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逄錦聚: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40年來, 改革開放在極大解放社會生產力, 促進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事業全面發展的同時,

也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發展和完善。 作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科學經濟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 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 在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探索的基礎上, 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鮮明的問題導向、巨大的理論需求。 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 不斷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

我國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改革理論、國有企業和多種所有制企業理論、區域經濟理論、宏觀調控理論、對外開放理論等。 這些理論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 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性問題凸顯的外部環境, 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等一系列深刻變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域、幹實事, 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 同時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推向新的高度, 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其主要內容包括:堅持加強中國共產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 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等等。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不僅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而且蘊含著現代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和中國經濟學的寶貴財富,
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經濟學創新貢獻了中國智慧。

科學的理論總是在科學的實踐基礎上產生的。 科學的理論一旦產生, 又會成為銳利的思想武器, 指導實踐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成為被群眾所掌握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正是這樣。 它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產生和發展, 又成為指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不斷取得成功的科學理論。 近年來, 世界上許多有識之士都在探究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奧秘。 其實, 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探索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

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指導改革開放實踐, 就是中國成功的奧秘之一。

有一種說法認為,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 是引進和學習西方經濟學並以之指導實踐的結果, 與中國自己的理論創新無關。 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 改革開放以來, 我們引進、學習西方經濟學理論, 特別是關於市場經濟運行、現代化大生產管理的理論, 但對這些理論的基本態度是借鑒而決不照搬。 西方經濟學包含著有益的成分, 但也包含著不科學的成分。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和危機之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長期復蘇乏力, 就是現實對西方現代主流經濟學的質疑和顛覆。 而且, 即使對西方發達國家有用的理論, 對於我國的實踐也未必有用。所以,對於我國來說,西方經濟學理論只能作為一種借鑒,真正指導我國改革開放走向成功的根本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經濟理論而言,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科學理論不僅紮根中國實踐又成功指導中國實踐,而且與時俱進、走向世界,不斷放射出真理光芒。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無疑要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但總結經驗的目的是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抓住機遇、更好前進。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理論工作者既要發揮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又要繼承發展中華優秀經濟思想,並吸收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和別國經驗,著力加強對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的研究,加強對“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的研究,充分闡釋新時代、新方位、新思想、新目標和新舉措,進一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並努力為世界經濟學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更加完備,為中國和世界繁榮發展貢獻更多智慧、更大力量。

(作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

對於我國的實踐也未必有用。所以,對於我國來說,西方經濟學理論只能作為一種借鑒,真正指導我國改革開放走向成功的根本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經濟理論而言,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科學理論不僅紮根中國實踐又成功指導中國實踐,而且與時俱進、走向世界,不斷放射出真理光芒。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無疑要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但總結經驗的目的是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抓住機遇、更好前進。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理論工作者既要發揮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又要繼承發展中華優秀經濟思想,並吸收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和別國經驗,著力加強對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的研究,加強對“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的研究,充分闡釋新時代、新方位、新思想、新目標和新舉措,進一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並努力為世界經濟學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更加完備,為中國和世界繁榮發展貢獻更多智慧、更大力量。

(作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