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褚時健:想一鋤頭挖個金娃娃嗎?不可能!秦朔系列訪談錄

作者:秦朔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91篇原創首發文章

車子從昆明出來, 往南朝玉溪方向駛去。

平路接山路, 四個多小時後駛入新平縣嘎灑鎮,

迎面而來的是一片2000多畝層層疊疊的果園。 抬頭是連綿的哀牢山, 腳下是一泓清池, 一塊平地上蓋了幾棟辦公和接待用的小樓, 這就是褚橙莊園的所在地了。

1月17日, 天高氣爽, 陽光溫暖。 借雲南褚氏果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機會, 我拜訪了90歲的褚時健。 股份公司是未來資本運作的主體, 他任董事長, 總經理是他兒子褚一斌。 薪火相傳, 褚時健說, 會扶上一兩年。

我問褚老:“您對現在年輕的做企業的人有何建議?”

他說:“現在國家給年輕人的條件很好, 希望他們能夠更好地創業。 中國十幾億人, 很多人還很困難, 創業就是每個人都要把個人的條件發揮好。 創業有困難, 但哪個社會沒有困難?80、90年代我們創業也經歷過困難。

要有耐性, 想一鋤頭挖個金娃娃嗎?不可能!”

在股份公司成立儀式的致辭中, 褚時健說:“天道酬勤, 不勤快的人在任何時候也不會有好結果。 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有順境逆境, 情況不好的時候不要洩氣, 情況好的時候不要驕傲, 做人才能長久。 ”

今天很多年輕人不知道褚時健, 30多年前, 他是中國企業家的巔峰人物。 從1979年擔任雲南玉溪捲煙廠廠長開始, 他用十幾年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發展成年創利稅200億元的亞洲第一煙草企業, 把“紅塔山”打造成中國第一品牌, 當時有小學生考試答題, 在“中國五大名山”中填上了——“紅塔山”。

1988年, 馬明哲、任正非創業那一年, 褚時健已經作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5月1日登上了天安門城樓。

他也是全國優秀企業家“金球獎”獲得者(1990)和全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1994)。 以玉溪捲煙廠為核心的紅塔集團有句口號, “天下有雲煙, 天外還有天”, 當時褚時健在企業界的地位類似今天的馬雲。

1996年底褚時健被隔離審查, 1999年1月因經濟問題被判無期徒刑, 當時引發了很多爭議。 2002年, 褚時健因嚴重糖尿病保外就醫, 和比他小5歲的妻子馬靜芬一起開始承包荒山, 種冰糖橙。 數年後, 褚橙以高品質的形象在市場站穩了腳。

| 褚橙莊園

2004年褚時健獲得假釋, 後來減刑兩次, 最終減為12年, 2011年釋放。 一年後, “人生總有起伏, 精神終可傳承”的褚橙廣告語風行一時。

如果讓我用一個字形容褚時健身上的企業家精神, 我會選擇——“魄力”。

褚時健1979年當廠長, 1982年就被玉溪地委以投機倒把的定性, 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 他違反國家的煙草專賣規定, 用成品香煙和廣東商人進行商品串換, 引進設備, 換取化肥和絲束、煙紙、包裝紙等等輔料, 甚至還換過廣東的家電和四川的火腿改善員工生活。

進口煙草輔料是國家計畫調撥的, 供應量不夠, 不到生產所需的一半, 所以他把一部分計畫外捲煙指標拿出去串換輔料。

褚時健的老同事說:“專賣計畫的天花板一下子就碰到了, 要是一直縮在裡面不敢幹, 企業發展不起來, 要幹就犯法, 褚時健膽子大。 ”

褚時健曾說:“我著急, 人急智生, 就幹了。 ”

剛到玉溪捲煙廠, 褚時健就發現生產設備早已過時。 先進捲煙廠的捲煙機每分鐘可以卷制和接嘴7000支, 他們是幾百支;先進包裝機每分鐘可生產400包香煙, 他們是幾十包。 他決定, 更新設備, 提高效率。

剛好雲南省輕工業廳有兩台英國製造的MK9-5煙支卷接機的引進名額。 褚時健四處找貸款, 他對弟弟褚時佐說:“要是貸款還不了, 我被抓了,嫂子和侄兒侄女就交給你了。”

一位曾在雲南省經委工作過的老同志說:“改革開放之初,輕工專案投資3000萬元以上、重工投資專案5000萬元以上、外匯投資使用額度500萬美元以上,省裡都沒有決定權,要報北京。批設備的指標也捏的死死的,地方要上一些大項目,只能拆散成一堆小項目批。”褚時健一心要做大,敢於冒險,所以成了突破舊的管理框框的急先鋒。他是幸運的,當時的省委書記普朝柱、省長和志強默許了他的突破。那是地方幹部願意為幹事業的企業家擔責任的時代。普朝柱曾在新平縣工作過很長時間,褚時健“文革”時在新平縣農場和幾個工廠幹過,普朝柱對他很瞭解。

MK9-5安裝好了,大家抱著莫大希望,孰料日產量只有設計產量的50%。技術人員一頭霧水,當初反對引進的人看起笑話。

英國專家說,機器沒問題,你們的煙葉有問題。

褚時健不說話,研究機器,觀察出故障的地方,一周後對英國人說,我們的原料確實有問題,該怎麼辦?

英國人說,簡單辦法是放棄電子品質監控系統,改為人工管理捲煙品質。這樣的後果是,在電子品質系統中不達標的捲煙可能被通過,但品質肯定比老機器生產的好很多。還有個複雜的辦法,就是煙絲、濾棒和盤紙等統統進口,用高品質材料加高品質設備生產高品質煙絲。

褚時健的選擇是,不放棄機器質監系統,進口一些輔料,而煙絲這一最重要的東西自己來做,他要建立自己的煙葉供應系統。這時,他又一次挑戰了傳統體制。

當時中國的煙葉實行嚴格的計畫種植,由國家計畫部門將指標下達到煙葉種植的省、區、市,未經計畫部門批准,任何地區和個人不得隨意種植煙葉或擴大煙葉種植面積。煙葉收購也是計畫收購,具有煙葉收購權力的煙草公司和煙廠按國家下達的收購計畫,與煙農簽訂收購合同,在煙葉交售期按國家價格政策和煙葉分級標準,分等級收購。未經省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煙葉。煙葉調撥也是國家指令性計劃,煙葉產地的原料通過調撥計畫進行調配,各省、區、市之間的調撥計畫由國務院計畫部門下達,省內的煙葉調撥由省級計畫部門下達。非經計畫部門批准,不得擅自變更煙葉調撥計畫。

褚時健想直接進入煙葉種植環節,必然觸犯既有利益格局,被看作是“把煙廠的桶伸進煙草公司的井來舀水”。但他不為所動,繞過煙草公司直接去找附近的通海縣委和縣科委,建了第一塊“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具體做法是,玉溪捲煙廠提供資金、化肥,幫農民修建水庫和水管,徹底改造煙田,但所有煙葉都必須賣給玉溪捲煙廠。這就是著名的“把第一車間建在農田上”。

為了突破“統配(煙草)包銷(捲煙)”體制,1982年褚時健向雲南省煙草公司提出把玉溪捲煙廠、玉溪煙草分公司、玉溪地區煙草專賣局“三合一”!這是破天荒的改革想法,1986年10月被省長辦公會議批准,褚廠長又兼了煙草分公司經理和專賣局長。

1987年,在“三合一”的新體制下,玉溪捲煙廠投資在玉溪地區八縣一市90個村建成了174項抽水和引水工程,改善了75878畝旱地的水利條件,種植烤煙46373畝。

褚時健不僅有企業家的魄力,還有匠人的細心。

1985年,他去美國考察。雲南的氣候、日照、土質和維吉尼亞差不多,引進的大金元煙種也來自維吉尼亞,但品質差很多。美國靠期貨市場調控煙葉產量和品質,煙農必須種出優質煙葉才能賣上好價格,管理非常現代化。而雲南煙農種的是產量不高、品質不齊的晾曬煙,選種、栽培、施肥、中耕管理、烘烤的做法都很傳統,重產量不重品質,煙農也不願意投入很多資金。

褚時健把美國煙草專家、美籍華人左天覺請到通海來考察。左天覺看後說,你們辜負了老天爺給的條件。他一一列舉問題之所在:按照美國每公頃煙田化肥使用量的標準,中國每畝煙田要用100公斤以上化肥,而玉溪煙農每畝只用40公斤;玉溪煙農為提高產量多用氮肥,但氮肥不能保證品質,好煙葉要多種化肥搭配;美國煙農是按規範種植的書籍操作,玉溪煙農則按傳統經驗,種植太晚,煙葉生長期不夠,發育不良,採摘時間卻很早,煙葉還沒有從成熟到優質,就被採摘下來。

左天覺說,優質煙葉的評判指標一是含糖量,二是含堿量(尼古丁含量),比例要恰當,煙葉採摘過早,糖量過高,捲煙廠再下功夫也產不出好煙。

凡事都有規律,規律就是科學。褚時健吸取了左天覺的意見,他在5個鄉、14個社的1342戶煙農做實驗,技術團隊有雲南省煙草科研所專家、玉溪和通海煙草公司的科技人員。1985年秋,實驗結果出來,中等煙比例49.25%,上等煙比例42.12%,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褚時健做任何事,都要先摸清規律,徹底弄懂,絕不當外行。

年輕時釀酒,他琢磨出關鍵是一個“攪”字,必須兩個小時攪一回,澆澆水然後攪拌均勻。不攪,可能這邊蒸熟了,那邊還不熟。攪拌澆水後,再放上大木柴燒。除了攪拌,發酵也很重要,關鍵是溫度,褚時健把火燒好後,會把爐條下面的炭鏟出來,用小鍋放在發酵室,這樣溫度就可以一直保持在37、38度。

“文革”期間,褚時健被安排到嘎灑糖廠,做紅糖。他先研究燃料消耗報表,發現生產1噸糖消耗5.4噸煤,太多了,就把土灶大鍋改造成鍋爐,用蒸汽管道制糖,降低能耗;將甘蔗榨油晾曬之後再做燃料,迴圈利用;之後又改燒塊煤,燃料消耗降到1.8噸。褚時健還不滿意,又把二次剩餘的甘蔗渣曬乾,做第二年的燃料。最終燃料消耗降到0.8噸。他天天泡在生產車間研究工藝,過去用3個滾筒壓糖,他改用12個滾筒,讓甘蔗中的糖分被充分提取。別的糖廠100斤甘蔗出9斤糖,他能出11.5斤。

2002年褚時健開始種橙。前一年,弟弟到監獄看他,帶了一些自己種的冰糖橙,觸發了褚時健種橙的想法。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褚時健把玉溪書店關於種植果樹的書全買了,一邊看一邊實踐,從探尋水源、丈量土地、育苗剪枝,每個環節都親自學,親自幹。

比如灌溉,他借錢投資了138萬元修引水管道,將南恩瀑布水引到果園,投資64萬元建了6個蓄水池,投資60.9萬元安裝灌溉用的輸水管道,投資72萬元裝微噴灌設施,鋪設微噴管道;比如剪枝,他和幾個作業長每人負責10至20棵樹,用不同的方法剪枝,比較哪一種方法最好;比如肥料,他去市場挑選雞糞作肥料原料,別的農戶拎著雞場裝好的糞袋就走了,他把雞糞倒出來,放在手掌上捏一捏,看看水分多少,有沒有摻入木糠,如果有就討價還價。他的果樹肥料配方,混合了雞糞、煙末、榨甘蔗後廢棄的糖泥,每噸成本200多元,卻比市場上每噸1000元的化肥效果還好。

褚時健認為,農產品要像工業產品一樣,標準化操作,果實要一致,一吃就能辨別出來。他規定,每棵果樹只留240朵花,每畝地種80棵果樹,株距2米、行距3米,每年一般要除4至6次夏梢。他要求通過剪枝、控梢、砍樹,保證每顆樹照到相同的陽光;通過滴灌技術,解決柳丁大小不一的問題,因為靠近水源的果樹往往長得更粗壯;他建立了幾百條種植作業管理條目,比如“2月份潰瘍病檢查,四年生樹及掛果樹按15片葉/株的標準,扣除預支生活費10元/株;一、二、三年生樹按3片葉/株的標準,扣除預支生活費10元/株”。他解釋:“一、二、三年生樹和四年生樹,激素存在差別。小樹葉片少些,大樹葉片多些。當有了潰瘍病以後,我們對小樹和大樹的要求就有一些區別。如果要求太高了,農民努力也做不到,那這樣的要求沒有意義,罰款反而會滋生抵觸情緒,但是,我們又要儘量控制疾病。所以根據實際情況一改再改,才這樣制定下來。”

無論什麼,褚時健都能鑽進去,尊重規律,實事求是,摸出辦法,熟能生巧。他是有魄力的企業家,又是一位把工匠精神和科學管理結合在一起的大師。

褚時健的命運像山一樣坎坷,像水一樣柔韌。

他祖籍河南,祖輩在清咸豐年間到雲南戍邊,幾經周折,遷徙到玉溪境內華甯縣南盤江邊的一個小村子。按輩分,他是“時”字輩,因兩個哥哥不幸夭折,父母為他取名時加了健康的“健”字。

從小,褚時健就不安分,喜歡下河抓魚,上山打獵。為學游泳差點被淹死,但他不放棄,後來能潛到水下五六米深的地方抓魚,出水入水,身上曬脫了皮。他十三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獨自一人帶著他們幾個兄妹,備嘗艱辛。

1949年,讀高一的褚時健和兩個堂哥參加了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一次戰鬥中,兩個堂哥死在敵人槍口下,褚時健費了兩個多小時將他們的遺體帶了回來。後來他當上了連指導員。解放後轉業到地方,在政府機關順風順水,1955年當上了玉溪地區行署人事科長。

1958年褚時健被錯劃為“右派”,次年到元江縣紅光農場改造。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後,到種植園、畜牧場,先後負責過糖、酒、紙等工廠,直到1979年調任玉溪捲煙廠。

我拜訪褚時健的時候才知道,他種柳丁的根本原因是兩個。

一個是經濟壓力。褚時健從監獄出來後,要考慮生計問題,用馬靜芬的話,“我們還有子孫,怎麼過日子?”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必須通過做事才能讓自己的心充實。他的女兒1995年關在監獄時自殺,這成為一個父親永遠的傷痛。褚時健的一位老友告訴我:“老褚說過,要是不種柳丁,人可能就沒了。”

一個七十四五歲的老人,一場艱辛而無畏的勞動,是為了堅強地活著,不陷在無法挽回的傷痛裡。我被深深震撼了。

種柳丁是個漫長的過程,小苗入地要幾年才掛果。當年掛果不可能當年有收益,掛果後能不能進入市場被接受也是問題。褚時健開始種時對朋友說:“算一下,等掛果的時候我都80歲了,閑著也是閑著,就當自己給自己找點樂趣吧,別的我也不會搞,我就喜歡有自己的一塊小天地,然後把它做好。現在我的成就肯定不如做煙的時候大,但我的成就感一點不比做煙的時候小,甚至更大。”

我能理解這種心情。那些外在的聲譽,遠不如自己主導自己的命運,不屈不撓有滋有味永遠停不下來的勞動,更能讓一個人的內心感到滿足。從滿山黃土到滿目綠色,褚時健的心靈小宇宙,爆發出了怎樣的改天換地的強大動力!

“沒有勞動的人生是罪惡,而沒有藝術的勞動是野蠻。”(約翰•拉斯丁)

褚時健,這部至今仍在書寫的大書啟示人們,人生的過程就是勞動的過程,創造的過程。勞動最光榮,創造精品的勞動最快樂,無論其中有過多少苦難,多少曲折。

參考文獻:

《褚時健管理法》,張曉軍,馬玥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褚時健說:生活總會給我們留下希望》,新世界出版社。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

我被抓了,嫂子和侄兒侄女就交給你了。”

一位曾在雲南省經委工作過的老同志說:“改革開放之初,輕工專案投資3000萬元以上、重工投資專案5000萬元以上、外匯投資使用額度500萬美元以上,省裡都沒有決定權,要報北京。批設備的指標也捏的死死的,地方要上一些大項目,只能拆散成一堆小項目批。”褚時健一心要做大,敢於冒險,所以成了突破舊的管理框框的急先鋒。他是幸運的,當時的省委書記普朝柱、省長和志強默許了他的突破。那是地方幹部願意為幹事業的企業家擔責任的時代。普朝柱曾在新平縣工作過很長時間,褚時健“文革”時在新平縣農場和幾個工廠幹過,普朝柱對他很瞭解。

MK9-5安裝好了,大家抱著莫大希望,孰料日產量只有設計產量的50%。技術人員一頭霧水,當初反對引進的人看起笑話。

英國專家說,機器沒問題,你們的煙葉有問題。

褚時健不說話,研究機器,觀察出故障的地方,一周後對英國人說,我們的原料確實有問題,該怎麼辦?

英國人說,簡單辦法是放棄電子品質監控系統,改為人工管理捲煙品質。這樣的後果是,在電子品質系統中不達標的捲煙可能被通過,但品質肯定比老機器生產的好很多。還有個複雜的辦法,就是煙絲、濾棒和盤紙等統統進口,用高品質材料加高品質設備生產高品質煙絲。

褚時健的選擇是,不放棄機器質監系統,進口一些輔料,而煙絲這一最重要的東西自己來做,他要建立自己的煙葉供應系統。這時,他又一次挑戰了傳統體制。

當時中國的煙葉實行嚴格的計畫種植,由國家計畫部門將指標下達到煙葉種植的省、區、市,未經計畫部門批准,任何地區和個人不得隨意種植煙葉或擴大煙葉種植面積。煙葉收購也是計畫收購,具有煙葉收購權力的煙草公司和煙廠按國家下達的收購計畫,與煙農簽訂收購合同,在煙葉交售期按國家價格政策和煙葉分級標準,分等級收購。未經省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煙葉。煙葉調撥也是國家指令性計劃,煙葉產地的原料通過調撥計畫進行調配,各省、區、市之間的調撥計畫由國務院計畫部門下達,省內的煙葉調撥由省級計畫部門下達。非經計畫部門批准,不得擅自變更煙葉調撥計畫。

褚時健想直接進入煙葉種植環節,必然觸犯既有利益格局,被看作是“把煙廠的桶伸進煙草公司的井來舀水”。但他不為所動,繞過煙草公司直接去找附近的通海縣委和縣科委,建了第一塊“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具體做法是,玉溪捲煙廠提供資金、化肥,幫農民修建水庫和水管,徹底改造煙田,但所有煙葉都必須賣給玉溪捲煙廠。這就是著名的“把第一車間建在農田上”。

為了突破“統配(煙草)包銷(捲煙)”體制,1982年褚時健向雲南省煙草公司提出把玉溪捲煙廠、玉溪煙草分公司、玉溪地區煙草專賣局“三合一”!這是破天荒的改革想法,1986年10月被省長辦公會議批准,褚廠長又兼了煙草分公司經理和專賣局長。

1987年,在“三合一”的新體制下,玉溪捲煙廠投資在玉溪地區八縣一市90個村建成了174項抽水和引水工程,改善了75878畝旱地的水利條件,種植烤煙46373畝。

褚時健不僅有企業家的魄力,還有匠人的細心。

1985年,他去美國考察。雲南的氣候、日照、土質和維吉尼亞差不多,引進的大金元煙種也來自維吉尼亞,但品質差很多。美國靠期貨市場調控煙葉產量和品質,煙農必須種出優質煙葉才能賣上好價格,管理非常現代化。而雲南煙農種的是產量不高、品質不齊的晾曬煙,選種、栽培、施肥、中耕管理、烘烤的做法都很傳統,重產量不重品質,煙農也不願意投入很多資金。

褚時健把美國煙草專家、美籍華人左天覺請到通海來考察。左天覺看後說,你們辜負了老天爺給的條件。他一一列舉問題之所在:按照美國每公頃煙田化肥使用量的標準,中國每畝煙田要用100公斤以上化肥,而玉溪煙農每畝只用40公斤;玉溪煙農為提高產量多用氮肥,但氮肥不能保證品質,好煙葉要多種化肥搭配;美國煙農是按規範種植的書籍操作,玉溪煙農則按傳統經驗,種植太晚,煙葉生長期不夠,發育不良,採摘時間卻很早,煙葉還沒有從成熟到優質,就被採摘下來。

左天覺說,優質煙葉的評判指標一是含糖量,二是含堿量(尼古丁含量),比例要恰當,煙葉採摘過早,糖量過高,捲煙廠再下功夫也產不出好煙。

凡事都有規律,規律就是科學。褚時健吸取了左天覺的意見,他在5個鄉、14個社的1342戶煙農做實驗,技術團隊有雲南省煙草科研所專家、玉溪和通海煙草公司的科技人員。1985年秋,實驗結果出來,中等煙比例49.25%,上等煙比例42.12%,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褚時健做任何事,都要先摸清規律,徹底弄懂,絕不當外行。

年輕時釀酒,他琢磨出關鍵是一個“攪”字,必須兩個小時攪一回,澆澆水然後攪拌均勻。不攪,可能這邊蒸熟了,那邊還不熟。攪拌澆水後,再放上大木柴燒。除了攪拌,發酵也很重要,關鍵是溫度,褚時健把火燒好後,會把爐條下面的炭鏟出來,用小鍋放在發酵室,這樣溫度就可以一直保持在37、38度。

“文革”期間,褚時健被安排到嘎灑糖廠,做紅糖。他先研究燃料消耗報表,發現生產1噸糖消耗5.4噸煤,太多了,就把土灶大鍋改造成鍋爐,用蒸汽管道制糖,降低能耗;將甘蔗榨油晾曬之後再做燃料,迴圈利用;之後又改燒塊煤,燃料消耗降到1.8噸。褚時健還不滿意,又把二次剩餘的甘蔗渣曬乾,做第二年的燃料。最終燃料消耗降到0.8噸。他天天泡在生產車間研究工藝,過去用3個滾筒壓糖,他改用12個滾筒,讓甘蔗中的糖分被充分提取。別的糖廠100斤甘蔗出9斤糖,他能出11.5斤。

2002年褚時健開始種橙。前一年,弟弟到監獄看他,帶了一些自己種的冰糖橙,觸發了褚時健種橙的想法。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褚時健把玉溪書店關於種植果樹的書全買了,一邊看一邊實踐,從探尋水源、丈量土地、育苗剪枝,每個環節都親自學,親自幹。

比如灌溉,他借錢投資了138萬元修引水管道,將南恩瀑布水引到果園,投資64萬元建了6個蓄水池,投資60.9萬元安裝灌溉用的輸水管道,投資72萬元裝微噴灌設施,鋪設微噴管道;比如剪枝,他和幾個作業長每人負責10至20棵樹,用不同的方法剪枝,比較哪一種方法最好;比如肥料,他去市場挑選雞糞作肥料原料,別的農戶拎著雞場裝好的糞袋就走了,他把雞糞倒出來,放在手掌上捏一捏,看看水分多少,有沒有摻入木糠,如果有就討價還價。他的果樹肥料配方,混合了雞糞、煙末、榨甘蔗後廢棄的糖泥,每噸成本200多元,卻比市場上每噸1000元的化肥效果還好。

褚時健認為,農產品要像工業產品一樣,標準化操作,果實要一致,一吃就能辨別出來。他規定,每棵果樹只留240朵花,每畝地種80棵果樹,株距2米、行距3米,每年一般要除4至6次夏梢。他要求通過剪枝、控梢、砍樹,保證每顆樹照到相同的陽光;通過滴灌技術,解決柳丁大小不一的問題,因為靠近水源的果樹往往長得更粗壯;他建立了幾百條種植作業管理條目,比如“2月份潰瘍病檢查,四年生樹及掛果樹按15片葉/株的標準,扣除預支生活費10元/株;一、二、三年生樹按3片葉/株的標準,扣除預支生活費10元/株”。他解釋:“一、二、三年生樹和四年生樹,激素存在差別。小樹葉片少些,大樹葉片多些。當有了潰瘍病以後,我們對小樹和大樹的要求就有一些區別。如果要求太高了,農民努力也做不到,那這樣的要求沒有意義,罰款反而會滋生抵觸情緒,但是,我們又要儘量控制疾病。所以根據實際情況一改再改,才這樣制定下來。”

無論什麼,褚時健都能鑽進去,尊重規律,實事求是,摸出辦法,熟能生巧。他是有魄力的企業家,又是一位把工匠精神和科學管理結合在一起的大師。

褚時健的命運像山一樣坎坷,像水一樣柔韌。

他祖籍河南,祖輩在清咸豐年間到雲南戍邊,幾經周折,遷徙到玉溪境內華甯縣南盤江邊的一個小村子。按輩分,他是“時”字輩,因兩個哥哥不幸夭折,父母為他取名時加了健康的“健”字。

從小,褚時健就不安分,喜歡下河抓魚,上山打獵。為學游泳差點被淹死,但他不放棄,後來能潛到水下五六米深的地方抓魚,出水入水,身上曬脫了皮。他十三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獨自一人帶著他們幾個兄妹,備嘗艱辛。

1949年,讀高一的褚時健和兩個堂哥參加了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一次戰鬥中,兩個堂哥死在敵人槍口下,褚時健費了兩個多小時將他們的遺體帶了回來。後來他當上了連指導員。解放後轉業到地方,在政府機關順風順水,1955年當上了玉溪地區行署人事科長。

1958年褚時健被錯劃為“右派”,次年到元江縣紅光農場改造。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後,到種植園、畜牧場,先後負責過糖、酒、紙等工廠,直到1979年調任玉溪捲煙廠。

我拜訪褚時健的時候才知道,他種柳丁的根本原因是兩個。

一個是經濟壓力。褚時健從監獄出來後,要考慮生計問題,用馬靜芬的話,“我們還有子孫,怎麼過日子?”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必須通過做事才能讓自己的心充實。他的女兒1995年關在監獄時自殺,這成為一個父親永遠的傷痛。褚時健的一位老友告訴我:“老褚說過,要是不種柳丁,人可能就沒了。”

一個七十四五歲的老人,一場艱辛而無畏的勞動,是為了堅強地活著,不陷在無法挽回的傷痛裡。我被深深震撼了。

種柳丁是個漫長的過程,小苗入地要幾年才掛果。當年掛果不可能當年有收益,掛果後能不能進入市場被接受也是問題。褚時健開始種時對朋友說:“算一下,等掛果的時候我都80歲了,閑著也是閑著,就當自己給自己找點樂趣吧,別的我也不會搞,我就喜歡有自己的一塊小天地,然後把它做好。現在我的成就肯定不如做煙的時候大,但我的成就感一點不比做煙的時候小,甚至更大。”

我能理解這種心情。那些外在的聲譽,遠不如自己主導自己的命運,不屈不撓有滋有味永遠停不下來的勞動,更能讓一個人的內心感到滿足。從滿山黃土到滿目綠色,褚時健的心靈小宇宙,爆發出了怎樣的改天換地的強大動力!

“沒有勞動的人生是罪惡,而沒有藝術的勞動是野蠻。”(約翰•拉斯丁)

褚時健,這部至今仍在書寫的大書啟示人們,人生的過程就是勞動的過程,創造的過程。勞動最光榮,創造精品的勞動最快樂,無論其中有過多少苦難,多少曲折。

參考文獻:

《褚時健管理法》,張曉軍,馬玥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褚時健說:生活總會給我們留下希望》,新世界出版社。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