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教師專業發展,這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1月27至28日, 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第二屆全國教師專業發展學術會議在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召開。 來自中國教育學會、北京市教委、通州區政府及教委、海澱教育兩委一室領導和專家, 以及來自美國、英國, 我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的22所高校, 102個研修機構, 294所中小學、幼稚園的近1200位專家和代表參加會議。

2017年1月14日至15日, 第一屆全國教師專業發展學術會議在人大附中拉開帷幕, 當時小編也做了詳細的報導噢!請猛戳這裡▼

會議由——

中國教育學會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主辦

中共通州區委教育工作委員會

北京市通州區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

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實驗學校承辦

會議主題:

“突破與發展——新時代教師教育的責任與使命”

大會分為:

開幕式、主旨報告、專家沙龍、分論壇、工作坊、國際論壇、專題報告、大會總結及閉幕式八個單元。

第一單元 開幕式

開幕式由通州區教委副主任王秀東主持。

與會代表一同觀看了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2017年工作回顧短片。

通州區副區長雷曉甯、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楊念魯分別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第二單元 主旨報告

大會的主旨報告,重點探討新時代教師教育的新挑戰、新思路、新突破、新發展。主旨報告由全國中小學幼稚園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組長、北京教育學院教授李方主持。

主旨報告一:《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挑戰》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

鐘秉林:正在推進的新高考改革對中小學、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嚴峻的挑戰,一是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制度,同時變革學習制度,實施選課制、分層教學、走班教學,構建學校教學工作新常態。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要適應自主選課分層教學的要求,提高發現學生興趣特長和學科潛力的能力。

主旨報告二:《新時代,海澱區高品質教師專業發展服務體系建設方略》

——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委員會主任陸雲泉

陸雲泉:海澱區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為標準,按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選、用、育、留”四個關鍵環節,精准發力,逐個突破,在“選”上強調一個“嚴”字,在“用”上突出一個“活”字,在“育”上確保一個“准”字,在“留”上重視一個“實”字,全面構築起海澱教師專業發展的服務保障體系,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現代教師隊伍。

第三單元 專家沙龍

專家沙龍聚焦“突破與發展——新時代教師教育的責任與使命”主題,由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楊志成主持。

●專家觀點分享:

北京開放大學校長 褚宏啟:

教師要把握培養目標,教師要把握教材,教師要把握教法,教師要把握評價標準,要培養學生有溫暖的心,教師首先要有溫暖的心。校長要讓教師在學校中得到生命的成長,享受到工作的樂趣,相信教師內在的活力和潛力。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 張豐:

教師專業發展的突破,要緊緊抓住提高教師的學生意識,提高教師研究學生的能力。課堂轉型勢不可當,轉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具備學生意識,站在學生的立場來備課,來教學。核對總和衡量一所學校是不是一所好學校,主要看它是否著眼於構建師生共同成長的機制。

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主任、北京教育學院通州分院院長李萬峰:

通過集中研修,解決教師的共性問題;通過分學科、分學段的培訓,解決具體學科和學段的問題;通過網路直播間實現教研員對教師的點對點專業支持,解決教師個性化需求的問題。教研部門要以學生為中心,給教師溫暖的心,通過“研學共振、系統教研”建立支援服務系統。

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 楊志成:

要培養有溫暖的心的老師,讓他們來溫暖每一個孩子,需要有溫暖的教研員、溫暖的校長、溫暖的制度。新時代,國家在為教師營造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的環境。讓我們用開放的視野,去培養有溫暖的心的老師,走進新的時代!

第四單元 分論壇

大會共安排6場聚焦于“新時代教師教育的責任與使命”的專題研討,來自全國高校、研修機構、中小學、幼稚園的近1200位專家和代表參加了專題研討。

分論壇一:“教師研修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分論壇二:“‘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師研修模式創新”

分論壇三:“校本研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校長論壇)”

分論壇四:“名師成長之路(特級教師論壇)”

分論壇五:“核心素養與教師專業發展(英語)”

分論壇六:“核心素養與教師專業發展(歷史、地理、政治)”

第五單元 工作坊

工作坊的主題為“突破與發展:新時代教師教育的責任與使命”。14場工作坊由27位主持人、22位觀察員和來自研修機構、中小學幼稚園的與會代表組成14個學習共同體,圍繞相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體驗式學習,通過多角度對話交流,體驗智慧與創造。

工作坊1:基於學科教研基地的學科組建設

工作坊2: 基於學業品質評價的教學改進——“智慧學伴”支撐教學評價的實踐

工作坊3: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活動設計

工作坊4:“深度學習”理念下的主題單元設計

工作坊5: 構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四維育人”課程 體系的研究

工作坊6: 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專案式教學實踐

工作坊7: 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專案式學習

工作坊8: 小學STEAM課程的實踐

工作坊9: 基於"STEM+計算思維"的產品智慧化控制

工作坊10: 基於產品的學習——設計你的心願單

工作坊11:非遺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

工作坊12: 深入理解學科德育的內涵與本質

工作坊13: 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區域遊戲材料研究

工作坊14: 用提問提升工作坊的參與度和討論深度

第六單元 國際論壇

國際論壇圍繞“提高教師研修的專業性”這一主題,由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開放大學研究員張鐵道主持。

●專家觀點分享:

國際資深培訓師 布魯斯·威廉姆斯:

第一是探討教師培訓者專業發展的目標,第二是超越講授,第三引導以參與者為中心的學習,最後一點從真實的體驗入手。

卡姆學院信託首席執行官、執行校長斯蒂芬·曼迪:

如果說我們能過引導整個學校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那麼我們就需要有一個有效的教師培訓,這樣的話才能有效的教授我們的學生,因此我們的教師培訓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培訓的目的就是讓教師不斷的提升,通過培訓不斷去進修研修,這將會決定我們國家教育的品質。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領導研究中心前主任 吳浩明:

現在教師發展主要集中於什麼地方?都是知識和技能的提升,但是對教師的信念、態度、價值觀這方面相對是比較少,我覺得假如真的要突破,我們需要發生範式轉移,其實範式轉移是一個系統裡面提升的非常重要的過程,從傳統的報章電視媒體到現在網路媒體,不是簡單的科技進步的情況,而是背後的理念有很大的改變。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 李希貴:

第一,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從哪裡來?就是要重新發現價值;第二教師專業成長的源頭在哪裡?第三個就是教師專業成長加油站在哪裡?第四個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土壤在哪裡,就是創造機制。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羅濱:

第一個觀點其實是基於思考和實踐的觀點,就是我們老師的發展要面向學生的未來,從研究課堂教學到研究教育教學的全要素。第二個觀點就是教師的素養要升級,從教學技能的提升到育人素養的提升;第三個觀點就是通過這樣的機制,教研員幫助老師也是和老師一起,在研究學科教學問題當中,學科育人的問題當中,在體驗和感悟當中實現專業發展。

第七單元 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圍繞“中小學幼稚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展開,由北京市海澱區教委副主任趙建國主持。

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 鐘祖榮:

很多專家都講校本培訓是很重要的方面,校本研修也可以結合指導標準,結合學校教師的實際加以應用。中小學教師來講這個標準也是可用的,一方面可以作為自我專業發展的依據,特別是其中的能力診斷,可以當做自我分析的工具,同時可以選擇其中的課程,那麼這些課程我們既可以在培訓機構去參加培訓學習,同時也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尋找資源,提高自己。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王榮生:

從語文學科來說,我們是五個學習領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集,智慧型學習。對教師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課程,對語文課程,對教學,對語文教學整體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我們就是以這樣一種教師的工作領域來架構整個教師培訓的課程標準。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王磊:

初中化學老師的教學能力系統的核心要素,我們是根據老師的教學工作任務需求,然後歸類了這麼五大方面,一個就是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評價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實施能力以及教學後的研究和改進反思的能力,這個我們大家可以看到有它的共通性的,有跨主題的、跨學科能力的共通性。

大會總結及閉幕式

閉幕式由北京市海澱區教委副主任趙建國主持。閉幕式上播放了視頻短片,回顧兩天來會議的歷程。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濱作大會總結。

羅濱:

第一個是溫暖,外面是寒冷的天氣,樓裡是溫暖的會場,溫暖的專家,還有溫暖的我們自己,每一位代表。第二個詞是力量,在這樣的空間裡構成了一個強烈的場,這種場是一個教育場,是我們每一位代表每一位專家自我發展的場,我們在這裡彼此學習,互相給予力量。第三個詞是感謝,感謝中國教育學會一直以來對海澱教師進修學校,對海澱教育的信任,把秘書處放在進修學校,也感謝海澱區和通州區區政府、工委、教委和各位專家、與會代表對我們的大力支持。

北京市海澱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尹麗君在閉幕式上講話。

尹麗君:

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多,工作扎實,卓有成效,增進院校間的深入交流合作,形成協同成長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我們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實踐成果,為全國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專業知識,中心的秘書處放在海澱教師進修學校,秘書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實踐組織工作,對中心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希望借助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中心所搭建的平臺,我們的教師們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積極的引領輻射和帶動,服務全國。

新時代,教師教育當有新使命、新思想、新作為、新突破、新發展。此次教師發展學術會議彙聚近1200位教師專業發展領域的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參與會議,大家分享、交流、深度研討,明確新時代教師教育的責任與使命,聚焦教師課程育人能力提升,從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與策略、教師研修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學科教育研究與實踐等角度彙聚研究與實踐成果,探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育品質提升的方向、途徑與策略。

撰稿:闕潔

攝影:顧洋、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

投稿郵箱:hdjywx@126.com

優質 均衡 特色

海澱教育永恆的追求

微信號: hdjyxw

第二單元 主旨報告

大會的主旨報告,重點探討新時代教師教育的新挑戰、新思路、新突破、新發展。主旨報告由全國中小學幼稚園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組長、北京教育學院教授李方主持。

主旨報告一:《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挑戰》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

鐘秉林:正在推進的新高考改革對中小學、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嚴峻的挑戰,一是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制度,同時變革學習制度,實施選課制、分層教學、走班教學,構建學校教學工作新常態。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要適應自主選課分層教學的要求,提高發現學生興趣特長和學科潛力的能力。

主旨報告二:《新時代,海澱區高品質教師專業發展服務體系建設方略》

——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委員會主任陸雲泉

陸雲泉:海澱區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為標準,按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選、用、育、留”四個關鍵環節,精准發力,逐個突破,在“選”上強調一個“嚴”字,在“用”上突出一個“活”字,在“育”上確保一個“准”字,在“留”上重視一個“實”字,全面構築起海澱教師專業發展的服務保障體系,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現代教師隊伍。

第三單元 專家沙龍

專家沙龍聚焦“突破與發展——新時代教師教育的責任與使命”主題,由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楊志成主持。

●專家觀點分享:

北京開放大學校長 褚宏啟:

教師要把握培養目標,教師要把握教材,教師要把握教法,教師要把握評價標準,要培養學生有溫暖的心,教師首先要有溫暖的心。校長要讓教師在學校中得到生命的成長,享受到工作的樂趣,相信教師內在的活力和潛力。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 張豐:

教師專業發展的突破,要緊緊抓住提高教師的學生意識,提高教師研究學生的能力。課堂轉型勢不可當,轉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具備學生意識,站在學生的立場來備課,來教學。核對總和衡量一所學校是不是一所好學校,主要看它是否著眼於構建師生共同成長的機制。

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主任、北京教育學院通州分院院長李萬峰:

通過集中研修,解決教師的共性問題;通過分學科、分學段的培訓,解決具體學科和學段的問題;通過網路直播間實現教研員對教師的點對點專業支持,解決教師個性化需求的問題。教研部門要以學生為中心,給教師溫暖的心,通過“研學共振、系統教研”建立支援服務系統。

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 楊志成:

要培養有溫暖的心的老師,讓他們來溫暖每一個孩子,需要有溫暖的教研員、溫暖的校長、溫暖的制度。新時代,國家在為教師營造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的環境。讓我們用開放的視野,去培養有溫暖的心的老師,走進新的時代!

第四單元 分論壇

大會共安排6場聚焦于“新時代教師教育的責任與使命”的專題研討,來自全國高校、研修機構、中小學、幼稚園的近1200位專家和代表參加了專題研討。

分論壇一:“教師研修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分論壇二:“‘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師研修模式創新”

分論壇三:“校本研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校長論壇)”

分論壇四:“名師成長之路(特級教師論壇)”

分論壇五:“核心素養與教師專業發展(英語)”

分論壇六:“核心素養與教師專業發展(歷史、地理、政治)”

第五單元 工作坊

工作坊的主題為“突破與發展:新時代教師教育的責任與使命”。14場工作坊由27位主持人、22位觀察員和來自研修機構、中小學幼稚園的與會代表組成14個學習共同體,圍繞相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體驗式學習,通過多角度對話交流,體驗智慧與創造。

工作坊1:基於學科教研基地的學科組建設

工作坊2: 基於學業品質評價的教學改進——“智慧學伴”支撐教學評價的實踐

工作坊3: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活動設計

工作坊4:“深度學習”理念下的主題單元設計

工作坊5: 構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四維育人”課程 體系的研究

工作坊6: 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專案式教學實踐

工作坊7: 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專案式學習

工作坊8: 小學STEAM課程的實踐

工作坊9: 基於"STEM+計算思維"的產品智慧化控制

工作坊10: 基於產品的學習——設計你的心願單

工作坊11:非遺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

工作坊12: 深入理解學科德育的內涵與本質

工作坊13: 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區域遊戲材料研究

工作坊14: 用提問提升工作坊的參與度和討論深度

第六單元 國際論壇

國際論壇圍繞“提高教師研修的專業性”這一主題,由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開放大學研究員張鐵道主持。

●專家觀點分享:

國際資深培訓師 布魯斯·威廉姆斯:

第一是探討教師培訓者專業發展的目標,第二是超越講授,第三引導以參與者為中心的學習,最後一點從真實的體驗入手。

卡姆學院信託首席執行官、執行校長斯蒂芬·曼迪:

如果說我們能過引導整個學校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那麼我們就需要有一個有效的教師培訓,這樣的話才能有效的教授我們的學生,因此我們的教師培訓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培訓的目的就是讓教師不斷的提升,通過培訓不斷去進修研修,這將會決定我們國家教育的品質。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領導研究中心前主任 吳浩明:

現在教師發展主要集中於什麼地方?都是知識和技能的提升,但是對教師的信念、態度、價值觀這方面相對是比較少,我覺得假如真的要突破,我們需要發生範式轉移,其實範式轉移是一個系統裡面提升的非常重要的過程,從傳統的報章電視媒體到現在網路媒體,不是簡單的科技進步的情況,而是背後的理念有很大的改變。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 李希貴:

第一,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從哪裡來?就是要重新發現價值;第二教師專業成長的源頭在哪裡?第三個就是教師專業成長加油站在哪裡?第四個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土壤在哪裡,就是創造機制。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羅濱:

第一個觀點其實是基於思考和實踐的觀點,就是我們老師的發展要面向學生的未來,從研究課堂教學到研究教育教學的全要素。第二個觀點就是教師的素養要升級,從教學技能的提升到育人素養的提升;第三個觀點就是通過這樣的機制,教研員幫助老師也是和老師一起,在研究學科教學問題當中,學科育人的問題當中,在體驗和感悟當中實現專業發展。

第七單元 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圍繞“中小學幼稚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展開,由北京市海澱區教委副主任趙建國主持。

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 鐘祖榮:

很多專家都講校本培訓是很重要的方面,校本研修也可以結合指導標準,結合學校教師的實際加以應用。中小學教師來講這個標準也是可用的,一方面可以作為自我專業發展的依據,特別是其中的能力診斷,可以當做自我分析的工具,同時可以選擇其中的課程,那麼這些課程我們既可以在培訓機構去參加培訓學習,同時也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尋找資源,提高自己。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王榮生:

從語文學科來說,我們是五個學習領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集,智慧型學習。對教師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課程,對語文課程,對教學,對語文教學整體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我們就是以這樣一種教師的工作領域來架構整個教師培訓的課程標準。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王磊:

初中化學老師的教學能力系統的核心要素,我們是根據老師的教學工作任務需求,然後歸類了這麼五大方面,一個就是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評價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實施能力以及教學後的研究和改進反思的能力,這個我們大家可以看到有它的共通性的,有跨主題的、跨學科能力的共通性。

大會總結及閉幕式

閉幕式由北京市海澱區教委副主任趙建國主持。閉幕式上播放了視頻短片,回顧兩天來會議的歷程。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濱作大會總結。

羅濱:

第一個是溫暖,外面是寒冷的天氣,樓裡是溫暖的會場,溫暖的專家,還有溫暖的我們自己,每一位代表。第二個詞是力量,在這樣的空間裡構成了一個強烈的場,這種場是一個教育場,是我們每一位代表每一位專家自我發展的場,我們在這裡彼此學習,互相給予力量。第三個詞是感謝,感謝中國教育學會一直以來對海澱教師進修學校,對海澱教育的信任,把秘書處放在進修學校,也感謝海澱區和通州區區政府、工委、教委和各位專家、與會代表對我們的大力支持。

北京市海澱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尹麗君在閉幕式上講話。

尹麗君:

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多,工作扎實,卓有成效,增進院校間的深入交流合作,形成協同成長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我們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實踐成果,為全國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專業知識,中心的秘書處放在海澱教師進修學校,秘書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實踐組織工作,對中心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希望借助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中心所搭建的平臺,我們的教師們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積極的引領輻射和帶動,服務全國。

新時代,教師教育當有新使命、新思想、新作為、新突破、新發展。此次教師發展學術會議彙聚近1200位教師專業發展領域的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參與會議,大家分享、交流、深度研討,明確新時代教師教育的責任與使命,聚焦教師課程育人能力提升,從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與策略、教師研修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學科教育研究與實踐等角度彙聚研究與實踐成果,探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育品質提升的方向、途徑與策略。

撰稿:闕潔

攝影:顧洋、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

投稿郵箱:hdjywx@126.com

優質 均衡 特色

海澱教育永恆的追求

微信號: hdjyxw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