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4歲男童吸煙“成癮”,再這樣帶孩子就毀了!

近日, 湖南新化一名4歲男童邊吸煙, 邊嚼檳榔的視頻刷屏了朋友圈。

男孩吐煙圈, 彈煙灰, 動作之嫺熟, 神情之悠閒, 讓人看了驚愕不已。

據瞭解, 這名男童的父母在外工作, 他跟隨爺爺奶奶生活。

因爺爺喜歡打麻將, 奶奶忙於家務, 不知從何時起, 他染上了這些惡習, 並且已有一兩年時間。

3歲前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 身邊的大人怎麼教、怎麼做, 他都能照樣描刻。

大人的「怠忽職守」,

可能毀了孩子的一輩子。

很多父母迫于生活壓力, 把孩子託付給老人、親友照看, 這很正常, 也可以理解。 但有, 千萬別忘了認真「審核」, 所託付之人是否有能力、有責任心能照看好孩子。

孩子真正需要的監護人, 並不僅僅是年長的就可以, 能照顧日常起居的就可以,

能不打不罵不虐待的就可以, 而是一個能真真正正對他的生命安全、身體成長、心理健康發展負責任的人。

責任意識差會將孩子推向生死邊緣

去年, 河南商城的一名兩歲女童悄悄爬上一輛三輪車。

不幸的是, 三輪車的鑰匙未被拔下, 女童駕駛著三輪車沖進池塘, 當場溺亡。

事發時, 她的奶奶正在打麻將。

全世界每天有兩千多個孩子死于意外事故, 大量不幸都源于監護人沒有防護意識。

中國兒童安全專家王大偉根據大量真實案例, 總結了十條兒童安全定律。

其中, 第三條就是「忽視定律」:

家長的一個小疏忽, 比如在看下棋、跳舞、盯著手機, 都可能導致孩子被拐走或發生意外。

我曾經在社區附近的廣場上3次「撿到」一個剛會走路的小男孩, 他要麼被撞倒趴在地上, 要麼正朝馬路上走, 要麼差點滾下臺階。

而他的家長, 竟然一直在背風處發呆、打盹兒, 根本沒看孩子。

「打死我也不會把孩子交給這樣的人照看!」我暗暗地想。

危險就像一頭悄無聲息的猛獸潛伏在孩子身邊,

緊盯著那些「人在眼不在, 眼在心不在」的家長的孩子下手。

責任意識稍一鬆懈, 便是悔恨終生, 更不要談「從來就沒那麼在意」。

品行好的人更適合帶孩子

之前, 四川綿陽一對違章停車的老年夫妻跟開罰單的交警發生衝突。

老年男子情緒激動, 叫嚷著推搡、阻擋交警, 又突然將老太太懷中的嬰兒搶過來, 三次砸向交警。

每次, 交警都接住嬰兒, 小心歸還。

最後,老年男子推倒蹲在地上安撫嬰兒的交警,導致孩子滾到地上,更阻止周圍人抱起孩子。

天寒地凍,僅僅6個月的嬰兒受到驚嚇,趴在地上哇哇大哭。

明明是親孫女,卻被爺爺當成攻擊他人的「武器」,陷入受傷的危險境地。

有時至親,卻也是致自己於死地而不顧的人。

我想起了另一個案例:4歲的女孩因為不想離開超市,就被爺爺的巴掌打得鼻血滴了一地。

看著視頻裡女孩恐懼又無助地大哭,心裡酸酸的。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

孩子在生命前幾年裡的情感發展,

構成了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嬰幼兒最需要的日常照料人,應該是對他有穩定、一貫、持續、可靠的關注和慈愛的,這樣,孩子才會覺得滿足和舒適,才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並終身受用。

如果前一秒還被緊緊抱著,後一秒就被兇狠地扔出去;如果剛剛還和顏悅色,突然就把巴掌惡狠狠地甩在自己臉上,這種反差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致命的。

孩子不知道該相信哪種情緒、情感是真的,他不知道該不該相信眼前的人,他更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是對的。

我們應該感念親人幫忙照顧孩子的辛苦,但有些人性情暴虐、做事極端,對管理自己的品行和情緒都很吃力,相比一直在不斷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提升自己素養的媽媽,真的不是照顧孩子的合適人選。

教育學家早就提醒父母們:「無知識、無禮貌的環境,早晚會變成孩子的愁苦和眼淚。」

不要輕易讓孩子「寄人籬下」

2010年,環環的父母到廣州工作,將僅僅幾個月的她託付給姐姐和姐夫撫養。

環環6歲後,幾年未見的父母決定將她接到身邊,可她卻生了重病:

不說話,不跟人交流,吃不下飯,總說身上痛,站立都很困難,並告訴媽媽,下面很癢。

媽媽幫她檢查時才發現,孩子下體紅腫,還長了小蟲子。

醫院的診斷讓夫妻倆大驚失色:孩子遭受了長期的性侵犯,生殖器官有多處撕裂口,感染嚴重。

環環這才告訴父母:是姑父做的。

更令人震驚的是,姑姑很早就知道實情,非但沒有阻止,還威脅環環說出去就會打死她。

儘管涉案人已被拘留,可環環一度無法進食、起床,並有了應激反應。

很多遭遇性侵害的女孩長大後都回憶說:

當他們把手伸進自己的衣服裡時,

明明自己醒著卻不敢睜開眼睛;

不敢呼救,不敢反抗,

那種難過、恐懼、震驚、恐慌、無助,

一輩子都會記得。

想到自己的孩子正遭受著非人的責難,作為父母卻不在他身旁,心該有多痛?

每一次因為種種原因將孩子託付給他人,都像一次賭博,勝負難測,又或者安危難料。

也許你願意賭一賭人性幾何,但千萬不要把孩子的安危和幸福作為押注的籌碼。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孩子一生都要建立兩種幸福感:初級幸福感和次級幸福感。

建立了初級幸福感的孩子,會確定父母是永遠無條件愛著自己的,這會是他們一生的動力,他們會更快樂,更有信心去挑戰挫折,走向獨立。

一旦初級幸福感建立得不好,依靠外界的人、事、成就帶來的次級幸福感也會難以建立。

那些孩子總是在懷疑:我能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別人真的喜歡我嗎?我真的行嗎?

他們一生都在苦苦追尋可依賴物,並通過別人的肯定來肯定自己,極易被挫折打倒。

父母在孩子3歲前參與成長、無條件接納和確定的愛,是孩子建立初級幸福感的唯一基礎。

被父母寄養,並未被溫暖對待的孩子,極易喪失這種至關重要的幸福感。

電影《奇跡男孩》裡這個面容天生扭曲的孩子,也正是靠著父母無條件的愛、接納和陪伴,才最終戰勝自卑、克服困難,走向社會,贏得快樂與幸福。

家庭,是孩子的勇氣與自信最初、最重要的來源。

自己的孩子,克服萬難也要自己帶。

毀了孩子的童年,月入10萬又如何?

不要把女孩交給其他男性單獨照看

惡魔的手能伸多長?

連16個月大的女嬰都不放過!

有一個女嬰的父母在菜市場做生意,有個50多歲的熟人經常抱著他玩。

那天,女嬰被抱走40分鐘,回來時手裡拿著糖,卻目光呆滯。

當媽媽幫她換紙尿褲的時候,發現已經被血浸濕……

經過醫生檢查,女嬰的下體撕裂傷非常嚴重,緊急進行了清創縫合……

都說孩子太小沒有記憶,可並不是這樣的。

心理學家經過實驗證明,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是有記憶的。

那些特別強烈的痛苦記憶會以氣味、聲音、觸覺、情緒等形式潛藏於大腦中,並在成年後時不時地「偷襲」、「折磨」他們。

孩子幼年經歷的一切,會像血肉一樣長在身體和精神裡,影響終身。

壞人也許只是一小撮,但碰上一個,就足以讓孩子陷入無底深淵。

真的,如果不是至親,千萬不要把女孩單獨託管給其他男性,哪怕只是一小會兒。

因為我們永遠無法去揣摩,對方的心裡是不是藏著一個惡魔。

人們常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是的,面對那些幫忙帶孩子,為我們辛苦付出的人,我們心存萬分感念,如果他們真心愛孩子,有責任心、有能力、有好品行,那麼可以放心託付。

但是,如果你心中有所疑慮,或者只能二選一的話,就選最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那種方案。

有時,看到一些新聞事件也備感心酸:

小男孩跟父母菜市場賣菜,冷到生凍瘡;單親媽媽帶著3歲的女兒跑夜班出租,娘倆在車上度過了900多個夜晚。

可轉念一想,這些孩子其實一點都不可憐,因為他們可以安好地待在父母身邊,有問有答,有嗔有暖。

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裡說:

誰的童年被愛的陽光照耀著,

那他就會互相創造幸福,

就會對父母的言語、善良的心意、

勸導和贈言、溫存和警告

有著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陪伴和精神富養,才是父母最值得送給孩子的人生教養。

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這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妥妥的幸福。

作者:辣道娘,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繪本作者,6歲女娃媽媽,致力於兒童心理教育及現代家庭關係研究。

最後,老年男子推倒蹲在地上安撫嬰兒的交警,導致孩子滾到地上,更阻止周圍人抱起孩子。

天寒地凍,僅僅6個月的嬰兒受到驚嚇,趴在地上哇哇大哭。

明明是親孫女,卻被爺爺當成攻擊他人的「武器」,陷入受傷的危險境地。

有時至親,卻也是致自己於死地而不顧的人。

我想起了另一個案例:4歲的女孩因為不想離開超市,就被爺爺的巴掌打得鼻血滴了一地。

看著視頻裡女孩恐懼又無助地大哭,心裡酸酸的。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

孩子在生命前幾年裡的情感發展,

構成了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嬰幼兒最需要的日常照料人,應該是對他有穩定、一貫、持續、可靠的關注和慈愛的,這樣,孩子才會覺得滿足和舒適,才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並終身受用。

如果前一秒還被緊緊抱著,後一秒就被兇狠地扔出去;如果剛剛還和顏悅色,突然就把巴掌惡狠狠地甩在自己臉上,這種反差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致命的。

孩子不知道該相信哪種情緒、情感是真的,他不知道該不該相信眼前的人,他更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是對的。

我們應該感念親人幫忙照顧孩子的辛苦,但有些人性情暴虐、做事極端,對管理自己的品行和情緒都很吃力,相比一直在不斷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提升自己素養的媽媽,真的不是照顧孩子的合適人選。

教育學家早就提醒父母們:「無知識、無禮貌的環境,早晚會變成孩子的愁苦和眼淚。」

不要輕易讓孩子「寄人籬下」

2010年,環環的父母到廣州工作,將僅僅幾個月的她託付給姐姐和姐夫撫養。

環環6歲後,幾年未見的父母決定將她接到身邊,可她卻生了重病:

不說話,不跟人交流,吃不下飯,總說身上痛,站立都很困難,並告訴媽媽,下面很癢。

媽媽幫她檢查時才發現,孩子下體紅腫,還長了小蟲子。

醫院的診斷讓夫妻倆大驚失色:孩子遭受了長期的性侵犯,生殖器官有多處撕裂口,感染嚴重。

環環這才告訴父母:是姑父做的。

更令人震驚的是,姑姑很早就知道實情,非但沒有阻止,還威脅環環說出去就會打死她。

儘管涉案人已被拘留,可環環一度無法進食、起床,並有了應激反應。

很多遭遇性侵害的女孩長大後都回憶說:

當他們把手伸進自己的衣服裡時,

明明自己醒著卻不敢睜開眼睛;

不敢呼救,不敢反抗,

那種難過、恐懼、震驚、恐慌、無助,

一輩子都會記得。

想到自己的孩子正遭受著非人的責難,作為父母卻不在他身旁,心該有多痛?

每一次因為種種原因將孩子託付給他人,都像一次賭博,勝負難測,又或者安危難料。

也許你願意賭一賭人性幾何,但千萬不要把孩子的安危和幸福作為押注的籌碼。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孩子一生都要建立兩種幸福感:初級幸福感和次級幸福感。

建立了初級幸福感的孩子,會確定父母是永遠無條件愛著自己的,這會是他們一生的動力,他們會更快樂,更有信心去挑戰挫折,走向獨立。

一旦初級幸福感建立得不好,依靠外界的人、事、成就帶來的次級幸福感也會難以建立。

那些孩子總是在懷疑:我能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別人真的喜歡我嗎?我真的行嗎?

他們一生都在苦苦追尋可依賴物,並通過別人的肯定來肯定自己,極易被挫折打倒。

父母在孩子3歲前參與成長、無條件接納和確定的愛,是孩子建立初級幸福感的唯一基礎。

被父母寄養,並未被溫暖對待的孩子,極易喪失這種至關重要的幸福感。

電影《奇跡男孩》裡這個面容天生扭曲的孩子,也正是靠著父母無條件的愛、接納和陪伴,才最終戰勝自卑、克服困難,走向社會,贏得快樂與幸福。

家庭,是孩子的勇氣與自信最初、最重要的來源。

自己的孩子,克服萬難也要自己帶。

毀了孩子的童年,月入10萬又如何?

不要把女孩交給其他男性單獨照看

惡魔的手能伸多長?

連16個月大的女嬰都不放過!

有一個女嬰的父母在菜市場做生意,有個50多歲的熟人經常抱著他玩。

那天,女嬰被抱走40分鐘,回來時手裡拿著糖,卻目光呆滯。

當媽媽幫她換紙尿褲的時候,發現已經被血浸濕……

經過醫生檢查,女嬰的下體撕裂傷非常嚴重,緊急進行了清創縫合……

都說孩子太小沒有記憶,可並不是這樣的。

心理學家經過實驗證明,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是有記憶的。

那些特別強烈的痛苦記憶會以氣味、聲音、觸覺、情緒等形式潛藏於大腦中,並在成年後時不時地「偷襲」、「折磨」他們。

孩子幼年經歷的一切,會像血肉一樣長在身體和精神裡,影響終身。

壞人也許只是一小撮,但碰上一個,就足以讓孩子陷入無底深淵。

真的,如果不是至親,千萬不要把女孩單獨託管給其他男性,哪怕只是一小會兒。

因為我們永遠無法去揣摩,對方的心裡是不是藏著一個惡魔。

人們常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是的,面對那些幫忙帶孩子,為我們辛苦付出的人,我們心存萬分感念,如果他們真心愛孩子,有責任心、有能力、有好品行,那麼可以放心託付。

但是,如果你心中有所疑慮,或者只能二選一的話,就選最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那種方案。

有時,看到一些新聞事件也備感心酸:

小男孩跟父母菜市場賣菜,冷到生凍瘡;單親媽媽帶著3歲的女兒跑夜班出租,娘倆在車上度過了900多個夜晚。

可轉念一想,這些孩子其實一點都不可憐,因為他們可以安好地待在父母身邊,有問有答,有嗔有暖。

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裡說:

誰的童年被愛的陽光照耀著,

那他就會互相創造幸福,

就會對父母的言語、善良的心意、

勸導和贈言、溫存和警告

有著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陪伴和精神富養,才是父母最值得送給孩子的人生教養。

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這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妥妥的幸福。

作者:辣道娘,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繪本作者,6歲女娃媽媽,致力於兒童心理教育及現代家庭關係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