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年這件事(原創)

過年這件事, 是團圓的事, 是隆重的事, 是為難的事, 歸根到底還是件幸福的事。

小時候, 農村的日子過得很艱苦, 我就一直盼著過年。 過年就有新衣新鞋穿, 就有白饃大肉吃, 還可以攢很多的糖果呢!

​大年初一, 我們成群的小朋友跟著大人浩蕩的拜年隊伍, 挨家挨戶給老人們拜年。 這家進那家出, 等到回家, 所有的口袋都裝滿了糖果核桃, 瓜子紅棗, 最初理解的豐收就是這個樣子。 正月初五開始, 那才叫一個熱鬧, 村裡的社火隊就集結在打穀場開始演練了, 咚咚鏘鏘的鑼鼓一響, 我們小夥伴比大人到的快。 看著大人綁高蹺, 練鼓點。 學著大人跑旱船, 舞水袖。 當然, 我們的旱船就是兩根竹竿, 船槳也只是媽媽燒火炕用的灰耙子。 也眼巴巴的希望自己被選上, 當一個戴頭飾的福娃娃, 正月十五元宵節全縣社火匯演的時候, 驕傲的走在我們村社火隊的最前面,
那是多驕傲的一件事。 我醜, 從來都沒有選上, 可我依然高興, 看著畫臉譜, 勒頭髮, 穿戲服。 多年後, 當聽到歌曲”藍臉的竇爾敦盜禦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 白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 叫喳喳……”我瞬間回到了春節的社火隊, 聞到了過年的味道。 奶奶常感歎說, “唉!過年過年, 娃娃過著一個紅火年, 女人過著一個糊塗年, 男人過著一個難場年。 ” 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 過年留給的全是幸福的記憶。 奶奶的榨油果, 媽媽的臊子面, 媽媽釀的黃酒, 大姐紮的肚兜, 哥哥糊的燈籠, 還有無法散去的鑼鼓聲。 小時候總想, 一年放兩個假, 為什麼不過兩個年呢?過年多好!
慢慢的長大, 我就害怕過年了。 爺爺奶奶去世, 姐姐出嫁, 哥哥大學畢業在大城市立業成家。 家裡人少了, 過年冷清了。 媽媽那麼的愛孩子, 她就盼望著過年團聚, 就可以給兒子做愛吃的飯菜。 有年, 哥哥說好回來了, 可滑冰骨折了, 怕媽媽擔心, 寫信說單位臨時有事回不來了, 我讀信時, 媽媽正在案板上切肉, 一聽哥哥不回來,
眼淚刷刷的往下流。 “說好的要回來, 一年都沒有見了。 ”媽媽氣的, 把手中的肉都摔到了地上了。 “這年還有啥過的?” 媽媽特別難過, 三十晚上滿桌好吃的, 媽媽說著眼睛就濕了 , 我和弟弟也不敢肆意吵鬧。 在那一年我知道, 過年, 團圓最是重要!

兩年後, 我也出嫁了。 哥哥的孩子小, 路遠, 農村家裡也冷, 孩子不適應, 不能回家過年。 好在有弟弟, 他正在上大學, 每年春節都回來, 我也就心安理得的在老公家過年, 因為父母有弟弟陪著啊!初二一大早, 不管天冷路滑, 騎著自行車就回娘家給爸媽拜年。 媽媽愛孩子, 愛熱鬧, 愛兒孫繞膝的幸福感覺。 媽媽爸爸不怕麻煩, 愛吃的好喝的早早準備好。 我的兒子白天就一直跟著姥姥, 一步不離,

晚上我們一家就坐在熱炕喝著黃酒磕著瓜子, 拉西扯東的說到深夜, 孩子也在姥姥的懷裡鬧騰, 幸福的不想睡覺。

2000年, 在深圳工作的弟弟有小寶寶了, 哥哥弟弟都不能回家過年, 我們農村的習俗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 “女在娘家過個年, 帶財窮家是必然。 ” 年前, 我姐姐幫媽媽辦好年回家, 爸爸媽媽送我們到馬路邊, 媽媽哭了, 我們也哭了。 我懂, 舉家團圓, 親情相擁, 才是春節的本源!可我沒有辦法, 三十晚上, 我人在婆家心在娘家。 想著媽媽爸爸兩個人過年的冷清, 媽媽肯定是難過的。 過年, 不再是件幸福的事了。

​ 弟弟孩子四歲的時候,一家三口坐火車、乘汽車、坐蹦蹦車,輾轉回家過年。爸爸媽媽高興壞了。弟弟的臥房,爸媽提前半個月就打掃好,每天燒炕生火爐,來溫暖房。回來,變著法做好吃的,陪孩子玩,爸爸做的風車,彎的弓箭,折的官帽,在院子的梨樹上栓的秋天,特別從親戚家借了小狗,孩子喜歡的不得了。媽媽給小孫女縫的中式的棉衣棉褲虎頭棉鞋,穿上特別的合適乖巧。媽媽得空就領著到鄰居家看牛喂豬,放羊數兔,到剛解凍的地裡挖薺薺菜。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如何在這短短的五天裡來愛孩子。初二我去,媽媽給我誇弟媳給她和爸爸買的大衣合身,買的圍巾柔軟。講初一早晨她放炮的創意。三十晚上弟弟和弟媳陪他們到深夜,她都不知自己的話咋那麼多?讓娃睡得太晚了。放炮吧,怕吵醒弟弟一家,不放吧,又怕孩子沒錢花。我們村的講究,說是初一七點以前放炮,窮氣就會被沖掉。最後媽媽想了一個辦法,找了一隻帶蓋的木桶放在廚房,把門窗關嚴,在木桶裡放炮。我很感動,在過年短短的幾天裡,幸福是如此的濃烈! 我是媽媽的小棉襖,我最懂媽媽,她渴望團圓,又怕孩子們路途勞頓。媽媽每年總是早早的在電話裡勸哥哥弟弟,“天冷路遠,過年不要回來,把娃和媳婦照顧好就最好,我和你爸很好的。年有啥過得?睡一晚上就過了,隔不到年這邊。”我真的很理解爸爸媽媽,媽媽說的都是真心話。我和爸媽住城裡後,就可以不再講究,作為女兒我也可以陪陪父母過年了。我留下陪父母,就不能和我的兒子在一起。我回家,又放不下年邁的父母。每當過年,我就想把我分成兩個,一個留下來陪我的父母,一個和老公孩子回老家陪老公的父母。過年,變得糾結,便不喜歡過年了。常常想,過年就像過元旦一樣該多好。
​ 今年哥哥弟弟要攜全家回來過年,實現真正的大團圓。而且嫂子和弟媳婦都來電話,說她們是真心願意回來的,讓媽媽不要多想。父母那個高興啊!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心像牡丹花一樣,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在綻放!

也許是父母的歡喜影響了我,我突然又喜歡過年了!

過年這件事,28億人次往返在回家的路上,雖 然飛機、火車一票難求,可人們依然懷揣一顆熾熱的心,從不同的城市奔向父母,為團圓舉杯,為情親加溫!

​ 弟弟孩子四歲的時候,一家三口坐火車、乘汽車、坐蹦蹦車,輾轉回家過年。爸爸媽媽高興壞了。弟弟的臥房,爸媽提前半個月就打掃好,每天燒炕生火爐,來溫暖房。回來,變著法做好吃的,陪孩子玩,爸爸做的風車,彎的弓箭,折的官帽,在院子的梨樹上栓的秋天,特別從親戚家借了小狗,孩子喜歡的不得了。媽媽給小孫女縫的中式的棉衣棉褲虎頭棉鞋,穿上特別的合適乖巧。媽媽得空就領著到鄰居家看牛喂豬,放羊數兔,到剛解凍的地裡挖薺薺菜。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如何在這短短的五天裡來愛孩子。初二我去,媽媽給我誇弟媳給她和爸爸買的大衣合身,買的圍巾柔軟。講初一早晨她放炮的創意。三十晚上弟弟和弟媳陪他們到深夜,她都不知自己的話咋那麼多?讓娃睡得太晚了。放炮吧,怕吵醒弟弟一家,不放吧,又怕孩子沒錢花。我們村的講究,說是初一七點以前放炮,窮氣就會被沖掉。最後媽媽想了一個辦法,找了一隻帶蓋的木桶放在廚房,把門窗關嚴,在木桶裡放炮。我很感動,在過年短短的幾天裡,幸福是如此的濃烈! 我是媽媽的小棉襖,我最懂媽媽,她渴望團圓,又怕孩子們路途勞頓。媽媽每年總是早早的在電話裡勸哥哥弟弟,“天冷路遠,過年不要回來,把娃和媳婦照顧好就最好,我和你爸很好的。年有啥過得?睡一晚上就過了,隔不到年這邊。”我真的很理解爸爸媽媽,媽媽說的都是真心話。我和爸媽住城裡後,就可以不再講究,作為女兒我也可以陪陪父母過年了。我留下陪父母,就不能和我的兒子在一起。我回家,又放不下年邁的父母。每當過年,我就想把我分成兩個,一個留下來陪我的父母,一個和老公孩子回老家陪老公的父母。過年,變得糾結,便不喜歡過年了。常常想,過年就像過元旦一樣該多好。
​ 今年哥哥弟弟要攜全家回來過年,實現真正的大團圓。而且嫂子和弟媳婦都來電話,說她們是真心願意回來的,讓媽媽不要多想。父母那個高興啊!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心像牡丹花一樣,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在綻放!

也許是父母的歡喜影響了我,我突然又喜歡過年了!

過年這件事,28億人次往返在回家的路上,雖 然飛機、火車一票難求,可人們依然懷揣一顆熾熱的心,從不同的城市奔向父母,為團圓舉杯,為情親加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