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什麼樣的動漫才能被稱為“神作”?

嗨, 好久不見, 這段日子我為準備這篇文章, 悄悄地潛入了幾個動漫群, 做了一項隨機調查。

沒想到, 居然引起了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 被我命名為“諸神之戰”。

然而戰爭的導火線, 其實是一個很正經的問題:

“請問在大家心目中, 有什麼動漫作品, 可以稱為神作呢?”

大家都很興奮的說出自己心中認為的“神作”,

可是這下可就炸了, 紛紛引起了爭論——

你說某某是神作, 可是我認為它很普通, 甚至根本就不好看。

當發生了這種觀點糾紛, 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時候, 怎麼辦?

難道要擼起袖子幹一架?

而且, 在這次調查裡, 我還發現了一個情況, 就是雖然大家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神作”。

但, 有些作品, 只要名字一亮出來, 很少有人會否定他們作為神作的地位, 比如說《鐵壁阿童木》《哆啦A夢》《機動戰士高達》《eva》等等。

這又是為什麼呢?

“神作”看起來, 它很好定義, 因為有一些動漫帶給了我們無數的感動和回憶, 也很難定義, 因為每個人對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

那麼, 今天, 我就跟大家聊聊在動漫中什麼樣的作品, 可以稱為“神作”。

一、當之無愧的“神作”

“神作”

當這兩個字撲面而來的時候, 我們有什麼感覺?

答案是, 簡單, 易懂, 並且朗朗上口。

任何一個人, 看到這兩個字, 都能瞬間明白這個詞語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它不像它的近義詞“經典”一樣, 具備很深刻的文化內涵:“經”是四書五經的經, “典”是春秋戰國以前的公文體制。

所以, “神作”一詞, 雖然我們無法考證到它的確切的出處, 但它出現的時間一定離我們不遠, 根據互聯網上零散的資訊, “神作”似乎來源於1998年的一部rpg遊戲《異度裝甲》。

因為遊戲裡引入了大量的神學內容, 被當時的日本玩家稱為神作, 才慢慢的演化為了ACG圈子裡對有影響力作品約定俗成的叫法。

我們可以下一個定論, “神作”就是因為流行文化和網路文化才誕生的詞語, 不具備專業的內涵。

但是, 為了方便討論, 我繼續沿用“神作”這個acg圈約定俗成的說法, 但是我們可以對神作的意義, 做一下細分。

第一種“神作”, 就是每個人觀眾心目中屬於自己的“神作”, 你喜歡什麼動漫, 什麼動漫感動了你, 那麼它就是你心中當之無愧的神作。

第二種“神作”, 可就非常了不起了, 它的地位不會被撼動, 因為它就像是中國的“四大名著”和西方的“莎士比亞”一樣,

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典”作品。

在動漫領域, 什麼作品, 可以稱為經典呢?

我們就以《鐵壁阿童木》為例子。

我估計也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說——

我不喜歡《鐵壁阿童木》,因為它根本沒有現在的動漫好看,作畫古老,故事也沒有現在的動漫講得深刻,而且敘事方面也很單調。

它憑什麼被稱為經典?

我們要知道一點,“經典”這個詞語的分量很重,也許有時候我們把一部很好看的動漫作品,形容為“神作”。

但一部動漫作品,如果只是很好看,故事很深刻,剖析了人性,它還遠遠稱不上“經典”。

因為“經典”,不僅僅要對觀眾、粉絲有意義,它也要對它所在的歷史和文化有意義。

簡單的理解,就是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所以,當我們說起手塚治蟲的《鐵壁阿童木》時,它對日本動漫的歷史和文化有什麼意義?

它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產長篇動畫。

而且,在手塚治蟲之前,日本漫畫是定格的,一幅圖畫裡,只有靜態的人物,甚至,講不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而在手塚治蟲之後,日本漫畫的人物,才真正運動起來,我們能在圖畫中,感覺到風在吹,雲在動,阿童木疾馳的向前奔跑。

不僅如此,漫畫,終於開始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能看到阿童木與敵人英勇作戰,也能看到阿童木的失落和溫暖。

我們甚至可以說《鐵壁阿童木》,就是動漫創作的標杆,它滋養了一代代的漫畫家創作才華,可以塑造出他們心中的故事和人物。

這,才是“經典”。

我見過有些動漫愛好者,說《紫羅蘭永恆花園》是一部經典作品。

當然,你可以說,《京紫》就是你心目中的經典,但,還從來沒有過一部沒有連載完的作品,是真正意義上的動漫“經典”。

所以,如果我們討論一部作品,要如何像《鐵壁阿童木》那般,同時具備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

我們的答案是,幾乎不可能。

這種作品,已經刻上了時代的烙印,是動漫領域裡獨一無二的標杆。

其他作品只能跟著它們後面去學習和模仿。

好,那讓我們拋開,一部作品的歷史和文化的意義,也拋開每個人心目中“主觀”的神作。

單從作品品質來談一談,什麼樣的作品,才能成為“神作”。

二、如何成為“神作”?

既然是“神作”,那麼要求可就高了,我們必須得給一個標準。

故事完整?情節曲折?主題深刻?人物飽滿?

這只是及格線好吧,只能說做到這些的,是一個基本上能看的動漫作品。

“神作”就要配得上“神”這個字眼。

在動漫圈子裡,流行著一個梗:

“如果xx,那就神作了”

比如在《我的朋友很少,但是後宮很多》裡,

三日月夜空吐槽一部galgame——

“如果女主被鯊魚吃掉,那就神作了。”

果然,女主被鯊魚吃了。

這個“如果xxx,就神作了”的句式,雖然只是一個玩笑,但是實際上,就是成為一部神作的奧秘所在。

這個奧秘,就是讀者的“期待視野”。

“期待視野”是什麼?

很簡單,我們看一個電視節目,不僅僅是在用眼睛去看,也是用自己的意識去看。

假如你現在在辦公室裡,看到同事張三向你走了過來。

如果你是用眼睛去看,你看到的只是一個“具備兩條胳膊,兩條腿,一個頭,一雙眼睛的生物,你腦子裡只有一個視覺形象,但是你根本意識不到他是你的同事張三。

正是因為我們在用自己的意識去看,我們的意識裡包括了我們以前具備的經驗和認識,所以我們在看任何一本書,一部動漫作品的時候,都不是在只看這一部動漫,而是帶著無數部之前觀看動漫的經驗在看這一部動漫。

就比如說,我是一個閱片無數的老司機,那麼我現在看這個新片子的時候,就會下意識調用以前看片的經驗去跟它比較。

所以,《我的朋友很少》裡,三日月夜空的“期待視野”,就是一個和平的海灘,不可能突然出現鯊魚把女主吃掉。

但是,這個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鯊魚一下子吃了女主,鮮血橫飛,挑戰了三日月夜空的期待視野。

這就是,成為“神作”的一個條件:

挑戰讀者的期待視野。

它必須跟你之前的經驗不一樣,拉開這個故事跟你的距離,讓你每看到一個劇情,都有一種新的體驗。

但,僅僅這樣,還不夠。

我們中國的網路小說,現在在國外非常受歡迎,就是因為它挑戰了老外的期待視野,他們在這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東方的神秘武學,各種法寶和法術,以及心狠手辣,殺人奪寶的龍傲天式主角。

但是對很多中國讀者來說,因為同類型的小說太多,已經膩了,它再也喚不醒你任何的期待視野,我們用腳趾頭猜,都能猜到主角下一個行動是什麼。

第一次看到女主從小青梅竹馬的愛人,是她的親身哥哥的時候,只有震驚:“臥槽,居然還能這麼拍。”

第二次看到,就只剩下一腔狗血了。

所以,挑戰觀眾的期待視野,還遠遠不夠,它必須讓你不會膩,每次看到它,都能喚醒一種新的體驗。

這就是成為“神作”的第二個條件:

意義的不確定性

還記得第一次看《海賊王》的時候,它給你的感受嗎?

Ok,忘了也不要緊。

畢竟《海賊王》我也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好幾年。

但是每次,海賊王給我的感受都不一樣,它對我來說,不僅是講了一個好看的故事那麼簡單。

當我看到索羅一人面對七武海,在倒下之前說的最後一句話的時候,那滿不在乎的語氣,是一個男人的應該有的姿態—勇敢,堅毅,責任感。

當我看到路飛把自己草帽交給娜美的時候,我被夥伴之間的真情所觸動。

當我看到,羅賓在司法島對著草帽海賊團大喊道:“我想活下去的”時候。

當我看到黑鬍子說到,“人的夢想是不會終結的”時候,給當時處在灰暗狀態的我,一劑強大的精神力量。

當我看到梅裡號的毀滅,我也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淚水。

最早,我們只是看著一個叫做路飛的草帽小子,踏上他熱血的船長之路。

他說:“我要成為海賊王。”

在兇險的偉大航路上,路飛遭遇過失敗,遭遇一無所有的打擊,遭遇過艾斯的離開,夥伴的失蹤。

但是他每次都會說:“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

成為海賊王的意義是什麼?

最初,這個意義是一種野心,一種夢想。

到了偉大航路上,海賊王的意義也是一種承諾,是一種與夥伴之間的責任感,也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

到了新世界,《海賊王》裡各種勢力都出來了,海軍,世界政府,天龍人,七武海,四皇。

海賊王的意義,雖然仍然是一種對夢想的踐行,但是它的意義卻更沉重了,它是一種打不垮的決心,面對困境永不放棄的精神,也是一種使命,成為一個真正男人的路飛,要承擔責任,保護夥伴,改變世界的意志。

你看,永遠都是“我要成為海賊王”這一句話,這一句我們都聽膩了的話,也從未想挑戰過你的期待視野,但是它的意義,每次給我們的都不一樣。

這種狀態,我們就可以稱為意義的不確定性,隨著作品的推進,和每一次的重新觀看,都在吸引我們去猜想,去判斷,就像水一樣,你把它握在手裡,就會馬上從指尖流走,變幻出另一個形狀。

所以,你會發現,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神作,是永遠無法被徹底解讀的。

三、值得被多重解讀的神作

就比如說《紅樓夢》。

你可以說,《紅樓夢》講了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也可以說,《紅樓夢》是一對青年男女對封建思想的反抗。

也可以說,《紅樓夢》是曹雪芹對千年古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筆絕命詩。

甚至,可以說《紅樓夢》是中國幾千年來皇室爭鬥,政治勢力角逐的一個縮影。

但是,無論你說什麼,你都無法用一句話,或者一種意義,去覆蓋《紅樓夢》的全部。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會發現,有些動漫作品,它能夠抵禦住時間的洗禮,而有些動漫作品,在一段時間內大紅大紫後,就會徹底銷聲匿跡。

為什麼?

因為一部作品,它必須得接受不同歷史,不同環境下的讀者,或者觀眾對他的解讀,或者說是“文化消費”。

有些作品,我們用一年時間,甚至一個月,就能榨幹它的所有意義。

而有些作品,流傳了十年之久,我們會發現,這部作品仍然是一個散發著無窮魅力的寶藏,它還有很多意義,值得我們去繼續挖掘。

這也是如《eva》這一類動漫長青不朽的原因。

這才是“神作”。

“神作”說出來的東西,永遠比我們理解的更多。

結語:

總結一下吧,神作之所以能成為神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期待視野”。

如果把它運用在生活中,“期待視野”其實也能理解為一種舒適區,當我們長期重複一種勞動的時候,會感覺無聊以及煩悶。

這個時候,就要去勇敢挑戰我們自己的“期待視野”,用不一樣的刺激和挑戰,走出“舒適區”。

文:思桐 編:阿政

PS:另外,由於神作的概念實在太大,這裡只聊了“期待視野”的角度。

事實上,這個話題還有很多角度可以聊。

阿政之前就從心理學的“敬畏感”來聊神作的意義,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看看阿政之前的文章哦。

我估計也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說——

我不喜歡《鐵壁阿童木》,因為它根本沒有現在的動漫好看,作畫古老,故事也沒有現在的動漫講得深刻,而且敘事方面也很單調。

它憑什麼被稱為經典?

我們要知道一點,“經典”這個詞語的分量很重,也許有時候我們把一部很好看的動漫作品,形容為“神作”。

但一部動漫作品,如果只是很好看,故事很深刻,剖析了人性,它還遠遠稱不上“經典”。

因為“經典”,不僅僅要對觀眾、粉絲有意義,它也要對它所在的歷史和文化有意義。

簡單的理解,就是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所以,當我們說起手塚治蟲的《鐵壁阿童木》時,它對日本動漫的歷史和文化有什麼意義?

它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產長篇動畫。

而且,在手塚治蟲之前,日本漫畫是定格的,一幅圖畫裡,只有靜態的人物,甚至,講不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而在手塚治蟲之後,日本漫畫的人物,才真正運動起來,我們能在圖畫中,感覺到風在吹,雲在動,阿童木疾馳的向前奔跑。

不僅如此,漫畫,終於開始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能看到阿童木與敵人英勇作戰,也能看到阿童木的失落和溫暖。

我們甚至可以說《鐵壁阿童木》,就是動漫創作的標杆,它滋養了一代代的漫畫家創作才華,可以塑造出他們心中的故事和人物。

這,才是“經典”。

我見過有些動漫愛好者,說《紫羅蘭永恆花園》是一部經典作品。

當然,你可以說,《京紫》就是你心目中的經典,但,還從來沒有過一部沒有連載完的作品,是真正意義上的動漫“經典”。

所以,如果我們討論一部作品,要如何像《鐵壁阿童木》那般,同時具備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

我們的答案是,幾乎不可能。

這種作品,已經刻上了時代的烙印,是動漫領域裡獨一無二的標杆。

其他作品只能跟著它們後面去學習和模仿。

好,那讓我們拋開,一部作品的歷史和文化的意義,也拋開每個人心目中“主觀”的神作。

單從作品品質來談一談,什麼樣的作品,才能成為“神作”。

二、如何成為“神作”?

既然是“神作”,那麼要求可就高了,我們必須得給一個標準。

故事完整?情節曲折?主題深刻?人物飽滿?

這只是及格線好吧,只能說做到這些的,是一個基本上能看的動漫作品。

“神作”就要配得上“神”這個字眼。

在動漫圈子裡,流行著一個梗:

“如果xx,那就神作了”

比如在《我的朋友很少,但是後宮很多》裡,

三日月夜空吐槽一部galgame——

“如果女主被鯊魚吃掉,那就神作了。”

果然,女主被鯊魚吃了。

這個“如果xxx,就神作了”的句式,雖然只是一個玩笑,但是實際上,就是成為一部神作的奧秘所在。

這個奧秘,就是讀者的“期待視野”。

“期待視野”是什麼?

很簡單,我們看一個電視節目,不僅僅是在用眼睛去看,也是用自己的意識去看。

假如你現在在辦公室裡,看到同事張三向你走了過來。

如果你是用眼睛去看,你看到的只是一個“具備兩條胳膊,兩條腿,一個頭,一雙眼睛的生物,你腦子裡只有一個視覺形象,但是你根本意識不到他是你的同事張三。

正是因為我們在用自己的意識去看,我們的意識裡包括了我們以前具備的經驗和認識,所以我們在看任何一本書,一部動漫作品的時候,都不是在只看這一部動漫,而是帶著無數部之前觀看動漫的經驗在看這一部動漫。

就比如說,我是一個閱片無數的老司機,那麼我現在看這個新片子的時候,就會下意識調用以前看片的經驗去跟它比較。

所以,《我的朋友很少》裡,三日月夜空的“期待視野”,就是一個和平的海灘,不可能突然出現鯊魚把女主吃掉。

但是,這個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鯊魚一下子吃了女主,鮮血橫飛,挑戰了三日月夜空的期待視野。

這就是,成為“神作”的一個條件:

挑戰讀者的期待視野。

它必須跟你之前的經驗不一樣,拉開這個故事跟你的距離,讓你每看到一個劇情,都有一種新的體驗。

但,僅僅這樣,還不夠。

我們中國的網路小說,現在在國外非常受歡迎,就是因為它挑戰了老外的期待視野,他們在這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東方的神秘武學,各種法寶和法術,以及心狠手辣,殺人奪寶的龍傲天式主角。

但是對很多中國讀者來說,因為同類型的小說太多,已經膩了,它再也喚不醒你任何的期待視野,我們用腳趾頭猜,都能猜到主角下一個行動是什麼。

第一次看到女主從小青梅竹馬的愛人,是她的親身哥哥的時候,只有震驚:“臥槽,居然還能這麼拍。”

第二次看到,就只剩下一腔狗血了。

所以,挑戰觀眾的期待視野,還遠遠不夠,它必須讓你不會膩,每次看到它,都能喚醒一種新的體驗。

這就是成為“神作”的第二個條件:

意義的不確定性

還記得第一次看《海賊王》的時候,它給你的感受嗎?

Ok,忘了也不要緊。

畢竟《海賊王》我也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好幾年。

但是每次,海賊王給我的感受都不一樣,它對我來說,不僅是講了一個好看的故事那麼簡單。

當我看到索羅一人面對七武海,在倒下之前說的最後一句話的時候,那滿不在乎的語氣,是一個男人的應該有的姿態—勇敢,堅毅,責任感。

當我看到路飛把自己草帽交給娜美的時候,我被夥伴之間的真情所觸動。

當我看到,羅賓在司法島對著草帽海賊團大喊道:“我想活下去的”時候。

當我看到黑鬍子說到,“人的夢想是不會終結的”時候,給當時處在灰暗狀態的我,一劑強大的精神力量。

當我看到梅裡號的毀滅,我也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淚水。

最早,我們只是看著一個叫做路飛的草帽小子,踏上他熱血的船長之路。

他說:“我要成為海賊王。”

在兇險的偉大航路上,路飛遭遇過失敗,遭遇一無所有的打擊,遭遇過艾斯的離開,夥伴的失蹤。

但是他每次都會說:“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

成為海賊王的意義是什麼?

最初,這個意義是一種野心,一種夢想。

到了偉大航路上,海賊王的意義也是一種承諾,是一種與夥伴之間的責任感,也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

到了新世界,《海賊王》裡各種勢力都出來了,海軍,世界政府,天龍人,七武海,四皇。

海賊王的意義,雖然仍然是一種對夢想的踐行,但是它的意義卻更沉重了,它是一種打不垮的決心,面對困境永不放棄的精神,也是一種使命,成為一個真正男人的路飛,要承擔責任,保護夥伴,改變世界的意志。

你看,永遠都是“我要成為海賊王”這一句話,這一句我們都聽膩了的話,也從未想挑戰過你的期待視野,但是它的意義,每次給我們的都不一樣。

這種狀態,我們就可以稱為意義的不確定性,隨著作品的推進,和每一次的重新觀看,都在吸引我們去猜想,去判斷,就像水一樣,你把它握在手裡,就會馬上從指尖流走,變幻出另一個形狀。

所以,你會發現,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神作,是永遠無法被徹底解讀的。

三、值得被多重解讀的神作

就比如說《紅樓夢》。

你可以說,《紅樓夢》講了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也可以說,《紅樓夢》是一對青年男女對封建思想的反抗。

也可以說,《紅樓夢》是曹雪芹對千年古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筆絕命詩。

甚至,可以說《紅樓夢》是中國幾千年來皇室爭鬥,政治勢力角逐的一個縮影。

但是,無論你說什麼,你都無法用一句話,或者一種意義,去覆蓋《紅樓夢》的全部。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會發現,有些動漫作品,它能夠抵禦住時間的洗禮,而有些動漫作品,在一段時間內大紅大紫後,就會徹底銷聲匿跡。

為什麼?

因為一部作品,它必須得接受不同歷史,不同環境下的讀者,或者觀眾對他的解讀,或者說是“文化消費”。

有些作品,我們用一年時間,甚至一個月,就能榨幹它的所有意義。

而有些作品,流傳了十年之久,我們會發現,這部作品仍然是一個散發著無窮魅力的寶藏,它還有很多意義,值得我們去繼續挖掘。

這也是如《eva》這一類動漫長青不朽的原因。

這才是“神作”。

“神作”說出來的東西,永遠比我們理解的更多。

結語:

總結一下吧,神作之所以能成為神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期待視野”。

如果把它運用在生活中,“期待視野”其實也能理解為一種舒適區,當我們長期重複一種勞動的時候,會感覺無聊以及煩悶。

這個時候,就要去勇敢挑戰我們自己的“期待視野”,用不一樣的刺激和挑戰,走出“舒適區”。

文:思桐 編:阿政

PS:另外,由於神作的概念實在太大,這裡只聊了“期待視野”的角度。

事實上,這個話題還有很多角度可以聊。

阿政之前就從心理學的“敬畏感”來聊神作的意義,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看看阿政之前的文章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