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島破解蜈蚣“毒液密碼”

金頭蜈蚣可以在30秒鐘內快速制服並捕食比自己體重大30倍以上的獵物, 這一驚人的捕食效率讓人震驚。 近日, 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發現了金頭蜈蚣毒液中含有鉀離子通道KCNQ抑制劑:多肽毒素SsTx, 從而揭開了金頭蜈蚣“殺招”之謎。

蜈蚣為肉食性產毒動物, 廣泛分佈在除南極洲外各大洲陸地, 蜈蚣通過其毒液來進行捕食、防禦等生命活動。 蜈蚣可以捕食小型哺乳動物、齧齒類動物、兩栖爬行類動物等遠大於自身體重的獵物。

被蜈蚣叮咬後的患者會出現疼痛、水腫、發炎、壞死和皮下出血, 嚴重者有高血壓、心肌缺血、呼吸衰竭、昏迷和痙攣等臨床症狀, 甚至導致死亡。

“SsTx通過阻斷KCNQ導致獵物大腦、肺及心臟功能障礙, 從而高效捕食獵物。 ”聯合研究團隊的田長麟教授告訴記者, “KCNQ4是鉀離子通道KCNQ家族的一個成員, 主要分佈在血管和呼吸肌上, 當蜈蚣的SsTx毒素進入血液, 就會阻斷KCNQ家族, 從而使血管收縮, 並讓呼吸肌無法運動, 最終導致心肌缺血和呼吸衰竭。 而一旦蜈蚣咬穿小動物顱骨, 大腦裡的KCNQ2等通道就會被抑制, 從而導致癲癇。 ”

強磁場科學中心吳芳明副研究員利用液體NMR技術, 成功解析了由53個氨基酸組成的毒素多肽SsTx在溶液中的三維結構,

為後續的該毒素與其靶點通道KCNQ的相互作用及機理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結構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 研究團隊基於蜈蚣捕食巨大獵物的分子策略, 利用臨床藥物瑞替加濱治療蜈蚣中毒導致的心肌衰竭在疾病動物模型上取得良好效果, 為該類疾病提供了治療手段。 (合肥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