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25個村成立“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

日前, 退休幹部蔡延奔一得空就往老家平陽鼇江鎮梅源社區嶺根村裡跑, 和村民聊聊天, 聽聽他們對鄉村發展有什麼期盼。 這可不是普通的“嘮家常”, 蔡延奔還有個特殊任務——作為梅源社區“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成員, 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如今在平陽, 像蔡延奔一樣加入“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 無償為農村發展助力的“鄉賢”還有很多, 包括品德才學出眾、在外經商、致仕和外來投資創業等四類, 通過個人自薦、群眾推薦、組織選薦等方式產生。

企業家陳志淡是鼇江鎮厚垟村“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一員。

在他的牽頭提議下, 厚垟村先行建立了以青年自主創業為主的“夢想小村”文化創意園。 目前, 已成功入駐8家創意公司, 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 幫助村居打造“創意文化+特色農業+互聯網+美麗鄉村”經濟新模式, 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新思路、新創意。

為何想到在村子裡成立這樣一個組織呢?據瞭解, 近年來, 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日漸繁重, 但農村人才外流普遍, 村兩委人員少、事務多、壓力重, 急需中堅力量的“支援”。 去年, 平陽在全市率先探索“黨建+鄉賢”, 成立了以村黨組織為核心、鄉村精英為骨幹的“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 以黨建引領鄉賢發揮親緣、人緣、地緣優勢, 積極參與村裡公共事務管理。

目前, 平陽全縣已有125個村成立“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

1350多名鄉賢參事議事226次, 服務260多次。 他們以鄉音開路、用鄉愁牽線、帶鄉情進村, 活躍在村兩委與村民之間, 成為村級黨組織服務為民、發展富民的“多面手”“智囊團”。

平陽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主要圍繞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農村公共事務管理、化解矛盾糾紛等重點出謀劃策, 成效明顯。 “下步, 我們將專門建立‘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運營、激勵和支援機制, 為各村鄉賢參事提供培育孵化、交流培訓等服務, 進一步激發鄉賢組織活力, 推動形成現代農村多元治理的新格局。

記者 葉凝碧 通訊員 徐麗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