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曾認為運氣決定了命運,為了逃避考研,我不惜與父親惱怒

我, 是眾多要考研的學子中極普通的一個, 目前在一個光校名就有十字之長的三本院校裡念大三。 和之前所就讀的小學、中學一樣, 這所學校的位置都和當地的重點學校相臨, 卻不及其百分之一的名氣。

真正決定要考研是在大二結束的暑假裡。 在此之前, 父母一直鼓勵我考研, 我也只是表面應付, 沒有別的原因, 一個字“慫”。 我相信當時我就是考研人中最失敗的那一類:還沒開始就認輸了!

在我看來, 我的慫是有因可循的:一來我對自己的恒心與毅力有清楚的瞭解, 因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

二來是對自己運氣的否定。 一直以來, 我都是那個與自己理想院校差一點兒的“倒楣蛋”。

因家庭條件的原因, 直到讀初中時我才得以走出村子到鎮上念書。 大概是因為越貧窮的孩子越想走出大山走的更遠, 所以當聽到初中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畢業了就可以考到縣城裡念高中, 我就攢足了勁兒好好學習, 並快速地在小鎮中學裡佔據了成績佼佼者的地位。

猶記得那段時間是我學習生涯最輝煌的時候, 次次都是第一個領獎狀的人, 甚至還一度作為學生代表在全校師生面前發言。 親戚、老師i k m見了我都笑眯眯地說“這個姑娘是塊學習的料, 准能進縣城讀書”, 父母的臉上也永遠都是為我驕傲的神情。

然而進考場的前夕,

我竟緊張的生起了病, 最後以四分的差距與縣重點高中失之交臂。 通知書上面寫著可以交一萬二以擇校生的身份進入心怡的學校, 看著父母失落的表情, 我知道, 他們對這筆鉅款力不從心。 於是我頂著巨大的壓力讓父母陪我去了緊鄰縣城的一個鎮上的一所不知名的高中, 以其學校優等新生的身份遞交了入學通知書, 並向父母保證無論在哪裡都會努力學習。

來到這所學校沒幾天我便發現這裡收錄的全是一些未考上縣重點的學生, 門檻極低, 差不多適齡青少年皆可入校。 就像我報的文科只有四個班, 有兩個班都冠名為重點班, 其餘的一個是藝術班, 一個是體育班。

入校之初我還謹記自己要努力學習的誓言,

每天心無旁騖的學習, 漸漸的我就和周圍的同學一樣, 被逛街、上網、看小說這類無關學習的事情吸引, 直到快要高考, 才為自己荒廢的大把時光感到後悔不已。 高考成績出來後, 成績只夠上一個普通的三本, 離我之前定的一所二本目標學院還有不小距離。

三本的學費平均每年一萬元左右, 我仍不願讓貧窮的父母為我的失敗買單, 但是當不識字的父親聽別人說現在的大學生只有考研才可能會有好出路的時候, 而只有本科才可以考研, 便斷然拒絕我要上專科的想法, 一趟趟地往縣城跑辦貸款, 又管親戚好友借了些錢, 這才湊夠了我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

爸媽對我的不爭氣沒有一句怨言, 反而因這所學校離我之前的目標院校只有半小時車程而感到喜悅,

覺得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而我在進入大學之後, 巨大的渺小感與迷茫感將我僅存的一點自信心給磨滅。 我的成績在一個僅三十人的班裡處於中下游, 我的相貌在光鮮豔麗的人群中卑微的如一粒灰塵, 我的家庭沒有任何供我多餘消費的能力, 我甚至連一個說得出口的特長都沒有…我覺得我的一切都不如別人, 我覺得考研成功這件事只配發生在那些與我擦肩而過的其他人、那些自帶光環、智慧又自信的其他人, 而我, 只適合成為看臺下默默無聞的為別人鼓掌的人。 我明白, 時間給予我的, 只是對生活的妥協。

大二暑假回到了家, 父母像往常見到我一樣急切地囑咐我要好好讀書,

一定要考上研究生。 而我這次連以往敷衍答應都沒有, 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 沖他們大吼:“以後能不能別再一次一次地勸我考研了, 尤其是我爸, 連字都不認得, 能知道考研多激烈嗎, 我之前考高中考大學的運氣你們認為我能考的上研究生嗎, 你們以後能不能不要再逼我了…”

我沒敢看他們的表情, 轉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晚上, 父親滿臉歉疚地過來對我說:“咱們家裡窮, 沒法顧你以後生活的安穩, 爸媽也沒認識什麼有能力的人可以幫你找好工作, 我是一個文盲, 到哪兒都被人瞧不起, 爸只希望你能有文化、有出息, 希望你以後的生活能過的好一點, 你一直覺得你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學是因為倒楣, 這次連考研都要放棄,為什麼不敢再嘗試一次,爸媽決定不再逼你了,希望你能勇敢一點,相信自己,你缺的不是運氣而是信心和實力,哪怕考不上,也沒有人會怪你…”看著父親落寞轉身的背影,聽著他低沉的歎氣聲,我陷入了沉思…

我開始問自己,我的種種失敗真的都是因為運氣嗎?我只不過是不敢承認自己的膽怯、不自信、不努力的事實罷了,打敗我的並不是運氣,而是我自己。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而我卻用自己的懦弱和自卑鑄成堅固的堡壘將一切可能的成功都拒之門外。

就像我這些天剛背到的韋納所提出的成敗歸因理論:那些總把自己的失敗歸結為外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的人最容易獲得習得性無力感,是最失敗的一種歸因方法,而正確的歸因方法應當是歸結為內部的,穩定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

我慶倖自己在父母的企盼中終於有所感悟,從那天之後,我竟開始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要證明自己的欲望,我再也不想當縮頭烏龜,不想再只會默默的羡慕他人,更不想讓愛我的人看到我止步不前,那麼,這次罕有的勇敢就讓它從考研開始吧!

這次連考研都要放棄,為什麼不敢再嘗試一次,爸媽決定不再逼你了,希望你能勇敢一點,相信自己,你缺的不是運氣而是信心和實力,哪怕考不上,也沒有人會怪你…”看著父親落寞轉身的背影,聽著他低沉的歎氣聲,我陷入了沉思…

我開始問自己,我的種種失敗真的都是因為運氣嗎?我只不過是不敢承認自己的膽怯、不自信、不努力的事實罷了,打敗我的並不是運氣,而是我自己。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而我卻用自己的懦弱和自卑鑄成堅固的堡壘將一切可能的成功都拒之門外。

就像我這些天剛背到的韋納所提出的成敗歸因理論:那些總把自己的失敗歸結為外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的人最容易獲得習得性無力感,是最失敗的一種歸因方法,而正確的歸因方法應當是歸結為內部的,穩定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

我慶倖自己在父母的企盼中終於有所感悟,從那天之後,我竟開始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要證明自己的欲望,我再也不想當縮頭烏龜,不想再只會默默的羡慕他人,更不想讓愛我的人看到我止步不前,那麼,這次罕有的勇敢就讓它從考研開始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