痛沒有辦法控制,

往往驟發驟停。

三叉神經痛怎麼治?

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的地方醫院所採用的諸如藥物治療、封閉治療、物理療法、射頻熱凝療法等, 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一定時間段內起到止痛或者緩解疼痛的作用, 但是療效不一, 而且無法除根。

于炎冰教授是國內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著名專家, 他帶領的醫療團隊開展的微血管減壓術目前是學界公認的根治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最好方法。

劉女士今年68歲,已經被三叉神經痛折磨了10年。每一次發病,都猶如死一場。尋醫問藥10多年,試過多種方法,痛卻始終如影隨形,不能徹底治癒。

最近聽說于炎冰教授在同煤總醫院成立了工作室,劉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尋找“無痛”的最後一線希望。

“今天這位病人的手術開顱不開腦,在腦的縫隙當中做手術,手術不觸及任何腦組織,繞開血管找到壓迫三叉神經的責任血管,用特殊的材料把血管和神經分開。這個病人有腦萎縮和動脈硬化,這也大大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和難度。如果沒有嫺熟的操作技巧、機智的應變能力和完善的策略是不能精准而完美地做完這台手術的。”手術結束後,于教授這樣總結。

在電梯門口,一個中年漢子擠過人群,用力握住于教授的手不停地說著“謝謝!”望著詫異的于教授,中年人羞澀地自我介紹說,“我是剛才手術病人的家屬。”“放心吧,手術很成功。”于教授拍了拍中年男人,轉身進了電梯。這是這位中國頂尖神經外科專家遇到的最普通不過的日常。

對於一個被“天下第一痛”折磨了10年的病人來說,從“痛不欲生”到“重新活過”,中間只隔著一台手術的距離。于教授憑著高超的技藝行走江湖,目前,已經為近2萬例三叉神經痛患者解除了折磨一生的痛苦。

這把刀,不愧為“天下第一刀”。

術後,伴隨了劉女士10年的三叉神經痛消失了。

3

大俠的“江湖情”

2017年6月30日,於炎冰(中)帶領他的技術團隊,參加了西藏第二人民醫院、中日醫院于炎冰專家團隊、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愛爾向日葵計畫——腦癱兒童救助專案。

2017年6月18日,於炎冰帶領團隊奔赴西藏,對來自拉薩、昌都、那曲、日喀則、林芝等地的200餘名腦癱患兒進行了義診篩查,隨後為首批21名腦癱患兒進行了手術治療。

9月16日,于炎冰專家團隊再次赴藏,在8小時15分內,為25名腦癱患兒完成了全麻手術,創造了高原地區單日手術量和手術速度的新紀錄,于炎冰教授被譽為“雪山第一刀”,其團隊被譽為“高原三劍客”。

於炎冰介紹說,愛爾向日葵計畫是一項為貧困的腦癱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救助專案,能參與其中非常榮幸,他會堅持將這個專案做下去。

他說,讓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早日擺脫腦癱疾病的困擾體現了一個神經外科醫生的價值。

4

大俠的“同煤情”

手術結束後,於炎冰受邀給科室醫生就新技術的進展做了講解。

為什麼要在同煤總醫院成立工作室?

於炎冰:同煤總醫院與我們有著非常好的合作基礎,他們神經外科在本地區首屈一指,醫療設備和技術力量非常強大,但在此基礎上想要有一個大的突破,就需要我們提供各方面的幫助和支援。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工作室可以說是必要而及時。

怎麼能把手術做到極致?遇到疑難病例如何處置?通過建立工作室,我們可以在查房中、手術中、幫助處置困難病例中、講課中,將技術手把手地傳授給他們。通過工作室,不斷完善他們的技術,使大同地區的病人能夠得到最佳的治療,也希望他們能將這一技術發揚光大,治療的範圍逐步擴大到山西、內蒙等地區。

同煤總醫院的工作室是我在山西成立的第一家、全國第二家工作室。北京的醫療資源有限,技術的傳承需要一個過程,我希望通過工作室,把我們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地方醫生,進而使更多的患者能享受到高水準的醫療救治。

於炎冰工作室開診時間:

每月第一個週五、週六

大同新聞網記者 周芳

劉女士今年68歲,已經被三叉神經痛折磨了10年。每一次發病,都猶如死一場。尋醫問藥10多年,試過多種方法,痛卻始終如影隨形,不能徹底治癒。

最近聽說于炎冰教授在同煤總醫院成立了工作室,劉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尋找“無痛”的最後一線希望。

“今天這位病人的手術開顱不開腦,在腦的縫隙當中做手術,手術不觸及任何腦組織,繞開血管找到壓迫三叉神經的責任血管,用特殊的材料把血管和神經分開。這個病人有腦萎縮和動脈硬化,這也大大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和難度。如果沒有嫺熟的操作技巧、機智的應變能力和完善的策略是不能精准而完美地做完這台手術的。”手術結束後,于教授這樣總結。

在電梯門口,一個中年漢子擠過人群,用力握住于教授的手不停地說著“謝謝!”望著詫異的于教授,中年人羞澀地自我介紹說,“我是剛才手術病人的家屬。”“放心吧,手術很成功。”于教授拍了拍中年男人,轉身進了電梯。這是這位中國頂尖神經外科專家遇到的最普通不過的日常。

對於一個被“天下第一痛”折磨了10年的病人來說,從“痛不欲生”到“重新活過”,中間只隔著一台手術的距離。于教授憑著高超的技藝行走江湖,目前,已經為近2萬例三叉神經痛患者解除了折磨一生的痛苦。

這把刀,不愧為“天下第一刀”。

術後,伴隨了劉女士10年的三叉神經痛消失了。

3

大俠的“江湖情”

2017年6月30日,於炎冰(中)帶領他的技術團隊,參加了西藏第二人民醫院、中日醫院于炎冰專家團隊、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愛爾向日葵計畫——腦癱兒童救助專案。

2017年6月18日,於炎冰帶領團隊奔赴西藏,對來自拉薩、昌都、那曲、日喀則、林芝等地的200餘名腦癱患兒進行了義診篩查,隨後為首批21名腦癱患兒進行了手術治療。

9月16日,于炎冰專家團隊再次赴藏,在8小時15分內,為25名腦癱患兒完成了全麻手術,創造了高原地區單日手術量和手術速度的新紀錄,于炎冰教授被譽為“雪山第一刀”,其團隊被譽為“高原三劍客”。

於炎冰介紹說,愛爾向日葵計畫是一項為貧困的腦癱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救助專案,能參與其中非常榮幸,他會堅持將這個專案做下去。

他說,讓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早日擺脫腦癱疾病的困擾體現了一個神經外科醫生的價值。

4

大俠的“同煤情”

手術結束後,於炎冰受邀給科室醫生就新技術的進展做了講解。

為什麼要在同煤總醫院成立工作室?

於炎冰:同煤總醫院與我們有著非常好的合作基礎,他們神經外科在本地區首屈一指,醫療設備和技術力量非常強大,但在此基礎上想要有一個大的突破,就需要我們提供各方面的幫助和支援。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工作室可以說是必要而及時。

怎麼能把手術做到極致?遇到疑難病例如何處置?通過建立工作室,我們可以在查房中、手術中、幫助處置困難病例中、講課中,將技術手把手地傳授給他們。通過工作室,不斷完善他們的技術,使大同地區的病人能夠得到最佳的治療,也希望他們能將這一技術發揚光大,治療的範圍逐步擴大到山西、內蒙等地區。

同煤總醫院的工作室是我在山西成立的第一家、全國第二家工作室。北京的醫療資源有限,技術的傳承需要一個過程,我希望通過工作室,把我們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地方醫生,進而使更多的患者能享受到高水準的醫療救治。

於炎冰工作室開診時間:

每月第一個週五、週六

大同新聞網記者 周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