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三江源國家公園繪就最美藍圖——《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解讀

三江源國家公園到底怎麼建?近日國家發改委有了標準答案。

經國務院同意, 2018年1月12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標誌著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步入全面推進階段。 按照“生態立省”戰略部署,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生態”是青海各族人民肩負的最重要使命。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出爐, 副省長田錦塵接受西寧晚報記者專訪, 並對《規劃》進行了詳細解讀。

記者: 《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有什麼重要意義?

田錦塵:《規劃》是我國首個國家公園規劃,

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是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中央關於國土空間保護利用和自然文化遺產管理思路的重大創新, 是我國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 對建設美麗中國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 《規劃》的批准實施標誌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向著這一新征程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

(二)是推進國家公園建設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區開展全新體制的國家公園試點, 努力為改變‘九龍治水’、實現‘兩個統一行使’闖出一條路子,

體現了改革和擔當精神。 要把這個試點啟動好、實施好。 ”青海省承擔著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責任, 肩負著為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探索經驗、為體制機制創新提供示範的重任;《試點方案》確定的指導思想、目標定位、主要任務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需要通過編制規劃落實指導思想、明確基本原則, 將目標定位具體化, 將各項任務進一步細化, 確保各項工作有規可循、科學有序, 各項任務如期完成。

(三)是實現三江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抓手。

三江源是我國重要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 生態保護工作極為重要。 自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和二期工程實施以來,

這一地區生態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生態保護成效顯著。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主要任務是創新更有效、更科學的生態保護新模式, 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之路。

記者: 《規劃》編制過程是怎樣的?又有哪些鮮明特點?

田錦塵: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2014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進一步明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2015年初, 國家確定青海為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市)之一, 要求選取1個區域開展試點。 根據國家有關要求, 我省著手研究確定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 通過評估認為, 三江源地區具備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良好條件,

省委省政府及時部署編制《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建設試點區實施方案》。 2015年12月9日,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第19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 審議通過《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6年3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試點方案》, 確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啟動推進。 省委省政府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作為重大改革工程, 舉全省之力予以推進, 專門成立了由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雙組長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 于4月13日召開啟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動員大會, 拉開了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公園建設的序幕。

作為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我們堅持開門編制規劃, 做到高站位、有前瞻、可操作, 承擔好體制試點排頭兵和國家公園建設先行者的角色, 努力為其他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示範。 《規劃》主要體現了“三個統一”的特點。 一是著力體現戰略性和全域性的有效統一。 把“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實際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 從戰略上來謀劃, 在整體上來佈局。 以“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 共建共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 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向全世界展示面積最大、海拔最高、自然風貌大美、生態功能穩定、民族文化獨特、人與自然和諧的國家公園”為目標, 體現依法建園、科學建園、全民建園、開放建園、和諧建園、智慧建園的鮮明特徵。 二是集中體現先行先試和體制機制創新的有效統一。著力解決“九龍治水”和自然資源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在不調整行政區劃的前提下,整合優化、統一規範,組建管理機構,建立管理主體,實現集中統一高效的保護管理和執法,從根本上解決政出多門、職能交叉、職責分割的管理體制弊端,為實現國家公園範圍內自然資源資產、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兩個統一行使”和三江源國家公園重要資源資產國家所有、全民共用、世代傳承奠定了體制基礎。三是突出體現更加嚴格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統一。自始至終貫穿採取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執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築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指導思想,突出更加嚴格的生態保護。強調生態系統原真完整保護,科學把握生態系統內在規律,減少人類對自然演替規律的干預,以自然恢復為主,打造生態保護升級版,將自然遺產留予子孫後代。

記者:《規劃》有哪些主要內容?

田錦塵:《規劃》共八章二十五節,主要內容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落實“四個轉變”治青理政新要求,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堅持以生態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是第一戰略、首要責任、緊迫任務,遵循生態保護內在規律,尊重三江源生態系統特點,採取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執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築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二)主要目標

主要目標按總體目標和近、中、遠三個階段目標來設計。

【總體目標】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得到嚴格保護,滿足生態保護第一要求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國家公園科學管理體系形成,有效行使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和監管權,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服務功能不斷提升;野生動植物種群增加,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綠色發展方式逐步形成,民生不斷改善,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共建共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近期目標】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國家公園體制全面建立,法規和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體系基本形成,管理運行順暢。綠色發展方式成為主體,生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轉產轉業牧民有序增加,國家公園內居住人口有所下降。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得到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江河徑流量持續穩定,長江、黃河、瀾滄江水質穩定保持優良,生態系統步入良性迴圈。

【中期目標】到2025年,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法規政策體系、標準體系趨於完善,管理運行有序高效。全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繼續帶動牧民轉產轉業,國家公園內居住人口不增加。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良性迴圈,生物多樣性豐富,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增強,江河徑流量持續穩定,長江、黃河、瀾滄江水質更加優良。

【遠期目標】到2035年,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完善,行政管理範圍與生態系統相協調,實現對三大江河源頭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保護,園區範圍和功能優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良性迴圈,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建立起生態保護的典範;國家公園規劃體系、政策體系、制度體系、標準體系、機構運行體系、人力資源體系、多元投入體系、科技支撐體系、監測評估考核體系、專案建設體系、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全面建立,成為體制機制創新的典範;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方式更加成熟,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生態體驗特色明顯,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環境教育基地,文化先進、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社會繁榮穩定,成為我國國家公園的典範,建成現代化國家公園。

記者: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主要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標是什麼?

田錦塵:結合現行保護地功能區劃和管控要求,科學規劃空間佈局,明確功能分區、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標,統一用途管制,統一規範管理,系統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完整性。

功能分區和定位:遵循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理念,以一級功能分區明確空間管控目標,以二級功能分區落實管控措施。一級功能分區。在園區內各類保護地功能區劃的基礎上,遵循各類保護地的管控要求,結合現狀評價成果,突出更加嚴格的保護,通過地理統籌和功能統籌,按照生態系統功能、保護目標將各園區劃分為核心保育區、生態保育修復區、傳統利用區,實行差別化管控策略,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的科學合理佈局和可持續利用。二級功能分區。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在專項規劃中開展二級功能分區,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一是堅持一級和二級功能分區管控物件、管控目標、管控措施相統一;二是以自然資源本底評估為基礎,充分掌握自然資源的分佈、數量、等級和狀況;三是依據國家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要求,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四是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城鄉建設用地進行嚴格管控;五是針對重要自然資源管理目標制定經營管理方案,實現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有效管控;六是在一級功能分區基礎上細化到重要自然資源,提出保育措施,明確作業要求。

記者:今後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田錦塵:主要任務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生態系統保護、配套支撐體系三個方面。

關於體制機制創新。《規劃》以“解決‘九龍治水’和自然資源執法監管‘碎片化’弊端,克服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不到位、政出多門和管理缺位、不到位的問題”為目標,提出“實現國家公園範圍內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兩個統一行使’,建立‘一件事由一個部門來管’的權責邊界清晰、所有權和監管權分離、地方政府和國家公園管理部門良性互動的新型保護地管理體制”的任務。一是完成組建管理機構、明確權責、強化管理運行、協調園區內外職責、動員社會參與和對外交流等工作。二是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試點、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試點等試點工作緊密銜接,統籌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建立特許經營機制,健全完善管護體系、制度體系、規劃管理體系、標準體系。三是開展自然資源管理綜合執法。

關於生態系統保護。《規劃》指出:科學把握生態系統內在規律,減少人類對自然演替規律的干預,以自然恢復為主,統籌實施三江源二期、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保護工程,開展綜合治理,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一是加強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構成三江源生命共同體,共同維護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最突出的是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服務功能。通過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荒漠等生態系統的原真完整保護,將自然遺產留給子孫後代,實現淡水補給功能增強、生物多樣性提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更加注重人的發展和文化保護傳承,推進社區共建共管,加強環境綜合治理,保護節約水資源,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三是加強生態監測評估。四是規範開展生態體驗與環境教育。

關於國家公園建設配套支撐體系。《規劃》要求始終堅持依法建園、綠色建園、全民建園、智慧建園、和諧建園、科學建園和開放建園,開展國家公園支撐配套體系建設,努力提升科技水準,逐步完善基礎設施。

記者:《規劃》保障又是怎樣的?

田錦塵:為了確保規劃順利實施,規劃提出四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實施。明確指出:青海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規劃實施,不斷深化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園區管理委員會各負其責;青海省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落實規劃任務,園區所在地各級黨委、政府,依據職責和分工,積極配合、協同實施,扎扎實實推進三江源區生態環境保護。

二是考核監督。要求完善評估考核機制,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三是資金保障。明確“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社會積極參與的資金籌措保障機制”。試點期間由青海省財政統籌,中央財政通過現有管道加大支持力度。對財政資金、生態補償、金融支持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

四是宣傳引導。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引導,形成群眾主動保護、社會廣泛參與、各方積極投入國家公園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是集中體現先行先試和體制機制創新的有效統一。著力解決“九龍治水”和自然資源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在不調整行政區劃的前提下,整合優化、統一規範,組建管理機構,建立管理主體,實現集中統一高效的保護管理和執法,從根本上解決政出多門、職能交叉、職責分割的管理體制弊端,為實現國家公園範圍內自然資源資產、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兩個統一行使”和三江源國家公園重要資源資產國家所有、全民共用、世代傳承奠定了體制基礎。三是突出體現更加嚴格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統一。自始至終貫穿採取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執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築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指導思想,突出更加嚴格的生態保護。強調生態系統原真完整保護,科學把握生態系統內在規律,減少人類對自然演替規律的干預,以自然恢復為主,打造生態保護升級版,將自然遺產留予子孫後代。

記者:《規劃》有哪些主要內容?

田錦塵:《規劃》共八章二十五節,主要內容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落實“四個轉變”治青理政新要求,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堅持以生態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是第一戰略、首要責任、緊迫任務,遵循生態保護內在規律,尊重三江源生態系統特點,採取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執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築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二)主要目標

主要目標按總體目標和近、中、遠三個階段目標來設計。

【總體目標】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得到嚴格保護,滿足生態保護第一要求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國家公園科學管理體系形成,有效行使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和監管權,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服務功能不斷提升;野生動植物種群增加,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綠色發展方式逐步形成,民生不斷改善,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共建共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近期目標】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國家公園體制全面建立,法規和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體系基本形成,管理運行順暢。綠色發展方式成為主體,生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轉產轉業牧民有序增加,國家公園內居住人口有所下降。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得到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江河徑流量持續穩定,長江、黃河、瀾滄江水質穩定保持優良,生態系統步入良性迴圈。

【中期目標】到2025年,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法規政策體系、標準體系趨於完善,管理運行有序高效。全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繼續帶動牧民轉產轉業,國家公園內居住人口不增加。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良性迴圈,生物多樣性豐富,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增強,江河徑流量持續穩定,長江、黃河、瀾滄江水質更加優良。

【遠期目標】到2035年,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完善,行政管理範圍與生態系統相協調,實現對三大江河源頭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保護,園區範圍和功能優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良性迴圈,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建立起生態保護的典範;國家公園規劃體系、政策體系、制度體系、標準體系、機構運行體系、人力資源體系、多元投入體系、科技支撐體系、監測評估考核體系、專案建設體系、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全面建立,成為體制機制創新的典範;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方式更加成熟,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生態體驗特色明顯,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環境教育基地,文化先進、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社會繁榮穩定,成為我國國家公園的典範,建成現代化國家公園。

記者: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主要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標是什麼?

田錦塵:結合現行保護地功能區劃和管控要求,科學規劃空間佈局,明確功能分區、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標,統一用途管制,統一規範管理,系統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完整性。

功能分區和定位:遵循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理念,以一級功能分區明確空間管控目標,以二級功能分區落實管控措施。一級功能分區。在園區內各類保護地功能區劃的基礎上,遵循各類保護地的管控要求,結合現狀評價成果,突出更加嚴格的保護,通過地理統籌和功能統籌,按照生態系統功能、保護目標將各園區劃分為核心保育區、生態保育修復區、傳統利用區,實行差別化管控策略,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的科學合理佈局和可持續利用。二級功能分區。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在專項規劃中開展二級功能分區,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一是堅持一級和二級功能分區管控物件、管控目標、管控措施相統一;二是以自然資源本底評估為基礎,充分掌握自然資源的分佈、數量、等級和狀況;三是依據國家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要求,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四是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城鄉建設用地進行嚴格管控;五是針對重要自然資源管理目標制定經營管理方案,實現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有效管控;六是在一級功能分區基礎上細化到重要自然資源,提出保育措施,明確作業要求。

記者:今後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田錦塵:主要任務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生態系統保護、配套支撐體系三個方面。

關於體制機制創新。《規劃》以“解決‘九龍治水’和自然資源執法監管‘碎片化’弊端,克服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不到位、政出多門和管理缺位、不到位的問題”為目標,提出“實現國家公園範圍內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兩個統一行使’,建立‘一件事由一個部門來管’的權責邊界清晰、所有權和監管權分離、地方政府和國家公園管理部門良性互動的新型保護地管理體制”的任務。一是完成組建管理機構、明確權責、強化管理運行、協調園區內外職責、動員社會參與和對外交流等工作。二是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試點、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試點等試點工作緊密銜接,統籌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建立特許經營機制,健全完善管護體系、制度體系、規劃管理體系、標準體系。三是開展自然資源管理綜合執法。

關於生態系統保護。《規劃》指出:科學把握生態系統內在規律,減少人類對自然演替規律的干預,以自然恢復為主,統籌實施三江源二期、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保護工程,開展綜合治理,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一是加強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構成三江源生命共同體,共同維護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最突出的是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服務功能。通過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荒漠等生態系統的原真完整保護,將自然遺產留給子孫後代,實現淡水補給功能增強、生物多樣性提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更加注重人的發展和文化保護傳承,推進社區共建共管,加強環境綜合治理,保護節約水資源,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三是加強生態監測評估。四是規範開展生態體驗與環境教育。

關於國家公園建設配套支撐體系。《規劃》要求始終堅持依法建園、綠色建園、全民建園、智慧建園、和諧建園、科學建園和開放建園,開展國家公園支撐配套體系建設,努力提升科技水準,逐步完善基礎設施。

記者:《規劃》保障又是怎樣的?

田錦塵:為了確保規劃順利實施,規劃提出四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實施。明確指出:青海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規劃實施,不斷深化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園區管理委員會各負其責;青海省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落實規劃任務,園區所在地各級黨委、政府,依據職責和分工,積極配合、協同實施,扎扎實實推進三江源區生態環境保護。

二是考核監督。要求完善評估考核機制,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三是資金保障。明確“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社會積極參與的資金籌措保障機制”。試點期間由青海省財政統籌,中央財政通過現有管道加大支持力度。對財政資金、生態補償、金融支持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

四是宣傳引導。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引導,形成群眾主動保護、社會廣泛參與、各方積極投入國家公園建設的良好氛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