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漫談彌母:傳遞正能量or低俗“毒瘤”

感覺跨年還是前不久的事, 轉眼卻發現2018年的日曆竟已撕完了十二分之一, “人越長越抓不住時間”, 我總算也有點理解了。

煽情過後便要引出今天的主題了。

這個“東西”它既像泡沫, 也像花火, 它多從二次元的腦洞中誕生, 又能像流感病毒般迅速攻佔大批三次元高等人物愚蠢的大腦。 它可以像我一樣打煽情牌, 也可以靠鬼畜污染你的視聽;它勾起的興許只是一段回憶、一種執念、一種久違的情感或是一次難得的放縱。

若你問:

“《君の名は》?”

它會答:

“《Call me by your name》!”

“是它是它是它就是它, 我們的朋友小meme!”

Δ《pop子與pipi美的日常》

meme是什麼?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個詞肯定會想:“麼麼”是什麼鬼東西?其實“meme”念作彌母、米姆, 又名模因、迷因、擬子等等。 在度娘百科中對, 它最簡明的定義為:指在同一個文化氛圍中, 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思想、行為或者風格。

為了讓其顯得比較“高大上”以及映襯它強大的傳播性, 在眾多音譯中我更偏向使用“彌母”稱呼它。 當然,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 能一眼就從龐大的漢字群中看到這個今天的關鍵字, 下文仍會繼續使用原名“meme”。

Δ pepe蛙也是一種meme

說到meme, 該詞最早源于英國進化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的概念。 生物的遺傳基因(Gene)會複製自己遺傳給後代, 而meme則是文化傳達的單位, 是模仿單位這個概念的指示名詞。 根據希臘語Mimeme(生物從母體向後代遺傳基因)的諧音, 為使其讀上去與gene一詞相似, 道金斯為之取名為meme。

道金斯認為, “任何一個事物要構成一種複製因數必須具備遺傳、變異和選擇三個特徵。 ”而在他看來, meme完全具備這三個特徵:meme具有遺傳性——其傳播的過程即遺傳的過程;meme具有變異性——其內容在傳遞過程並中或許會有增減等變化;meme具有選擇性——其傳播能力是不同的。

所有生物都會將自己的基因複製後遺傳給後代子孫,

從而生物才能夠進化, 這是進化論的原理。 而meme也遵循著進化論中優勝劣汰的那套理論, 只有在“嚴苛”環境下生存下來的meme才能像遺傳基因般向後世傳播。

Δ《迷因效應》一書對meme的解讀

小島秀夫與《我所愛著的MEME們》

小島秀夫大家都不陌生, 《合金裝備》之父嘛!他的最新作《死亡擱淺》仍處於內測階段,何時與玩家見面還是未知,而上周剛發佈的《合金裝備:生存(Metal Gear Survive)》(簡稱MGSV)卻是首部完全離開小島的《合金裝備》遊戲,且題材為最多四人進行合作的打僵屍類遊戲。

廣大合金玩家質疑該作的點子(打喪屍)仍來自小島秀夫,是其在Konami的遺作,對此他並不接鍋。“《合金裝備》是關於政治小說和間諜活動的一部遊戲,”小島解釋說:“僵屍怎麼會適合這種題材?”他還表示如果他參與制作,就不會是喪屍而是機甲部隊。

Δ 小島秀夫

以上是題外話,之所以提起他是因為他曾在5年前出過一本名為《我所愛著的MEME們》(簡稱《MEME們》)的書,和讀者們分享了帶給他無數靈感的故事。《MEME們》“不是成功論,也不是處世之道,不是成為有錢人的攻略,也不是受異性歡迎的秘訣寶典”,可以想像此類書籍是很難在粉絲圈或業界外打開市場的。

但在小島秀夫看來,meme更像是他閱讀過的書籍、故事裡的某些精神化身,是“人們存在過的證據與幻影”,所以出書在他眼中可能更像一種儀式,誠如他在前言的最後說到:“我將我的MEME接力棒,傳遞給正捧著這本書的你。”

現代meme效應與病毒行銷

“meme效應”出自高德創始人高德的《迷因效應(Meme Effect)》一書,指代觀念、思想和文化的總和。如果說小島秀夫對meme傳遞的理解尤如《黑暗之魂》中的“傳火”一般神聖的話,那當下多數在人群中散播開來的meme則可能更傾向於一種病毒式的“感染”,也就是我們說的病毒行銷——其最大的“本領”就是帶節奏。若以此為標準的話,那短短的一月份內的確湧現了不少這樣帶節奏的meme,難怪時間就在一片“動次打次”聲中隨風飄逝了。

三款遊戲

三款遊戲分別為《人類:一敗塗地(Human:Fall Flat)》、《戀與製作人》以及《旅行青蛙(旅かえる)》。

《人類:一敗塗地》是2016年上線的一款第三人稱物理解謎冒險遊戲,且從各方面來說都相當粗糙:極簡畫風、沒有UI、純色塊拼裝成的物體以及讓人捉急的中文字形檔……玩法上雖然難度循序漸進,但也談不上多麼出彩,唯一的亮點就是玩家控制的小人,沒有骨骼支撐的身體仿佛得了“軟骨病”,自訂角色也被玩家們玩出了鬼畜的感覺。

Δ 玩家自訂的“一拳超人”琦玉老師

那麼這款“半成品”級別的遊戲憑什麼突然吸引了眾多主播將其擺上“舞臺”,又憑什麼打動了大批觀眾去親身體驗呢?真相就是,製作組在10月份的一次更新中加入了多人模式,最多支援8人連線,從此徹底改變了這款遊戲。

原來一個人的受苦之旅,現在變成了拯救智障隊友。

幸災樂禍作為一種被多數人刻意隱藏的習慣也能在多人模式下得到徹底的釋放。

Steam中遊戲評論頁面下許多人表示這款遊戲幫他們找回了久違的、與三五好友一起在遊戲中暢懷歡笑的快樂,正是這種快樂讓他們自願地向周圍人分享、安利這款遊戲,並不斷地在人與人間傳播,這就是一個典型的meme效應傳播案例。

在我的朋友圈,《人類:一敗塗地》還只能算是偶爾出現,真正刷屏級的兩款遊戲是月初的《戀與製作人》和最近的《旅行青蛙》,這兩款遊戲我相信各位都已十分熟悉,因此在這就不多作介紹了。

Δ《戀與製作人》&《旅行青蛙》

它們的風靡與《人類:一敗塗地》頗有共通之處,無非就同我開頭所說的那樣,引動了玩家的某種情緒。

《戀與製作人》喚醒了“少女”心中的瑪麗蘇情結,因此成功地用四個“野男人”就將千萬女性玩家“套牢”,氪金抽不到羈絆仍不忘在朋友圈表忠心、宣示主權,其毅力與決心讓吾等膽寒。

Δ 但我的這位好友發洩完後並未卸載

《旅行青蛙》則繼《貓咪後院(ねこあつめ)》之後再次證明了可愛小動物的魅力。

作為一款休閒放置類手遊,《旅行青蛙》主打“佛性養蛙”的主題,卻成功為青年玩家們營造了一種“為人父母”的氛圍。因為父母暢聊的話題中永遠有“孩子”的一席之地,所以當我們有了“蛙兒子”,也會很自然地渴望與他人分享心情。

與其他放置類遊戲不同,它放置的不是經驗、等級、道具,而是玩家的牽掛,這種牽掛的受眾廣、共鳴高,無疑是一種更聰明、更高級的選擇。

Δ 一張彙聚了無數玩家心聲的表情包

這三款遊戲都可以概括為“有毒”的“魔性”遊戲,它們不像《王者榮耀》或《陰陽師》,本身題材上佳又是玩家群體大的moba和rpg。單從遊戲本體來看,它們的火爆是讓人始料未及的,但從其背後引導出的玩家情感來說,也著實抓住了當代人的某些“痛點”,被大肆傳播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一部動漫

順著幾款“有毒”的“魔性”遊戲,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這部動畫同樣離不開這兩個標籤,甚至毒性更強、更魔性!混跡b站關注每月新番的朋友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簡稱《pop子》)

Δ 一部堪稱“車禍現場”的番

在聊它前,你可能還得瞭解下什麼是“kuso”。所謂kuso片,開始指的是糞作(ACG圈中對辣雞作品的一種稱呼),後來延伸出惡搞、無聊的意思,和國人所說的“無厘頭”有幾分相似。

《pop子》自詡為一個簡單的kuso動畫,事實證明它做到了——它沒有要為觀眾奉上一部“好動畫”的態度,製作人員也沒有想讓它成為一部感人作品的覺悟。但我仍然推薦遊戲愛好者們一定要去看一下此動畫,因為它絕對稱得上是一部活用neta元素的大師級作品,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作品被玩出花來。

比如這樣,

Δ《超時空之輪》中男主的必殺技

這樣,

Δ 小智、博士、禦三家…

或是這樣……

Δ《上古卷軸5:天際》

實際上《pop子》也確實成為了病毒般的meme:首話的“生氣了嗎”梗成了b站彈幕的常客,pop子和pipi美形象和《戀與製作人》的四個“野男人”以及《旅行青蛙》裡的國民“蛙兒子”一同組成了一月表情包風景線;第三話播出後官方組織了一個線下活動發放克隆pop子面具,但因為現場人數過多被員警叫停,大量的粉絲不滿地伸出中指,結果就出現了下面的場景……

《pop子》是沒什麼營養,不過沒營養不等於沒意義,所有作品都需要為欣賞者帶來意義。以往的大部分作品依靠作者的內容來確定其意義,《pop子》則不同,它摒棄了傳統的模式,選擇把創造意義的權利交由觀眾。

它正是在觀眾對它的意義挖掘中(有好也有壞),做到了拳打紫羅蘭(《紫羅蘭永恆花園》)腳踢國家隊(《DARLING in the FRANXX》)的壯舉,奠定了自己“一月霸權(點擊率最高)”的地位。

一個角色

以上的meme只要你身處國內一定都有所耳聞,像《旅行青蛙》就登上了地方台的晚間新聞,《人類:一敗塗地》和《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也是先靠國外的主播們帶火後波及國內的,而下面這只“紅色針鼴”如果你沒看過上上周的《壹周快評》,那我猜你大概率是不知道的。

它的正式名稱為“烏干達納克魯斯”,而且由來相對複雜,結合了許多老梗。

首先納克魯斯是索尼克系列中的一個角色,曾經有個視頻主在自己的作品中插入了一個自己畫的醜萌版納克魯斯,惡搞的造型很快博得了觀者的眼球並取得了大量人氣。

VR Chat火爆後,因應用內含讓用戶上傳自製虛擬形象的系統,因此有人將這個形象做成了3D模型並導入應用,供所有用戶自由使用,這也間接造成了後來紅色針鼴模型的氾濫。

Δ 製作者對自己的mod被濫用也感到十分崩潰

而關於烏干達的部分則眾說紛紜。數月前Twitch知名主播Forsen在直播時打開了一部“久負盛名”的烏干達“爛片”——《誰殺死了亞曆克斯隊長?(Who Killed Captain Alex?)》,電影裡“視頻笑話人(Video Joker)”(烏干達的一種本土化職業,在播放電影時提供翻譯、解說、配音、主持、脫口秀等)獨特的腔調讓人忍俊不禁,他的臺詞很快成了他和粉絲們在頻道裡聊天的常用語。

之後Forsen玩《絕地求生》時,粉絲們會想方設法擠進他的戰場,並成群結隊地追殺他,一邊模仿“視頻笑話人”操著陰陽怪氣的英語念著他的搞笑臺詞,一邊包圍Forsen將其亂拳毆死——這種行為像極了後來席捲VR Chat的“烏干達納克魯斯”的藍本。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個梗來自於Youtube的一個著名惡搞系列視頻,它的作者喜歡模仿非洲口音,假扮成會通靈的烏干達玩家,通過曝出對方的私人資訊來嚇唬其他玩家,其中的經典臺詞就是“Do you know de(the) way ?”

Δ 該系列視頻封面的風格如圖所示

不論根源出自何處,“烏干達納克魯斯”的爆紅與納克魯斯和烏干達本身都沒有太多關係,按亞文化研究者斯圖亞特·霍爾所說,“這完全是一場‘隨機拼貼’而成的盛裝舞會”。這也的確符合VR Chat當下的環境——它本身即是網路最美好與最黑暗面的集合,是個群魔亂舞、釋放自我的“混沌”場所。

“烏干達納克魯斯”最初只是玩家小範圍的搞笑行為,卻作為一種meme通過視頻等形式迅速擴散,最後漸漸失控,給許多VR Chat的用戶帶來了困擾。儘管這個集合梗的惡化大程度上要歸罪於其在內容上本就涉及了種族、性別歧視,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病毒式傳播的meme雙刃劍的一面。

Δ 他們會圍著女性角色喊她們“Queen”、“騷擾”她們

寫在最後

再回頭想想我們平時脫口而出的一些網路用語和流行詞,多數出自最近的熱點,其中難免就會涉及敏感話題:種族、國家、地域、性別、貧富等等。將這些梗、這些詞掛在嘴邊的我們並非都是極端主義者,然而meme三大特徵之一的變異性註定了很多東西在傳播的過程中會逐步失去其最初的意義,最終在不知不覺中“強迫”我們做了不想做的事。

在寫完上述內容後,我突然想起自己漏了一個和遊戲有關的meme——《貪玩藍月》的“渣渣輝”。這同樣是一個被玩壞的meme,太多的惡意好評把遊戲的評分從1.7拔升至8.3,導致taptap官方不得不發佈緊急公告對情況進行說明並大量刪除這些“惡評”。

所以最後的最後是想告誡大家,玩梗需慎重,請大家擦亮雙眼,傳遞正能量的meme,杜絕低俗“毒瘤”。

Δ 站了一周真是辛苦你了…

《合金裝備》之父嘛!他的最新作《死亡擱淺》仍處於內測階段,何時與玩家見面還是未知,而上周剛發佈的《合金裝備:生存(Metal Gear Survive)》(簡稱MGSV)卻是首部完全離開小島的《合金裝備》遊戲,且題材為最多四人進行合作的打僵屍類遊戲。

廣大合金玩家質疑該作的點子(打喪屍)仍來自小島秀夫,是其在Konami的遺作,對此他並不接鍋。“《合金裝備》是關於政治小說和間諜活動的一部遊戲,”小島解釋說:“僵屍怎麼會適合這種題材?”他還表示如果他參與制作,就不會是喪屍而是機甲部隊。

Δ 小島秀夫

以上是題外話,之所以提起他是因為他曾在5年前出過一本名為《我所愛著的MEME們》(簡稱《MEME們》)的書,和讀者們分享了帶給他無數靈感的故事。《MEME們》“不是成功論,也不是處世之道,不是成為有錢人的攻略,也不是受異性歡迎的秘訣寶典”,可以想像此類書籍是很難在粉絲圈或業界外打開市場的。

但在小島秀夫看來,meme更像是他閱讀過的書籍、故事裡的某些精神化身,是“人們存在過的證據與幻影”,所以出書在他眼中可能更像一種儀式,誠如他在前言的最後說到:“我將我的MEME接力棒,傳遞給正捧著這本書的你。”

現代meme效應與病毒行銷

“meme效應”出自高德創始人高德的《迷因效應(Meme Effect)》一書,指代觀念、思想和文化的總和。如果說小島秀夫對meme傳遞的理解尤如《黑暗之魂》中的“傳火”一般神聖的話,那當下多數在人群中散播開來的meme則可能更傾向於一種病毒式的“感染”,也就是我們說的病毒行銷——其最大的“本領”就是帶節奏。若以此為標準的話,那短短的一月份內的確湧現了不少這樣帶節奏的meme,難怪時間就在一片“動次打次”聲中隨風飄逝了。

三款遊戲

三款遊戲分別為《人類:一敗塗地(Human:Fall Flat)》、《戀與製作人》以及《旅行青蛙(旅かえる)》。

《人類:一敗塗地》是2016年上線的一款第三人稱物理解謎冒險遊戲,且從各方面來說都相當粗糙:極簡畫風、沒有UI、純色塊拼裝成的物體以及讓人捉急的中文字形檔……玩法上雖然難度循序漸進,但也談不上多麼出彩,唯一的亮點就是玩家控制的小人,沒有骨骼支撐的身體仿佛得了“軟骨病”,自訂角色也被玩家們玩出了鬼畜的感覺。

Δ 玩家自訂的“一拳超人”琦玉老師

那麼這款“半成品”級別的遊戲憑什麼突然吸引了眾多主播將其擺上“舞臺”,又憑什麼打動了大批觀眾去親身體驗呢?真相就是,製作組在10月份的一次更新中加入了多人模式,最多支援8人連線,從此徹底改變了這款遊戲。

原來一個人的受苦之旅,現在變成了拯救智障隊友。

幸災樂禍作為一種被多數人刻意隱藏的習慣也能在多人模式下得到徹底的釋放。

Steam中遊戲評論頁面下許多人表示這款遊戲幫他們找回了久違的、與三五好友一起在遊戲中暢懷歡笑的快樂,正是這種快樂讓他們自願地向周圍人分享、安利這款遊戲,並不斷地在人與人間傳播,這就是一個典型的meme效應傳播案例。

在我的朋友圈,《人類:一敗塗地》還只能算是偶爾出現,真正刷屏級的兩款遊戲是月初的《戀與製作人》和最近的《旅行青蛙》,這兩款遊戲我相信各位都已十分熟悉,因此在這就不多作介紹了。

Δ《戀與製作人》&《旅行青蛙》

它們的風靡與《人類:一敗塗地》頗有共通之處,無非就同我開頭所說的那樣,引動了玩家的某種情緒。

《戀與製作人》喚醒了“少女”心中的瑪麗蘇情結,因此成功地用四個“野男人”就將千萬女性玩家“套牢”,氪金抽不到羈絆仍不忘在朋友圈表忠心、宣示主權,其毅力與決心讓吾等膽寒。

Δ 但我的這位好友發洩完後並未卸載

《旅行青蛙》則繼《貓咪後院(ねこあつめ)》之後再次證明了可愛小動物的魅力。

作為一款休閒放置類手遊,《旅行青蛙》主打“佛性養蛙”的主題,卻成功為青年玩家們營造了一種“為人父母”的氛圍。因為父母暢聊的話題中永遠有“孩子”的一席之地,所以當我們有了“蛙兒子”,也會很自然地渴望與他人分享心情。

與其他放置類遊戲不同,它放置的不是經驗、等級、道具,而是玩家的牽掛,這種牽掛的受眾廣、共鳴高,無疑是一種更聰明、更高級的選擇。

Δ 一張彙聚了無數玩家心聲的表情包

這三款遊戲都可以概括為“有毒”的“魔性”遊戲,它們不像《王者榮耀》或《陰陽師》,本身題材上佳又是玩家群體大的moba和rpg。單從遊戲本體來看,它們的火爆是讓人始料未及的,但從其背後引導出的玩家情感來說,也著實抓住了當代人的某些“痛點”,被大肆傳播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一部動漫

順著幾款“有毒”的“魔性”遊戲,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這部動畫同樣離不開這兩個標籤,甚至毒性更強、更魔性!混跡b站關注每月新番的朋友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簡稱《pop子》)

Δ 一部堪稱“車禍現場”的番

在聊它前,你可能還得瞭解下什麼是“kuso”。所謂kuso片,開始指的是糞作(ACG圈中對辣雞作品的一種稱呼),後來延伸出惡搞、無聊的意思,和國人所說的“無厘頭”有幾分相似。

《pop子》自詡為一個簡單的kuso動畫,事實證明它做到了——它沒有要為觀眾奉上一部“好動畫”的態度,製作人員也沒有想讓它成為一部感人作品的覺悟。但我仍然推薦遊戲愛好者們一定要去看一下此動畫,因為它絕對稱得上是一部活用neta元素的大師級作品,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作品被玩出花來。

比如這樣,

Δ《超時空之輪》中男主的必殺技

這樣,

Δ 小智、博士、禦三家…

或是這樣……

Δ《上古卷軸5:天際》

實際上《pop子》也確實成為了病毒般的meme:首話的“生氣了嗎”梗成了b站彈幕的常客,pop子和pipi美形象和《戀與製作人》的四個“野男人”以及《旅行青蛙》裡的國民“蛙兒子”一同組成了一月表情包風景線;第三話播出後官方組織了一個線下活動發放克隆pop子面具,但因為現場人數過多被員警叫停,大量的粉絲不滿地伸出中指,結果就出現了下面的場景……

《pop子》是沒什麼營養,不過沒營養不等於沒意義,所有作品都需要為欣賞者帶來意義。以往的大部分作品依靠作者的內容來確定其意義,《pop子》則不同,它摒棄了傳統的模式,選擇把創造意義的權利交由觀眾。

它正是在觀眾對它的意義挖掘中(有好也有壞),做到了拳打紫羅蘭(《紫羅蘭永恆花園》)腳踢國家隊(《DARLING in the FRANXX》)的壯舉,奠定了自己“一月霸權(點擊率最高)”的地位。

一個角色

以上的meme只要你身處國內一定都有所耳聞,像《旅行青蛙》就登上了地方台的晚間新聞,《人類:一敗塗地》和《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也是先靠國外的主播們帶火後波及國內的,而下面這只“紅色針鼴”如果你沒看過上上周的《壹周快評》,那我猜你大概率是不知道的。

它的正式名稱為“烏干達納克魯斯”,而且由來相對複雜,結合了許多老梗。

首先納克魯斯是索尼克系列中的一個角色,曾經有個視頻主在自己的作品中插入了一個自己畫的醜萌版納克魯斯,惡搞的造型很快博得了觀者的眼球並取得了大量人氣。

VR Chat火爆後,因應用內含讓用戶上傳自製虛擬形象的系統,因此有人將這個形象做成了3D模型並導入應用,供所有用戶自由使用,這也間接造成了後來紅色針鼴模型的氾濫。

Δ 製作者對自己的mod被濫用也感到十分崩潰

而關於烏干達的部分則眾說紛紜。數月前Twitch知名主播Forsen在直播時打開了一部“久負盛名”的烏干達“爛片”——《誰殺死了亞曆克斯隊長?(Who Killed Captain Alex?)》,電影裡“視頻笑話人(Video Joker)”(烏干達的一種本土化職業,在播放電影時提供翻譯、解說、配音、主持、脫口秀等)獨特的腔調讓人忍俊不禁,他的臺詞很快成了他和粉絲們在頻道裡聊天的常用語。

之後Forsen玩《絕地求生》時,粉絲們會想方設法擠進他的戰場,並成群結隊地追殺他,一邊模仿“視頻笑話人”操著陰陽怪氣的英語念著他的搞笑臺詞,一邊包圍Forsen將其亂拳毆死——這種行為像極了後來席捲VR Chat的“烏干達納克魯斯”的藍本。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個梗來自於Youtube的一個著名惡搞系列視頻,它的作者喜歡模仿非洲口音,假扮成會通靈的烏干達玩家,通過曝出對方的私人資訊來嚇唬其他玩家,其中的經典臺詞就是“Do you know de(the) way ?”

Δ 該系列視頻封面的風格如圖所示

不論根源出自何處,“烏干達納克魯斯”的爆紅與納克魯斯和烏干達本身都沒有太多關係,按亞文化研究者斯圖亞特·霍爾所說,“這完全是一場‘隨機拼貼’而成的盛裝舞會”。這也的確符合VR Chat當下的環境——它本身即是網路最美好與最黑暗面的集合,是個群魔亂舞、釋放自我的“混沌”場所。

“烏干達納克魯斯”最初只是玩家小範圍的搞笑行為,卻作為一種meme通過視頻等形式迅速擴散,最後漸漸失控,給許多VR Chat的用戶帶來了困擾。儘管這個集合梗的惡化大程度上要歸罪於其在內容上本就涉及了種族、性別歧視,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病毒式傳播的meme雙刃劍的一面。

Δ 他們會圍著女性角色喊她們“Queen”、“騷擾”她們

寫在最後

再回頭想想我們平時脫口而出的一些網路用語和流行詞,多數出自最近的熱點,其中難免就會涉及敏感話題:種族、國家、地域、性別、貧富等等。將這些梗、這些詞掛在嘴邊的我們並非都是極端主義者,然而meme三大特徵之一的變異性註定了很多東西在傳播的過程中會逐步失去其最初的意義,最終在不知不覺中“強迫”我們做了不想做的事。

在寫完上述內容後,我突然想起自己漏了一個和遊戲有關的meme——《貪玩藍月》的“渣渣輝”。這同樣是一個被玩壞的meme,太多的惡意好評把遊戲的評分從1.7拔升至8.3,導致taptap官方不得不發佈緊急公告對情況進行說明並大量刪除這些“惡評”。

所以最後的最後是想告誡大家,玩梗需慎重,請大家擦亮雙眼,傳遞正能量的meme,杜絕低俗“毒瘤”。

Δ 站了一周真是辛苦你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