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會聚焦: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

“在我省的一些縣市城區, 大班額現象比較突出, 一個班有七八十個孩子。 在我們鄧州市, 有些小學一個班甚至更多, 教師上課都得用擴音器。 ”來自南陽的省人大代表、南陽新苗教育集團董事長劉懷娥談及中小學大班額現象深有感觸。

從事教育事業35年的劉懷娥認為, 從教育實踐上來講, 一個班超過40名學生, 老師的精力就會照顧不到, 大班額會直接影響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對班級狀況的掌握, 繼而影響到教學品質。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劉懷娥說, 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教育事業持續穩步發展的基石,

長期以來, 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 一些地區尤其是縣和鄉鎮一級對教育的投入不足, 導致辦學資金不足、辦學標準低、教學設施簡陋、教學手段落後, 師資力量薄弱等, 嚴重制約著這些地方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將會加劇這一現象。 ”劉懷娥說, 再過五六年, 第一批“二孩”就會到了集體入學的年齡。 如果現在不採取措施遏制大班額現象, 到那個時候, 大班額現象將會更加突出。

因此, 劉懷娥建議, 政府應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上傾斜, 狠抓基礎建設, 改善辦學條件, 建立規範化的學校和標準班額班級, 確保學校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 同時應多管道籌措辦學資金, 鼓勵骨幹企業、社會團體、知名人士等積極支援教育事業,

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幫助改善辦學條件。

與縣市城區大班額相對應的是農村中小學生的流轉及農村學校的日益凋敝。 ”劉懷娥說, 農村孩子紮堆湧向城市, 說到底還是希望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因此, 加強農村偏遠地區的師資力量, 改善農村偏遠地區的教師待遇, 對緩解大班額現象同樣有用。 “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的投入力度, 使農村薄弱學校能夠獲得比城鎮學校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補充, 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讓農村薄弱學校的教師招得來、留得住, 這樣才能促使教育均衡發展。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