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魅藍S6體驗:側面指紋會是全面屏手機的天才想法嗎?

魅藍品牌的第一款全面屏手機魅藍S6, 可以說是一款既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產品。

情理之中的地方在於, 它並沒有用上什麼前所未見的新技術, 整體來看, 是在魅藍手機一慣的設計風格下, 選擇了業界常見的18:9全面屏。

而意料之外的地方, 是側面指紋的加入, 和小圓圈的回歸, 讓它成為了國產全面屏手機的異類, 加上首發三星全網通處理器, 也讓去年魅藍手機在聯發科與高通之間的抉擇, 有了新的變數。

所以, 眼前依舊千元定位“青年良品”的魅藍S6, 會是令人滿意的全面屏手機嗎?

觸感過手難忘, 均衡配置濃濃的“三星味”

眾所周知, 全面屏設計最大的好處, 就是在不增加手機寬度, 影響握持感受的情況下, 能進一步提升顯示面積。

對於搭載5.7英寸全面屏的魅藍S6來說, 它的握持感受確實與以往5.5英寸的魅藍手機沒有太大區別, 加上窄邊框和機身四周圓潤的處理, 也在全力討好喜愛單手操作手機的用戶。

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機身表面的處理方式上, 魅藍S6強調選用了特定型號的鋯砂為整機後蓋多次噴砂, 以我們手中黑色版本為例, 它的觸感與視覺效果, 絲毫不遜色於曾經iPhone上磨砂黑給人的驚豔感覺。

硬體參數部分, 魅藍S6的一大賣點自然是首發三星全網通處理器Exynos7872, 這塊晶片不僅在集成的基帶部分實現了全網通功能, 也首次在魅藍千元機產品線中, 引入A73架構大核, 加上魅藍S6將3GB運行記憶體作為標配, 這一配置組合顯然挑不出毛病。

而14nm制程晶片帶來的理想功耗控制表現, 也使魅藍S6在3000mAh這塊容量不算太大的電池支撐下, 官方表示, 可以做到連續“吃雞”遊戲6小時不用充電, 另一方面, 18w快充技術同樣沒有缺席, 有效加快了手機的充電速度。

與此同時, 不只是處理器的選擇, 魅藍S6在其他手機關鍵硬體的選擇上, 也是一款非常偏愛“三星系”的產品, 比如手機的前、後置攝像頭分別採用了800萬和1600萬圖元的三星的CMOS, 其中後置主鏡頭還具備f/2.0的大光圈和5P定制鏡頭。

所以, 一圈參數列舉下來, 似乎也就不難發現為什麼在之前魅藍S6的發佈會上, 開場詞要被官方調侃為“三星S6發佈會”, 準確來說,這款手機保留了青年良品的顏值,但內在的三星元素,才是構成其在千元價位配置部分競爭力的關鍵。

HD+解析度差點意思?全面屏 0.1 交互體系卻讓經典延續

毫無疑問,全面屏的魅藍S6,最大的爭議也是在這塊全面屏上。

使用HD+級別螢幕的魅藍S6,讓魅藍首款全面屏手機的顯示解析度只有1440x720,這看起來自然與行列的主流水準存在差距,

合理的解釋,或許是從成本、供應鏈等多方面因素考慮,這一選擇最為符合產品千元以下的最入門級定位,另外,這塊5.7英寸全面屏的顯示精細度已非常接近300PPI,只要你不是絕對的“寫輪眼”和參數黨,實際觀感,並不會成為阻攔大多數普通消費者選擇魅藍S6的理由。

當然,魅藍要做全面屏手機,更大的問題還在於,之前的非全面屏產品都是以正面實體HOME鍵為交互核心,面對進一步提高的屏占比擠掉了手機正面放置HOME鍵的空間,魅藍S6的做法是在Flyme系統中,採用了全新的全面屏 0.1 交互體系,在這個交互體系中,側面指紋和虛擬按鍵,構成了兩個重要支撐。

首先,沒有人會真的喜歡“盲人按摩”式的後置指紋,以至於蘋果iPhone X為了全面屏乾脆砍掉了指紋,再談到側面指紋這個設定,雖然在之前的索尼和新晉的雷蛇手機都相繼出現,只是這兩家國際大廠似乎都對全面屏設計不屑一顧,而魅藍S6無疑找到了側面指紋與全面屏結合的甜點。

與索尼或雷蛇手機將側面電源鍵和指紋識別二合一的做法不同,魅藍S6的側面電源實體按鍵與指紋識別區域各自獨立,起到指紋識別作用的也並不是一枚可以按下去的實體按鍵,而是一塊凹陷的區域。

這一安排的好處在於,你不用再擔心反復按壓實體按鍵對按鍵壽命的損耗,也不會在只想點亮手機螢幕看時間的情況下,一家就把手機解鎖,當然,這個指紋識別區域依舊支援在息屏狀態下直接解鎖手機和指紋支付,和魅藍手機原先的HOME鍵指紋同樣實用。

其次,全面屏 0.1 交互體系沒有否認螢幕內虛擬按鍵對安卓系統全面屏手機的重要性,以至於你在系統中,還可以把魅藍S6的虛擬按鍵設置成和普通安卓手機一樣的三大按鍵式樣。

不過,魅藍更希望你在虛擬按鍵的位置上,繼續使用具有品牌標誌性意義的“小圓圈”和mBack交互邏輯,這個虛擬“小圓圈”也完整繼承了之前魅藍手機上包括輕觸返回、按壓回到主介面,甚至是長按息屏等完整操作。

唯一的遺憾是,儘管魅藍S6能夠感知你在虛擬“小圓圈”上的按壓力度,但沒有類似蘋果3D Touch以假亂真的震動效果,否則,這真的有可能成為一枚以假亂真的“實體HOME鍵”。

總的來看,作為魅藍在2018年打出的第一槍,初嘗全面屏的魅藍S6是一款穩中有新的產品。

穩,是因為這塊18:9的全面屏,現在看起來已不能給人過多的驚喜,好在從一款999元起售產品的角度來說,我們也不能要求太高。

新,則在於魅藍S6讓我們看到了在全面屏交互形式上的新思考,全面屏 0.1 交互體系的確與眾不同,且沒有因為硬體改變而在使用者使用習慣上做出更多妥協,可以說,是找到了讓魅藍手機進入全面屏時代最平順合理的方式。

準確來說,這款手機保留了青年良品的顏值,但內在的三星元素,才是構成其在千元價位配置部分競爭力的關鍵。

HD+解析度差點意思?全面屏 0.1 交互體系卻讓經典延續

毫無疑問,全面屏的魅藍S6,最大的爭議也是在這塊全面屏上。

使用HD+級別螢幕的魅藍S6,讓魅藍首款全面屏手機的顯示解析度只有1440x720,這看起來自然與行列的主流水準存在差距,

合理的解釋,或許是從成本、供應鏈等多方面因素考慮,這一選擇最為符合產品千元以下的最入門級定位,另外,這塊5.7英寸全面屏的顯示精細度已非常接近300PPI,只要你不是絕對的“寫輪眼”和參數黨,實際觀感,並不會成為阻攔大多數普通消費者選擇魅藍S6的理由。

當然,魅藍要做全面屏手機,更大的問題還在於,之前的非全面屏產品都是以正面實體HOME鍵為交互核心,面對進一步提高的屏占比擠掉了手機正面放置HOME鍵的空間,魅藍S6的做法是在Flyme系統中,採用了全新的全面屏 0.1 交互體系,在這個交互體系中,側面指紋和虛擬按鍵,構成了兩個重要支撐。

首先,沒有人會真的喜歡“盲人按摩”式的後置指紋,以至於蘋果iPhone X為了全面屏乾脆砍掉了指紋,再談到側面指紋這個設定,雖然在之前的索尼和新晉的雷蛇手機都相繼出現,只是這兩家國際大廠似乎都對全面屏設計不屑一顧,而魅藍S6無疑找到了側面指紋與全面屏結合的甜點。

與索尼或雷蛇手機將側面電源鍵和指紋識別二合一的做法不同,魅藍S6的側面電源實體按鍵與指紋識別區域各自獨立,起到指紋識別作用的也並不是一枚可以按下去的實體按鍵,而是一塊凹陷的區域。

這一安排的好處在於,你不用再擔心反復按壓實體按鍵對按鍵壽命的損耗,也不會在只想點亮手機螢幕看時間的情況下,一家就把手機解鎖,當然,這個指紋識別區域依舊支援在息屏狀態下直接解鎖手機和指紋支付,和魅藍手機原先的HOME鍵指紋同樣實用。

其次,全面屏 0.1 交互體系沒有否認螢幕內虛擬按鍵對安卓系統全面屏手機的重要性,以至於你在系統中,還可以把魅藍S6的虛擬按鍵設置成和普通安卓手機一樣的三大按鍵式樣。

不過,魅藍更希望你在虛擬按鍵的位置上,繼續使用具有品牌標誌性意義的“小圓圈”和mBack交互邏輯,這個虛擬“小圓圈”也完整繼承了之前魅藍手機上包括輕觸返回、按壓回到主介面,甚至是長按息屏等完整操作。

唯一的遺憾是,儘管魅藍S6能夠感知你在虛擬“小圓圈”上的按壓力度,但沒有類似蘋果3D Touch以假亂真的震動效果,否則,這真的有可能成為一枚以假亂真的“實體HOME鍵”。

總的來看,作為魅藍在2018年打出的第一槍,初嘗全面屏的魅藍S6是一款穩中有新的產品。

穩,是因為這塊18:9的全面屏,現在看起來已不能給人過多的驚喜,好在從一款999元起售產品的角度來說,我們也不能要求太高。

新,則在於魅藍S6讓我們看到了在全面屏交互形式上的新思考,全面屏 0.1 交互體系的確與眾不同,且沒有因為硬體改變而在使用者使用習慣上做出更多妥協,可以說,是找到了讓魅藍手機進入全面屏時代最平順合理的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