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借我五分鐘,有一個想家的故事很想講給你聽

想家的時候, 你會幹什麼?打一通電話, 傳一條訊息, 還是回一趟家?

他, 想家的時候, 把故鄉一小撮泥土摻入水裡服下, 流出的淚比喝進的水還多得多。

近半個世紀後才回到家中, 他的一生凝聚了所有臺灣老兵歷經的坎坷和艱辛。 一壇又一壇, 26年裡, 他手捧150多位老兵的骨灰回家。

他叫高秉涵, 他離家、想家、回家的故事, 文字說來太淺, 五分鐘讀完太短, 那鄉愁沉得拎不起、濃得化不開……

圖/視覺中國

你離開家再回一趟家要多久呢?

上班的等8小時

在外求學的至少要等近半年

在外打工或當兵的 可能需要

強撐更長時間才能見到家人……

你知道的 離家再久

只要你想只要你能 家就回得去

而有一個人 他叫高秉涵

今年已83歲高齡

從離家到歸家這條路 他走了一生

“娘”這個字眼 在現在看來

帶著濃濃的年代感

但對高秉涵來說

卻是兒時最美好、今生最深情的稱呼

1948年兵荒馬亂 那年高秉涵13歲

父親一年前在戰亂中死去

娘擔心他的安危 怕在村裡不安全

決定送他去南京的學校讀書

希望他能夠活下來

高秉涵和母親的最後一張合影

縱然隔著大半個世紀

離別那一瞬間的記憶依然歷歷在目

那天一大早

娘把高秉涵送上了臨別的車

撚著他的耳朵 流著淚叮嚀道

“你一定要活下去, 娘等你活著回來”

《謝謝了我的家》家風畫 作者/李夢琳

少年不識愁滋味

13歲的高秉涵不知道

這次離家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臨行前一刻 他還在啃著外婆遞來的石榴

貪吃低頭的一瞬 車子一拐彎

錯過了和娘最後的揮手告別

只剩塵土飛揚

這一眼的錯過 成了命運的分水嶺

這一次倉促的離別 成為了永別

從此 高秉涵就再也不碰石榴了

到南京還沒讀幾個月 學校就解散了

高秉涵就跟著人群一直流亡

6個月穿越6個省份

杵著一根木棍 足足走了1000多裡地

13歲的他 隻身一人 苟延殘喘

雙腿被熱粥燙傷 腐爛生蛆

痛啊 誰會像娘一樣抱住他心疼他?

傷口留下了一塊塊黑色疤痕 至今無法褪去

靠著娘的囑咐“跟著人流走”

“娘等你活著回來”

他活著擠上了由廈門開往金門的班船

輾轉流寓臺灣

晚上 睡在車站的條凳上

白天 一瘸一拐和野狗在垃圾堆裡搶食

卑微地延續著生命

苦嗎?

而今滄桑爬上眉頭的高老說

一個隨時可以死去的孩子

不會流淚了 也不可憐自己了

真是覺得沒有明天了

好幾次想死了算了

可就是記著要“活著回家”

又斷了死的念想

流浪了幾個月以後

他在車站當起了個小販

後來遇到小學校長

校長跟他說 “你要讀書,

你娘要是知道你不讀書了,她是會傷心的”

那時候他才重新捧起書本

記起娘說“要想救國就要有本事,要讀書”

沒有辦法回家

就把對家的思念變成讀書的動力

高秉涵考上了大學

志願填的是醫學和法律

他記得娘一直說的“日行一善”

就想去幫助別人

與絕大多數撤退到臺灣的人一樣

高秉涵最初以為這個小島

只是臨時遮風避雨的住所

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家

但沒想到

幾十年故鄉音書斷

青鳥也銜不來家的消息

那時每逢大年初一

天不亮他就爬到陽明山山頂

隔著一道海峽 隔著千山萬水

對著老家的方向痛哭一場

大聲喊“娘!娘!我想你!”

第一份工作是在金門擔任軍事法庭法官

處理的第一個案子就讓他終身愧疚

一個士兵趁夜色抱著輪胎想遊回家

卻被沖了回來

士兵的家就在金門對岸的廈門

天氣好時甚至可以望見自家屋頂

士兵本是漁民 為癱瘓在床的母親買藥時

被強抓入伍到了臺灣

十幾年過去 藥都變成了粉末 士兵還留著

高秉涵不得不依法判處這位“逃兵”死刑

可他覺得自己是劊子手

殺死一個想回家探母的人

行刑前 士兵說“既然身體不能見到媽媽,

靈魂想快點見到媽媽”

他又何嘗不想家?他想

如果他的家也離得這麼近的話

他會比那位“逃兵”逃得更早 逃得更快

在回家遙遙無期的日子裡

他總夢到自己變成一隻海鳥

飛過大海回家

為了紓解心底洶湧的想念

每當深夜思鄉心切他都會給娘寫信

寫了一封又一封 又一封接一封地撕掉

在那個兩岸隔絕的年代 他知道

不僅信寄不出去 連想家都是有罪的

多年後 高秉涵終於費盡周折

向老家寄出了第一封信

一年後才收到回信

收到那封回信時他不敢拆

因為他走的時候娘身體不好

怕拆了信 娘就真的不在了

不拆反而永遠有個希望

他抱著信 放在心口 沉沉睡去

第二天 還是忍不住把信拆開了

看到第一段寫著——

娘在1978年也就是一年前已去世

他沒能再往下看 所有思念都空白了

母子二人今生再也沒能重逢

娘最終沒能等到高秉涵回家

一水之隔卻成了天人永隔

在《謝謝了我的家》節目現場

主持人敬一丹問高秉涵

“娘都不在了,還想家麼?”

滿頭白髮的老人紅著眼窩回答

“有娘的地方就是故鄉,

我母親不在了,故鄉就是我的母親。”

如果你沒有長久離家 沒有歷經過漂泊

沒有體驗過思鄉而不得歸的悲痛

也許你很難理解

離家的人對於故土

深深的依戀與刻骨的執著

有一次一位旅居阿根廷的老鄉

從山東菏澤帶了三公斤泥土到臺灣

高秉涵分到了兩湯勺的泥土

他把一勺故土鎖進銀行保險櫃

另外一勺成就了一場

連續七天撫慰思鄉之痛的儀式

每次撥一點出來 加入水中服下

一邊喝一邊哭 流出的眼淚

比喝進去的泥水要多得多

高秉涵時隔43年第一次返鄉

余光中曾寫下“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

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這一百六十裡海峽,

為何/渡了近半個世紀才到家?”

1991年高秉涵終於回家了

踏上菏澤的土地時

他蹲在地上抱頭痛哭

在村口站了半個小時 不敢走進去

一個老人問他找誰

他說找高春生(春生是他的小名)

老人家說“高春生早就死在外地了”

遊子腸斷 百感淒惻

離鄉太久的他早被當成死去之人

整整43年 從少年走到滿頭灰發

56歲的他終於活著回來了

第一次回家後

這條歸鄉路並沒有走到終點

不少老兵生前總會跟高秉涵說“你還年輕,

如果有一天你能夠回家,

請把我的骨灰帶回去,

撒在我家的麥田裡”

對於在遺憾中離去的老兵來說

最後的心願便是

“生做遊子,死不做遊魂”

為了完成老兵們魂歸故里的心願

接下來26年 他一趟又一趟

往返於臺灣和大陸之間

用他只有八十斤重的瘦弱身軀

抱著一壇又一壇的骨灰

將超過150位老兵“送回”各自故鄉

安撫了一個又一個思鄉的遊魂

他說自己這一生際遇

已不能對父母盡孝 “交了白卷”

現在通過送老兵魂歸故里

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盡綿薄之力

若父母有知 也能夠含笑九泉 也算盡孝了

2012年高秉涵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海峽淺淺,明月彎彎。

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相會。

相煎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鄉甜。

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

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

一壇又一壇,卻是滿滿的鄉愁。”

這是他得到的頒獎詞

因為想到自己的生日就是娘的受難日

高秉涵從來不過生日

在80歲那年 拗不過子女 就辦了生日宴

妻子問他許了什麼願望

他說“想娘 希望儘快見到娘”

妻子心疼地哭了 “你都80歲了 還在想娘”

是啊 正如老舍所言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

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

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高秉涵 用一生的光陰丈量回家的路

用瘦弱的身軀載著150多個還鄉的魂夢

他身上書寫著家國的歷史記憶

也迴響著永恆的故鄉母題

他希望在自己生命凋謝之後

子孫能把他的骨灰帶回山東老家安葬

他滿腹苦楚寄語自己的小孫女們

以後要隨時隨地回到菏澤看看

那裡才是老家 才是根 人不能忘本

很多人或許沒有像高老

這樣刻骨銘心的經歷

但你一定有過想家的體驗

想家的人會幹什麼?

也許是明月高樓的獨自企盼

也許是山長水遠的夜半無眠

就像高秉涵說的

“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

不足以談人生”

少了家人的陪伴

無數遊子從別人的故事裡

聽到了自己離夢中的呢喃

春節臨近了 此時此刻

如果你也正在外漂泊 正想念家人

想念母親嘮叨裡的關懷和溫暖

那麼去一通電話 傳一聲掛念

有空再回一趟家

那是家 是你的根

你的立身之本 是你生命的源頭

這世上最美好的事 何嘗少得了

回得去的家 找得到的爹娘 觸得到的故土

切切!珍惜。

內容整編自/《謝謝了我的家》第四期

《面對面》高秉涵:記住鄉愁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最新一期《謝謝了我的家》

點擊「寫留言」分享感悟

到南京還沒讀幾個月 學校就解散了

高秉涵就跟著人群一直流亡

6個月穿越6個省份

杵著一根木棍 足足走了1000多裡地

13歲的他 隻身一人 苟延殘喘

雙腿被熱粥燙傷 腐爛生蛆

痛啊 誰會像娘一樣抱住他心疼他?

傷口留下了一塊塊黑色疤痕 至今無法褪去

靠著娘的囑咐“跟著人流走”

“娘等你活著回來”

他活著擠上了由廈門開往金門的班船

輾轉流寓臺灣

晚上 睡在車站的條凳上

白天 一瘸一拐和野狗在垃圾堆裡搶食

卑微地延續著生命

苦嗎?

而今滄桑爬上眉頭的高老說

一個隨時可以死去的孩子

不會流淚了 也不可憐自己了

真是覺得沒有明天了

好幾次想死了算了

可就是記著要“活著回家”

又斷了死的念想

流浪了幾個月以後

他在車站當起了個小販

後來遇到小學校長

校長跟他說 “你要讀書,

你娘要是知道你不讀書了,她是會傷心的”

那時候他才重新捧起書本

記起娘說“要想救國就要有本事,要讀書”

沒有辦法回家

就把對家的思念變成讀書的動力

高秉涵考上了大學

志願填的是醫學和法律

他記得娘一直說的“日行一善”

就想去幫助別人

與絕大多數撤退到臺灣的人一樣

高秉涵最初以為這個小島

只是臨時遮風避雨的住所

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家

但沒想到

幾十年故鄉音書斷

青鳥也銜不來家的消息

那時每逢大年初一

天不亮他就爬到陽明山山頂

隔著一道海峽 隔著千山萬水

對著老家的方向痛哭一場

大聲喊“娘!娘!我想你!”

第一份工作是在金門擔任軍事法庭法官

處理的第一個案子就讓他終身愧疚

一個士兵趁夜色抱著輪胎想遊回家

卻被沖了回來

士兵的家就在金門對岸的廈門

天氣好時甚至可以望見自家屋頂

士兵本是漁民 為癱瘓在床的母親買藥時

被強抓入伍到了臺灣

十幾年過去 藥都變成了粉末 士兵還留著

高秉涵不得不依法判處這位“逃兵”死刑

可他覺得自己是劊子手

殺死一個想回家探母的人

行刑前 士兵說“既然身體不能見到媽媽,

靈魂想快點見到媽媽”

他又何嘗不想家?他想

如果他的家也離得這麼近的話

他會比那位“逃兵”逃得更早 逃得更快

在回家遙遙無期的日子裡

他總夢到自己變成一隻海鳥

飛過大海回家

為了紓解心底洶湧的想念

每當深夜思鄉心切他都會給娘寫信

寫了一封又一封 又一封接一封地撕掉

在那個兩岸隔絕的年代 他知道

不僅信寄不出去 連想家都是有罪的

多年後 高秉涵終於費盡周折

向老家寄出了第一封信

一年後才收到回信

收到那封回信時他不敢拆

因為他走的時候娘身體不好

怕拆了信 娘就真的不在了

不拆反而永遠有個希望

他抱著信 放在心口 沉沉睡去

第二天 還是忍不住把信拆開了

看到第一段寫著——

娘在1978年也就是一年前已去世

他沒能再往下看 所有思念都空白了

母子二人今生再也沒能重逢

娘最終沒能等到高秉涵回家

一水之隔卻成了天人永隔

在《謝謝了我的家》節目現場

主持人敬一丹問高秉涵

“娘都不在了,還想家麼?”

滿頭白髮的老人紅著眼窩回答

“有娘的地方就是故鄉,

我母親不在了,故鄉就是我的母親。”

如果你沒有長久離家 沒有歷經過漂泊

沒有體驗過思鄉而不得歸的悲痛

也許你很難理解

離家的人對於故土

深深的依戀與刻骨的執著

有一次一位旅居阿根廷的老鄉

從山東菏澤帶了三公斤泥土到臺灣

高秉涵分到了兩湯勺的泥土

他把一勺故土鎖進銀行保險櫃

另外一勺成就了一場

連續七天撫慰思鄉之痛的儀式

每次撥一點出來 加入水中服下

一邊喝一邊哭 流出的眼淚

比喝進去的泥水要多得多

高秉涵時隔43年第一次返鄉

余光中曾寫下“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

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這一百六十裡海峽,

為何/渡了近半個世紀才到家?”

1991年高秉涵終於回家了

踏上菏澤的土地時

他蹲在地上抱頭痛哭

在村口站了半個小時 不敢走進去

一個老人問他找誰

他說找高春生(春生是他的小名)

老人家說“高春生早就死在外地了”

遊子腸斷 百感淒惻

離鄉太久的他早被當成死去之人

整整43年 從少年走到滿頭灰發

56歲的他終於活著回來了

第一次回家後

這條歸鄉路並沒有走到終點

不少老兵生前總會跟高秉涵說“你還年輕,

如果有一天你能夠回家,

請把我的骨灰帶回去,

撒在我家的麥田裡”

對於在遺憾中離去的老兵來說

最後的心願便是

“生做遊子,死不做遊魂”

為了完成老兵們魂歸故里的心願

接下來26年 他一趟又一趟

往返於臺灣和大陸之間

用他只有八十斤重的瘦弱身軀

抱著一壇又一壇的骨灰

將超過150位老兵“送回”各自故鄉

安撫了一個又一個思鄉的遊魂

他說自己這一生際遇

已不能對父母盡孝 “交了白卷”

現在通過送老兵魂歸故里

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盡綿薄之力

若父母有知 也能夠含笑九泉 也算盡孝了

2012年高秉涵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海峽淺淺,明月彎彎。

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相會。

相煎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鄉甜。

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

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

一壇又一壇,卻是滿滿的鄉愁。”

這是他得到的頒獎詞

因為想到自己的生日就是娘的受難日

高秉涵從來不過生日

在80歲那年 拗不過子女 就辦了生日宴

妻子問他許了什麼願望

他說“想娘 希望儘快見到娘”

妻子心疼地哭了 “你都80歲了 還在想娘”

是啊 正如老舍所言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

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

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高秉涵 用一生的光陰丈量回家的路

用瘦弱的身軀載著150多個還鄉的魂夢

他身上書寫著家國的歷史記憶

也迴響著永恆的故鄉母題

他希望在自己生命凋謝之後

子孫能把他的骨灰帶回山東老家安葬

他滿腹苦楚寄語自己的小孫女們

以後要隨時隨地回到菏澤看看

那裡才是老家 才是根 人不能忘本

很多人或許沒有像高老

這樣刻骨銘心的經歷

但你一定有過想家的體驗

想家的人會幹什麼?

也許是明月高樓的獨自企盼

也許是山長水遠的夜半無眠

就像高秉涵說的

“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

不足以談人生”

少了家人的陪伴

無數遊子從別人的故事裡

聽到了自己離夢中的呢喃

春節臨近了 此時此刻

如果你也正在外漂泊 正想念家人

想念母親嘮叨裡的關懷和溫暖

那麼去一通電話 傳一聲掛念

有空再回一趟家

那是家 是你的根

你的立身之本 是你生命的源頭

這世上最美好的事 何嘗少得了

回得去的家 找得到的爹娘 觸得到的故土

切切!珍惜。

內容整編自/《謝謝了我的家》第四期

《面對面》高秉涵:記住鄉愁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最新一期《謝謝了我的家》

點擊「寫留言」分享感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