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全球區塊鏈應用十大趨勢:區塊鏈技術與監管存在衝突,但矛盾有望進一步調和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資料庫技術, 區塊鏈發端於虛擬貨幣, 自2009年以來, 虛擬貨幣在全球範圍內興起, 區塊鏈技術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 本質上, 區塊鏈是一種高度可信的資料庫技術, 提供了一種在不可信網路中進行資訊與價值船體交換的可信機制。

需要指出的是, 區塊鏈雖然在數學上具有完備性, 但也存在安全問題, 未來還需要從工程和管理等層面加強安全, 也需要標準提升可信程度。 此外, 區塊鏈技術未來將逐步適應監管政策要求, 逐步成為監管科技(RegTech)的重要工具。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表示,

據Gartner曲線顯示, 區塊鏈已經達到了輿論炒作的高峰, 而區塊鏈技術成熟仍需要5到10年時間。 應用將推動著區塊鏈技術不斷完善, 區塊鏈與雲的結合日趨緊密。 本文節選自中國信通院編寫的《全球區塊鏈應用十大趨勢》報告。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通用性術,

從數位貨幣加速滲透至其他領域, 和各行各業創新融合。 我們認為, 未來區塊鏈的應用將由兩個陣營推動。 一方面, IT陣營, 從資訊共用著手, 以低成本建立信用為核心, 逐步覆蓋數字資產等領域。 另一方面, 加密貨幣陣營從貨幣出發, 逐漸向資產端管理、存證領域推進, 並向征信和一般資訊共用類應用擴散。

目前, 企業的實際應用集中數字貨幣領域, 屬於虛擬經濟。 我們認為, 未來的區塊鏈應用將脫虛向實, 更多傳統企業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降成本、提升協作效率, 激發實體經濟增長, 是未來一段時間區塊鏈應用的主戰場。

與公有鏈不同, 在企業級應用中, 大家更關注區塊鏈的管控、監管合規、性能、安全等因素。 因此, 我們認為, 聯盟鏈和私有鏈這種強管理的區塊鏈部署模式, 更適合企業在應用落地中使用, 是企業級應用的主流技術方向。

未來, 區塊鏈應用將從單一到多元方向發展。 票據、支付、保險、供應鏈等不同應用, 在即時性、高併發性、延遲和吞吐等多個維度上將高度差異化。 這將催生出多樣化的技術解決方案。 我們認為, 區塊鏈技術還遠未定型, 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持續演進, 共識演算法、服務分片、處理方式、組織形式等技術環節上都有提升效率的空間。

雲計算是大勢所趨。 我們認為, 區塊鏈與雲的結合也是必然的趨勢。 區塊鏈與雲的結合, 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區塊鏈在雲上, 一種是區塊鏈在雲裡。 後面一種, 也就是BaaS, Blockchain-as-a-Service, 是指在雲服務商直接把區塊鏈作為服務提供給使用者。 未來, 雲服務企業越來越多地將區塊鏈技術整合至雲計算的生態環境中, 通過提供BaaS功能,有效降低企業應用區塊鏈的部署成本,降低創新創業的初始門檻。

區塊鏈系統從數學原理上講,是近乎完美的,具有公開透明、難以篡改、可靠加密、防DDoS攻擊等優點。但是,從工程上來看,它的安全性仍然受到基礎設施、系統設計、操作管理、隱私保護和技術更新反覆運算等多方面的制約。未來需要從技術和管理上全域考慮,加強基礎研究和整體防護,才能確保應用安全。

隨著區塊鏈應用深化,支付結算、物流追溯、醫療病歷、身份驗證等領域的企業或行業,都將建立各自區塊鏈系統。我們認為,未來這些眾多的區塊鏈系統間的跨鏈協作與互通是一個必然趨勢。可以說,跨鏈技術是區塊鏈實現價值互聯網的關鍵,區塊鏈的互聯互通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

隨著參與主體的增多,區塊鏈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競爭是全方位的,包括技術、模式、專利等多維度。我們認為,未來,企業將在區塊鏈專利上加強佈局。2014年以來,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區塊鏈專利主要分佈在北美洲的美國、歐洲的英國、亞洲的中國和韓國,未來將維持這類格局。中美專利差距在減小,中國2016年申請量已超越美國。可以預見,未來的區塊鏈專利爭奪將日趨激烈。

區塊鏈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未來投資還將延續2014-2016年不斷上升的趨勢。與其他科技領域的融資模式不同,區塊鏈領域出現了一種稱為“代幣眾籌”的模式,即Initial Coin Offering(ICO),是創業公司發行代幣、募集資金的一種眾籌方式。2016年,全球代幣眾籌的份額已占區塊鏈相關風險投資總額的48%,成為一個重要管道。預計2017年還將出現200個以上的ICO案例。我們認為,隨著代幣眾籌交易量攀升,其缺乏審核、價值波動巨大、處於監管邊緣等風險將隨之增大,值得關注。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去仲介和匿名性等特性與傳統的企業管理和政府監管體系不協調。但也應該看到區塊鏈給監管帶來的機遇。我們認為,未來企業將積極迎合監管需求,在技術方案和模式設計上主動內置監管要求,不僅要做到合規運作,還能大幅度節約監管合規的成本。我們也認為,未來全球的監管部門也將擁抱區塊鏈這項新的監管科技,用新科技提升政府監管效能。

在未來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價值傳遞網路上,我們把將完全用演算法和軟體來構建信任基礎。但我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標準為區塊鏈增信。未來,區塊鏈的標準,將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以業務為導向,從智慧合約、共識機制、私密金鑰安全、許可權管理等維度,規範區塊鏈的技術和治理,增強區塊鏈的可信程度,給區塊鏈的信任增加砝碼。

通過提供BaaS功能,有效降低企業應用區塊鏈的部署成本,降低創新創業的初始門檻。

區塊鏈系統從數學原理上講,是近乎完美的,具有公開透明、難以篡改、可靠加密、防DDoS攻擊等優點。但是,從工程上來看,它的安全性仍然受到基礎設施、系統設計、操作管理、隱私保護和技術更新反覆運算等多方面的制約。未來需要從技術和管理上全域考慮,加強基礎研究和整體防護,才能確保應用安全。

隨著區塊鏈應用深化,支付結算、物流追溯、醫療病歷、身份驗證等領域的企業或行業,都將建立各自區塊鏈系統。我們認為,未來這些眾多的區塊鏈系統間的跨鏈協作與互通是一個必然趨勢。可以說,跨鏈技術是區塊鏈實現價值互聯網的關鍵,區塊鏈的互聯互通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

隨著參與主體的增多,區塊鏈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競爭是全方位的,包括技術、模式、專利等多維度。我們認為,未來,企業將在區塊鏈專利上加強佈局。2014年以來,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區塊鏈專利主要分佈在北美洲的美國、歐洲的英國、亞洲的中國和韓國,未來將維持這類格局。中美專利差距在減小,中國2016年申請量已超越美國。可以預見,未來的區塊鏈專利爭奪將日趨激烈。

區塊鏈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未來投資還將延續2014-2016年不斷上升的趨勢。與其他科技領域的融資模式不同,區塊鏈領域出現了一種稱為“代幣眾籌”的模式,即Initial Coin Offering(ICO),是創業公司發行代幣、募集資金的一種眾籌方式。2016年,全球代幣眾籌的份額已占區塊鏈相關風險投資總額的48%,成為一個重要管道。預計2017年還將出現200個以上的ICO案例。我們認為,隨著代幣眾籌交易量攀升,其缺乏審核、價值波動巨大、處於監管邊緣等風險將隨之增大,值得關注。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去仲介和匿名性等特性與傳統的企業管理和政府監管體系不協調。但也應該看到區塊鏈給監管帶來的機遇。我們認為,未來企業將積極迎合監管需求,在技術方案和模式設計上主動內置監管要求,不僅要做到合規運作,還能大幅度節約監管合規的成本。我們也認為,未來全球的監管部門也將擁抱區塊鏈這項新的監管科技,用新科技提升政府監管效能。

在未來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價值傳遞網路上,我們把將完全用演算法和軟體來構建信任基礎。但我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標準為區塊鏈增信。未來,區塊鏈的標準,將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以業務為導向,從智慧合約、共識機制、私密金鑰安全、許可權管理等維度,規範區塊鏈的技術和治理,增強區塊鏈的可信程度,給區塊鏈的信任增加砝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