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冬送暖 臘月傳情——成縣店村鎮困難群眾的二三事

點上面的“隴南成縣發佈”就可以訂閱哦!

瑞雪兆豐年, 進入臘月, 成縣紛紛揚揚的大雪時斷時續下了快一周了, 縣城和田野被積雪覆蓋, 到處是一派銀裝素裹景象。 冰清玉潔、美不勝收……雪後的徽成盆地景色雖美, 可是對於店村鎮深入到各村社的精准扶貧幫扶幹部來說, 每走訪一戶群眾, 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平時的幾倍, 推車、摔跤、受凍是常有的事……只要能讓每一戶困難群眾安全越冬、穿衣吃飯有保障, 盡可能地能增加收入, 大家心裡還是樂滋滋的。

五保戶住進了支書家

成縣店村鎮東山村五社五保貧困戶馮傑,

現年70歲, 一直居住三間土坯房的集體倉庫, 膝下無子女, 沒有直系親屬。 在今年全縣開展的“走基層 訪貧困 送溫暖”活動中, 鄉鎮幹部和幫扶幹部考慮到老人雖然被列為2018年精准扶貧易地搬遷戶, 但目前新房尚未動工, 目前居住的房屋為D級危房, 安全過冬成為最大難題……, 一時成為大家心裡的“愁愁”。

“我們都是鄉親, 再者我是黨支部書記, 我願意將馮傑老人暫時接到我們家中居住……”

在沒有特別合適的辦法安置老人安全越冬、幸福過年的時候, 東山村黨支部書記馮鎖及時解決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當日下午, 大家一起動手, 搬抬生活用品, 五保貧困戶馮傑當日就住進了村支書家, 不但免費用水電,而且提供了被褥、取暖柴火……馮鎖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名新時代基層黨支部書記為民解憂的擔當和情懷。

給貧困戶修灶台的好幹部

時近年關, 對於黑山村76歲的五保戶劉臘梅來說, 再不用愁做飯沒有灶台的問題了!

1月25日, 當縣上幫扶單位的幹部在走訪中看到, 她家廚房的灶台已經坍塌, 做飯只能在簡易的火塘裡, 屋內地面及不平整、被褥破爛不堪, 情況最為特殊, 安全溫暖過冬困難大……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 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讓幫扶幹部們揪心!

工作隊幫扶幹部和村兩委班子及時商議, 第二天從城裡請了兩名泥水匠, 新修了灶台, 對其家中炕面進行了維修, 給屋內地面鋪設了磚, 置辦了被褥、枕頭、床單被套等床上用品, 工作隊員捐獻了保暖內衣、襪子、棉鞋、棉帽等過冬的棉衣, 工作隊隊員還給老人送去了豬肉、粉條等生活物資。

智障兄長是弟弟一生的牽掛

1月26日, 記者跟隨縣上幫扶的幹部在走訪中看到, 大雪覆蓋的店村鎮朱家橋村, 有些村民正在殺年豬, 有些在徹底打掃庭院衛生……

走進村民朱守斌家中,智障的哥哥朱雙志正在看電視,當問及生活上有什麼困難?需要有什麼説明的時候,朱守斌說,他現在就希望幫扶幹部協調一下鎮派出所,能否將二兒子一家的戶口分戶到哥哥朱雙志的戶口本上……

現年60歲的朱雙志,由於智力存在缺陷,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屬於低保戶。2016年在危舊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為朱雙志新建了安全住房。其弟朱守斌家中條件也很一般,但父母相繼過世之後主動擔起了照顧朱雙志日常生活的責任。並從長遠考慮,提出過繼自己的二兒子給膝下無子哥哥朱雙志,另開門戶,讓兒子來照料哥哥的晚年贍養並養老送終,從根本上解決了朱雙志的後顧之憂,體現了血濃於水的手足親情,受到了鄰里群眾的好評。

給五保戶修灶台、給困難群眾送米肉、給年邁老人調解贍養糾紛……一件件實事小事還有很多,但是無不蘊含著縣上及鎮村幫扶幹部對群眾的濃濃溫情和深切情懷,也是全縣積極推進精准扶貧攻堅、為民辦實事工作的真實寫照。截至目前,該鎮共解決群眾用電、住房等實際困難68件,其他方面的問題也正在逐步落實當中,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全縣困難群眾救助顯真情

寒冬送暖,臘月傳情。連日來,成縣各級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在深入開展“走基層、訪貧困、送溫暖”活動中,連續作戰,帶著責任和感情,進村入戶,開展地毯式的入戶走訪,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交心談心,從最偏遠、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群眾中開始,把困難群眾的現狀、最需要解決的燃眉之急摸清弄透,把一家一戶的困難記下來,從穿衣、取暖、就醫等一件一件的小事情做起,通過送一聲問候、捐一床被子等實事做起,一切的目的是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把更多關愛和溫暖送給困難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空巢獨居老人、殘疾人、孤寡老人等農村困難群眾,他們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不僅要接受因身體殘缺、體弱多病、生活困難所帶來的痛苦和不便,還要承受各方面所帶來的壓力。

逢年過節,弱勢群眾需要更多的關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幹部腳下沾了多少泥土、解決了群眾的多少實際困難,才能換來多少成績,也才能得到多少認可。這樣的結果,不是寫在辦公室桌上的紙上,而是寫在雙腳站立的大地上、寫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成縣“走基層、訪貧困、送溫暖”活動的深入開展,不但讓各級幹部好作風在實踐中成為一種覺悟,始終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繫,黨員幹部才會把工作做在日常、做在平時,贏得群眾的公允評價。

(張平良 報導)

監製:燕海潮

走進村民朱守斌家中,智障的哥哥朱雙志正在看電視,當問及生活上有什麼困難?需要有什麼説明的時候,朱守斌說,他現在就希望幫扶幹部協調一下鎮派出所,能否將二兒子一家的戶口分戶到哥哥朱雙志的戶口本上……

現年60歲的朱雙志,由於智力存在缺陷,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屬於低保戶。2016年在危舊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為朱雙志新建了安全住房。其弟朱守斌家中條件也很一般,但父母相繼過世之後主動擔起了照顧朱雙志日常生活的責任。並從長遠考慮,提出過繼自己的二兒子給膝下無子哥哥朱雙志,另開門戶,讓兒子來照料哥哥的晚年贍養並養老送終,從根本上解決了朱雙志的後顧之憂,體現了血濃於水的手足親情,受到了鄰里群眾的好評。

給五保戶修灶台、給困難群眾送米肉、給年邁老人調解贍養糾紛……一件件實事小事還有很多,但是無不蘊含著縣上及鎮村幫扶幹部對群眾的濃濃溫情和深切情懷,也是全縣積極推進精准扶貧攻堅、為民辦實事工作的真實寫照。截至目前,該鎮共解決群眾用電、住房等實際困難68件,其他方面的問題也正在逐步落實當中,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全縣困難群眾救助顯真情

寒冬送暖,臘月傳情。連日來,成縣各級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在深入開展“走基層、訪貧困、送溫暖”活動中,連續作戰,帶著責任和感情,進村入戶,開展地毯式的入戶走訪,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交心談心,從最偏遠、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群眾中開始,把困難群眾的現狀、最需要解決的燃眉之急摸清弄透,把一家一戶的困難記下來,從穿衣、取暖、就醫等一件一件的小事情做起,通過送一聲問候、捐一床被子等實事做起,一切的目的是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把更多關愛和溫暖送給困難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空巢獨居老人、殘疾人、孤寡老人等農村困難群眾,他們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不僅要接受因身體殘缺、體弱多病、生活困難所帶來的痛苦和不便,還要承受各方面所帶來的壓力。

逢年過節,弱勢群眾需要更多的關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幹部腳下沾了多少泥土、解決了群眾的多少實際困難,才能換來多少成績,也才能得到多少認可。這樣的結果,不是寫在辦公室桌上的紙上,而是寫在雙腳站立的大地上、寫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成縣“走基層、訪貧困、送溫暖”活動的深入開展,不但讓各級幹部好作風在實踐中成為一種覺悟,始終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繫,黨員幹部才會把工作做在日常、做在平時,贏得群眾的公允評價。

(張平良 報導)

監製:燕海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