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故鄉農村戴“春雞”的習俗,你還記得嗎?

文:于榮亞

昨天, 陪女兒、女婿去姐姐家串門, 剛進家就看到姐姐抱著的最小的外孫女胳膊上縫著一隻報曉春天的大公雞。 不用問, 這肯定是姐姐給孩子縫的,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不會縫, 也不願意縫這樣的報春的雄雞。 就如我一樣, 要不是今天看到外孫女胳膊上的雄雞, 我根本不知道春天來臨了。

望著這只活靈活現的站在孩子胳膊上的大公雞, 只見它伸著長長的脖子, 渾身通紅, 脖子上的羽毛金燦燦的, 而且蓬鬆, 雞冠子高高的豎著, 眼睛亮亮的, 頭揚起, 朝天長嘯, 像是給人們報告著春天的資訊。 望著這只呼之欲出的雄雞, 我不由的想到了李賀的“雄雞一唱天下白”的詩句。

小時候, 打春在農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 立春意味著,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涉負冰。 也意味著新的一年真正的開始, 新的忙碌也開始了。 每當這時候, 母親不管多累、多忙,

都會在打春前給我們縫一隻迎春的大公雞, 而且一定在打春前縫在我們胳膊的衣服上。

第二天, 當你起身穿衣時, 驀然發現你的胳膊上有一隻振翅欲飛的大公雞的時候, 你的反應是什麼樣的呢?我會忘記寒冷, 高興的跳起來, 然後匆匆忙忙的穿好衣服, 跑到鄰居家炫耀一番。

而那些不會縫春雞的家長們拗不過孩子, 大都會拿著幾塊紅紅綠綠是布來找母親, 這時候, 母親不管多忙, 都會放下手裡的活, 給孩子縫上幾隻大公雞。 所以, 周圍鄰居的孩子胳膊上帶的大公雞有不少是母親親手縫的。

後來, 母親年事已高, 看不到針線了, 縫春雞的事也就漸行漸遠了。

而今, 我遠離了故鄉, 母親也不在人世了, 對於春雞報春的事早已忘到九霄雲外了。 今天, 在遠離故鄉的地方, 我看到了姐姐親手縫的春雞, 倍感親切。 我的思鄉之情又泛起裡漣漪。

故鄉的春天, 你還好嗎?故鄉的春雞, 你還能在孩子的胳膊上飛多久呢?

……………………

戴春雞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 流傳於中國農村。 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為討吉利便將彩色棉布和棉花縫製成的公雞飾品, 釘在兒童的衣袖或帽子上, 名為“春雞”, 俗稱戴“春雞兒”。 佩戴時要求男左女右, 寓意豐衣足食、茁壯成長、吉祥如意, 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