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廈門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大大提升

本報訊 昨日, 全市金融工作會議舉行, 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金融工作會議決策部署, 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金融工作。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裴金佳出席並講話, 市委副書記、市長莊稼漢主持。 陳秋雄等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出席。

裴金佳指出, 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 深刻理解和把握黨中央對金融形勢的整體判斷、對金融工作的總體佈局、對抓好金融改革發展穩定的明確要求, 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上來,

全力抓好貫徹落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市金融業保持快速健康增長態勢, 綜合實力、服務功能、改革開放、風險防控得到加強, 同時金融領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我們要正確認識全市金融工作面臨的形勢, 進一步堅定信心, 保持定力, 在揚長避短中塑造發展特色, 努力把我市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不斷推向前進。

裴金佳強調,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 我市金融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遵循金融發展規律, 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 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推動金融業升級發展, 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體系, 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

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維護我市金融安全穩定, 促進經濟與金融良性迴圈健康發展。 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要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防範和化解信用風險, 持續推動經濟“去杠杆”, 關注“影子銀行”風險, 警惕房地產金融風險, 大力整治金融亂象, 著力推動金融安全穩健運行;二要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 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優化融資結構體系, 強化金融創新, 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水準;三要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 落實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部署, 完善法人金融機構公司治理, 打造綠色金融、科技金融、航空航運金融、財富金融等特色品牌,
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四要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 以加快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為主線, 抓住“一帶一路”發展契機, 提升金融業發展區域化、國際化水準。

裴金佳強調, 党的領導是金融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 必須加強党對金融工作的領導, 確保金融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 要強化黨委對金融工作的領導責任, 不斷增強“四個意識”, 將金融系統党的領導同公司法人治理一體化的要求, 貫穿到公司治理全過程, 扎實抓好金融系統党的建設。 要增強党領導金融工作能力, 加強金融知識學習, 加深對金融規律的認識、把握和運用。 要打造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 培養選拔使用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的金融人才。

要優化金融發展環境, 加強政策、信用、法治保障, 加強輿論引導, 加強監管力量, 開創金融改革發展穩定新局面。

莊稼漢指出,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認真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扎實做好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為加快建設“五大發展”示範市作出更大貢獻。 一要全力支援實體經濟,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積極支持企業股本融資, 穩步推動債券市場和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 提升直接融資水準;完善政銀企對接機制, 加強信貸政策引導, 切實改善間接融資結構;加快發展普惠金融,

完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助力出口企業“走出去”, 支援企業實施技改等創新發展, 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水準。 二要突出金融監管重點, 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建立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控新化舊壓降不良貸款, 加大信用風險防控協調, 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 堅決防範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 強化房地產等風險管控, 築牢金融安全防線, 提升應急處置水準。 三要堅定深化金融改革,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強化地方金融機構激勵約束, 集聚培育金融仲介服務機構, 積極探索跨境人民幣清算等金融改革, 深化“一帶一路”及對台金融合作, 提升金融創新水準。

金融業總資產達1.8萬億元

我市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大大提升

本報記者 宗滿意

金融機構紛紛進駐、一年10家企業上市、率先成為十大千億產值產業鏈之一、私募基金和產業基金均居全國前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不斷提升,金融改革創新精彩紛呈。

資料顯示,我市現有銀行、證券、保險金融機構238家,金融業總資產達1.8萬億元,基本形成行業配套發展、功能完備、運行穩健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業率先成為千億產值產業鏈之一

去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491.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11.3%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金融系統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不斷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做好金融風險防控,生活金融改革創新,積極推進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金融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去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491.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11.3%,對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了20.4%,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我市金融業就率先成為我市三條產值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鏈之一。

我市上市公司數量全省第一

2012年以來,我市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0家。其中,去年我市就有10家企業首發上市。截至目前,我市境內上市公司達到48家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廈門企業也越來越多地通過上市和發債等方式進行融資,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比重從2012年的15%提高到了2016年的24%。

同時,我市企業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體系基本形成,我市企業上市也引人注目。2012年以來,我市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0家。其中,去年我市就有10家企業首發上市,數量創歷年新高。截至目前,我市境內上市公司達到4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74家,數量均為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共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327家,管理基金613只,管理規模603億元,位居全國前十。廈門市產業引導基金共設立了20只產業子基金,總規模214.1億元,也躋身全國十強。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

去年,我市新增貸款小微企業1.25萬戶,貸款餘額2061.4億元,申貸獲得率94.9%

近年來,隨著我市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金融服務功能實現了新提升,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智慧財產權金融業務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我市先後出臺“十三五”金融業發展專項規劃等一系列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檔。其中,我市建立完善政銀企對接機制,推動定期舉辦政銀企對接會,去年直接促成產融對接專案總規模15.8億元。試點開展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實施“稅銀互動”等業務,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去年,我市新增貸款小微企業1.25萬戶,貸款餘額2061.4億元,申貸獲得率94.9%。2017年底,全市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47%,為全省九地市最低。

多年來,我市保險業也充分發揮經濟的“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去年,我市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00.33億元,提供各類風險保障10.98萬億元,賠償給付71.69億元。

兩岸金融中心影響力更強

我市率先啟動廈門跨海峽人民幣結算代理清算群、對台人民幣現鈔調運、對台跨境人民幣貸款等業務試點

近年來,隨著區域金融改革的深入推進,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影響力更強。

2012年以來,我市新增圓信永豐基金管理公司、廈門金融租賃、同安農銀等5家法人金融機構,臺灣第一銀行廈門分行等30家區域性分支機搆,以及農業銀行兩岸人民幣清算中心等15家總行職能業務中心,外資和台資金融機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我市積極推動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與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試驗有效聯動,率先啟動了廈門跨海峽人民幣結算代理清算群、對台人民幣現鈔調運、對台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國集團公司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等業務試點,初步建成集兩岸人民幣跨境雙向融資、清算、現鈔調運與反假幣為一體的兩岸貨幣業務合作支點。

本報記者 宗滿意

金融機構紛紛進駐、一年10家企業上市、率先成為十大千億產值產業鏈之一、私募基金和產業基金均居全國前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不斷提升,金融改革創新精彩紛呈。

資料顯示,我市現有銀行、證券、保險金融機構238家,金融業總資產達1.8萬億元,基本形成行業配套發展、功能完備、運行穩健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業率先成為千億產值產業鏈之一

去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491.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11.3%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金融系統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不斷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做好金融風險防控,生活金融改革創新,積極推進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金融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去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491.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11.3%,對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了20.4%,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我市金融業就率先成為我市三條產值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鏈之一。

我市上市公司數量全省第一

2012年以來,我市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0家。其中,去年我市就有10家企業首發上市。截至目前,我市境內上市公司達到48家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廈門企業也越來越多地通過上市和發債等方式進行融資,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比重從2012年的15%提高到了2016年的24%。

同時,我市企業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體系基本形成,我市企業上市也引人注目。2012年以來,我市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0家。其中,去年我市就有10家企業首發上市,數量創歷年新高。截至目前,我市境內上市公司達到4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74家,數量均為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共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327家,管理基金613只,管理規模603億元,位居全國前十。廈門市產業引導基金共設立了20只產業子基金,總規模214.1億元,也躋身全國十強。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

去年,我市新增貸款小微企業1.25萬戶,貸款餘額2061.4億元,申貸獲得率94.9%

近年來,隨著我市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金融服務功能實現了新提升,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智慧財產權金融業務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我市先後出臺“十三五”金融業發展專項規劃等一系列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檔。其中,我市建立完善政銀企對接機制,推動定期舉辦政銀企對接會,去年直接促成產融對接專案總規模15.8億元。試點開展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實施“稅銀互動”等業務,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去年,我市新增貸款小微企業1.25萬戶,貸款餘額2061.4億元,申貸獲得率94.9%。2017年底,全市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47%,為全省九地市最低。

多年來,我市保險業也充分發揮經濟的“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去年,我市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00.33億元,提供各類風險保障10.98萬億元,賠償給付71.69億元。

兩岸金融中心影響力更強

我市率先啟動廈門跨海峽人民幣結算代理清算群、對台人民幣現鈔調運、對台跨境人民幣貸款等業務試點

近年來,隨著區域金融改革的深入推進,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影響力更強。

2012年以來,我市新增圓信永豐基金管理公司、廈門金融租賃、同安農銀等5家法人金融機構,臺灣第一銀行廈門分行等30家區域性分支機搆,以及農業銀行兩岸人民幣清算中心等15家總行職能業務中心,外資和台資金融機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我市積極推動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與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試驗有效聯動,率先啟動了廈門跨海峽人民幣結算代理清算群、對台人民幣現鈔調運、對台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國集團公司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等業務試點,初步建成集兩岸人民幣跨境雙向融資、清算、現鈔調運與反假幣為一體的兩岸貨幣業務合作支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