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為再放一匹戰狼,雲業務開啟野蠻生長模式

華為的狼性文化在市場競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2017年底和2018年初分別殺出的這兩匹戰狼, 格外引人矚目。

2017年底, 任正非簽發《榮耀品牌手機單台提成獎金方案》, 意在讓榮耀放手大幹, 自由發揮。 這一獎金方案等於是把榮耀這匹戰狼趕向了市場, 在本來就競爭異常殘酷的手機市場上廝殺。

在前幾天華為雲BU 2018年頒獎大會上, 據消息人士透露, 華為的一位輪值CEO帶來了一瓶“江小白”給大家壯行:“不要有任何猶豫, 拼了命往就往前走幾年再說。 ”他希望雲BU作為初創團隊, 就是要野蠻生長。 這一瓶“江小白”的壯行, 無疑是又向雲市場撒出了一群狼,

要在巨頭雲集的市場裡撕開一個口子。

底座, 或承載公司的未來

2017年華為宣佈進入公有雲, 猶如在市場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彈。 場中原本已經巨頭林立, 無論私有雲、混合雲還是公有雲都已是刺刀見紅, 如今又來了華為這個“大塊頭”, 勢必會對市場格局造成衝擊。

為什麼一直以“聯接”為使命的華為要如此大動干戈去做公有雲?

任正非2017年底在華為內部郵件中, 重點提到華為未來的使命:“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 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 ”任正非預見到未來是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慧的時代, 而要實現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慧的基石則是雲。

從華為的使命以及業務佈局來看, 華為雲是華為全業務的底座。 “在2017年, 這對華為公司來講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我們把公司所有業務與雲相關的資源都整合到了Cloud BU, 讓Cloud BU一開始就像一條巨龍一樣, 面向未來起航。 ”在華為內部, 將雲業務比作剛剛昂首的巨龍。

從萬物互聯的角度來看,

所有的硬體、軟體、服務的基礎都是雲, 聯接的基礎也是雲。 如果沒有雲, 華為未來很多業務就沒有落腳點, 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也會大打折扣。

其實, 華為雲BU一落地, 就能引起業界廣泛的關注, 一方面是因為華為的技術實力和企業客戶基礎, 很有可能會快速成為公有雲市場的大玩家;另一個方面就是雲業務與華為所有業務線都有關聯, 決定著華為未來的走向。

由此可見, 雲是一個對於華為極為重要, 並且有可能改寫行業格局的業務。 但不可否認的現實是, 華為又是賽道上的“遲到者”, 亞馬遜、微軟、阿裡都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 在這樣的處境之下, 華為內部更希望雲BU野蠻生長。 借用約伯斯的一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野蠻的背後是奮鬥

對於野蠻生長的方式, 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敢。 Cloud BU業務的人要敢於勝利, 勇往直前, 不管是提升產品競爭力, 還是搶佔市場最高點, 都要敢想敢幹。

第二是實。 要實事求是, 作為晚進入市場的玩家, 不是領導者, 就要把自己擺在追趕的位置, 不怕起點低, 不怕差距大, 站在地面上腳踏實地走, 不追求虛名。

第三是學。 對外, 是市場的新玩家, 對內, 是新業務、新部門、新模式, 所以最重要的是學習。 華為以前的成功與Cloud BU沒有關係, 要以新人的姿態去把別人優秀的東西都學過來, 然後打敗別人。

對於一個需要野蠻生長的業務, 首先要打破常規、特事特辦, 如果套用既有的思路會束手束腳。

據悉, 華為希望雲 BU能夠開創性地去工作, “公司Cloud BU的發展沒有設任何的條條框框, 完全可以用一種嶄新的組織形態、以嶄新的運作方式、以嶄新的運作背景, 以嶄新的面向客戶的方式去開創我們的事業, 奪取事業的成功。 ”

在狼性文化主導的華為, 當進入一個行業或是設定一個目標之後, 往往是打破條條框框, 在後方給予充足支援的同時,讓前方一線做戰團隊獲得最大的發揮空間。

12月底任正非簽發的《榮耀品牌手機單台提成獎金方案》就是同樣的思路,榮耀交夠一定利潤額之後可以自由發展,只要達成業績,13級員工可以拿到23級員工的獎金。華為要的是這場戰役的成功,而每一場具體的戰爭怎麼打,則完全交給榮耀來決定。

所以,公司高層對雲BU提出的“開創性地去工作”,也恰恰是這樣的思路,在大的方向和目標確定之後,放手讓團隊去拼。

提到野蠻生長策略,懂懂筆記聯想到了任正非一直在提倡的奮鬥。在這些年與華為人的接觸中,懂懂能感受到華為的奮鬥真的不是口號,而是“不分時間,貫穿始終,不分層級,人人上場”的全員奮鬥。

外界評價華為執行力強,其實正是貫穿始終的奮鬥理念讓華為的執行力強大如斯。在公司弱小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奮鬥,沒有人可以躺在床上等來成功。公司做強做大了,依然要奮鬥,沒有人可以躺在床上享受前期的成功。“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這是去年任正非講話中的警句。

巨頭逐鹿,要用拳頭說話

外界很多人看到今天華為的成績都會羡慕不已,其實華為每一項業務的成績得來都非常不易。進入通訊領域,那時候全球已經有寡頭存在,華為作為一個起家於深圳的民營企業愣是通過十幾年的深耕,跟愛立信、諾基亞等比肩。

Cloud BU總裁:鄭葉來先生

作為華為老員工,鄭葉來經歷過無線產品線、IT產品線建立的過程,對此感觸頗深,“所有人今天都羡慕我們無線業務的輝煌,孰不知加入無線產品線時的悲涼。大家都覺得IT產品線現在‘喝著小酒,吹著口哨’就把錢賺了,但不知IT產品線的前三年,我每天在惶恐中度過。”

華為在很多業務領域都不是最早的進入者,但從歷史上看,只是要是華為下定決心要做的事,一定會在市場上掀起風浪,甚至重新改寫市場格局。

雲業務一落地,面對的就是亞馬遜、微軟、阿裡這些巨頭,他們入場少則七八年,多則十幾年,已經在全球形成了品牌影響力、技術與服務優勢。

但是面對未來,公有雲已被定義成華為的底座,是必須要做且必須做成的業務,否則華為其它的業務會懸在半空,失去根基。

在無線產品、IT產品之後,鄭葉來又開始了新的挑戰。不過在華為的大體系下,在經歷了之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後,鄭葉來雖然壓力非常大,但也信心十足:“華為公司下定決心做的事,還沒有不成功的。一切都是打出來的,未來是巨頭的戰爭,巨頭的戰爭要用實力說話。”

2017年Cloud BU開局不錯,內部資料顯示,華為雲服務從2016年底的10大類45個增加到14大類99個,上線包括製造、EI企業智慧、電商、SAP等50多個解決方案。自從雲BU成立後,華為雲的用戶數、資源使用量都增長了3倍。

作為雲BU的掌門人,鄭葉來既得到了公司強大的支援,也背負著重大的責任,在有限時間內,如何為華為打造出一個堅實的底座?鄭葉來向自己,也向部門提出了四個要求:

第一、要有激情,要有戰鬥的意願。

第二、要開放,正氣。

第三、主管要敢於承擔責任。

第四、要抗壓。

【結束語】

在華為,成功永遠屬於昨天。而面對明天,則永遠都要選擇奮鬥。華為從通訊設備起家,後來成功進入多個ICT領域,看上去是無往不勝,但背後則是這種狼性文化的作用,是奮鬥精神在支撐。一個企業的戰略要跟據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但真正能夠長久不敗的原因是敢於奮鬥。如果沒有奮鬥精神,再好的戰略都不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在後方給予充足支援的同時,讓前方一線做戰團隊獲得最大的發揮空間。

12月底任正非簽發的《榮耀品牌手機單台提成獎金方案》就是同樣的思路,榮耀交夠一定利潤額之後可以自由發展,只要達成業績,13級員工可以拿到23級員工的獎金。華為要的是這場戰役的成功,而每一場具體的戰爭怎麼打,則完全交給榮耀來決定。

所以,公司高層對雲BU提出的“開創性地去工作”,也恰恰是這樣的思路,在大的方向和目標確定之後,放手讓團隊去拼。

提到野蠻生長策略,懂懂筆記聯想到了任正非一直在提倡的奮鬥。在這些年與華為人的接觸中,懂懂能感受到華為的奮鬥真的不是口號,而是“不分時間,貫穿始終,不分層級,人人上場”的全員奮鬥。

外界評價華為執行力強,其實正是貫穿始終的奮鬥理念讓華為的執行力強大如斯。在公司弱小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奮鬥,沒有人可以躺在床上等來成功。公司做強做大了,依然要奮鬥,沒有人可以躺在床上享受前期的成功。“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這是去年任正非講話中的警句。

巨頭逐鹿,要用拳頭說話

外界很多人看到今天華為的成績都會羡慕不已,其實華為每一項業務的成績得來都非常不易。進入通訊領域,那時候全球已經有寡頭存在,華為作為一個起家於深圳的民營企業愣是通過十幾年的深耕,跟愛立信、諾基亞等比肩。

Cloud BU總裁:鄭葉來先生

作為華為老員工,鄭葉來經歷過無線產品線、IT產品線建立的過程,對此感觸頗深,“所有人今天都羡慕我們無線業務的輝煌,孰不知加入無線產品線時的悲涼。大家都覺得IT產品線現在‘喝著小酒,吹著口哨’就把錢賺了,但不知IT產品線的前三年,我每天在惶恐中度過。”

華為在很多業務領域都不是最早的進入者,但從歷史上看,只是要是華為下定決心要做的事,一定會在市場上掀起風浪,甚至重新改寫市場格局。

雲業務一落地,面對的就是亞馬遜、微軟、阿裡這些巨頭,他們入場少則七八年,多則十幾年,已經在全球形成了品牌影響力、技術與服務優勢。

但是面對未來,公有雲已被定義成華為的底座,是必須要做且必須做成的業務,否則華為其它的業務會懸在半空,失去根基。

在無線產品、IT產品之後,鄭葉來又開始了新的挑戰。不過在華為的大體系下,在經歷了之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後,鄭葉來雖然壓力非常大,但也信心十足:“華為公司下定決心做的事,還沒有不成功的。一切都是打出來的,未來是巨頭的戰爭,巨頭的戰爭要用實力說話。”

2017年Cloud BU開局不錯,內部資料顯示,華為雲服務從2016年底的10大類45個增加到14大類99個,上線包括製造、EI企業智慧、電商、SAP等50多個解決方案。自從雲BU成立後,華為雲的用戶數、資源使用量都增長了3倍。

作為雲BU的掌門人,鄭葉來既得到了公司強大的支援,也背負著重大的責任,在有限時間內,如何為華為打造出一個堅實的底座?鄭葉來向自己,也向部門提出了四個要求:

第一、要有激情,要有戰鬥的意願。

第二、要開放,正氣。

第三、主管要敢於承擔責任。

第四、要抗壓。

【結束語】

在華為,成功永遠屬於昨天。而面對明天,則永遠都要選擇奮鬥。華為從通訊設備起家,後來成功進入多個ICT領域,看上去是無往不勝,但背後則是這種狼性文化的作用,是奮鬥精神在支撐。一個企業的戰略要跟據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但真正能夠長久不敗的原因是敢於奮鬥。如果沒有奮鬥精神,再好的戰略都不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