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保和水污染防治須提升全民意識

中國在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治理方面加大了力度, 關鍵在於執行。 水品質的安全關乎民生, 因此, 國家對於水處理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本報記者 劉慧

隨著“水十條”的頒發實施和國家環保政策驅動效應的加速釋放, 給中國的水及汙水處理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近日,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總部位於美國的水技術公司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及北亞區總裁呂淑萍。 她表示, 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須提升全民意識。

中國經濟時報:十九大報告重點提及了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新的國家環保法實施, 水污染防治行動在各地開始啟動。 中國要治汙並治理黑臭水體, 建設海綿城市, 對水處理行業帶來哪些契機和挑戰?

呂淑萍:如何把全生命週期成本價值和高效節能聯繫在一起, 讓使用者真正認識到雖然一次性投入多一些, 但全生命週期成本價值會更加有效, 在使用過程中會低能耗高能效, 這些認知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這是目前面臨的挑戰。 我們致力於建立一個和諧水世界, 那時候水將不再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社會繁榮和阻礙人類持續發展的障礙。 描繪的未來世界值得我們去付出、去創造。 生態文明體系的建立, 包括改革生態文明監督的體系, 政府之所以這樣去做, 是因為在建設生態文明過程中,

監管體制還沒有到位。 我們是先建立後保護、後改進, 還是建新的基礎設施時, 就把生態的概念融入裡面, 這從政策的主導方向和媒體報導中, 要把這種理念和意識提前灌輸。 企業能做的是, 讓解決方案和產品能有利於生態文明的建設, 實現高效節能、可持續發展、管理全生命週期成本、智慧解決方案。

中國在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治理方面加大了力度, 關鍵在於執行。 2016年新環保法出來之後, “水十條”成為新環保法在執行層面的行動指南。 全國各地都在執行防汙治汙行動, 環保部和相關部門到地方去監督執行, 不解決問題不撤離, 讓老百姓看到了政府在行動。 然而, 中國國土面積這麼大, 執行還得靠提高用戶的意識、全民的意識,

提高企業的意識, 比如說達標排放, 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 企業都能夠自覺執行, 那才能說明政策起到作用。 現在完全是靠政府的力量來推行, 需要提高大家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 對於環保事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中國政府對於環保行業的投資力度非常大, 而且這類投資是不斷持續的。 水品質的安全關乎民生, 因此, 國家對於水處理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眾多區域已開始治理水體的行動。 尤其在沿海地區, 比較發達的一二線城市, 試點更快一些, 因為沿海地區一二線城市整體上用戶也好, 還有民眾也好, 意識相對高一些, 政府的接受程度和執行力度相對大一些。

中國經濟時報:最近, 賽萊默宣佈與加拿大智慧水務公司Pur e Technol ogies達成收購意向, 計畫於2018年2月底完成交易交割。 作為全球最大的水及污水處理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 如何將智慧技術應用到水處理行業?

呂淑萍:2016年, 賽萊默先後收購了專注于智慧表計系統的申舒斯(Sensus)和從事智慧供水管網系統的Visenti, 開始佈局智慧水務。

賽萊默將以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及推進保護水環境為契機, 對接美麗鄉村、綠色中國戰略以及“一帶一路”倡議, 順應中國水利和水務市場需求, 將更多全球領先的設備系統帶入中國, 説明解決中國面臨的部分地區水體品質差、水資源供需不平衡、水生態受損嚴重等水環境問題, 為市政和水企的設施優化改進、運營效率提高、供水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為中國水環境的改善奉獻一己之力。 比如, 南京江心洲污水廠改善出水標準項目是賽萊默濾池在中國水處理規模最大的應用, 旨在改善長江下游水質。 賽萊默還在安徽廬江建設全球最大規模的一體化泵站專案, 還中標北京新機場擴建工程等。 賽萊默在國內推出的智慧水務平臺叫AquaTal k, 主要是基於物聯網的一個雲平臺, 把水泵和軟體連到一起, 通過資料的收集分析和回饋, 把泵的基準運行狀態, 能即時監測或傳輸到用戶的使用端上, 比如筆記型電腦或是手機, 隨時隨地客戶可以知道設備運行的狀態, 可能出現預警, 發生故障會隨時報警, 可以得到預防維護的目的, 遠端控制24小時無人職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