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貴州日報」輪番上陣戰貧困 齊心協力奔小康——直擊六盤水駐村輪戰決勝脫貧攻堅

當全面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大背景,遇到駐村幫扶指導工作不力、統籌不夠、落實不好等現實問題,該如何處理?

六盤水創新性地提出了工作方法——市、縣選派單位班子成員駐村輪戰。

駐村輪戰即各單位需結合班子成員人數,合理安排當年度駐村輪戰時間,一次安排一名班子成員、一年內每名班子成員都要駐村輪戰一遍,確保輪戰不間斷。 班子成員3人及以下的單位,可以安排本單位其他副縣級幹部參加輪戰,主要領導可不參加駐村輪戰,但每月要到所幫扶村檢查指導2次以上。

輪戰所駐村幹部以党建扶貧點為主,肩負選派幹部駐村任務。

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整合工作力量和各類資源,深入宣講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措施,提高貧困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對脫貧攻堅的滿意度,深入走訪調研貧困戶,精准掌握每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制定和落實“一戶一策”精准扶貧措施,全力打好“四場硬仗”,推進“六個攻堅”,統籌推進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精准扶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完成各級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如今距離工作啟動已近一月,成效如何,記者進行了採訪。

楊珂:號准脈 對症下藥

抵耳村村民張明貴喜歡喝酒,喝醉酒一睡就是一天。

第一次去張明貴家時,一進門楊珂就聞到了滿屋酒氣。

楊珂是六枝特區直屬機關工委下派到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的輪戰幹部。 來到抵耳村他首先就把村民家走訪了一遍,“我去張明貴家走訪了幾次,次次他都是喝醉躺著的。 ”

摸清情況後,楊珂將工作重點放在了這個經常以“心情不好,不想起床幹活”為藉口的村民身上。

“他家一共有5口人,家裡的老人都80多歲了,媳婦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在讀高中。 要調動他的致富積極性,就要幫他改掉愛喝酒的毛病。 ”楊珂說。

要“治病”就得“號准脈”,通過觀察和瞭解,楊珂發現張明貴非常好面子。

找准了張明貴的這個“軟肋”,楊珂在做他的思想工作時,特意選擇人多的時候。

“我常常當著鄉里鄉親的面講他,時間久了,他臉上掛不住,再私下和他聊,和他同歲的致富帶頭人比一比,激發他的鬥志。

漸漸地,村裡人發現,張明貴的酒喝得少了,人也變勤快了。 “沒有天天醉了,天天都下地幹活,人也精神了。 ”村民們都笑呵呵地表揚張明貴。

“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有天我從他家門前經過,還看見他守著孩子寫作業呢。 ”楊珂說。 “只要他想幹,我們就會幫他發展產業。 ”

抵耳村的輪戰幹部們,對54戶209名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幫扶措施都做了精准研判,為每戶提出了至少3條脫貧措施。

此外,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輪戰幹部就領取上級檔費時費力、村委會活動室缺水且沒有食堂、抵耳村七組操場沒有擋牆等問題,協調安裝了貴州省政務內網,開設了食堂,爭取了6500元的擋牆修繕資金、20萬元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專案,補種楊梅樹苗400棵,還邀請農技人員對村裡的中蜂養殖人員進行現場指導。

輪戰幹部楊珂在草莓基地瞭解情況

王家平:與村民心貼心

清水河,一個靜臥在水柏鐵路旁的村寨,位於盤州市柏果鎮南部。

全村轄4個村民組,319戶927人,貧困發生率0.46%。

“由於煤礦多,這個地方洗腳水比洗臉水乾淨,因為腳有襪子裹著嘛。 這句話反映出這裡環境不好,產業單一。 ”六盤水市市直機關工委,派駐清水河村的輪戰幹部王家平說。 “要發展什麼產業,一開始我心裡沒譜,首先要摸清村民心裡的想法。 ”

駐村一個星期後,王家平又發現了新困難。 “村民口音比較重,有的村民語速快了,我連他們說什麼都聽不懂,更別提開展工作了。 ”

幸運的是,王家平有一個駐村經驗豐富的好同事——清水河村第一書記楊宗渝。

“跟老百姓打交道,就得會拉家常、慢慢聊。 ”駐村3年的楊宗渝一語道破其中奧秘。 在他影響下,王家平和村民越來越聊得來。

1月23日,王家平和楊宗渝走訪的第一家是敖琪家。 王家平詳細詢問了敖琪和她弟弟的學習情況、家裡的生活情況。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叮囑敖琪有什麼困難給自己打電話。

“她父親前年去世了,母親在鐵路上工作,月收入只有1700塊錢,姐弟倆一個上大學一個讀高三。”路上,王家平和楊宗渝邊走邊商量如何幫助敖琪家。“她家沒有勞動力,如果有土地入股、特惠貸入股合作社機會優先考慮她家。她弟弟高考考上大學,儘量幫他申請助學金。”

一早上的走訪後,王家平和楊宗渝來到地裡。“2014年種下第一批,現在陸續掛果了,只是距離豐產還需要段時間。那邊地裡去年種了100畝水果蘿蔔,34戶貧困戶都掙了錢。”

“其他的土地呢?”

“村裡相當一部分土地都不平整也不成片,還沒統籌考慮過。”聽了楊宗渝的話,王家平沉思了一會兒。“可以考慮種生薑。”

“這個思路可以,晚上討論討論。”楊宗渝說。

晚上8點,村幹部們聚在村活動室裡,開始了種植什麼經濟價值更高的大討論。

新街村村民家裡掛上了衛生“流動紅旗”

李躍:美麗家園幹勁足

每天早上八點整,水城縣新街鄉新街村都會準時聽到喇叭聲:“快打掃衛生了,愛護環境光榮,污染環境可恥!”乍一聽有些好笑,但李躍告訴記者,在農村工作就需要這樣簡單明瞭。

李躍是水城縣委辦下派新街村的輪戰幹部,記者見到他時,他一手拿著擴音器,一手拿著大掃帚,臉上掛著汗珠。“我覺得鄉村振興,除了實施精准脫貧工程,促進創新創富外,還需要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人居環境治理就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你可別小看了打掃衛生,要想改善村民們懶散的習慣,把農家院變得美美的,打掃衛生可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為了提升大家的積極性,李躍還想出了給衛生檢查達標的村民頒發“流動紅旗”的辦法。“得獎的我們還發小獎品洗衣粉、香皂、洗髮水、毛巾等。”

“我們今天就要頒獎,邀請你一起去看看。”跟著李躍,記者來到村民黃元克家。

接過“流動紅旗”,黃元克樂呵呵的。“過去家家都髒亂,大掃除一年一回,就是在過年以前,自己也沒放在心上,現在每週六都要大掃除,發現乾乾淨淨住著確實是舒服。”

此外,李躍還動員新街村兩個組的村民各自承擔了通組路清潔工作,每週一次。

“不少村民說,現在不管是走路,還是騎摩托車,都乾淨多了,也不用擔心雨天泥、晴天灰了。”李躍說。

李躍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寫進了這樣的文字——背上行囊,走進基層,為的是不忘初心,放開歌喉,傳經送寶,小康路上同行。

駐村輪戰幹部顧甯和村民一起將收割的蔬菜裝袋

顧寧:當好“三員”破“三困”

深冬的烏蒙山區寒風漸緊,樹葉凋零給鐘山區北部五鄉鎮渾塘村添了幾分蕭瑟。“這段時間返鄉的村民越來越多,我得抓緊時間多走幾家。”農戶家中、田間地頭不時能夠見到鐘山區統計局輪戰幹部顧甯忙碌的身影。

走訪是“輪戰幫富”的首要工作,顧寧不敢絲毫懈怠。

“我最貧困,應該得到政府的照顧。”

“憑啥他家給吃低保,我家不給吃,你是領導,你要為我們做主?……”

村裡的群眾會上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打各的“小算盤”,讓初來乍到的顧寧哭笑不得。

“沒了志氣,花多大力氣幫扶,也扶不起。”顧寧感慨地說。渾塘村共有人口1335戶4913人,貧困戶258戶916人,2014年至2017年脫貧195戶774人,還有貧困戶63戶142人的“硬骨頭”要啃。

到任以來,顧寧積極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深入走訪瞭解,“村民心裡的癥結不少,比如脫貧攻堅政策理解不到位、多年扶貧產生意識疲勞、擔心‘走過場’、‘等靠要’和‘窮不怕、不怕窮’等問題。”顧寧說。“存在這些問題很正常,我需要做的就是要摸清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通過政策解讀、談心把問題回答清楚,這樣才能鼓起村民脫貧的信心。”

顧寧在渾塘村建了13個微信群,借助微信的即時性和便利性,採用圖片加文字的方式,迅速、直觀地地宣講政策、答疑解惑,調動群眾、特別是在返鄉村民參與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當好扶貧政策“宣傳員”——破解貧困群眾的“精神之困”,當好專案施工“協調員”,破解基礎設施建設“統籌不夠之困”,當好產業發展“指導員”,破解農特產品“滯銷之困”,在“輪戰幫富”的路上,顧寧一步一個腳印,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村民的信賴,兌現了輪戰幹部扶貧濟困的莊重承諾。

貴州日報記者 黃瑤 

王家平詳細詢問了敖琪和她弟弟的學習情況、家裡的生活情況。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叮囑敖琪有什麼困難給自己打電話。

“她父親前年去世了,母親在鐵路上工作,月收入只有1700塊錢,姐弟倆一個上大學一個讀高三。”路上,王家平和楊宗渝邊走邊商量如何幫助敖琪家。“她家沒有勞動力,如果有土地入股、特惠貸入股合作社機會優先考慮她家。她弟弟高考考上大學,儘量幫他申請助學金。”

一早上的走訪後,王家平和楊宗渝來到地裡。“2014年種下第一批,現在陸續掛果了,只是距離豐產還需要段時間。那邊地裡去年種了100畝水果蘿蔔,34戶貧困戶都掙了錢。”

“其他的土地呢?”

“村裡相當一部分土地都不平整也不成片,還沒統籌考慮過。”聽了楊宗渝的話,王家平沉思了一會兒。“可以考慮種生薑。”

“這個思路可以,晚上討論討論。”楊宗渝說。

晚上8點,村幹部們聚在村活動室裡,開始了種植什麼經濟價值更高的大討論。

新街村村民家裡掛上了衛生“流動紅旗”

李躍:美麗家園幹勁足

每天早上八點整,水城縣新街鄉新街村都會準時聽到喇叭聲:“快打掃衛生了,愛護環境光榮,污染環境可恥!”乍一聽有些好笑,但李躍告訴記者,在農村工作就需要這樣簡單明瞭。

李躍是水城縣委辦下派新街村的輪戰幹部,記者見到他時,他一手拿著擴音器,一手拿著大掃帚,臉上掛著汗珠。“我覺得鄉村振興,除了實施精准脫貧工程,促進創新創富外,還需要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人居環境治理就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你可別小看了打掃衛生,要想改善村民們懶散的習慣,把農家院變得美美的,打掃衛生可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為了提升大家的積極性,李躍還想出了給衛生檢查達標的村民頒發“流動紅旗”的辦法。“得獎的我們還發小獎品洗衣粉、香皂、洗髮水、毛巾等。”

“我們今天就要頒獎,邀請你一起去看看。”跟著李躍,記者來到村民黃元克家。

接過“流動紅旗”,黃元克樂呵呵的。“過去家家都髒亂,大掃除一年一回,就是在過年以前,自己也沒放在心上,現在每週六都要大掃除,發現乾乾淨淨住著確實是舒服。”

此外,李躍還動員新街村兩個組的村民各自承擔了通組路清潔工作,每週一次。

“不少村民說,現在不管是走路,還是騎摩托車,都乾淨多了,也不用擔心雨天泥、晴天灰了。”李躍說。

李躍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寫進了這樣的文字——背上行囊,走進基層,為的是不忘初心,放開歌喉,傳經送寶,小康路上同行。

駐村輪戰幹部顧甯和村民一起將收割的蔬菜裝袋

顧寧:當好“三員”破“三困”

深冬的烏蒙山區寒風漸緊,樹葉凋零給鐘山區北部五鄉鎮渾塘村添了幾分蕭瑟。“這段時間返鄉的村民越來越多,我得抓緊時間多走幾家。”農戶家中、田間地頭不時能夠見到鐘山區統計局輪戰幹部顧甯忙碌的身影。

走訪是“輪戰幫富”的首要工作,顧寧不敢絲毫懈怠。

“我最貧困,應該得到政府的照顧。”

“憑啥他家給吃低保,我家不給吃,你是領導,你要為我們做主?……”

村裡的群眾會上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打各的“小算盤”,讓初來乍到的顧寧哭笑不得。

“沒了志氣,花多大力氣幫扶,也扶不起。”顧寧感慨地說。渾塘村共有人口1335戶4913人,貧困戶258戶916人,2014年至2017年脫貧195戶774人,還有貧困戶63戶142人的“硬骨頭”要啃。

到任以來,顧寧積極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深入走訪瞭解,“村民心裡的癥結不少,比如脫貧攻堅政策理解不到位、多年扶貧產生意識疲勞、擔心‘走過場’、‘等靠要’和‘窮不怕、不怕窮’等問題。”顧寧說。“存在這些問題很正常,我需要做的就是要摸清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通過政策解讀、談心把問題回答清楚,這樣才能鼓起村民脫貧的信心。”

顧寧在渾塘村建了13個微信群,借助微信的即時性和便利性,採用圖片加文字的方式,迅速、直觀地地宣講政策、答疑解惑,調動群眾、特別是在返鄉村民參與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當好扶貧政策“宣傳員”——破解貧困群眾的“精神之困”,當好專案施工“協調員”,破解基礎設施建設“統籌不夠之困”,當好產業發展“指導員”,破解農特產品“滯銷之困”,在“輪戰幫富”的路上,顧寧一步一個腳印,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村民的信賴,兌現了輪戰幹部扶貧濟困的莊重承諾。

貴州日報記者 黃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