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來自矽谷的“融資圈”5個生存指南(上篇)

因原文較長, 文章將分上、下兩篇, 希望能對您有所脾益。

對於創業者來說, 最難的除了生產出完美的產品/服務用以滿足顧客(上帝)需求外, 籌集資金也顯得特別重要了。 很多初創公司因為不注重客戶需求而失敗了。 融資問題也是難以建立讓企業健康成長的重要原因, 畢竟融資不易。

融資不易, 因為社會是殘酷的。 那些長期身處象牙塔的學生或者大公司的人, 因為受到教授或者老闆的庇護, 難以體會。 畢竟如果你做錯事或者鎩羽而歸, 教授和老闆都不會繼續追究。 但是社會不是這樣, 只有當你解決了用戶的問題,

顧客才會滿意, 否則顧客根本不會為你所有的付出和孜孜以求而買單。

投資者評價初創公司的方式, 也並不像老闆評價員工那麼寬容大度, 而是像上帝一樣的消費者, 用一種挑剔的目光評價產品一樣來評價公司。 如果你在做一個勇敢的嘗試, 但是成功率不大, 他們就會選擇投資你的下一個創意, 而非你手頭現有的項目。

因為投資者的數量有限, 因此從投資者那裡獲得資金比向顧客推銷產品更難。 尋找投資的機會也有限, 很難同時找到10個投資者對你的項目都有興趣。 找到合適的投資者很難, 因此投資者每一個隨機的選擇都會對專案產生重大影響。

投資者選擇專案的隨機性很大, 如果按照衡量標準,

所有的投資者(包括我們)都不算稱職。 我們需要在不熟悉的領域做出投資決策, 而這些決策往往失算。

投資類型也至關重要。 創業者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投資者, 他們的出資金額從5000美元到5000萬美元不等。 投資是一項很重大的決定, 所以投資者會謹慎決定投資專案。

等待投資者作出決定的過程是最讓人惶恐不安的。 風險投資尤其遭人詬病。 即使遇到最受好評的投資者也會遇到這些狀況。 這些狀況甚是令人抓狂。 前一天還歡聲笑語、相談甚歡, 甚至打算簽下協議。 但是轉眼之間就把你拉黑了。 投資者不是耍寶, 只是他們自身也猶豫不決、難以決斷。

把所有不確定的惡意因素都連接在一起, 那麼以上所有情況都不算是糟糕的。 因為投資者都相互認識, (儘管他們不願意承認), 他對你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向其他投資者的意見看齊。 如果一個創業項目被人追捧, 那麼其他也會趨之若鶩。 而這個項目如果造人詬病, 則其他人也會避之不及, 這和人性中的貪婪、恐懼有關。

試想大家都不能預測初創公司的前景如何, 但是如果有人站隊, 大家便一股腦蜂擁而上。 這樣的從眾行為, 既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收益也可以分攤風險, 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被一家投資者詬病, 會讓公司難保不在投資團失去市場。

投資市場被少數幾個投資者操控運行, 並且他們的行動互相牽制。 他們就像海洋裡的某種多細胞的原始生物, 在這個系統中, 如果你激怒了一個觸手, 那麼整個身軀都會猛烈地收縮。

Y孵化器正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努力培養更多的投資者和創業者。 我們希望, 隨著兩者數量的增加, 市場的有效性大大增強。

初創公司在這個各種殘缺的創業大環境下怎樣生存呢?第一要務,

可能是籌集充足的資金。 能否生存下去, 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初創公司的士氣如何。 如果因為難以尋找資金而讓士氣受損, 那麼你的創業就僅僅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已。

0自籌資金

一些創業者現在可能會想, 為什麼要和投資者打交道呢?如果籌錢如此痛苦, 為什麼這樣做呢(商業計畫書定制,問Z博士:zboshi007)?

答案顯而易見:生存需要資金支援。雖然最理想的情況是用公司自己運營的收入來為公司注資。但是你不能馬上獲得顧客。無論怎樣發展,肯定會出現一定數量的虧損。但是公司的銷售額什麼時候能補齊虧損?很難預料,除非一直嘗試下去。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我們不能獲取足夠的使用者流量,我們的產品定價客戶短時期內接受不了。至少在一年的時間內,我們的收入無法滿足基本開支,而這一缺口靠收入是無法來維持一年的公司運轉的。

如果無法獲得外部融資,除去那些利用充足的自有資金創立起來公司,剩下的能夠存活的公司幾乎寥寥無幾。例如你可以從諮詢公司那樣的輕資產公司開始做起,然後逐漸開發自己的產品,發展一些“重資產”。

而當諮詢成為了你的唯一選擇。但是像諮詢這樣的輕資產服務也不是零成本的,要實現資金的自給自足也有困難。雖然不是很明顯,也不如在投資人那裡尋求資金痛苦,但是此種不痛不癢的難受會持續數年之久。對於一般的初創企業來說,在此種“唯快不破”的創業環境下,這種延遲是致命的,除非這個項目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

在華爾街工作的時候,約書亞·沙赫特(Joshua Schachter)逐漸建立起“Delicious”這一品牌。因為沒能引起公眾的注意,最終她放棄了。如果你僅靠自由資金就和Viaweb(有充足的外部資金注入)幾乎同時建立線上軟體商店,而你大部分的時間花費在客戶身上,那也只是浪費時間、毫無用處。

理論上來說,自籌資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很少有人會這麼做,畢竟僅靠自籌資金就能存活下來少之又少。初創公司如果在這種環境下成功會成為一個特例。

自籌資金因為籌建費和成本低廉,因而很容易建立一個公司。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沒有幾家公司不靠外界資金注入,而僅僅依靠自有資金就建立起來的。即使技術讓公司的運行成本較低,但是日常居高不下的開支還是讓人舉步維艱。

要麼是承受短期籌資的陣痛,要麼是忍受週期性的痛苦的折磨。反正都要承受那些痛苦,不如長痛不如短痛,好的項目是具有長遠價值的,所以融資算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雖然融資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融資本身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美好,就像攀登險峰一樣,看起來美好,其實內藏殺機。有的人融資失敗,公司關門大吉,有的人只是在融資過程中,公司就早已無法苟延殘喘。

為了生存,你需要一套與投資者進行正面交鋒並且取得勝利的策略,它的重要性不亞于大多數登山者需要的登山生存技巧一樣。而這些技巧,我們會在接下來的章節告訴你。

1 降低期望值

融資的過程擊垮了無數的創業者,擊垮他們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過程本身的艱難,而是因為有時難度超過了創業團隊的預估,毀掉創業者的是一種失落的情緒。所以儘量放低期望,這樣就不會失落。

創業者往往擁有一股樂觀的情緒。這種情緒帶到日常的工作和運營中都沒有問題,但是在融資問題上往往不容樂觀。其實最好的假設是投資者和收購案都可能失敗。在公司,我們的格言是“交易總會失敗”,所以不管有什麼交易,都假設交易失敗,這樣的想法非常有效,還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馬太效應可以運用其中,心有所想,就會實現。如果只認死理,認為籌資像人類的互動軌跡,隨著時間的延長呈現線性增長,交易就可能在最後一刻達成,而交易方往往在最後一刻才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麼。所以這個時候就不能依靠日常直覺,進行交易時,必須避開日常的直覺干擾,進行理性和嚴謹的思考。

雖然聽起來容易,但做到這點很難。因為你很可能因為投資方說了幾句好話而衝昏頭腦。而且你很容易相信籌資很容易的說法,事實上完全不是。

2繼續保持創業初心

繼續保持當初創業的初心,聽上去理所當然。但事實上,很少有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做到這一點。

籌資有著神奇的魔力,甚至可能耗費到你全部的精力。甚至於投資人一個簡單會議,都能影響你工作的狀態,以至搞砸一整天工作。因為一個會議不僅僅包含會議進行的時間,還包括前期的準備時間和後期總結的時間。

解決上述麻煩的最好方法是,對創始成員進行分工。任命一位成員專門負責與投資者對接,其他成員繼續運營公司。最好的情況是尋找三個創始成員而不是兩個與投資人接頭,並且創始人最好不要參與公司運營。這樣就算在融資過程中,公司還能以折半的速度繼續運轉。

以上所述是最好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公司在融資階段都會停滯不前。這樣下去後果堪憂。因為融資往往長於預期,可能預計兩個月的會演化成四個月,這就太傷士氣了。甚至長期的運營中斷,會令投資人的印象大打折扣。投資人看中企業的獲利,而不會看好四個月沒有新產品或者創意的一成不變的公司。也有投資人不在乎企業的活力,但是這會讓投資人自己的猶豫不決而導致投資失敗。

解決之道:堅守自己創意的初衷。首先將與不同的投資者接觸的時間列入自己的正常事務的時間規劃,而不是將投資者談判作為公司的特殊要務,只在談判的間隙發展業務,將得不償失。如果好好經營公司,例如發佈產品,增加使用者,進行交易等經營活動,爭取在與投資人談判時掌握更多的話語權,不僅僅是自己實力增強,而且團隊士氣也會增長,投資人又怎麼會不青睞你的團隊?

3 保持謹慎

如果情況變得複雜,優先的策略是保持謹慎。這樣的話,如果事情進展順利,公司就會持續盈利;如果不順利,公司還可以有所保障。

以我之見,籌資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我建議保持謹慎。情況可能正在變得更糟,或者已經變得更糟(商業計畫書定制,問Z博士:zboshi007)。

我告訴創業者最多的是,一家極富盛名的投資公司,在合理的談判條款的基礎上對你進行投,是可以接受的。

有一些創業者往往忽略甚至背離這條經驗。創業者往往期待更多的資金支持,屬於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是不滿足。這樣會失去很多好的機遇。誰知道賭徒的槍裡有多少子彈呢?

推論:即使投資人對項目展現出濃厚興趣,這個項目也不能一成不變或者讓這些投資人坐冷板凳。因為你不能保證一直會受到投資人青睞。

事實上,在投資人獲得相應的收益前,你都不能確定他們是否真的感興趣。如果有好的創意,要將這些創意寫下來。在有足夠的資本之前,創意都是一場空,還不如打消這些念頭。

初創公司,不是靠獲得大量資金來贏得勝利,而是通過出色的產品贏得市場。因此籌融資金以後,踏實工作才是王道。

4 保持靈活性

兩個不該告訴風投的問題:1、你還會尋找哪些投資者?2、你還打算籌集多少資金?

風投其實並不打算知道你還要找哪些投資人,這樣問只是謹防萬一。但是他們可能期待對融資規模的回答。雖然不是像遊戲那樣玩花樣,但是因為不存在固定融資的說法,融資需求是即時變化的,所以切忌直接給出答案。

現在很少有公司有一個固定的融資金額。那種有固定預算的企業可能是上個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個預計雇擁50名員工的公司或者工廠會預計一個最低的融資額度,但是新興的技術公司基本上都不會這樣做。

我們給出一些針對創業者預估自己融資規模的建議。

如果公司有5萬美元,就可以支付員工伙食費並且支付一年的租金。幾十萬美元可以租賃辦公室、擴大員工規模。公司有幾百萬的話,員工會自我膨脹,此時傳達給員工的資訊(而不僅僅是消息)應該是:其實本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成功,籌集更多的錢只是讓我們做得更快罷了。

為什麼這樣做呢(商業計畫書定制,問Z博士:zboshi007)?

答案顯而易見:生存需要資金支援。雖然最理想的情況是用公司自己運營的收入來為公司注資。但是你不能馬上獲得顧客。無論怎樣發展,肯定會出現一定數量的虧損。但是公司的銷售額什麼時候能補齊虧損?很難預料,除非一直嘗試下去。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我們不能獲取足夠的使用者流量,我們的產品定價客戶短時期內接受不了。至少在一年的時間內,我們的收入無法滿足基本開支,而這一缺口靠收入是無法來維持一年的公司運轉的。

如果無法獲得外部融資,除去那些利用充足的自有資金創立起來公司,剩下的能夠存活的公司幾乎寥寥無幾。例如你可以從諮詢公司那樣的輕資產公司開始做起,然後逐漸開發自己的產品,發展一些“重資產”。

而當諮詢成為了你的唯一選擇。但是像諮詢這樣的輕資產服務也不是零成本的,要實現資金的自給自足也有困難。雖然不是很明顯,也不如在投資人那裡尋求資金痛苦,但是此種不痛不癢的難受會持續數年之久。對於一般的初創企業來說,在此種“唯快不破”的創業環境下,這種延遲是致命的,除非這個項目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

在華爾街工作的時候,約書亞·沙赫特(Joshua Schachter)逐漸建立起“Delicious”這一品牌。因為沒能引起公眾的注意,最終她放棄了。如果你僅靠自由資金就和Viaweb(有充足的外部資金注入)幾乎同時建立線上軟體商店,而你大部分的時間花費在客戶身上,那也只是浪費時間、毫無用處。

理論上來說,自籌資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很少有人會這麼做,畢竟僅靠自籌資金就能存活下來少之又少。初創公司如果在這種環境下成功會成為一個特例。

自籌資金因為籌建費和成本低廉,因而很容易建立一個公司。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沒有幾家公司不靠外界資金注入,而僅僅依靠自有資金就建立起來的。即使技術讓公司的運行成本較低,但是日常居高不下的開支還是讓人舉步維艱。

要麼是承受短期籌資的陣痛,要麼是忍受週期性的痛苦的折磨。反正都要承受那些痛苦,不如長痛不如短痛,好的項目是具有長遠價值的,所以融資算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雖然融資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融資本身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美好,就像攀登險峰一樣,看起來美好,其實內藏殺機。有的人融資失敗,公司關門大吉,有的人只是在融資過程中,公司就早已無法苟延殘喘。

為了生存,你需要一套與投資者進行正面交鋒並且取得勝利的策略,它的重要性不亞于大多數登山者需要的登山生存技巧一樣。而這些技巧,我們會在接下來的章節告訴你。

1 降低期望值

融資的過程擊垮了無數的創業者,擊垮他們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過程本身的艱難,而是因為有時難度超過了創業團隊的預估,毀掉創業者的是一種失落的情緒。所以儘量放低期望,這樣就不會失落。

創業者往往擁有一股樂觀的情緒。這種情緒帶到日常的工作和運營中都沒有問題,但是在融資問題上往往不容樂觀。其實最好的假設是投資者和收購案都可能失敗。在公司,我們的格言是“交易總會失敗”,所以不管有什麼交易,都假設交易失敗,這樣的想法非常有效,還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馬太效應可以運用其中,心有所想,就會實現。如果只認死理,認為籌資像人類的互動軌跡,隨著時間的延長呈現線性增長,交易就可能在最後一刻達成,而交易方往往在最後一刻才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麼。所以這個時候就不能依靠日常直覺,進行交易時,必須避開日常的直覺干擾,進行理性和嚴謹的思考。

雖然聽起來容易,但做到這點很難。因為你很可能因為投資方說了幾句好話而衝昏頭腦。而且你很容易相信籌資很容易的說法,事實上完全不是。

2繼續保持創業初心

繼續保持當初創業的初心,聽上去理所當然。但事實上,很少有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做到這一點。

籌資有著神奇的魔力,甚至可能耗費到你全部的精力。甚至於投資人一個簡單會議,都能影響你工作的狀態,以至搞砸一整天工作。因為一個會議不僅僅包含會議進行的時間,還包括前期的準備時間和後期總結的時間。

解決上述麻煩的最好方法是,對創始成員進行分工。任命一位成員專門負責與投資者對接,其他成員繼續運營公司。最好的情況是尋找三個創始成員而不是兩個與投資人接頭,並且創始人最好不要參與公司運營。這樣就算在融資過程中,公司還能以折半的速度繼續運轉。

以上所述是最好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公司在融資階段都會停滯不前。這樣下去後果堪憂。因為融資往往長於預期,可能預計兩個月的會演化成四個月,這就太傷士氣了。甚至長期的運營中斷,會令投資人的印象大打折扣。投資人看中企業的獲利,而不會看好四個月沒有新產品或者創意的一成不變的公司。也有投資人不在乎企業的活力,但是這會讓投資人自己的猶豫不決而導致投資失敗。

解決之道:堅守自己創意的初衷。首先將與不同的投資者接觸的時間列入自己的正常事務的時間規劃,而不是將投資者談判作為公司的特殊要務,只在談判的間隙發展業務,將得不償失。如果好好經營公司,例如發佈產品,增加使用者,進行交易等經營活動,爭取在與投資人談判時掌握更多的話語權,不僅僅是自己實力增強,而且團隊士氣也會增長,投資人又怎麼會不青睞你的團隊?

3 保持謹慎

如果情況變得複雜,優先的策略是保持謹慎。這樣的話,如果事情進展順利,公司就會持續盈利;如果不順利,公司還可以有所保障。

以我之見,籌資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我建議保持謹慎。情況可能正在變得更糟,或者已經變得更糟(商業計畫書定制,問Z博士:zboshi007)。

我告訴創業者最多的是,一家極富盛名的投資公司,在合理的談判條款的基礎上對你進行投,是可以接受的。

有一些創業者往往忽略甚至背離這條經驗。創業者往往期待更多的資金支持,屬於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是不滿足。這樣會失去很多好的機遇。誰知道賭徒的槍裡有多少子彈呢?

推論:即使投資人對項目展現出濃厚興趣,這個項目也不能一成不變或者讓這些投資人坐冷板凳。因為你不能保證一直會受到投資人青睞。

事實上,在投資人獲得相應的收益前,你都不能確定他們是否真的感興趣。如果有好的創意,要將這些創意寫下來。在有足夠的資本之前,創意都是一場空,還不如打消這些念頭。

初創公司,不是靠獲得大量資金來贏得勝利,而是通過出色的產品贏得市場。因此籌融資金以後,踏實工作才是王道。

4 保持靈活性

兩個不該告訴風投的問題:1、你還會尋找哪些投資者?2、你還打算籌集多少資金?

風投其實並不打算知道你還要找哪些投資人,這樣問只是謹防萬一。但是他們可能期待對融資規模的回答。雖然不是像遊戲那樣玩花樣,但是因為不存在固定融資的說法,融資需求是即時變化的,所以切忌直接給出答案。

現在很少有公司有一個固定的融資金額。那種有固定預算的企業可能是上個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個預計雇擁50名員工的公司或者工廠會預計一個最低的融資額度,但是新興的技術公司基本上都不會這樣做。

我們給出一些針對創業者預估自己融資規模的建議。

如果公司有5萬美元,就可以支付員工伙食費並且支付一年的租金。幾十萬美元可以租賃辦公室、擴大員工規模。公司有幾百萬的話,員工會自我膨脹,此時傳達給員工的資訊(而不僅僅是消息)應該是:其實本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成功,籌集更多的錢只是讓我們做得更快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